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書法有幾年了,顏勤禮寫了三年,後來練了《靈飛經》,《膽巴碑》,《聖教序》,如何出貼?

嶽陂大少


所謂"入帖",是指通過對某一家、某一帖的臨摹學習,對其用筆的規律和結體的法則有比較深人的認識,對其形質和神韻能夠比較準確地把握,或者說是已經學得很徹底了。

所謂"出帖",則是在人帖基礎上,將所學之物消化吸收、融匯貫通、為己所用。這時字的形態已不為原帖所囿,但精神實質仍和原帖有著實際上的師承和親緣關係。

清人梁同書說,"夫學書,天分第一,多見其次,功夫第三。"對沒有非凡天才的大多數人來說,入帖惟不易,出帖更其難。

對於學書人來,臨帖是一輩的事,入帖和出帖也是一輩子的事。入帖和出帖,不是截然分明的兩個階段。臨習同一本帖也可以幾進幾齣或常進常出。學習階段不同,取捨內容各異,人帖、出帖也就不好區分先後了。

大書法家王鐸自述到了晚年仍"一日臨帖,一日應索。"他一生一直在臨帖、入帖,他"出帖"的面貌也一直是在改變的。

在中國書法史上,真正"出帖"的有那些先賢?學二王的褚遂良、米芾、王鐸,學顏真卿的楊凝式、蘇東坡、黃庭堅、何紹基,其特點是顯其神而另有面目。

至於學顏的華士奎、譚元闓、錢灃,學歐的歐陽通、黃自元、姚孟起、王維賢,學米的米友仁、吳琚等大家,恐怕也只能稱之為"入帖'了。


春雨書齋


行書無法出貼?

其實就是把字寫死了。

我讀高中時,同學每個字寫的比我牛,就是放在一起,沒有我的好看。

他琢磨不出原因,問我。我說,每個字有勢力範圍,你用鉛筆圍繞字畫輪廓,一個字的所擁有的進退收放的外在姿態及所佔地盤就出來了。

他一畫,果然,他的字與字之間是各自為政,沒有呼應迎讓。

他學會了分析思考,他就永遠的自我意識,他的技法才是自我的。

我提醒他注意一些細節,筆畫不要重複,橫不要總是釘頭,捺不要總是出刀等。

那時學了數學的排列組合,我一分析“橫”的寫法,結果有760種完全不同寫法。前幾天做分析,發現有240萬種完全不同寫法。

多琢磨,多思考,技法才能為我所用。

一個人,如果認為這個字這樣寫好看,就固化了,不會因地賦形,不會隨機應變,那麼字就學死了。



urna風之度0


你已經出帖了,三副字的落款就已表明了你現在行書的真實水平,平時搞創作呢,遇到臨過的字,或多或少都會有背臨的意圖,這就是無法脫帖的表現。而落款時不經意的表現就是你的書寫水平,不經意的地方才見本質,有若【蘭亭序】,【祭侄文稿】,作者的手稿就是真是的水平。





博愛書屋


你的線路是:勤禮--靈飛--膽巴--聖教。

我反對你這個線路。

我認為應該是:

九成宮---大王樂毅論等小楷---然後大量抄經、抄詩----聖教----然後就自由了,願意臨誰都自如。

理由:

九成宮,嚴謹、標準、中和、規矩,打牢基礎。

大王小楷以後大量抄經,訓練實用性。

通過聖教豐富的筆法庫學習行書,蘭亭都不碰。

大楷、小楷、抄經、行書自然過渡,才是正道。


老跨鬥


堅持常年,必有好處!



盛行書畫


只是學習的態度,讓書家見笑。看了題主的作品,功力深厚,已有紮實的楷書功夫。所謂“出帖”就是經過長期的臨帖後我們應該基本掌握所學碑帖的筆法,也能夠臨寫範字的大概風貌。即是我們把古碑帖臨摹得惟妙惟肖,也只是臨帖而已,不是創作。習字、臨帖只是手段,創作才是目的。要創作就要涉及到“出帖",若不“出帖”,進去了出不來,被古人束縛住,既沒有自己的個性,也超越不了古人,於是便成了古人的書奴。

“出帖”是求新求變的創新階段,是在習書者掌握了幾種碑帖的基礎上,從古人的碑帖中走出來,找出能形成自己個性的書法作品,悟出新的元素,美的藝術風格。

關於“出帖”,清代姚孟起說得最為帖切:“出帖時不可無我在,無我便雜。”“不可無我”說得是要在臨“像”的基礎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長處,融會貫通,結合自己的藝術修養和創造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錘鍊後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有個性並有創造,逐步走向自己的創作新境界而不失法度,這就是所謂的“出帖”。


弄墨人3476384831199


恭喜你你已經出帖了!



醜書學


如果你只是被動地臨帖,而換臨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帖,你是不是想,長久多臨不同的帖就會寫自己的字了?不見得。如果沒有形成自己字的辦法,而陷入很複雜的帖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寫一輩子都不行。摹帖是學法度、學藝、掌握精髓道法,學練自己的字。否則,你真能練得同帖一樣,而寫不出自己特點的字,只能印刷古人的字,有什麼意思?要注重悟出字帖的道理,用他的鑰匙開啟自己的門,而不是總處於摹.仿狀態。摹那麼多帖以何為主?要有學創精神,還要多讀多看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要手低眼高,不可手低眼也低!


江天雨秀


自己覺得臨什麼很象,自己又特別喜歡的給懂鑑賞的朋友給意見,也可以學啟功的方法寫出來掛牆上隔天看幾次,得失與好壞就出來了。接著是修改再掛上牆,反覆多次。


唐韻書院


學習書法,認真臨帖,一臨就要幾十年,從形似到神似,是一段很漫長、很苦惱的事情,一定要堅持,心領神會,方能寫好,千萬不能朝三暮四,天天換帖,那樣不行。

從一個個的偏旁部首開始,舉一反三,從“集字”開始,到獨立創作,需要時間,更需要耐心,希望各位搞書法的友人,一定勞記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