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为什么一定要将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配合服用?

综合内科张医生


心脑血管疾病绝对是慢性病中的NO1,无论是从发病数量,还是从对我们生命健康的威胁程度,都是首屈一指的第1名。但我们并不希望有这样的第1名,对于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生命安全,都受到严重的威胁。而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出现的急性血管并发症,我们需要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为什么长期口服的就这两种药物呢?

一、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什么要口服这两种药物?

事实上,这两种药物并不是单纯的搭配联合服用,他们两者在体内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进而避免急性的血栓事件。而他汀类药物是为了降低血脂稳定斑块,进而减少患者的急性事件。由此可见,两者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但其目的几乎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减少事件改善预后。


二、服用这两种药物有什么副作用吗?

以前我们不止一次的讲到过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的相关副作用,今天我们在重复赘述一下。因为阿司匹林的作用主要是一次血小板的聚集,所以阿司匹林的主要副作用是出血的相关并发症,无论是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皮下出血,还是其他部位的出血,出血都是阿司匹林的常见副作用。而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就稍微多一点,他汀类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肌痛、横纹肌溶解、肝损伤、增加糖尿病患病率等等。但无论是阿司匹林还是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仔细鉴别,都可以把其副作用避免。


三、心脑血管病患者除了这两种药物,还需要口服其他药物吗?

当然还需要口服其他药物,因为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大多数还会合并其他方面的异常和相关疾病,比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率增快、心功能不全等疾病或者并发症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加用治疗其他疾病和并发症的相关药物,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除了这两种药物以外,还需要口服其他的相关药物。

由此可见,阿司匹林和他汀都是必须服用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而且这两者并不是唯一需要口服的药物。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


心健康


严格的来讲,应该是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把阿司匹林和他汀的药物配着使用。

因为二者的作用是不一样的,首先我们来看一看阿司匹林的作用。

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抗血小板聚集,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的时候,会引起血小板的爆发式聚集,导致血栓的形成,从而出现急性心梗、急性脑梗死等危急的疾病。因此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就是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我们再来看一看他汀药物的作用。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胆固醇血症,而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里面也含有丰富的脂质,所以我们需要积极进行降脂治疗,那么他汀是非常有效的降胆固醇药物。即使血胆固醇正常的患者,如果发生了心脑血管疾病,也要把胆固醇这个指标在现有基础上降低30~50%,预防疾病进展。除了降脂以外,他汀还有降脂以外的作用,如稳定斑块、抗炎等,均有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

因此,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他汀是标配,大家明白了吗?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心血管徐医生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且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为什么一定要将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配合服用?

在临床中,阿司匹林和他汀都是很常见的药物,尤其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可以说是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的基石药物。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都是需要长期服用这两种药物的。那么,这两种药物为什么一般都要联合应用呢?

1、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的联合用药方案: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基础病理因素在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斑块形成,进而因为稳定斑块长大或是不稳定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使得血管狭窄、堵塞,因此而诱发心梗、脑梗等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而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正是在这个病理因素发展的过程中,各自发挥着自己不同的作用,有效地预防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具体来说,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防止斑块破裂导致的血栓形成,避免血管堵塞而诱发的急性心梗、脑梗等,适用于该类患者病发后的三级预防,同时也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疾病预防,如冠心病患者预防急性心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的患者预防脑梗、心梗等。

而他汀的主要作用在于降低胆固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并可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同样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三级预防,以及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

由此可见,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缺一不可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二者必须联合用药才可以,吃阿司匹林必须吃他汀,这也不是绝对的。只不过,对于多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的获益要更大。因此,我们建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无特殊禁忌症时,都应坚持长期服用这两种药物。

2、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的服用注意事项:对于需要长期服用这两种药物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一定要注意用药安全。首先,用药方案一定要遵医嘱,包括用药时间、用药剂量、药物间相互作用的了解等,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制定最佳的用药方案。

其次,任何的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期服用这两种药物必然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用药者应注意提防,一旦发现 异常症状,及时就医诊治,必要时调整 用药方案,其中阿司匹林最大的风险是出血,而他汀常见副作用有横肌纹溶解、肝脏受损等,应注意提防这些不适症状的发生。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脑血管疾病说通俗点就是你身上血管肮脏了,有斑块沉积在你的血管里,时间长了就会给你血管造成严重的伤害,再不小心的修复和保养,万一那天斑块脱落了,堵住了脑血管,就会发生脑梗塞病了,堵住了心脏里的血管,那就是心梗,按照民间的说法就是(中风了),非常的严重,非死即残。半点马虎不得。我的母亲在82年的时候得的就是心梗病,入院治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离世了。非常的遗憾。

造成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最大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不良的日常生活习惯导致的,爆饮爆食,喜欢重口味的东西,高油高盐高脂高热量的食物摄入的太多了。时间长了这就造成后面严重的后果了。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首先改变所有的不良生活习惯,饮食方面:一定要做到,戒烟限酒,少油少盐,多吃新鲜蔬菜,补充少量的优质蛋白质,规范作息时间,不熬夜,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尽量力所能及的去多做一些有氧运动,然后再配合药物的治疗。谨尊医嘱,不能自行停药。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状态,就是对付心脑血管病的最佳手段之一,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一定要认真地对待执行。无需太多纠结如何用药的问题,好的生活习惯比用药管用多了。


老俞177829369


如果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吃阿司匹林和他汀,这么说就太绝对。比如说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如果也服用阿司匹林,那么出血风险会进一步加大,就得不偿失了。对于大多数的血栓性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往往都是需要阿司匹林和他汀两种药一起服用的。

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需要再根据血压、血脂、血糖指标以及年龄、家族病史等方面的综合判断,来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了,可以直接被定义为心血管疾病的“极高危”风险患者。对于这种情况,服用药物的目的,一方面是控制好各种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二次复发的危险因素,如有高血压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药物,把血压控制平稳,如有糖尿病的问题的,也要控制好血糖等等,另一方面,就是要做好心血管疾病二次复发的预防,阿司匹林、他汀都算是这样的药物。

如果有血栓性的问题,本身又有动脉硬化、斑块等问题,血小板形成进一步聚集,形成血栓的风险就会很大,这种情况下,选择低剂量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用于抵抗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就非常有必要。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形成,从而起到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其药效可以持续整个血小板的生命周期,是目前临床上最基础的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上应用非常广泛。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控制好血脂,是减少血脂沉积,血脂对血管壁造成炎性反应,减少高血脂造成心血管疾病二次复发风险的根本办法。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要重点注意两个血脂指标,一个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当将其控制在1.8mmol/L以下,才算达标,而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值(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量,也要控制在2.6mmol/L以下,这两个值都达标,可以大大减少血脂问题带来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来控制血脂,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对于胆固醇的合成,能够有效的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等强度的他汀,就可以使血脂降低30%~50%左右,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血脂调节药。

因此,很多有心血管疾病问题的朋友,医生都会开具阿司匹林和他汀这两种药物,要求长期服用。但服用药物,并不单单是坚持吃的问题,服药的风险评估,服药期间的相关指标监测,都是非常重要,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给大家以下几点建议:

1. 服用阿司匹林前,应该进行出血风险的评估,特别消化道出血风险。对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患者,应先行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对于有消化道出血风险的患者,又确需服用阿司匹林的,在给药的前12个月,一般推荐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来保护胃黏膜。

2. 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也同样要注意出血风险,如果出现腹痛、吐血、柏油样便等内出血症状,应及时停药就医。另外,皮下出现、牙龈出血等,是否由服用阿司匹林引起,还请根据情况就医判断。

3. 服用阿司匹林期间,要注意控制好血压,至少应将血压控制在150/90以下,如果控制不好血压,会加大出血性脑卒中风险。

4. 服用他汀药,要注意他汀类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风险,转氨酶升高,肌肉痛,血糖代谢不良等,都有可能是因为服用他汀而导致,如果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如转氨酶升高3倍以上,肌酸激酶升高10倍以上等问题,应先停药。

5. 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要注意定期测量血脂情况,充分了解血脂达标情况,如果未达标的,可以考虑调整用药方案,达标甚至已经降的很低的,可以考虑减量服用他汀类药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6. 如何提高他汀类药物的身体耐受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控制血脂达标的前提下,选择最低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是减少他汀副作用发生率,增加他汀身体耐受性的好办法,对于低剂量他汀服用不耐受的患者,推荐加服依折麦布、普罗布考等药物,协同作用降血脂,也能够加强服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李药师谈健康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因病死亡的主要病因,是对人们健康威胁最大的“炸弹”。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就是可以把这枚“炸弹”的引信拆除,减少它的危害。

一、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

我们平时所说的心脑血管疾病,其中最多的就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脑缺血、脑梗死、外周动脉血栓、主动脉瘤等,极大的影响人们寿命和生存质量。

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有遗传、高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吸烟,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中血压、血脂、血糖与吸烟,是可以治疗和控制的因素,对于遗传、年龄和性别因素,无法治疗。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三高”及戒烟,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但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之后,就需要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了。

二、是否需要服药需经过评估

10年内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高低,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预防。这种风险评估需要专业医生进行,以年龄、性别、遗传、血压、血脂、血糖、体重、是否规范用药等多种指标,可以计算出10年内发作ASCVD的风险。概率大于10%者为高危者,需要改变生活方式,使用阿司匹林和他汀药物进行预防。

对于已经患了心脑血管疾病,或是已经发作了血管事件的患者,则无需评估,都需要用药加以预防。而对概率小于10%的中低风险患者,只用改变健康生活方式即可,无需使用药物预防。

三、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的作用

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是性价比最高的抗血小板药物,对动脉血栓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以显著降低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生率,对急性血栓发作还有治疗作用。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以及已经患了相关疾病的人群,只要没有禁忌,都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表面上是调节血脂的药物,实际上他汀类药物是重要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发生率,与血管的狭窄程度没有关系,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与脱落才是引起这些血管事件的“真凶”。而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血管内膜,阻止斑块形成和发展,增加斑块密度,缩小斑块体积。把不稳定的斑块变成稳定的斑块。最终防止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生。

所以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并不能清除粥样硬化斑块,却可以抑制血栓的发生。也就是说,患了动脉粥样硬化就好比身体中有了一个“炸弹”,但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可以把这个“炸弹”的引信拆除。抑制了血小板,稳定住了斑块,血栓就不会发生了,就可以避免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的疾病。

综上所述,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以及有发作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的人,只要没有禁忌,都建议在改变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服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进行预防。中低风险者采用改善健康生活方式即可,不必服药。服药之前,应经过医生的评估。在用药时发现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或是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让我成为你身边的药剂师。


药师华子


首先要明白这二类完全不同的药物究竟各有什么作用,然后再分析为什么常把二种药一起处方。

近卅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导致了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老百姓口袋钱越来越多,民以食为天,有钱了天天像过年,病从口入: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加上三亿多烟民,。此外个人发展机会的出现带来了工作中的高度压力、学习、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竞争厉害,这些心血管的危险因素明显增高了,血管内的粥样斑块多了,老年病年轻化了。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高、炎症反应越重斑块内的核心脂质就迅速膨胀形成软斑块。那么控制好三高、抽烟等危险因素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是防止斑块疯长,破裂而发生心血管事件最有效的办法。卅年前他汀类药物诞生了,它除了明显降低LDL稳定、缩小甚至逆转斑块外还能有效地保护动脉血管内皮防止损伤。所以对于那些以前末控制好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斑块过多引起动脉明显狄窄而产生缺血,不稳软斑块多易破裂而发生血栓事件或已经发生过心梗、脑梗、大动脉事件,植入过支架的人就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来稳定斑块。

谁都不知道斑块什么时候会破裂,血小板流过斑块破裂口就会被激活并暴露出纤维蛋白受体,后者把激活的血小板连接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心肌梗塞或脑梗塞。阿斯匹林是抗血小板激活的良药,吃阿斯匹林是在预防那天斑块破裂时阻止血栓形成。斑块不破吃了也白吃,那怕几年、几十年。

理论上来说吃他汀类药物能稳定斑块的人斑块不易破裂了,阿斯匹林抗血小板作用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誰又能保证吃了他汀类药物是否将LDL降到达标值,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情绪不会紧张、激动、抑闷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分泌过多肾上腺素引起冠状动脉或脑动脉痉挛促使斑块破裂。所以这二种药往往会同时处方给你。

是否真有必要同时吃留下大家思考。

2019.2.28


我想说点真话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形成,患者大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以高血压为例,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发生过程是:高血压损伤血管内皮--脂肪沉积于损伤处--引起炎性反应--形成“粥”状脂质物--破坏并取代血管正常组织--血管发生病变。

由此可见,血管内皮损伤及脂肪沉积是导致血管病变最主要的两个环节。由于高血压一旦发生即不可逆转,患者需要终生治疗控制血压,而在其过程中血压的波动不可避免,因此需要从导致血管病变的另外一个环节入手加以防范,也就是有效控制血脂,相当于上了“双保险”,这就是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的目的。

他汀类降脂药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肝脏合成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而低密度脂蛋白是将脂肪运送进血管内中的“运输工具”,因此降低其水平即可以有效避免脂肪的沉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同时,他类降脂药还能减轻沉积的脂肪发生炎性反应,增强已经形成的斑块的稳定性,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因为一旦斑块发生破裂,其中的“粥状脂质物”就是暴露在血液中,大量的血小板就会聚集在其周围形成团块,这就是血栓。血栓的危害比斑块大的多,它可就地堵塞血管,也可随血流到处游走堵塞与其大小相近的血管,引起梗塞性疾病。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服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最常用的就是阿司匹林,相当于为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加了“三重保险”。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目标不仅仅是要把血压降下来,采取多种措施把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发生发展的风险降到最低也是重要的治疗内容。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对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要求比普通人严格的多,比如正常人低密度脂蛋白要求不高于3.37mmol/L,心脑血管病患者则要求控制在1.8mmol/L以下,由于患者往往存在自身脂代谢障碍,往往需要借助他汀降脂药的帮助才能达到控制目标,且需要长期服用。

至于患者担心的,长期服用降压药、他汀药、阿司匹林等多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要知道这些副作用比较起血管病变所带来的后果,好比“小巫见大巫”而忽略不计,何况这些副作用的发生率非常低,没有必要为此而过于担忧。


天天听健康


任何药物的使用都没有绝对一说,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药性综合考虑!

为什么我们常说心脑血管疾病?

因为这些患者的病情相似度过高,最为主要的差别在于部位,斑块、狭窄、缺血都可以在二者当中应用,危险度也不相上下。

血管贯穿我们的全身,一旦发生了狭窄或痉挛现象,就会导致血运循环受到影响,我们的心脏和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血液灌注,就会发生缺血现象,导致心梗、脑梗的出现,其形成过程过于相似,易患人群也完全匹配,所以常常统一称呼。

不是一定要配合服用,而是患者同时需要这两种药物!

在临床用药上,绝对不存在必须搭配使用的药物。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期间,主要是用于抑制血小板凝聚,这样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

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期间,主要是用于稳定斑块,这样可以减少斑块破裂的几率。

所以说,我们常要求患者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但由于部分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或出血反应,所以不能服用,这时候医生就会建议其服用氯吡格雷进行替代。

服药期间,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

1,由于二者均存在副作用,所以建议患者在服药前,了解相应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请立即咨询专业医师。

2,任何药物的服用,都是有固定要求的,严格遵守医师给出的医嘱,不要随意增减服用量,药吃多了不是好事。

3,阿司匹林和他汀都是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在没有异常反应的情况下,绝对不可擅自停药,这样会增加不良事件的风险。


所以说,不是阿司匹林和他汀一定要搭配使用,而是患者同时需要它们,但如果患者存在抵抗现象或副作用严重,也可以使用其他药物代替,药物的服用永远都不是绝对的!


罗民教授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包括:高血脂症,血液粘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所致的心脏病,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和出血性疾病。临床指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阿司匹林的作用,①,镇痛作用。②,解热作用。③,抗炎,抗风湿作用。④,用于治疗糖尿病。⑤,用于老年痴呆症。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从而防止血栓的生成,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他丁类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物,不仅能强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而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甘油三酯,所以他丁类药物可以称为较全面的降脂药物。

他丁类药物包括:①,洛伐他丁。②,普伐他丁。③,辛伐他丁。④,氟伐他丁。⑤,阿托伐他丁。⑥,瑞舒伐他丁。⑦,匹伐他丁。

综上所述,将阿司匹林和他丁类药物合用能更好的降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二药合用互补缺点,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