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国父母的悲哀:以儿女为中心活着,付出全部的心血。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我就是以孩子为中心活着。

孩子的成长,学习,心理,无一缺席,只想在他没有自制力、判断力、认知力时尽自己所有去帮助他。

辅助他努力读书,帮他找有意义的玩具玩和运动玩。

就是希望他能成为一个能主宰自己一生命运的有能力之人。

父母之爱子,则为止计深远!

有时,我还在想,只要活个70岁就好了。

不能逝世太早,可以多帮帮孩子。

不能逝世太晚,给孩子添负担和麻烦。

但是我不觉得这是中国父母的悲哀,因为为了孩子,我心甘情愿,他好我就好。这是春蚕的精神。



郭不染


人家怎么做是人家的自由自由哇,你干着急什么?

人生在世不为子女付出所有,为谁付出所有啊?很老实的说,虽然我也有这种想法,但是我觉得这个题主好像有一点自欺欺人了。我想先问你一句,你自己有没有为自己的子女付出一切?如果你自己有子女的话,你不会告诉我,你就觉得自己很成功,其他所有人都不成功吧?如果你没有子女的话,那对不起,你根本连提这个题目的资格都没有。

作为一名老师,我在这方面是最有发言权的。现在的父母以自己的孩子作为中心,为他们付出一切,这已经是很正常的了。当然可以说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有很多的学生从学习和生活方面都能够反映出他们的父母的教育是失败的。很多孩子都受尽了千娇百宠,孩子犯错,父母还到学校去闹这些事情层出不穷,不过很老实的说,这是人家的事情啊,作为老师,现在面对这样的学生太多了,我们都没有什么时间和心情去管了。想明哲保身,有些时候我们还需要去讨好学生呢。你自己的孩子为中心,都总比那些养狗人士,爱狗人士以自己的狗为中心要好。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延续自己的后代,直到千百年。有些人他对孩子的教育失败了,没过几代就绝后啦,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不需要觉得可惜啊。自己管好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孩子怎么样,真的不要花那么多心思去想。


中小学英语精修


众星捧月,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私自利。从懂事起小孩得做力所能及的活,比如三岁可以抹桌子,六岁可以洗稀饭碗,八九岁可以擦皮鞋等等!我儿子1994出生,小学毕业我就去批发报纸,他一个人走街串巷去卖,五十六天赚了六百多块。从那以后他非常节俭,他知道爸妈妈挣钱不容易。


1966的马


(很多中国父母的悲哀……以儿女为中心活着,付出了全部心血)儿子从小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带大,当时因为工作关系爷爷离休,奶奶退休心疼孙子所以由二老帮忙,从小娇生惯养,什么事都有老人为他做主帮助,所以说这样的孩子,自主独立生活性比较差,作为父母的,能不担心吗?,所以说这也是父母的悲哀,现在儿子有了孩子作为老人,我们还是在为他们服务,退休在家带孙子,无论多辛多苦,都由自己承担,呵呵!也算是心甘情愿吧,为了儿子媳妇工作,好好工作,积极向上,那又怎么样?怎么办?也只能是无奈呗,帮忙帮到底,在帮孙子买学区房,培养孙子,上幼儿园上学,上大学,只要老的还活着,就应就为他们服务吧……。


甜甜的微笑63


主要是母亲吧。从命理角度讲,食伤为女性的子女,是自己唯一全心全意去爱去生养的,老公是官杀是责任是脸面,公婆父母是女性需要回馈和付出的,而中国文化里,并没有夫妻首先是朋友的概念,因此,对于女性来说,学习工作时候还可以有闺蜜朋友,互相认可支持,有人生成就感,结婚生子尤其二胎或者全职太太以后,人生唯一所爱就是子女了。因此就成为人生唯一目标。当然,也可以以兴趣爱好为唯一目标,然而社会还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不是人人富裕到从小花大精力去培养和试错摸索自己真心爱好的事情。那么成年以后,人需要爱才能活下去,母亲也就只能以子女这种心里。更多是社会和命理和文化的综合结果,也不是悲哀,是痛并快乐着。


雨涵说人生


为孩子活着这不叫悲哀,叫本性,以前我不理解为什么父母总是为我活着,自从我有儿子以后我明白了,让我为儿子死都愿意,这种心理是本能反应,不过要正确的教育孩子,溺子如杀子,如果是溺爱,那确实是做父母的悲哀,我们爱他,也要让他知道我们的爱虽然是无私的,但也是有底线的!


祯祯980


我真心觉得中国式父母很累很累

我亲妈,为了儿子 一辈子挣钱打工 为儿子“擦屁股”。虽然我是嫁作人妇的女儿,她也天天操心我 “唠叨”我这个那个

我家婆,四个孩子 为了供他们读书 自己的股骨头坏死,还大量劳动,痛了几十年都没吭过声!孩子上完大学工作了,又操心儿女娶媳妇 孩子逼着她才做了手术。现在孩子全都成家了,又接着为孩子的下一代操劳 唉


小鸟伊人


作者你好,我是大陶,很高兴回答你提的问题。对于你所提的很多中国父母的悲哀:以儿女为中心活着,付出全部心血。我的看法如下。

首先,我觉得这不算是中国父母的悲哀。反而体现出中国父母的伟大,父母可以毫无保留的,为子女付出一切,甚至生命。为什么要围着子女转?是因为在父母眼中,无论你多大年龄,你在他们眼中始终还是个孩子,所以他们会以你为中心。自愿为你付出。

就拿我说吧,我从小父亲去逝,母亲也改嫁了。是我爷爷奶奶把我扶养长大的。在我眼里,他们是我的爷爷奶奶也像我的父母。他们教会我怎么做人做事。如今两位老人已经八十多高龄,而我也是一个三十多的成年人了。可是他们还是以我为中心的活着。每天出门前都要交代我,好好吃饭,注意身体,难道这是他们的悲哀?不是这样,他们和我还有我的妻女在一起生活的很开心。

所以中国父母是否悲哀,是在于子女是怎么回报自己的父母。这就是我的看法,谢谢。


宠妻女的大陶


终于看到有人提这样的沉重的问了。中国几千年的民族传统是“瓜永远恋着籽”。这次疫情,有一个近百岁的老人还在病床边照护七十多岁的儿子。我的父母为我们兄弟姐妹省吃俭用,含辛茹苦。我辈为儿女付出了全部心血。我女儿女婿把女儿视为掌上明珠,呵护有加。这种博大无私的爱已经溶入了民族血脉中,代代相传。

而在我辈传承中,进入了一个误区:继承了祖传的孝道,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和灌输。谦虚和关怀、无私而溺爱,使得下一辈认为理所应当、天经地义、尚未做好、错误较多。想想我们的父母是怎样教我们的,我们又是怎样教孩子的。这是我辈最该反省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孩子的“反哺”与孝敬,只能后悔“子不教、子不孝、父之过也”。只能自食其苦果。



汉江庸叟


付出全部心血给儿女,忘了自己,这是中国父母的悲哀还是中国父母的伟大,我们慢慢商议。

此题引发了我生命中难以忘却的两个画面。

一是我六岁时,由于肺炎,被当地医院急派救护车转往北京儿童医院,躺在救护车上我特别高兴,因为终于有机会到平时向往的北京城看一看了,我告诉母亲这个消息想分享喜悦,母亲笑了笑,可我发现母亲转身的时候,却忍不住地掉眼泪。那一刻,情感真的是不匹配呀!

所幸的是,经过大医院的救治,我活过来了。

回家的时候,父母为我买了一件外套以庆祝疾病治愈,看我穿上新衣服,母亲笑了,而我,却难以了却离开大城市回乡下的不悦。

二是成年后我也做了母亲,4岁的女儿因为扁桃体炎需要做切除术,站在手术室外我抱着女儿,本想安抚孩子的我却抵挡不住奔腾的泪水,孩子看我哭了就怨我不坚强,为什么不能像我教育她时那样选择勇敢哪?

在孩子笑话我不坚强的母女交流中,女儿被医护人员抱进了手术室。

孩子出手术室后与我四目相对时,因为疼痛哭了,这次我和孩子情感共振了,这个画面定格在记忆中让我的心好痛,我知道这个生命我愿意付出终生去呵护。

行文至此,我想说,这不是中国父母的悲哀,这是中国父母的伟大,让我们为挚爱的父母唱支歌吧,祝福天下所有父母平安度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