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发展研究》读后感

作者:刘世吾,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2018级博士研究生,伊朗塔巴塔巴伊大学访问博士生,教育部伊斯兰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

文明交往视角下的丝路大国研究​

《后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发展研究》一书是西北大学中东所蒋真老师在其于2007年完成的博士论文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完善的著作。她以后霍梅尼时代的伊朗政治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新时期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教义理论在伊朗国家建构中的实践,对后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的演变规律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

该书基本框架可以分为三层,第一是霍梅尼时期,第二是哈梅内伊时期,第三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后两部分是本书论述的重点,但是第一部分为后两部分的叙述奠定了基础。作者首先在第一章“霍梅尼政治思想与法基赫体制”和第二章“1989年宪法修订”叙述了霍梅尼的政治思想以及由此形成的法基赫体制,并通过1989年宪法的修订进一步完善了伊朗的政治体制。其次在三、四、五章分别论述了后霍梅尼时代三位总统在任时期伊朗的政治发展,并归纳了三个时期的政治特征及面临的重大政治问题。作者将拉夫桑贾尼时期政治发展的特征定位为“领袖与总统的权力整合”,哈塔米时期政治发展特征定位为“伊斯兰民主政治的实践”,内贾德时期政治发展特征定位为“平民主义政治的实践”。第六章以“争论中的伊朗政治”结尾。

首先,作者通过分析后霍梅尼时代政治发展,对伊朗政治变革的特点进行了归纳,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由于继任最高领袖的哈梅内伊缺乏霍梅尼崇高的威望,导致平衡政治体制的形成,决定了伊朗政治变革的渐进特征。第二,后霍梅尼时代由于国内权力争夺日益激烈,各派别为获得更多的权力,逐渐提出一些务实且开明的政策,进一步推动了伊朗的民主化进程。第三,伊朗国内在面临外来文明与本土文明、传统与现代等冲突的背景下,逐渐形成了诸多社会和政治思潮,为伊朗此后的政治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其次,作者对影响后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总结。主要有法基赫体制面临合法性危机、利益集团、知识分子和学生运动、美国与伊朗的关系和派系斗争五大因素。法基赫体制作为伊朗政治体制的核心,从产生起就面临合法性危机,如伊斯兰革命初期的临时政府总理巴扎尔甘和伊朗首任总统巴尼·萨德尔对此就坚决反对。危机的本质是宗教和政治的关系问题,即教法学家是否应该直接参与并指导政治,一定程度体现了人民主权和领袖权威、民众参与和权力集中的矛盾。第二,利益集团的兴起。伊斯兰革命后,霍梅尼为稳定社会秩序,清算前政府的财产,成立了各种政治、经济和军事组织。这些组织在革命初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长期来看却对伊朗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如伊斯兰基金会在其成立早期承担了救助穷人的任务,但是由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保守倾向,最终成为阻碍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组织。第三,知识分子和学生运动。部分伊朗知识分子和学生在革命初期就对法基赫体制持保留态度,是要求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随着伊朗政治改革的不断变化和反复,知识分子和学生逐渐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之一。第四,美国与伊朗的关系。伊斯兰革命以来,美伊关系一直不睦,尤其是美国一直通过外部制裁、内部和平演变的方式试图颠覆伊朗政权,对伊朗的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外交作为内政的延续,美伊关系的波折发展也体现了伊朗国内政治的变化。最后是派系斗争。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各种政治派别围绕不同的利益,逐渐形成了“传统保守派”、“务实保守派”、“新保守派”和“改革派”四股重要的政治势力。以上四股政治势力作为伊朗政坛的重要力量,它们之间既有合作又存在竞争,给伊朗政治的未来带来了些许变数。

最后,在理论层面,作者在吸收借鉴西方理论的同时进行了批判和思考,以“文明交往论”作为主要指导理论之一,为探析后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作者在借鉴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同时对该理论进行了批判,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发展观。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诞生于西方政治学,并服务于其对外政策,因而该理论也很自然带上了“西方中心论”的色彩。政治发展理论在其早期发展阶段被认为是一种“价值无涉”理论。但政治发展理论从产生就被西方强国所利用并推广其西方模式,以及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都表明政治发展理论是有价值判断的,显示了其缺陷性。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发展观所主张的正是政治发展应当具有多元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本文中作者强调伊斯兰教在伊朗政治中的重要作用就体现了这一点。伊斯兰教作为一种与政治紧密结合的宗教,在西亚北非地区国家政治中拥有重要地位。所以要忽略伊斯兰教来谈伊斯兰国家政治或者忽视伊斯兰文化来引进其他制度文明是很难成功的。作者认为以伊斯兰教为政治文化背景的伊斯兰国家政治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对政治发展理论的一种拓展

,应当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探索具有自身特色发展道路的有益借鉴。西亚地区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自古以来是各种文明传播和争夺的要地。伊朗伊斯兰革命及其后所采取的政治体制也是文明交往的结果,由于伊朗长期处于丝路文明传播的“十字路口”,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伊朗伊斯兰文明其只能选择应战,伊朗政治在后霍梅尼时代的曲折发展也表明了伊朗其对外来文明的积极接触和交流。


《后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发展研究》读后感


《后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发展研究》读后感


《后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发展研究》读后感


《后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发展研究》读后感


《后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发展研究》读后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