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非要把桌面下面的话拿到桌面上来说:再谈防疫外交国际传播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段视频什么感觉?心潮澎湃?很自豪?厉害了我的国?还是很无奈?

前几天写过一篇关于防疫外交国际传播的稿子,觉得有必要再重复一遍。重复之前先谈点对这个视频以及类似视频的看法:

  1. 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与感恩回报不能截然划等号。视频给人的感觉好像我们对其他国家进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是因为这个国家或者对我们提供过援助,或者说过我们好话,这有悖国际人道主义的精神。话又说回来,即使再做政策选择的时候考虑这一因素,也应当考虑这一因素,但这是桌面下面的私底下说的话,没必要把桌面下面的话拿到桌面上来说。
  2. 这是明显挑拨欧盟作为整体与欧盟国家之间的关系。本来我们搞“16+1”、“17+1”就容易被欧盟认为这是中国在分裂欧洲,视频中摆出一副欧盟不行中国行,不用找欧盟来找中国吧,这种论调被德国人、法国人听到了肯定气氛的要死。
  3. 都来找中国我们能负担得起吗?我们国内得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而且要看到这次疫情得长期性、战略性,国内需要做得工作还有很多,真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当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确实需要提供国际援助,这是大国的责任和公共担当。
  4. 发生对中国的资源挤兑,我们如何平衡?你行,就你中国行,所有疫情国家都来找你,你如何平衡?如何做到不厚此薄彼?
  5. 别遇到说中国好话的主儿就把人家“玩儿死”。首先,视频中提到的国家并非都是典范;其次,遇到别人说好话了别把人家“玩儿死”,这在以前不是没有过。最后,遇到说好话的人别重复使用。
  6. 这样一个悲痛的灾难性事故能否别一直一脸微笑。主持人一直面带微笑,数说收到感染的其他国家领导人的时候充满了申请和自豪,拜托即使不向人家质疑慰问和安慰,至少表情严肃一些,太不专业。
  7. 最后,种对比其实也隐含有威胁和绑架的信号在里面:谁说我们好话,我们就帮助谁;说我们坏话,我们就断供或不援助。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把前两天写的关于国际传播的几点担忧再重复一遍:

第一、我们的防疫外交国际传播一定要有一个战略指导,否则就会出现——有些已经出现——由于传播和导向有问题而反过来抵消或削减我们对外援助的效果,出力不讨好。

主要应当防止的是以下几点:

——把其他国家疫情应对与中国疫情应对相对比,刻意突出和无限拔高权威体制动员能力强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突出意识形态划线;

——以“抄作业”的叙事逻辑和心态居高临下的嘲笑别的国家,无视各国不同的国情和医疗条件,急于向国外生硬的推广中国疫情治理模式;

——以施恩者自居希望接受援助国家感恩戴德感谢中国援助,而忽略文化差异和对象国舒适度、接受度,容易把好事办成坏事。

——打破市场规律和人道主义原则,在宣传中以断供或不采购某国产品等经济手段做威胁;

——“厉害了我的国”式的宣传再次蔓延,好大喜功,只听好话,听不进任何外国的批评意见;

——秉持非黑即白式的新闻观,片面认为新闻报道不是正面就是负面,缺乏以客观平衡的原则和视角看待外媒报道、报道中国新闻。


第二,疫情外交国际传播一定要培育健康良好的国民心态,防止以下几种情况:

——暴发户心态。这是短时间内国家实力增强、国民富裕容易引起的一种心态变化,表现为满足于“厉害了我的国”式的宣传,好大喜功,听不进任何外国的批评意见;价值观上金钱导向导致炫耀式消费,用钱来撑面子,办国际活动讲排场铺张浪费;忽视人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认为自己赚钱自己花与别人无关;嫌贫爱富,开始看不起那些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小国穷国。

——自卑和复仇心态。不能客观看待历史,不能眼光着眼未来,始终不忘历史,时时刻刻翻旧账,经常性的犯阴谋论;用爱国主义和民粹主义对非法行为做包装,侵犯侵害其他正当权益,典型的就是西安抗日游行砸日本车伤人事件;在国际上办任何事情希望听到别人说好话,只报道别国说过的好话,甚至不惜代价花费外交资源换取别人说好话,反映出的是内在的心理脆弱、没有自信。

——大国沙文主义心态。潜意识怀念万邦来朝的历史,无意识追求这种结果和效果;等级观念强;信奉Mighty is right,认为现在国家军事实力强了,应该恢复往日的荣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