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当前,一位英国留学生的妈妈提出政府包机接孩子回国,你怎么看?

GEN


我也是为人父母非常理解那位留学生妈妈的迫切心情,但是政府包机去接回留学生不大好办,中国留学生遍布世界各地人数众多,加上非常时期还要解决机上传染问题,再说不止留学生想回国还有众多出国经商援建等等上千万人员,所以不能轻易解决包机回国问题,还是自我隔离做好防护为好,祝你们平安!


清风徐来5311


其实如果孩子的健康真的受到威胁的话,也不是不能考虑采取政府包机,家庭出钱的方式把在英国留学的孩子接回来,因为现在不是你有钱没钱的问题,在灾难面前所有的中国人都是一视同仁的。

政府需要做的是协调飞机,把孩子运回来,费用是不能再让国家出的,平价的飞机把孩子接回来,就是国家对于国民最大的关爱,为什么要强调钱的问题,纳税人的钱必须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能把孩子送出国的家庭,家庭条件一般都不会太差,他们缺的就是把孩子接回来的途径,前期已经有报道伦敦直飞上海的飞机票,被炒到了百万之巨,让国民花冤枉钱就不是厚道的政府了。

让国内有留学生的家庭以合适的公平的机票价格,把孩子接回来就是最大的负责任,这个事情一定不可以政府出钱,处理协调资源可以,要不然以后出现类似的的事情就无法可持续发展下去。

正如孔子的弟子颜回,把鲁国的犯人带回却分文不取,虽然很多人都说颜回人仗义,事办的敞亮,但做为师傅也是为人处世楷模的孔子却批评了颜回,你这做不行,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无偿的帮助别人。

你这样一弄很多人会因为害怕受到人们的社会谴责而不愿意帮助鲁国的犯人,其实是间接损害了鲁国的利益,因此在这个事情上肯定是同意政府协调包机带回在英国的中国小孩。

正如刘大使所说,很多都是寄宿在英国的老年人家庭,老年人又是新冠病毒的高发感染人群,把孩子带回来实属必要,但个体的家庭必须承担起该有的薪资责任,除非他们不想在以后的类似事务中获得政府的帮助。

只有这样才能办的有理有据,既不让受到帮助的人心怀愧疚,也能让没有能力把孩子送出国享受不到类似利益的人感到不公平,因为这样政府出力,个人出资,相当于在帮助人。

中国人乐善好施,在帮助人上面是从来不遗余力的,没有了公不公平,把问题放在帮助人的层面解决,这个事情也就不再那么让人觉得非议多多了!


历史三日谈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内的疫情抑制了下来,目前来说我们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即便是有增长,也是外来输入性病例的了。

现在世界上的疫情开始爆发了,尤其是欧洲情况不乐观。英国的表现,更是让人堪忧。这时候在英国的留学生,基本上要考虑回国的事情了。

在这些留学生当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平均年龄在14岁左右的小留学生,大概有1.5万人,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原因就是有166位小留学生的父母联名,希望让政府包机把孩子接回中国。

毕竟我们都知道,现在英国到中国的机票很贵,而且票也不是太好买。不回来又放心不下,因为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寄宿在当地英国的老人家里的。恰恰老人又是这一次疫情当中,最容易感染的人。

家长的这个心情,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在中国是最安全的,孩子接来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

可是,政府包机能不能实施,或者实施起来难度大不大,这个都是需要协调的。当然了中国驻英大使馆的使官刘晓明,已经开始协调这件事了。

这个协调也是需要时间的,包括和英国以及中国有关部门的协调。

不过,对于这件事,很多网友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觉得这个事情,能够不麻烦大使馆的,就不要麻烦大使馆了。

因为这个事情办起来,真的不是太好办。

英国的1.5万留学生,并不是一个小群体,若是接回来后,都到达一个地方,隔离工作也是一个问题的。

再说了英国有这么多留学生,其它国家恐怕也不少吧。英国的若是都接了,是不是其它国家也要去接回来。

当然了还有一系列的问题,人家其它国家同不同意,也是一回事。家长们能够自己解决的话,自己解决当然是最好也是最快的了。

毕竟即便是大使馆协调这个事情,也是需要时间的。很多家长又等不急,想要让孩子早点回国。

所以,这个事情办起来还是很麻烦的。

不过,家长这么小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而且还是这么多孩子,不知道家长是如何想的。

若是选择在中国学习,也不用操心这样的事情了吧。总之,我是搞不懂。


汉史趣闻


如果没有奇葩的英国首相约翰逊的言论,也不至于让那个一个英国留学生的母亲向政府提出这样的请求。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层层剖析,看看结论是怎么样的。约翰逊这招有点意思,先是抛出英国准备让全国的人民形成集体免疫力打败病毒,又说大家要做好亲人离去的准备。这下好了,包括中国留学生在内的,不属于英国的国民都跑走了,然后再杀一个回马枪,宣布政府的具体抗议措施。

这下英国的民众基本上都老实了,反对党也不蹦跶了。

回到问题。

我们在海外很多国家都有类似于英国这种状况的小留学生。那么,只是包机去英国恐怕不太公平吧?这是第一个原因。

另外,海外现在不止是只有留学生滞留在那里。有人说了,不一样,其他人都是成年人。笔者只能说,病毒并不区分成年人或未成年人。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这些小留学生有没有得到比较好的照顾?意思是,学校是不是都已经放假了,寄宿家庭的人员有没有按照合约继续履行义务,目前的所有防护措施有没有做到位。恐怕这些才是更现实的。

包机不是那么简简单单的事情。它需要牵扯的层面很多,例如人员的组织,时间的安排,英国的许可,防疫的控制,行程的安排等等。只是英国当地,就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和安排,这些英国的小留学生,不只是在伦敦一个地方吧?

孩子在那么小的情况下就送出国留学,没想想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吗,包括疫情的风险。

中国的教育难道差的就没法教育孩子了吗?也许这些,才是这些孩子家长要深深思考的问题。


老祖宗的智慧


我是个很自私的人,我没有这种人道主义精神,我并不赞成这样的行为。我只希望国内尽快恢复国泰民安,不要节外生枝了。

我能理解这部分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担忧的心情,毕竟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是现在英国已经沦为疫区的情况。你当初把孩子送走的时候,就知道利益和风险是共担的。所以为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损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我觉得这种行为并不可取。

首先,当初千方百计想出国,现在有事了又想回来,好事都让你占了啊

像我知道的一些高中甚至是初中学生,很早就出国了,去往英美国家的最多。这些人基本上很多都是崇洋媚外的,觉得外国的教育就是比中国的好,外国的花草也长的比中国的鲜艳。很多人都不会再回来报效祖国,而是选择了移民加入外籍。

凭什么当初想走的是你,现在想回来的又是你呢?好马不吃回头草,有点骨气好吧,既然选择了国外,就别想着出事了,还让中国给你兜底。

其次,这么多人回来,又多了隐患,让国人怎么办呢?

我国的疫情从1月底开始,截止到现在3月20日左右,全国30多个省份,终于实行了新增0增长了,即使是湖北省也不例外。

现在又让我们陷入水深火热,且导致现在很多省份又延期开学的都是境外输入的新增确诊,虽然最近入境的人数不多,但是很多省份是来一个就确诊一个啊,简直是让人觉得恐怖啊。现在我觉得除了国内,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比我们危险。

但是现在要接1万多人回国,这个危险性太大了:

1、这么多人如何进行隔离?如果单独分开进行,他们运行的轨迹都会给大家带来危险,简直和毒王一样了。

2、如果他们不听劝阻,和梁女士等等一样,倡导自由,不接受隔离怎么办?

3、这么多人,如果很多确诊了,导致病情蔓延,那么我们国家又要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我只希望国内是上面那个图,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留言哦!


煮酒论高考


站在孩子家长的角度看,应该说无论他们提出什么样的要求,都完全可以理解;特别是许多小留学生的家长,小小年纪孩子去了英国,就算是正常情况下,家长也肯定挂念着孩子,而现在疫情期间,家长就不只是挂念孩子,而且是担心孩子了。

其实前天晚上的时候,我们国家的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先生,也表达了对小留学生的担心,因为小留学生有的是寄托在英国的家庭里,而且有不少的是由老人们托管着,而英国现在的政策,是要把7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隔离,所以刘大使的这些小留学生也提出了他的担心。

可是回到我们这个题目上来看,家长想让包机接孩子回来,想法很好,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很困难,过去一周有168个航班,而现在已经减少到了一周23个航班,如果说只是一个两个孩子,那应该好办,只要刘大使出面和他们聊一聊,就可以把三五个孩子接回来了。

可问题是,在英国的小留学生,并不是一位数,两位数这么简单;而且小留学生我们包机接,大留学生难道就不应该接吗?英国的留学生应该接的话,法国的留学生难道就不应该接吗?如果留学生应该接的话,那在国外工作的人员是不是也应该接呢?

我们国家在全球有多少留学生,书生还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但英国的数字,前天看电视时候知道了,留学生就22万多,这些人都回来需要多少架飞机?这些人都回来的话,我们需要多少个房间隔离他们,需要多少人员为他们提供服务?

目前发生的是疫情,从疫区接回来的人都可能带有病毒,都是嫌疑人,最基本的需要隔离14天,如果国家把人员都接回来,可以想象一下,成本是多高?

而且更大的风险是,回来的途中,不确定谁携带有病毒,然后谁又会传染给谁,一旦控制不好,就可能在入境人员中发生大爆发;

从近几天看,我们国家新增的入境病例,一天一个高度,增长的速度很快。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人力、财力、运输工具有保证,但是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把人接回来,然后许多人又传染上的话,肯定是不值得的。

目前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做法还是留在当地,尽量不要出门为好。

如果是个例,确实是需要回来,可以联系大使馆或领事馆,可以相信,一定能保证孩子安全的。

更多的人,还是尽量留在英国吧。


一介书生945


目前疫情全球爆发,一些小留学生留在英国,无人照看。

一位英国留学生的妈妈提出政府包机接孩子回国。此言论发出之后,网友就大致分为了这两类:一类赞同家长的建议,毕竟孩子太少,再说防毒不防爱,应该让孩子回来让父母陪同。减轻他们内心的恐惧。

一类不赞同,理由是眼看着我们马上熬过了艰难的两个月,马上就要复工开学。但是现在境外输入成为了主要的传染渠道。

所以不赞同的网友认为,不要带着病毒危害大家。再说武汉那时候封城,也没有哪个家长说把孩子放到疫情轻的地方。

所以最重要的是做好防护。

同是父母,非常可以理解不赞同的家长。毕竟对于孩子,每位家长都不想增大孩子的安全隐患。

而我则认为,就如张文宏教授所说,是否回国,要正确认识了解病毒,理性分析,综合看待。可以从各地得防护情况,自我的防护措施着手。

目前外交部已回应,会考虑和英国商讨合适的回过方法,一定会保护好孩子的安全。

所以各位家长现在要做的,孩子在外要做好防护措施。若是回到国内,已定不要隐藏行程,积极报备自己的情况。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让我们万众一心,打赢这场战争。


暖萌肉肉


当我们尚在为孩子小升初、初升高以及高考而忧虑的时候,一些经济实力强悍、有着所谓远见卓识的家长,早已把孩子送到了欧美发达经济体留学,免去了不必要的焦虑。挖挖机一朋友就是如此,小学六年级就把儿子送去了大不列颠。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心心念念的欧美发达国家形势急转直下,公共卫生安全风险一发不可收拾。这让免去了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压力的众多中国留学生家长,近来却尝够了苦头,特别是那些未成年留学生的家长们,如坐针毡,寝食难安。

与之相反的是,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国内形势持续向好,少数省份中小学已经开学复课,其他省也紧锣密鼓准备开学。两相对比之下,回国就成了众多在外留学生的最佳选择。

但是,为降低人口流动,国际航班不断减少,有的直达航班甚至取消,回国之旅一票难求。无奈之下,一位滞留英国留学生的妈妈向驻英大使馆发出请求:“我孩子才13岁,恳请包机回国隔离!”

然而,对于这位妈妈的包机回国请求,网友们却不干了。

有网友发起了提问:“一位英国留学生的妈妈提出政府包机接孩子回国,你怎么看?”挖挖机看到此问的时候,回答者已多达三千余人。不仅是答问的网友,包括数以万计的读者朋友,大家的意见都是一边倒,不支持政府包机接他们回国。

当下的英国奉行“集体免疫”,并且很多寄宿家庭拒绝接受中国留学生,学生出现疑似症状,所在学校也无法提供隔离,最令人着急的是花几十万人民币还买不到一张回中国的机票。儿行千里母担忧。此情此景,又是远在万里之外,作为留英学生的妈妈能不担忧吗?

所以,无奈之下求助使馆,恳请包机回国隔离,这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那么,为什么网友却不干了呢?挖挖机梳理了一下网友不买账之处,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 (1)把未成年子女送往英国留学的,多是冲着移民而去的;

  • (2)此时强烈要求包机接留学生回国的父母,多是精致利己主义者;

  • (3)未成年留学生群体多达1.5万人。

网友们给出的结果似乎有一定的道理。那对于这1.5万未成年留英学生,真的就听之任之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在英未成年中国留学生,也许他们的父母非富即贵,也许他们就是冲着移民而去的,此时回国也确实免不了精致利己主义的嫌疑,但这些孩子是没有办法左右的,是无辜的,不应为他们父母的决定和利己主义买单。

其次,在英未成年中国留学生,不管他们的父母在这么小的年纪不远万里送往国外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但这些孩子目前仍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天然享有我们的国民待遇。关心这些孩子,保证他们的健康安全,仍然是国家的重要责任。

当然,也请这些未成年留学生的家长不必过于焦虑,要相信咱们的国家,要相信咱们的大使馆,会努力保障身在异国他乡的孩子们健康安全。家长朋友请记住,若遇突发情况,请记得及时联系我们的驻外大使馆。

留学生归国本来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可近来却变为沉重的话题,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个别入境者不讲诚信,不如实申报个人有关信息,拒不落实隔离措施等。

比如意大利看球归来的郑州“毒王”郭某、泰国旅行入境的广州“女毒王”刘某,还有澳籍华人、“跑步女”梁某,“万里送毒”的黎女士及家人,等等。这些入境者,给国内带来了巨大风险,也给防控工作造成巨大压力,都是不受欢迎的人。

但是,绝不能把这样的个别“害群之马”等同于全部留学生群体。

应当看到,在国内形势最为严峻的关头,大批在外的中国留学生为口罩等防护物资、为捐款而四处奔走,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有难,他们没有忘记自己该为祖国出一份力。从意大利归国的留学生瑶瑶(化名)在途2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摘口罩,被国人亲切地称之为“教科书式回国”。这些,才是中国留学生的主流。

不过,未成年留英学生妈妈恳请包机回国一事,也给众多为人父母者提了一个有待深入思考的问题:是否真的有必要在孩子未成年之际,就送往基础教育不如咱们的异国他乡?


教育挖挖机


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两个角度去分析,就能够彻底的理解

凡事都有两面性,既要顾及人性,又要顾全大局!

一:从父母的角度出发

身为父母,大家都应该知道目前境外疫情愈发严重。自己的孩子独自身处异国他乡,并且英国有1.5万未成年的留学生,作为父母感同身受!

生怕自己的孩子处在孤独境界遇到困难问题,无人援助,那是孤苦伶仃,我想肯定这种感觉是不好受的。


二:从大局观上考虑

目前国内疫情在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情况下经过一两个月的努力,终见成效!

近几日国内新增的病例全都是零,说明国内疫情已经得到了基本的稳控。

但是一个坏消息就是每日新增的几十例病例,都是由境外人员涌入而输入的,也是我们目前抗疫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所在。

目前海外共计5000多万华人,如果政府包机从英国将这些学生接回来,那么无疑是开下了先河,后面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要求。

到时候是接还是不接?

聚集人群更容易让疫情进一步的传播、蔓延,如果局势进一步发展下去,可能又要回到起点,这叫我们怎么才能承受的了?

所以目前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老老实实呆在家里,不要想着到处乱窜,这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的负责。


为何让年纪这么小的孩子在英国留学?说到底还是奔着英国的绿卡去的。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解释过这个原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看完你就会懂了。


一定要严防境外疫情的输入,首先得解决自身问题,才能够去帮助他人。

对于这个问题,不知道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二中数学大川


在留学生回国这个问题上现在很多人其实并非就事论事,完全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动不动就上纲上线说人家出国留学是背叛国家。说这话的人是不是忘了疫情初期海外留学生为国内疫情募捐时国内民众是怎么评论的啊?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出国务工或求学不犯法也不违反道德,恰恰相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去代表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有人说要求别人不留学是道德绑架,然而我说这不是道德绑架,因为留学从来也不违反道德呀。

就说这次疫情期间居功至伟的钟南山、李兰娟两位院士都有过海外深造的经历,还有我们两弹一星的功臣钱学森、邓稼先等人哪个没有海外求学的经历呢?有人说那是老一代的留学生。然而年轻的90后00后真是垮掉的一代吗?这次冲锋陷阵的医护人员中不也有年轻人吗?站岗执勤保家卫国的军人中不也有年轻人吗?他们中不也有人有留学海外的背景吗?如今中国的商品在走向世界、中国的资本在走向世界、中国的文化在走向世界,与此相伴随的必然是中国的人员也将遍布世界。

现在中国的综合国力蒸蒸日上,我们的确没必要对国外的学校盲目追捧。现在留学不该首先选择国家或学校,而该首先选择专业。中国的教育事业在进步,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在很多领域是世界领先,而别人也有他们领先的东西,所以需要交流沟通。正如北大、清华是国内最著名的两所高校,然而这两所高校并非在所有专业所有领域都是国内最强的。认为如今中国学生已没留学的必要相当于认为我国已不再需要与任何国家沟通交流,这其实就是在说我们该重新回到闭关锁国的老路上。

这哪是什么道德绑架啊,这分明就是意识形态绑架嘛。这背后的逻辑是只要和我的意识不相匹配的就一定是错的,所以既然我没留学就意味着别人都不该留学。在留学生回国这个问题上重点其实根本就不在于他们的留学生身份,而在于当前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我们加强出入境管控是为确保我国民众的健康安全。我们隔绝的是病毒,从来都不是特定人群。作为国家和政府在国民遇到困难、危险之时调动一切资源保护海外公民安全(包括必要时接他们回国)是责任和义务。

在此之前的利比亚撤侨、也门撤侨、尼泊尔撤侨无不证明了中国政府对本国公民的安全负责任的态度,即使在本次疫情期间我国也曾采用包机直飞的形式从伊朗撤侨,所以包机回国本身其实并不是问题。有人说祖国不是你一个人的祖国,用全体纳税人的钱去帮助某个人或某一批人是不公平的。那么照此逻辑从今往后中国公民在海外遇到任何困难都将得不到来自国内的帮助,因为我们不能用全体纳税人的钱去帮助某个人或某一批人啊。

事实上这个逻辑根本就站不住脚,因为全体纳税人的钱的确是服务于全国人民的,然而在具体的某个时点上碰到问题的永远是具体的个体。如果全体纳税人的钱不能用于帮助个体,那么最后的结果是任何人都无法得到国家的帮助。现在海外留学生归国最大的困难不在于什么包机不包机的问题,而在于潜在风险问题。单是我国在英国的留学生就有近2万人。如果人人都要接回来,那么我们国内的疫情防控还要不要继续呢?怎么多人同时回国如何安置?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所针对的不是任何特定人群,请暂时先抛开他们的留学生身份不谈,事实上任何外来人员在此时入境都会增加境外疫情输入的风险。留学生当然是中国公民不假,那么疫情期间滞留武汉的外地人就不是中国人吗?他们为什么不能回家呢?这不是针对任何人,这是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我们从年前一直忙到现在几乎是让全国14亿同胞以集体趴窝的形式才控制住局势,如果这时海外留学生全部回国意味着我们又要经历一次重大考验。

3月12日白岩松在《新闻1+1》节目中与中国驻意大利兼驻圣马力诺大使李军华就意大利的疫情形势进行了交流沟通。李大使告诉白岩松:目前滞留在意大利的中国公民约有32万多人。其中29万多是侨商,26000多人是留学生,剩下的多为中资企业员工。李大使指出:疫情爆发后有相当一部分华侨、留学生对疫情的威胁感到忧虑和恐慌。李大使认为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同时他有强调在当前情况下不流动是最大的安全、不出门是最好的保护。

中国不是没能力或不愿意接回滞留在外的中国公民,这在之前的利比亚撤侨、也门撤侨中已得到了充分证实,然而在当前疫情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对国民的健康安全负责。在当前形势下撤侨工作应当视各地具体的疫情形势分批次的有序展开,不宜大规模操作。我们不鼓励留学生此时回国既是出于保护国内民众的安全考虑,也是出于对留学生本身的安全考虑。现在海外疫情形势是严重,但其实如果我们的留学生能自觉在学校自我隔离其实还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反而是在回国途中会存在较大风险。

目前已出现多例海外留学生在归国途中被感染的案例,于是他们一回国就成为确诊患者,结果使他们自己以及与他们接触的人都处于危险之中,从而增加境外疫情输入的风险。具体到这次英国留学生问题上中国并不是派不出一架专机,真正最大的问题在于目前我国在英国留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如果要全部接回来需要准备相当大的隔离点,以确保他们不会与国内民众形成交叉感染。况且一旦开了这个先例,那么万一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也要求效仿呢?无疑这会大大加重境外疫情输入的风险。

作为母亲关心自己的孩子是必然的。母爱是一种情感,是感性而非理性的。那位英国留学生的母亲有她的诉求可以理解,但国家最终一定会根据现实形势采取理性务实的行动。目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已针对滞留在外的中国公民确定了如下原则:要加强对境外中国公民疫情防控的指导和支持,要保证和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3月20日《新闻1+1》节目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谈到了如何具体落实总书记的指示帮助中国公民和留学生做好防疫工作。

相比之下韩国和意大利的疫情比英国更早爆发,所以我国驻韩、意两国的大使馆更早采取了行动: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已向意大利的教育部长和教育机构发函,也与有中国留学生的高校取得了联系。目前使馆正打算邀请在意大利进行交流、讲学的中国医生来搭建一个专门的平台,从而为中国留学生免费进行咨询和辅导。中国驻韩大使馆则为在韩中国留学生提供了到机场迎接、免费发放应急防护用品、为留学生提供校内隔离宿舍及餐饮服务、开展网络教学等照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