轰动武汉三镇的清末“真假光绪案”

清末刘禺生的《世载堂杂记》中记载了一则奇事,光绪皇帝居然逃出瀛台,到了武汉,一时真真假假,很是热闹了一番。

光绪25年,武昌有一位湖北籍的候补官员愿将他在金水闸的公馆出租一年。1899年的一天,有主仆二人前来纳银租住。那老仆约50岁,白面无须,说话带娘娘腔;少主不过30岁,面容清秀,俊秀倜傥,气度不凡,二人均操一口流利的北京官腔,显然来自京师。入住公馆后,少主每日在家读书吟诗作文,服用华丽,起居开支十分豪华奢侈。这主人匿居不出,仆人每日跪进茶食。每当老仆进呈各种食品用物,均行跪拜大礼,口称“圣上”,自称“奴才”,完全是清宫皇室中的一套。年轻主人所用的被盖绣金龙,所用的碗也是镂金的五爪金龙,不时抚弄的一方玉印,上镌着“御玺之宝”四个篆字。这些东西只有当今皇帝独用,任何“僭用圣物”的人都是要问斩的。这一切,都被那位候差的官员看在眼里,于是,“光绪皇帝已到武昌”的消息不胫而走。

这异乎寻常的一主一仆立即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极大注意,消息传遍了武汉三镇和湖北内外。有人以光绪之照与这主人面容对比,确实相仿。这时,有几位曾在京城做过官见过光绪的缙绅也前往探看,乍看觉得很像昔年的“万岁爷”,因不敢细认,忙三跪九叩,口称“恭迎圣驾”。一时武汉三镇的大小官绅,怀着各自不同的目的,往拜“圣驾”者日有多起,三跪九叩,献款献物者不绝于门,闹得满城风雨。这主仆二人对这一切都视之当然,受之无愧,照收不拒。又有如事者设法邀其仆进浴池洗澡,验其下身,果为阉人,定是皇宫的太监无疑。

轰动武汉三镇的清末“真假光绪案”

于是,武昌城里到处纷传光绪皇帝逃出北京来到武昌,依靠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保驾,准备东山再起。不久此事传到上海,一些报纸还发新闻、评论,谓之光绪在革命党的掩护下,逃出中南海,往武昌找张之洞图谋再举等言论。

后来这是传到了江夏(今武昌)知县陈树屏的耳朵里,陈树屏闻之不敢怠慢,忙去金水闸“请安”,询问“圣上”幸临何为。“皇上”答曰:“见张之洞方可透露。”不仅对陈知县不屑一顾,而且对湖广总督张之洞也直呼其名,可见其身份非同一般。陈树屏立即如实禀告张之洞。张之洞大惊,但他毕竟是官场老手,觉察到其中有诈,于是密电京中同僚打听虚实,回电说光绪仍囚禁瀛台,并无逃出之事。张之洞于是便开始思忖此假皇上有否皇帝背景,便令陈树屏反复查询。

不久,梁启超也传书张之洞,问此事可否属实;京中大员也纷纷电告张之洞务必将假光绪逮捕归案,免遭失职之罪。张之洞这才下决心将那主仆二人押到总督衙门,张之洞亲自开庭审问,那假光绪支支吾吾,装傻卖呆,其仆则百般狡赖,审理毫无结果。后来张之洞将此案交江夏知县陈树屏严刑拷打,方供出真相。原来,这“皇上”乃是八旗伶人崇福,自幼学伶唱戏,多次出入宫中,尽谙宫中礼仪,其容貌清秀,颇似光绪,当日在宫中服务时,伶人中有“假皇上”之称;老仆则是宫中太监,职守司库。

戊戌政变后,崇福看到光绪幽禁瀛台,与外界信息隔绝,而当时假冒朝廷亲王大臣至各省行骗而致富者大有人在,觉得有空子可钻,就串通了宫中因监守自盗畏罪潜逃的守库太监,窃取宫中御用之物(如“假皇上”用的服饰、杯盏、还有御玺等物俱是所盗),利用崇福貌似光绪和久在梨园颇能逢场作戏的特点,假冒光绪,一同到外地诈骗发财。他们第一站就来到了这九省通衢的武昌城。

案情大白后,这假光绪主仆二人均被判为“斩立决”。次日二人被押到武昌草埠门斩首,轰动一时的假光绪案以两颗人头落地而宣告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