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话“谈虎色变”的传染性疾病

全科话“谈虎色变”的传染性疾病

这是 达医晓护的第2371篇文章

全科话“谈虎色变”的传染性疾病

冬春交替时节,流行病好发季节,为了防止疾病对个人的损害、对环境的危害,全科对传染性疾病的解读以及三级预防的理解梳理了一下,传染性疾病防患于未然,止于源头,保护好自己,管理好传染源,控制好传播途径,对于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科话“谈虎色变”的传染性疾病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目前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归入甲类管理。

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人群(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

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引起,病原体可以是微生物或寄生虫。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或者寄生虫等。

全科话“谈虎色变”的传染性疾病

传染病传播(transmis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传染病得以在某一人群中发生和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染,粪口传染,接触传染,垂直传染,血液传染,空气传播,气溶胶传播。

【飞沫传染】

飞沫传染是许多感染原的主要传播途径,由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由下一位宿主因呼吸、张口或偶然碰触到眼睛表面时黏附,造成新的宿主受到感染。例如:细菌性脑膜炎、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结核、麻疹、德国麻疹、百日咳等等。

【粪口传染】

由饮食过程可导致进食者感染,主要病原可为病毒、细菌、寄生虫,如霍乱、A型肝炎、小儿麻痹、轮状病毒、弓型虫感染症。

【接触传染】

经由直接碰触而传染的方式称为接触传染,这类疾病除了直接触摸、亲吻患者,也可以透过共享牙刷、毛巾、刮胡刀、餐具、衣物等贴身器材,或是因患者接触后,在环境留下病原达到传播目的的间接接触传播。

【垂直传染】

垂直传染专指胎儿由母体得到的疾病。例如AIDS和乙型肝炎等。

【血液传染】

主要透过血液、伤口的感染方式,将疾病传递至另一个个体身上的过程即血液传染。

【空气传播】

可通过空气传播的颗粒,一般直径小于5um,能长时间远距离散播后仍有传染性。

【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是指在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颗粒直径一般在0.01-10um之间。飞沫和空气传播都属于气溶胶传播,目前广泛提到的此类传播可以理解为短时间悬浮在较小空间内的气溶胶颗粒造成的传播。比如带有感染者粪便的抽水马桶产生的瞬间气溶胶,曾有感染者打喷嚏的电梯等小型密闭空间内虽感染者已经离开但短时间内进入仍有气溶胶传播风险。

全科话“谈虎色变”的传染性疾病

了解各种传染病

1)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非典型性肺炎等-----空气传播。

2) 消化道传染病:蛔虫病,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水,饮食传播。

3) 血液传染病: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生物媒介等传播。

4) 体表传染病: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破伤风等-----接触传播。

5) 性传染病:淋病、梅毒、艾滋病等-----接触传播

6) 目前流行的新冠病毒性肺炎主要以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全科预防: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病因(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前),既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也包括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首先寻找传染病的一级预防就是需要控制传染源,包括潜伏期病人,早期发现及时隔离好传染源,消毒环境,注意个人防护,预防疾病扩散。目前新冠病毒肺炎的追根溯源及对于疾病的治疗经验回顾性总结疾病可能存在的传播途径,需要及时更新,高度重视和执行,从源头抓起,控制好传染源播散。

二级预防

疾病的临床前期,非传染病:“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传染病:“五早”除了“三早”,尚需“疫情早报告及患者早隔离”,目前新冠型肺炎的“五早”严格按照国家卫健委及时更新的诊疗指南参考执行。医院则守住门口,控制入口,入院病人均查体温和流行病调查进行筛选,进入医院分诊就诊,独立设置发热门诊,门诊医护及工作人员全面防护,发热门诊医护人员专业防护,发现疑似病例及时上报隔离,经专家组会诊及进一步核酸检测明确诊断,并进入隔离病房进行传染病的隔离专科治疗。

三级预防

临床期,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经过临床诊断标准明确的患者经过传染病隔离治疗,好转有解除隔离指征的患者,在出院后需要到专科门诊定期复查随访,减缓疾病并发症的发展。若有后遗症者,则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

全科话“谈虎色变”的传染性疾病

新冠病毒性肺炎又称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由于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初始多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ARDS或脓毒血症休克等危重症。它的传染源为新冠肺炎患者和无症状的感染者。传播途径可以人传人,以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染为主要途径。潜伏期1-14天左右。

新冠病毒2019-nCoV对热敏感,56℃ 30 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 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目前新冠疫情期间,建议佩戴一次性手套,消毒家庭环境,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洁台面。可以用热水,水温约60度以上(避免烫伤)清洗衣物床上用品。

对于个人,要注意调整生物钟,可以适量运动,保证睡眠质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冲马桶时应盖上马桶盖;居室注意通风保持房间整洁卫生;注意佩戴口罩,尽量少出门。不聚餐、不组织家庭或集体活;注意手卫生、居家服不外穿、勤洗漱、注意不随地吐痰、咳嗽和打喷嚏尽量不对他人、与人交流保持1米安全距离,饭前便后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等。

疫情期间配合大家做好自我的管理,关注新冠肺炎疫情,正确认识新冠肺炎,不恐慌不谣传,科学对待传染病,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疫情期间管控要求,是大家的责任和义务。

生命短暂,喝饮料损害人体健康

孕妇自爱的秘密

戒烟,刻不容缓

体检,不要忽视了胃肠镜!

不容小觑的肺结节

全科话“谈虎色变”的传染性疾病全科话“谈虎色变”的传染性疾病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