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孝惠帝刘盈明明有六个儿子,为什么皇位会传到弟弟刘恒手里?

风过初夏雨过天晴


刘盈的六个儿子:刘恭、刘疆、刘不疑、刘弘、刘朝、刘武。其中,刘恭、刘弘先后被吕后立为皇帝,刘恭被吕后处死,刘弘被大臣们处死,理由是二人都不是刘盈的儿子,事情真相,不得而知。

当时,连刘恭、刘弘都还只是孩子,其他就更不用说了,更不会立为皇帝,所以,刘盈的儿子,只要相陈平、太尉周勃不立儿皇帝,他们就没希望。

而刘恒作为一藩王,之所以能够顺利登基,震住刘邦那些位高权重的老臣们,并能立足、树威,与他手下大臣宋昌的能力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知道,当时陈平、周勃等一班大臣在剪除了诸吕之后,同时废除了吕氏所立的少帝,在择立新君时,确定了一个原则:“今皆已夷灭诸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刘襄)母家驷,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史记•吕太后本纪》)

诸吕之乱,盖因后宫干政,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所立之君的母亲必须有纯正的性格和良好的口碑,因为母亲“薄氏谨良”,薄姬口碑好,为人贤惠,从不觊觎权力,从不干扰政事,刘恒为帝,绝无后宫之忧,他因此成了群臣择君的最佳人选。

因此可以说,刘恒得帝位,在资格上是薄姬的功劳。但刘恒真正树威,避免受制于人,却是他潜邸旧臣宋昌的功劳。

宋昌说过一句最有名的话:“王者无私”。这句话,让权大如太尉周勃者,都不禁为之一惊,屈膝拜服,其他群臣,更是因为宋昌这句话受到震慑,真心服了这个即将即位的新皇帝。可以说,是宋昌的这句话,一下就收服了人心,为他后面打开局面,开辟“汉文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昌是刘恒任代王时的中尉,代国卫戍部队的总指挥。他虽是一个带兵打仗的武夫,但却精通谋略,有一双慧眼,明白是非,善辨真相。

当时,群臣经过决议,公推刘恒为继任皇帝后,陈平、周勃派专使前往代地,恭迎代王入京,继承大统。代王一贯隐忍谦和,从不参与朝廷或诸侯争斗,突然来了一群人,要接他入京做皇帝,刘恒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身边的臣僚也不相信。

刘恒问左右:怎么办?

郎中令张武等绝大多数大臣是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的,他们参议说,如今朝中大臣,大都还是高祖时的宿将,素习军事,擅长诈谋,吕氏子弟刚被他们悉数剿灭,怎会舍近求远立一外藩呢?其中有诈,大王不如暂时称病,借故不往,静观其变。

诸大臣中,只有宋昌持异议,他说:“大臣们所议都不对,那些人是不敢打刘姓江山的主意的。原因有四:第一,秦朝暴政,群雄并起,哪个不想称王称帝?但高祖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四海归心,天下一统,群雄拜服,不再心存奢望;第二,高祖统一天下后,将天下分封子弟,地如犬牙相制,坚如磐石,谁有造反的胆子?第三,秦亡汉兴,除苛政、申法令、施德政、惠兆民,人心诚服,江山稳固;第四,吕后称制,立弟侄为王,擅权专政,威权无比,但太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迅速将诸吕剿灭,此乃天意,并不单靠人力。如今即便大臣想变作乱,百姓不从,如何能成?何况,内有朱虚刘章、东牟侯刘兴,外有吴楚淮南齐代诸国,相互制约,更不敢动。而高祖诸子存世者,只有淮南王刘长与大王二人,大王年长,又有贤仁之名,自然是不二人选,朝中大臣们应天意而顺人心,选择大王为帝,自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所以大王大可前往,不必多疑。”

宋昌一番细致而合情合理的分析,说得刘恒连连点头,他马上力排众议,听从宋昌之言,报知母亲薄氏,准备入朝继位。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刘恒出发的同时,先请舅舅薄昭先行入京,向太尉周勃打探实情,周勃再次表明,迎立代王,是大臣们的一致决议。薄昭返身报告,刘恒听后,笑着对宋昌说:“一点来差,果如公言。”

于是,刘恒携宋昌、张武等数位大臣,一起入都。到达渭桥,朝中群臣全部跪在渭桥旁,迎接新皇帝入京,刘恒下车答谢,请大家起来,这时,周勃抢先一步走到刘恒身边,似有什么要事对刘恒说,请刘恒屏去左右。

宋昌听后,立刻正色对周勃道:“所言在公,公言之。所言在私,王者无私!”意思是太尉所言是公事,就当众明言;是私事,则帝王无私事可言。吓得周勃马上闭嘴,赶快跪地,然后,恭恭敬敬将天子符玺进献刘恒。刘恒没有马上接受,入者后暂居官邸,在大臣们的再三劝进之后,才接受符玺,安坐帝位,是为汉文帝。

在刘恒继位的过程中,宋昌的任用是十分重要的,他无论在判断群臣所请的真假,还是入都的礼节,均做到了精准审慎,有礼有节,充满了智慧,尤其一句“王者无私”,把刘恒的帝王之威一句话就给树立起来了,既维护了皇帝的威严,又避免了皇帝与大臣因恩怨而可能会有的纠缠与拉扯,为以后更加公正的治国理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帝国的脸谱


汉惠帝刘盈有六个儿子:刘恭、刘疆、刘不疑、刘弘、刘朝、刘武;惠帝英年早逝后,刘恭、刘弘曾先后继位,就是史上称之为“前少帝”与“后少帝”的,这是长袖善舞的吕后(刘盈亲妈)一手安排的,前、后少帝时期,均由吕后临朝称制。



前少帝刘恭是被吕后害死的,而后少帝刘弘与惠帝的其他四个儿子命运也很凄惨,死于陈平、周勃等建国功臣集团铲除吕氏势力的过程中。

理由是说后少帝并非汉惠帝的亲生子!这“并非汉惠帝亲生子”完全是六出奇计的陈平式借口,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显然是为保持政变的成果,除去惠帝之子以绝后患。

代王刘恒本来是安分守己的人,在自己的封国尽心尽力地伺候自己的母亲薄氏,曾为其尝药,很有孝心,又勤于王事,日子倒也自由自在,他的皇位真是天上掉下的馅饼。

刘恒(汉文帝)继位是长安功臣集团,为平衡政治关系集思广益后而拥立的,主要是功臣集团认为:刘盈儿子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于是相中了宽厚仁慈、名声较好的代王刘恒,这也有方便功臣集团操纵朝政的意思。


希望星晨58298869


汉惠帝的皇位当然是传给儿子了。


公元前195年,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

三年后,吕太后出于“亲上加亲”的心理,便命刘盈迎娶了他亲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为皇后。

关于这门亲事,刘盈非常反对,因为舅舅娶外甥女,这在外界看来太惊世骇俗了。但在吕太后和鲁元公主眼里,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因为这样做,张家的富贵可以保住,皇室血统的纯正性,尤其是吕后的权力,也可以保住了。

因此,就在吕后不想“肥水流入外家田”的心理作用下,刘盈极不情愿的娶了张嫣。而刘盈娶张嫣这个行为也表明,刘盈的皇位是不可能传给兄弟的。

即便他愿意,吕后也不可能同意。


张嫣入宫后,汉惠帝考虑到这段婚姻有悖人伦天理,内心始终怀有强烈的抵触,所以直至驾崩前,始终也未与张嫣发生过实际性关系。张嫣亦不可能给惠帝生育儿女。

面对此情此景,吕后非常着急,因为张嫣生不出来儿子,那这门婚事就没意义了。所以吕后就瞒着惠帝,强夺了惠帝与一名宫女所生之子给张嫣,声称是张嫣与惠帝之子。

做完这些事后,吕后派人杀掉了那名可怜的无名宫女。(西汉前少帝之名,史籍中并无载,所谓“刘恭”,是后世日本史学家考据的结果)

有如此强势的母亲,惠帝非常压抑。公元前188年,惠帝在心理极度压抑下,驾崩于未央宫。其后,吕后临朝听政,并扶立为张嫣强夺的宫女之子为帝,史称前少帝。

小皇帝继位后,懵懂无知,起初不清楚自己身世,还以为张嫣真的是自己生母。等到年纪渐长,了解实情后,便开始口出怨言,发誓将为母亲报仇。

吕后获悉消息后,觉得小皇帝不靠谱,可能以后会坏事,便在他继位四年后将其废黜,囚禁在后宫的永巷,并对外宣称小皇帝患病,禁止任何人前去探视。

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详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杀其母,立所名子为太子。孝惠崩,太子立为帝...帝壮,或闻其母死,非真皇后子,乃出言曰:“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太后闻而患之,恐其为乱,乃幽之永卷中,言帝病甚,左右莫得见。帝废位,太后幽杀之。——《史记·吕太后本纪》。

不久后,吕后又命人将他毒杀,然后改立惠帝庶子、常山王刘弘为帝,史称汉后少帝。


跟前少帝一样,后少帝同样也是汉惠帝与普通宫女所生之子。他原名刘山,起初被封为襄城侯,后改封为常山王,并改名为刘义。

后少帝在位期间,朝政依然由吕后把持,虽然是名义上的皇帝,但跟前少帝一样,他根本没有丁点儿实权,无异于一个牵线木偶。

四年后,随着吕后的驾崩,后少帝的命运又发生巨变——更加的倒霉。

公元前180年,即吕后去世后没多久,太尉周勃、丞相陈平联合发动政变,在铲除吕氏家族的势力后,声称后少帝刘弘并非惠帝亲生子为由,将其废黜、幽禁。随即他们又迎立高皇帝刘邦第四子、惠帝异母弟、代王刘恒为帝,是为西汉文帝。

文帝登上宝座的当天晚上,刘弘和他的三个弟弟济川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都被诛杀。被杀时,他们还未成年。

代王遂入而听政。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於邸。——《史记·吕太后本纪》


至于后少帝为什么要被处死,史书上给出的解释是刘弘并非惠帝亲生子,是吕后从别处抱来的野种,没资格继续赖在皇位上。

但其实真正原因大家心里都明白:小皇帝是吕后扶持的,对诛杀诸吕的众大臣并无感恩之心。若是让他继续当皇帝,难免将来亲政后会为吕氏翻案。大臣们既出于自保,也出于发泄,只得屠杀了惠帝的所有儿子。

而大臣们的行径也直接导致惠帝绝嗣,西汉的帝系由刘盈一脉转移至了刘恒一脉。


最后顺带一说,西汉皇帝绝嗣改宗,惠帝并非孤例。在他之后又有四次皇帝绝嗣事件。

汉惠帝是第一次,由其刘恒继承大统,是为汉文帝;

汉昭帝是第二次,由戾太子刘据之孙刘询继承大统,是为汉宣帝;

汉成帝是第三次,由其弟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入继大统,是为汉哀帝。

汉哀帝是第四次,由其堂弟中山王刘衎入继大统,是为汉平帝。(刘衎的爵位就是后来刘备经常吹嘘的那个中山王,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直系后裔)

汉平帝是第五次,由于他英年早逝,没有儿子,王莽便找了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刘婴为皇帝。


Mer86


名义上西汉的第三任,第四任皇帝都是刘盈的儿子。

西汉皇帝传承,刘邦是第一任,刘盈是第二任,而他的儿子是西汉第三任,第四任皇帝,到了刘恒,已经是第五任皇帝了。

但是,这两个皇帝不为西汉皇室大臣们承认,一般史书上也只是一笔略过,大多数也不认可这两个皇帝的身份。

为什么这两个皇帝(前少帝,后少帝)不被认可呢?

(1)吕后专制,他们得位不正。

刘盈还没死的时候,吕后就已经专权,司马迁在《史记》里甚至连个本纪都没有给刘盈,而是直接写了《吕太后本纪》,在吕后掌权期间,这两位皇帝都是由她废立的,西汉大臣们不服不满不认,是以吕后一死,大臣们拥立刘恒继位,自然也不会承认这两位皇帝的身份了。

而且,一旦承认的话,那么大臣们诛杀吕氏一族,拥立刘恒的行为无异于谋反叛乱,谁也不会承认这个的,不承认他们的皇帝身份的合法性,也是变相的证明皇室大臣们诛吕行为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2)血统不正。

前少帝乃是刘盈美人所生之子,被吕后杀母取子,冒称为张皇后所生,在皇室大臣们诛杀吕氏一族之后,一致认定刘盈的所有的儿子都来历可以,血统不正,非刘盈亲生,故而其身份也没有任何合法性。


师明礼


汉惠帝的儿子有6个,他死后,还是有两个儿子继承了他的皇位,一个是前少帝刘恭,一个是后少帝刘弘,可是这两个都结局很悲惨,一个被自己的祖母吕后活活饿死,一个被汉朝开国功勋给杀了,至于汉惠帝刘盈的其他四个儿子都被干掉了。

汉惠帝刘盈只活了23岁,做了7、8年皇帝,短短的一生虽然贵为皇帝,却悲催无比,他的子嗣能两代而绝,一切都是拜自己的亲生母亲吕后所赐。

大汉开国皇帝刘邦女人多,儿子也很多,但是正妻、皇后却只有一个——吕雉。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吕后,她是个狠毒无比的角色,在某些方面绝对比刘邦还要狠,比如杀彭越,皇帝刘邦都放过彭越了,吕后在半路遇到被贬四川的彭越,把他忽悠回了长安,提醒刘邦无法对付如果造反的彭越,放了他不如杀了他,而且还是剁成肉酱,还把彭越的肉酱分给天下所有的异姓王吃。

吕后的狠毒更多的是对付刘邦的其他女人和其他女人生的儿子上面,特别是刘邦死后,刘盈继位,刘盈是吕后与刘邦的所生的嫡子,至于其他的儿子吕后就没有那么好心了,时不时的找个借口要么杀了,要么流放。

汉惠帝刘盈登基后,朝中的权柄基本上就掌握在吕后手上,汉惠帝也乐得落个清闲,特别是他被自己的母亲吕后带去观看了戚夫人的“人彘”酷刑后,更加的不理朝政,放纵酒色了。

刘盈年纪轻轻的就死了,他死的时候,自己的妈吕后还精干着呢,皇帝死了,总得有人来继位,刘盈有六个儿子,那就排资论辈的来吧,吕后就立了刘盈的长子刘恭为帝。

刘恭登基没多久,忽然听宫里的太监说起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被吕后给赐死的,年纪轻轻的口无遮拦,立刻发誓要亲政后清算吕氏外戚,这话传到吕后耳朵里去了。吕后勃然大怒,你这孙子(真是她孙子),这么小就有这么大的仇恨,以后真的亲政了,还不翻天了。

吕后的狠毒劲儿上来了,管你是不是孙子,直接把刘恭给软禁起来,而且还不给饭吃,这把大汉的皇帝给活活饿死了,那可是她的亲孙子啊

饿死了刘恭,皇帝又没了,吕后又从汉惠帝刘盈剩下的五个儿子、自己的孙子里选了一个刘弘出来当皇帝就行了,反正对吕后来说,皇帝就是摆设,朝中大权还是掌握在吕后以及吕氏外戚手中。

刘弘被称之为少帝,连个正经皇帝尊号都没有,主要是他也活得时间不长,因为他登基没多久,吕后死了,当时这个大汉王朝最有权势的女人死了。

吕后一死,被吕氏外戚压制的刘氏宗亲就有了机会,而且汉朝的开国功勋集团都站在刘氏皇权这一边,功勋集团以陈平、周勃为首立刻发动了剪除吕氏外戚的政变,在这些开国老狐狸的精心谋划下,吕氏外戚被迅速的推翻。

吕氏外戚被除了,皇帝还是姓刘,为什么汉惠帝刘盈一系的皇位被颠覆呢,功勋集团要重新立皇帝呢,主要原因是刘盈一系的皇帝始终是吕后的亲孙子,保不齐未来会为亲奶奶报仇,既然已经做出了倒吕的政变选择,就必须做得非常彻底。

陈平和周勃等功勋集团一商量,决定重新立刘邦剩下不多的儿子刘恒为帝,其他的儿子要么太小,要么被吕后给杀了。

要立刘恒为帝,那永乐宫里那个皇帝刘弘怎么办?这对于造反起家的功勋集团来说根本不是个事儿,直接安排军队进宫,杀掉了刘弘,而且为了以绝后患,把汉惠帝刘盈的其他几个儿子也一同杀掉,昭告天下,由于汉惠帝刘盈无子,迎刘邦之子、刘盈之弟刘恒进京继皇帝位,此为汉文帝。

所以,汉惠帝不是没有儿子可以继承皇位,只是由于受到了吕后专政的牵连,被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功勋集团杀了个干净,这也是为了确保汉文帝刘盈能够顺利的继位。


沉墨I方之城


刘盈是刘邦与吕后在刘邦称帝前所生,也就是刘邦在逃路途中几次三番踹下车的那位,刘邦驾崩后,十六岁的他继承王位,成为汉朝第二位皇帝。

刘盈作为刘邦唯一的嫡子,虽被立为太子,但因从小体弱多病,性格懦弱仁善,刘邦看不上眼,加之刘邦当时正专宠戚姬,“爱其母必抱其子”,一心想改立戚姬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以吕太后、吕泽为代表的吕氏家族动用了一切手段,力图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最后吕后命其二哥吕释之胁迫张良得到迎请“商山四皓”之计,刘盈太子之位才得以保全。

刘邦过后强颜欢笑对戚姬说:“吕雉真的成了你主人了,你好自为之吧,你给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刘邦即兴作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二人相拥而泣。

刘盈在位7年,就是一个吉祥物,国家大权都被他的母后吕雉掌控,吕后趁称刘盈偶尔疏忽,将刘如意毒死,又命刘盈去看被制成人彘的戚姬,结果刘盈吓得一病不起,喊着“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吕后为保吕家永享繁华不坠,居然做出了一个狗血的决定:她要把自己的亲外孙女,也就是刘盈的亲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嫁给刘盈。

张嫣只有九岁,居然还是自己亲姐姐的女儿,小时候还是自己亲手抱过的,还得喊自己亲姐姐为丈母娘。在母亲的压力之下,姐弟二人只好违心依从。

自此彻底地心灰意冷,再也不理会朝中大事,只是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日饮为淫乐”,过起了醉生梦死的生活,与宫女们生下了6个儿子,他们分别是:前少帝刘恭、淮阳王刘疆、常山王刘不疑、襄城侯刘弘(后改封常山王)、轵侯刘朝、壶关侯刘武(后改封淮阳王)。

公元前188年,惠帝刘盈抑郁而终,年仅23岁。这一年张嫣才12岁,24年后,张嫣病死,宫女给她净身时发现,张嫣还是处子之身,后人为了纪念她,尊她为花神!

惠帝死后,吕后为专制朝政,立年仅三岁的太子刘恭即位,即前少帝。刘盈在吕后胁迫下与外甥生张嫣虽有结婚之事,但无夫妻之实,所以刘恭及宫女所生,吕后将其生母杀死,谎称张嫣亲生,在刘恭八岁的时候,得知真相后,扬言长大之后要复仇。吕后以防万一,直接将之废杀,另立刘盈次子刘弘为皇帝,即后少帝,因甘受摆布,颇得吕后欢心,将侄子吕禄之女为嫁为皇后。

公元前180年,后少帝在位四年,吕后死去了!

彼时她的侄子吕产为梁王,统领南军,吕禄为赵王,统领北军,吕后一死,二人准备叛乱,自立为王。刘邦的庶长子,刘肥的儿子齐王刘襄发兵进京讨伐二吕。

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等在朝臣子近水楼台,抢先发动政变,诛杀诸吕氏重臣,成功掌控政权。

消灭吕氏集团后,接下来是谁来当皇帝的问题,周、陈二人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魄力和能力,刘弘年幼无法执政,二来是吕后的孙子,皇后又是吕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谁敢保证长大后不会秋后算账,株连九族!所以只能换帝。

当时,刘邦的儿子,已经被吕雉杀得只剩下淮南王刘长和代王刘恒。

二者相较,刘恒为人仁孝宽厚,更因其母出身卑微,性温顺低调,不会出现外戚专权,也就不会让吕后牝鸡司晨的悲剧重演。同时自古长幼有序,刘邦最年长的儿子继位,刘氏诸王也无话可讲。为了消除疑虑,刘恒入主未央宫的当夜,惠帝还在世的五个儿子全部被杀,当然也包括刘弘。

刘子鸾说得对:“愿来世不复生于帝王之家”!


美丽青春您真痘


汉孝惠帝刘盈明明有六个儿子,为什么皇位传到弟弟刘恒手里?

  汉孝惠帝刘盈是刘邦名正言顺的嫡子,按说他死后有儿子,无论这些儿子是出自宫女还是出自皇后,都应该是他的儿子接手这江山——刘盈的皇后是他的亲外甥女张嫣,天杀的吕后搞的鬼,皇后没儿子,可是宫女生了,还挺多,都确是刘盈的儿子,那就先把刘盈的儿子扶上位,一个不行,来两个,两个不行来三个,总之,得轮完才行,可是刘恭当完刘弘来,刘弘还没当完,吕后去世,他和他的弟弟们就都成了冒牌货,都没命了,然后下一任皇帝位,就传到了刘恒手里了,为什么会这个样子?

  功臣们的政治需要。(剧照图)

  吕后称制,影响了不少人的利益,吕氏大封吕氏,对功臣集团而言,是个隐患,刘弘等人虽是刘盈的儿子,可是也是吕后的孙子。平定诸吕,影响很远,如果他们几个吕家血脉的皇帝还在位上,尤其是刘弘的妻子还是吕禄之女,功臣们后脑勺发凉,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给赶下台,但要向世人表明他们的忠心,一定得是刘弘等人的错,于是乎,刘弘等人只好变成冒牌货,这样,臣子仍然是忠的,废的只是吕后找来的冒牌,其他的也都不是真的,迎立刘邦的血脉,那就没什么道义上的问题了。

  为什么选刘恒?

  说得难听一点,因为刘恒好控制。

  诸吕被灭后,还有不少人是可以参选的,可是他们都不合适。齐王刘襄很有能力,是刘邦的长孙,首先起兵反诸吕,功劳很大,可是齐王的母舅家族势力太大,有成为下一个吕氏专权的可能,否了。淮南王刘长小时候是吕后养大的,后来却又不遵法制,是个不听话的,否了……选来选去,也就刘恒最合适,薄氏出身不咋的,为人也很谨慎小心,刘恒是刘邦的儿子,“仁孝宽厚”,嗯,就他了,听话,没外戚的威胁。

  于是,代王刘恒上位,是为汉文帝。(文/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汉惠帝是有六个儿子,汉惠帝也把皇位传给了自己儿子。不过由于两个儿子继位时间短,朝政大权被吕后掌握,在历史上记载少,没有被载入史册,比如司马迁,史记就没有,统一把这一段历史,编辑成吕后记传!很多人都认为汉惠帝之后就是汉文帝刘恒,其实中间还有两个小皇帝呢!

再者说,刘恒的皇位也不是刘盈传给他的,而是吕后死后,一帮忠于汉室和刘邦的大臣,认为刘盈的儿子不是刘盈生的,而是野种,没有资格担任皇帝,于是就想拥立纯正血统的刘邦的儿子来当皇帝!

选择谁呢?这是个问题,这时候刘恒脱颖而出,即是纯正血统,而是为人低调,容易控制,有没有强大外戚力量,于是送信给代王刘恒,邀请来首都当皇帝!汉文帝是这样当上皇帝的!

不是传位,而是等来的,和他哥哥刘盈没多大关系!

相当于天上掉了馅饼,砸到刘恒身上,捡了个皇帝!

这是我的回答,不对的请批评指正!

关注我,共同欣赏历史故事!



敏学讷言


汉惠帝刘盈是刘邦与吕后的儿子,由皇太子继位,根正苗红,这里说到吕后,基本能猜到,为什么惠帝传位出问题了,肯定和吕后专政有关。汉惠帝刘盈共有6个儿子,可惜,都不是吕后想要的,她想把权利进一步掌握在自家人手里,于是将自己的外孙女张嫣嫁给儿子,遭到了惠帝刘盈的极力反对。

图为汉惠帝刘盈与皇后张嫣合葬墓,安陵。

张嫣是吕后外孙女,鲁元公主的女儿,鲁元公主是惠帝刘盈的亲姐姐,等于说张嫣是惠帝刘盈的亲外甥女,绝对的近亲结婚,惠帝刘盈也觉得娶姐姐的女儿,这是乱伦,极力反对,但有个强势的母亲,无果,立张嫣为皇后,惠帝刘盈不与张嫣亲近,直到刘盈死时,张嫣仍未孕,无奈吕后让张嫣收养了惠帝刘盈与宫女生的一子,名叫刘恭,立为皇太子。

汉文帝刘恒画像。

惠帝刘盈在位时,大权基本掌握在吕后手里,吕后对他兄弟的残害,对内宫惨无人道的摧残,公元前194年刘盈看到戚夫人被制成“人彘”后,精神崩溃,《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记载,刘盈从此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到了公元前188年,做了7年皇帝的惠帝刘盈病死了,死时才23岁,吕后把张嫣养子,已立为皇太子的刘恭立为帝,史称前少帝,所以汉惠帝刘盈死后,皇位继承虽不是嫡出,也是传给了儿子,是自己的血脉。

刘恒即位后,建庙纪念戚夫人,称为“戚姬寺”,图为戚姬寺遗址。

前少帝刘恭醒事后,知道了亲生母亲被吕后所杀,给了张嫣抱养,非常愤恨,《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记载,刘恭曾说“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还在临朝称制的吕后觉得小皇帝要报复自己,于是废除杀害,立了刘盈另一子常山王刘弘为帝,史称后少帝,吕后继续称制。4年后62岁的吕后去也,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等人联合,诛灭诸吕,迎立代王刘恒即位,这就是汉文帝,所以史书给大汉朝帝王排序时,刘盈后面就是刘恒,会忽略吕后裹挟的2个小皇帝执政的这9年时间,这段历史存在,只是不被承认罢了。


图文绘历史


简单来说,传位给刘恒不是刘盈的意思,而是功臣集团的意思。

汉孝惠帝刘盈是汉朝的第二任皇帝,也可以说是第一个傀儡皇帝。刘盈的性格既不像父亲刘邦,也不像母亲吕后,刘邦和吕后都是刚毅狠厉之人,刘盈却仁善柔弱,尤其是在对待兄弟们的问题上。

赵王刘如意曾是刘邦属意的继承人,其母戚夫人是刘邦的宠妃,刘邦一度想要改立太子,是吕后不断运作,拉张良等人帮手才打消了刘邦的想法。刘邦一死,太子刘盈继位,正是算账的好时候,吕后先将戚夫人贬到永巷为舂奴,然后命刘如意从封地赵国进京。

刘盈知道母亲的意思,却跟她反着来,一直保护刘如意,不过百密一疏,还是被吕后钻了空子,把刘如意毒死了。

毒死了刘如意,吕后又命人把戚夫人制成人彘丢在厕所,还让刘盈去看,估计是想锻炼刘盈的胆量,结果刘盈吓得半死,喊着“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从此不理朝政,把政权交给了吕后。

刘盈一头扎进了后宫,“日饮为淫乐”,在他的努力下,很快有了六个儿子,其中两个还成为了皇帝。

刘盈在位七年去世,年仅二十三岁,他死后,年仅三岁的太子刘恭即位,即前少帝,政务仍然由吕后处理。

刘恭是宫女的儿子,却被吕后报来谎称是张皇后的儿子,当刘恭长到七岁的时候,听说了这事,那可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扬言“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吕后你等着,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收拾你。

这种话一传出去,吕后直接将之废杀,对外则称皇帝病逝,另立刘盈次子刘弘为皇帝,即后少帝。

后少帝在位四年,吕后去世,大汉王朝迎来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

由于吕后掌权多年,吕氏封王封侯者比比皆是,掌握了朝廷内外众多要职,吕后在世还好,无人敢出怨言,如今吕后去世,吕氏再无能人,齐王刘襄向长安进发,宣称要铲除诸吕,他还没到,以周勃和陈平为首的功臣集团直接发动政变,诛灭吕氏。

铲除吕氏后,后少帝还在皇位上坐着,朝政由功臣集团主持,但功臣集团是一个集团,周勃和陈平地位差不多,不存在出现单独权臣的可能,而且天下是刘氏的天下,一个外姓臣子控制少帝发号施令?地方上的刘氏封王们可不同意,刘襄都已经陈兵关东了,还派人如朝游说,要立他为帝。

这些功臣都是人精,很快他们就想清楚了,自己执政是不可能的,可皇帝年幼不能执政,而且皇帝是吕后的孙子,皇后又是吕氏(吕后给娶的),将来皇帝长大,想到这帮功臣杀了他亲戚,不会清算吧?干脆换皇帝算了!

可换谁好呢?刘襄是个不错的人选,可他起兵关东,迎立他也未必会感谢功臣集团,反而还可能迁怒于你们怎么这么慢,再加上刘襄的外戚势力很大且很嚣张,迎立他不是再造一个吕氏?
既然如此,不如迎立一个跟汉惠帝血缘足够近且实力弱、外戚低调实力小的诸侯王,放眼一扫,只有代王刘恒了。

当时刘盈在世的弟弟只有两个,即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刘长是吕后养子,且为人嚣张,直接否决。而刘恒封地代国,比较偏远,势力较弱,在朝中毫无根基,迎他进京继位,既能稳住刘氏藩王,也能保证功臣们的最大利益。

那好,就是他了!

经过一番推辞,刘恒最终进京,可后少帝还在皇位上坐着呢。于是功臣集团又宣布,现在的皇帝其实不是惠帝的儿子,他们是吕氏子弟,被吕后伪装成惠帝之子,所以应该废黜。

废掉皇帝,新皇帝应该从皇帝的兄弟们当中选吧,所以功臣再进一步,干脆说惠帝就没儿子,他的所有儿子都是吕氏的,新皇帝只能从惠帝的兄弟当中选了,于是刘恒继位。

为了消除疑虑,刘恒入主未央宫的当夜,惠帝还在世的五个儿子全部被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