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一個城市未來是否有發展潛力?

影視露天室


看一個城市是否有發展潛力,我覺得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看。


(1)區位及交通設施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在現代社會交通已經不侷限於陸路,而是水陸空地四位一體。有些城市先天不具備水運條件,那一定要有完備的公路網,高速公路、市內高架;一定要有機場,有巨大的航空吞吐量;一定要有地鐵,便捷的公共交通。當然在中國鐵路是最為主要的運輸方式,當然要是鐵路/高鐵的樞紐城市。所有是交通樞紐的城市,經濟都不會太差;反過來,所有經濟、社會發達的城市也一定是全國、至少是區域的中心。

(2)人口與人才流量

二十一世紀人才最貴,這是葛大爺在世紀之初就告訴我們的道理。每個城市也都能深刻的理解人才對於城市發展的重要性,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搶人才大戰已經逐漸升級成搶人大戰。因為人才來源於普羅大眾,有廣大人口基數,就有一定的人才的概率,這是其一;其二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人、城市消費升級需要人,房地產發展需要人接盤。。。因為人是生產力的第一要素,也是最活躍的要素。源源不斷的人口流入是一個城市快速發展源源不斷的動力。

(3)經濟與社會基礎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經濟與社會基礎也決定一個城市的發展潛力,因為這決定一個城市的政府財力、能力以及城市的吸引力。一個政府擁有更多可動用的資源,它就能更好的從頂層設計出發規劃城市更好的未來。另一方面政府強大的財力,當地較高的收入水平,將是人才的磁石,吸引著各式各樣的人才來參與城市建設與發展。

(4)戰略與政策支撐

含金鑰匙出生一定比普通出生多許多優勢,城市同樣如此!中國的城市從直轄市、到副省級城市(包括計劃單列市)、到省會地級市、到普通地級市、縣級市。中國的城市的行政級別上的三六九等也是城市發展的三六九等。高行政級別的城市有更多的政策優勢、有更大的自主權,這是城市發展非常重要的因素。


綜上所述,中國的有潛力的城市還是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天津四個直轄市;廣州、武漢、哈爾濱、瀋陽、成都、南京、西安、長春、濟南、杭州、大連、青島、深圳、廈門、寧波十五個副省級城市;鄭州、長沙、合肥、貴陽、福州,南寧,昆明等數個地級省會城市;蘇州、無錫、東莞、佛山、煙臺、泉州這些個普通地級市。


JeffreyShambaugh


有幾個指標,可以供重要參考,一就是這個城市的資金總量,二就是小學生在校人數,三就是大中專院校在校人數以及畢業後的留存率。

一個城市的將來發展潛力如何是一個很複雜的命題,無法從字面上或者指標中直接分析出來,只能提供幾個指標,然後將這幾個指標綜合考慮,做一間接分析以供參考。

第一個指標資金總量,也就是這個城市當年的年末本外幣存款餘額,這個指標體現了該城市匯聚資金的能力,在當今經濟時代,一個城市只有匯聚了較大規模的資金,才會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第二個指標小學生在校人數,這體現了該城市將來人口的規模以及發展潛力,相比較於戶籍人口,小學生在校人數更能體現人口規模。小學生的增加說明有大量的青壯年父母進入到了這個城市,由於現在的青壯年正趕上計劃生育比較嚴格的時代,獨生子女比較普遍,造成有很多老年人也隨著子女進入城市生活、養老或者是為了幫助子女帶孩子,而這些老年人逐漸的也會留在這個城市。這樣對住宅會產生更多的需求。

第三個指標,大中專院校學生人數以及畢業後的留存率,這體現了該城市對於高端人才的吸引程度,最近各大城市不斷展開的搶人大戰,更是說明了只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城市將來的發展才有潛力!





石門99


衡量一個座城市的發展潛力,蔣老師有一套獨特的見解,叫做:2個數據4個現象!

2個數據:人口增量與資金增量

人口增量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2018年全國十大人口增量排名(2019年數據還沒出來):

如果覺得但看一年的常住人口增量排名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可以看下2017年的排名:

從雙年度來看,我們發現,深圳人口增量位居全國第一,而且遙遙領先其他城市,此外,廣州人口增量位居全國第二,另外杭州、長沙、重慶、鄭州、寧波也是雙年度都進入全國前十的城市。

因此來看,在人口增量方面,城市發展潛力最大的幾個城市分別是:深圳、廣州、杭州、長沙、重慶、鄭州、寧波。

資金增量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截止2019年11月,全國資金總量37強的城市:

我們統計了一下,資金增量排名全國前十的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蘇州、重慶、鄭州、西安、長沙。

把資金增量和人口增量結合起來看,深圳、廣州、杭州、重慶、鄭州、長沙,這六座城市發展潛力最大。

4個現象

第一,你去看路上的行人,是年輕人多還是老年人多,如果老年人的佔比更多,說明這座城市的發展潛力不足,年輕人居多,說明這座城市的創新能力更強。

這一點可以看深圳,人口平均年齡是29歲,名副其實全國最年輕的城市。所以,深圳的發展潛力排名全國第一。

第二, 你去看這座城市有多少獨角獸企業,有多少上市公司總部,這類企業越多,城市發展潛力越大。從目前獨角獸企業分佈城市來看,深圳、杭州、北京、上海、廣州位居全國前列。

第三,看一座城市是消費性城市,還是科技創新城市,你只需要去一個地方,就是咖啡廳,你去觀察,這座城市的年輕人,是不是在談論創業,談論項目。

第四,你去觀察這座城市,書店是不是人滿為患、公益講座是不是人擠人,如果是一座愛學習的城市,這座城市的發展潛力不會差到哪去。

綜上所述:

以上就是蔣老師的觀察和分析,大家怎麼看呢?歡迎參與話題討論!


蔣昊說經濟


衡量一座城市是否有發展潛力,有很多因素,而小編認為主要看以下四個因素,即政策支持、人口吸引力、城市資金總量和科技創新實力。

1、政策支持。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經濟還比較落後,而沿海地區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因此成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享有很多政策支持,經濟率先發展起來。如今中西部地區省會城市在省內“一城獨大”,很大程度上是舉全省之力打造的。可以預計,“千年大計”雄安新區,未來發展潛力不可限量。

2、人口吸引力。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一座城市如果每年人口淨流入,那就說明這座城市發展得很好,人口吸引力強,所以那些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就特別強,發展潛力大。

3、城市資金總量。城市資金總量是一個地區或者城市經濟運行的結果,也是經濟運行的動力之源。城市資金總量越高,就說明這座城市發展得好,吸金能力強。

4、科技創新實力,這個不需要多說吧,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那些科技實力越強的城市,那麼它的發展定不會差。


錦繡中源


判斷一個城市未來的潛力如何,有一個重要指標,那就是這個城市的人口淨流入。


北上廣深戶口一直很難落,為什麼還是有源源不斷的人湧過來?


因為增量強勁,每年的經濟、就業、收入都在快速增長。


人是天生趨利避害,哪裡經濟增長快、機會多、收入高、資源好,對自己好處大,他們就願意去哪裡。


你再看看杭州。


最近幾年,這兩個城市的人口流入一直是很可觀的,這就是所有人用腳投票的結果。


週末我跟兩個朋友聚餐,飯局末了他倆都要趕夜車回杭州。他們兩個上海人,早年被阿里挖過去,後來事業越做越順,就在杭州買房、安了家。


因為有阿里、網易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大量高薪的工作崗位,吸引著人才不斷湧入杭州。


這種用腳投票的情況,可以用一個直觀的數據來衡量:那就是人口淨流入。


人口持續大量淨流入,意味著這個城市的房子一直有很多人買,房價就能穩定增長。


所以通常人口淨流入的數據表現好的城市,房價的長期走勢,通常都不錯。


但2018年開始各大城市暴力搶人,這些政策對自然形成的人口淨流入,一定是造成了干擾的。


所以,看人流淨流入,就不能只看某一年的數據。


我從30個熱門城市的政府公報裡,把最近三年的人口數據都扒了下來,計算整理了三張人口淨流入的數據表。

結論很明顯:


最近三年,外來人口淨流入都超過了10萬的城市,有7個城市:深圳、廣州、西安、杭州、重慶、鄭州、長沙。


長期來看,我也看好這7個城市的增長潛力,這些地方的房價也會更為堅挺。


三年裡有兩年上榜的,還有成都、武漢和佛山,同樣值得關注。


你可以對照這個,看看你關注的城市有沒有上榜,來做個參考。


萬能的老左


城市的潛力嗎?當然得先看上頭,關鍵是國家給政策,這個你看深圳,特區,上海,浦發國家級開發區,這就是說你的城市在國家是有戰略考量的,他己經給了一個發展的大方向,是有按排的。所以,你的潛水,重要性取決於國家給你約定位。二呢,很重要的是人口因素。從某種角度看。有人才會有未來。所以,搶人至關重要。現在的人口基數大小及吸納新人口的多少,就是潛水的有力保障。你看著評定新一線城市的兩個硬性指標就明白了。一是人口過千萬,二是GDP過萬億。兩個缺一不可。少一免談。所以人口之後,現在的生產總值又是潛力的重耍因素。第四是必不可以的吸引外資的營商環境,吸引力。一個世界五百強來,就是幾十上百億的投資,還帶來有竟爭力的產業。當然還有先進的管理。最後就新經濟。5G,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的新經濟行業,耍素。另外,就是傳統產業升級轉型。這方面山東得格外下狠功夫。看一個城市是不是很好的發展,有沒有可期待的未來,上述幾個大方面基本說明了潛力。這幾個方面基礎好,做的好,那城市就有竟爭力。就說這幾句吧。


秋歌988


通常決定一座城市發展潛力的最主要因素在於所打造的產業優勢和規模。當地有幾個支柱性產業,產業競爭力強、規模大,市場佔有率高。那麼也就相當於城市的搖錢樹,自然城市也就更有錢去發展。另外人口基數帶來的是龐大的內部消費需求,相當程度上刺激地區的發展潛力。

一、產業優勢

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離不開產業,各種各樣的產業。現代經濟社會基本遵循三大產業劃分原則。我國在2003年(2011年重新調整)將各種產業作如下劃分:

  • 第一產業(農、林、牧、漁)
  • 第二產業(工業、建築業、礦業、能源業)
  • 第三產業(除以上行業外的所有行業)

縱觀國內各個城市,越是發達的城市,其產業明顯更符合現代經濟優勢。反之越是不發達的城市,通常以傳統產業、低產值低利潤產業為主。

例如深圳的四大支柱產業:金融業、高新技術、文化創意和現代物流業,都是現代社會發展中處於比較熱門和優勢的產業,這也是深圳得以快速發展的原因所在。具體到哪個城市更具發展潛力,就要看其所打造的產業優勢是否更具市場價值和規模。信息技術、金融、貿易、小商品交易基本被北上廣深杭所壟斷。其它城市也就能在工業製造、特色產業和商業服務業方面找亮點。例如合肥的光伏和麵板;長沙的工程機械和汽配;貴陽傳統特色產業和大數據等等。

二、人口基數

人口不能左右發展,這話對也不對。不對的意思是一座城市的發展,產業的提升和競爭力最終還得靠人才支撐。對的意思是現代社會越來越依賴於內部消費帶動地區經濟發展。除非那些工業化水平極高的沿海城市,如深圳、東莞和蘇州、無錫、惠州等等,不以內部消費經濟為主。

2018年最終消費需求對我國GDP的貢獻率為76%。

人口基數大,意味著內部消費需求旺盛,從而帶動當地商業與服務業的發展。不一定非得走工業化的老路子,所以人口基數多也並非壞事。


其它能左右城市發展的還包括政策規劃和區域位置和交通。不過隨著國內交通佈局完善,交通這一問題以後會變得不是問題。所以真正能左右城市發展的還是產業和人才/人口。從目前來看,哪些城市更具產業優勢、人口基數更大,將在未來的一段時期,更容易獲得發展動力。北上廣深自然是第一梯隊、其它城市如杭州的產業、重慶的人口基數都是自各發展的優勢。


極度深寒


一個城市可否持續發展?主要有自然的物質條件外,還有後來的城市建設的城市功能,產業建立,與城市的吸收與幅射功能等,都是末來城市發展功能的建立範圍。


玲玲80468293


看學校,優質大學。


陸黎明


一個城市是否有發展潛力?不用看它人口多少,也不用看它城區大小——只要領導拍板了,那就鐵定有發展——錯不了!

誰若不相信,咱們走著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