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山的原型是不是薛訥?薛剛的原型是不是薛嵩?

王超行俠仗義


在評書演義裡,唐朝有一個薛丁山和薛剛,前者是名將薛仁貴的兒子,為救父掛帥徵西,大破敵陣,並娶得敵軍女將樊梨花為妻;後者是薛丁山和樊梨花的兒子,也就是薛仁貴的孫子,因為武則天篡唐而起兵造反,最終取得反武鬥爭的勝利。

實際上,薛丁山和薛剛都是小說裡虛構的人物,他們的原型人物分別是薛仁貴的兒子薛訥和孫子薛嵩,人物關係和小說裡一樣,只是名字和事蹟不同。

薛丁山的原型薛訥,字慎言,薛仁貴之子,突厥侵犯來襲,薛訥奉命進駐幽州前線,立有戰功,吐蕃軍十萬犯境,薛訥擔任隴右節度使,連敗吐蕃,斬獲無數。之後薛訥一直鎮守西涼,七十二歲去世。和小說裡一樣,薛訥確實在徵西中達到了事業的頂峰。

薛剛的原型薛嵩,是唐朝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之孫,范陽節度使薛楚玉之子。安史之亂時投奔叛軍,累戰有功,後因史朝義兵敗,於是又投降朝廷,被封為昭義節度使,後遷檢校尚書右僕射。薛嵩為人勤勉,工作努力,為重建戰亂後的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薛嵩於唐代宗大曆七年(公元772年)去世,追贈太保。


聽老陳講故事


薛丁山的原型是大唐名將薛仁貴之子薛訥,而薛剛的原型是薛仁貴之孫、薛訥之侄、薛楚玉之子薛嵩,他曾跟隨安祿山起兵反唐,後又棄暗投明重新歸唐最後病死。


小龍女5505


薛丁山、薛剛父子是小說演義人物,人物原型分別是唐代名將薛仁貴的兒子薛訥和孫子薛嵩。但薛訥和薛嵩並不是父子關係,薛訥其實是薛嵩的伯父。


薛禮,字仁貴,初唐名將。征戰數十年,功勳卓著,留下許多傳說,深受民間百姓喜愛,由薛仁貴及家族衍生出的一系列“薛家將”作品也與《楊家將》《呼家將》構成我國通俗小說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將小說”。

薛仁貴有五個兒子。長子薛訥,字慎言。曾指揮唐軍多次大破吐蕃軍隊,生擒吐蕃將領,被唐玄宗委以重任,防備突厥。開元四年(716年),默啜可汗被殺,北部邊境暫時安定下來後,薛訥告老歸鄉,於開元八年(720年)逝世,終年七十二歲。朝廷追贈太常卿,諡號“昭定”。

在演義小說中,薛丁山在樊梨花幫助下打敗西涼,後受兒子薛剛連累,被武后滿門抄斬。

薛仁貴的小兒子叫薛楚玉,字瑾。因隨同兄長薛訥進行軍事改革,遭到保守派排擠,以瀆職為名免其官職。

薛楚玉有六個兒子,第五子名薛嵩,也叫薛尹。因楊國忠掌權,升遷無門,安史之亂時他加入了叛軍,因作戰勇敢被提拔。但後期叛軍連連失利,得知朝廷派僕固懷恩率軍收復河朔地區,薛嵩為了保全家族選擇投降。僕固懷恩上書要求朝廷封賞降將,薛嵩得以成為節度使,後來也逐步升官,官爵遠超父祖。

演義小說中,薛剛故事版本不同,大致是薛剛闖禍導致滅門,後糾集兵馬打回長安,得報怨仇併為家族昭雪。


中二藕官回到過去


薛丁山是小說演義中的人物,其歷史原型為薛仁貴的兒子薛訥。薛訥(649~720年),字慎言,絳州萬泉(今山西省新絳縣)人。唐朝名將,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長子。\r

薛剛歷史原型為薛仁貴之孫薛嵩,由民間演繹而出,其故事是民間評書和戲曲中薛家將系列的一部分。薛嵩(?~772年),本名薛尹,絳州萬泉(今山西省萬榮縣)人。唐朝中期將領,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之孫,范陽節度使薛楚玉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