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把外交部长称为国务卿?难道外长还管国内事务?

于无声处34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基本没有内政,这样不累,腾出手来还省钱,链接全国的纽带通过几个系统,联邦调查局,税收系统,等等。


闹市侠隐2016


美国的国务院与其他国家不一样。

美国没有政府总理,政府总理的职能为总统兼任。国务卿则是具备特殊地位的最高行政官员。

当前,国务院下辖6位次卿及59个机构:

依据美国法律:

第一、国务卿是政府第一部长。

也是总统、副总统、众议长、参院多数党主席后的第一人。即是说,前面四个人如果同时嗝屁,国务卿是总统的第一代理人,也是最高层次的非选举公职人员。

第二、国务卿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审议就可上任,总统有更换解雇权。

第三、执掌美利坚国玺,总统如果辞职就必须向国务卿提交书面申请。

第四、不限外交事务的部分国内文件,总统与国务卿共同签署才能生效。

第五、国务卿主管联邦政府所属的全部外事机构及海外大部分运作。

所以,国务卿不仅是外交部长,也是美国联邦政府体系的第一部长。当然,也可将国务卿理解为常务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在内阁会议的发言权一般超过副总统。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美国建国之初的外交事务不多,政府机构编制少,国务卿也就承担了比其他国家外交部长更多一些的国内事务。而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第二任副总统、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为国务卿职权的定型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川達州


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国务卿本是两个意译名,由于词不达意,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意译名的作用,而是作为两个特别的称谓来使用。

从实质内容来讲,美国“国务院”与美国财政部、美国国防部、美国商务部、美国教育部等其它部门一样,都是美国的一个联邦行政部门,它们在美国总统的直接领导下,各负责某方面的行政事务,可统称为内阁( 总统内阁) 部门。

在美国的联邦行政部门中,“国务院”在早期时候的确有着比较特殊的地方,主要表现是工作内容方面较为宽泛,与其它部门基本上都是单一的工作内容有所不同。然而这种特殊并不能改变其性质,即美国“国务院”仍然只是美国的一个联邦行政部门,换句话说它只是内阁部门之一。

美国“国务卿”是美国“国务院”的长官,他和美国的财政部长、国防部长等其它行政部门的长官一样,都是一个集体中的相同职位,他们可统称为内阁部长。

美国联邦行政部门的长官名称,除了司法部以外,其它部门也是一样的,都是用的 Secretary 这个词。

如美国“国务卿”( 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State) ,

美国国防部长( 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Defense) ,等等。

也是同一个英文词,译为中文后,各部的都叫部长,唯有“国务院”的称为卿。


在美国的联邦行政部门及其长官中,美国“国务院”“国务卿”曾经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在字面上则一直保持着这种特殊的印记,这是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国务卿两个中文称谓中用“国务”一词的原因。

一个国家机构或者官职,在其名称中通常含有表明工作内容的部分,尤其部门名称更是如此。美国的联邦行政部门中,除了“国务院”以外,其它部门均表明了自己负责哪方面的工作,如防、司法、财政、教育等等,唯有“国务院”一个部门没有表明负责哪方面的工作内容。

美国“国务院”和“国务卿”名称上的特殊,与美国联邦行政部门的设置特点密切相关,这个特点使其工作内容一度比较宽泛并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而其它部门则是专事负责某方面的工作。


尽管美国“国务院”和“国务卿”的工作内容曾经比较宽泛,但是,即使在其最宽泛的时候,与中文国务的含义仍有差异。

美国的联邦行政部门,在设置方面颇有特点: 它们不是一开始就有规整的设置,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先设置一个,再一个一个地增设,逐步趋于完备。

1789 年,美国宪法正式生效,宣布独立已有十几年的美国,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联邦

政府,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就职,随后建立行政部门。

7月27日,美国外交部成立,一个多月后,国会又立法将其改名为美国“国务院”,并赋予一些国内事务的职责。9月2日,成立美国财政部,同年成立的还有美国战争部( 今美国国防部的前身)。

时隔约 60 年,成立美国内政部( 1849年) ,后陆续成立的有美国司法部( 1870 年)、美国邮政部( 1872 年成立,1971年重组后不再是内阁部门) 、美国农业部( 1889 年) 。

20世纪以后,又增设了商务部、劳工部、住房及城市发展部、交通部、能源部、教育部等部门。

美国联邦行政部门的设置特点,使美国“国务院”和“国务卿”的工作内容在不同时期差异较大。

名为外交部时,是名符其实,当初众议员麦迪逊所提议案,就是针对外交需要,建议设置外交部和外交部长,国会和总统也是因此立法和批准其成立。问题在于,它成立时是惟一正式设置的联邦行政部门,虽然紧随其后又设置了两个部门,一个管财政一个管军事,但其它的国内事务由谁负责呢? 最早成立的部门去承担也是顺理成章。

改为“国务院”后,除外交外,国内方面的事务有: 处理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关系,与

联邦法院联系,管理领地,保存文献,保管国玺,等等。

将其归类,可分为三大块: 一是外交事务,二是类似我国的办公厅系统承担的事务,三是其它一些具体的专项事务。

这时的美国“国务院”,大致相当于外交部和政府办公厅合为一体的综合部门,它既是一个职能部门,又是联邦政府的办事机构,并且作为职能部门也不是只负责单一的职能任务。

这是美国“国务院”特殊的地方,与其它行政部门基本上都是单一的职能部门大为不同,也正是这点使其容易被误解。

19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新的行政部门逐渐设立,国内事务部分相继分离出去。1946 年,又开始设置总统助理,后形成白宫办公厅( The White HouseOffice) 。

有了白宫办公厅以后,“国务院”中的相关事务也移交过去。此后的美国“国务院”,又转为基本上是专司外交的部门,现在保留的国内事务仅有保管国玺、接受总统和副总统辞呈等极少事项。

由于美国“国务院”和“国务卿”早期的职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对外代表美国办理外交事务,对内代表联邦政府处理州际事务。故又被译为外交与州际事务部和外交与州际事务部长。

从实质内容来看,在早期时侯,这两个译名当然比国务院和国务卿称谓要准确的多。

但是,这两个译名也存在问题:

首先,是实质内容的变化,早期时候准确,后来则不准确;

其次,两个译名与原文字面意思差距较大;

另外,美国各州也设有 Secretary of State 这个官职,因国务卿之故被译为州务卿,如果联邦的 Secretary of State 称为外交与州际事务部长,那么各州的 Secretary ofState 又该怎样称呼呢?

从最后这个问题的角度来看,由于 State 既可理解为国,也可理解为州,可以说国务卿和州务卿这两个译名很巧妙。

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国务卿两个中文称谓,冠以国务一词,在中文语境下使用,其问题显而易见: 名不副实,以偏概全


张三又来


在1789年,美国独立之初,老一辈美国革命家为了防止权利过于集中于某一人身上,决定采取三权分立。国务卿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孕育而生。


当时总统拥有行政权,国会拥有立法权,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虽然达到了权利的分散,但为了防止总统与国会在外交上出现相互掣肘的现象,麦迪逊提议应设立外交部和外交部长。

因此美国外交部产生了,而国务卿可以说就是外交部的延续。

但没过多久,美国外交部便更名为美国国务院,外交部长也更名为国务卿。所以从历史上来看,美国国务卿就是外交部长,只不过是改了名字而已。

至于为什么要更名叫国务卿而不叫外交部长,那就没什么好讲的了。毕竟各国国情不同,考虑问题的方式不同。我们觉得叫国务卿奇怪,人家可能还觉得我们叫外交部长奇怪。

从国务卿的字面意思上来看,可以理解为管理国内事务的人,但同样可以理解为管理国际事物的人。那国务卿这个美国“外长”到底管不管理国内事务呢?


从从事的活动来看,国务卿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外交部长。但从美国宪法来看,他又是排名第一的政府部长,又称为首席部长。

而且国务卿掌管“国玺”,总统辞职也必须向国务卿递交辞呈。还有一些联邦事物公告和文件,必须由国务卿和总统共同签署。

国务卿还需负责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之间的联络,因此国务卿又被称为外交和州际事务部长。所以,总的来说,国务卿工作繁重,不仅局限于外交事务,而且处理一些国内事务。

在美国独立之初,于外界的外交事务较少,均由总统的秘书进行兼顾外交事务。但随着美国的发展,对外交往越来越多,便将总统秘书长改为国务卿。

在设立这一职位初期,外交事务并不像今天如此繁重,所以当时国务卿的工作重心还是在国内事务上。直到美国对外交往的增多,尤其是二战以后,国务卿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外交事务上。

特别是在二战之后,国际大环境趋于和平,美国国际地位与日俱增,国务卿的担子也越来越重。美国国务院的雇员也由建国初的10人扩大到目前的6万多人,如何统筹各项事务,做到人尽其用,着实给国务卿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国务卿杜勒斯

如果总统不擅长于处理外交事务,那么国务卿的作用就会大大的凸显。比如军人出身的总统艾森豪威尔,他便将外交事务尽数委托于国务卿杜勒斯。

而杜勒斯在这一期间也提出了大量的外交政策,例如“战争边缘”、“和平演变”等等。

到了现代国务卿的担子就更加沉重了。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被誉为“国务卿劳模”。在她任上4年时间里,出国访问的时间超过400天,先后访问超过100多个国家。

从历史发展来看,国务卿对国内事务的管理越来越少,而对国际事务的处理越来越多。


史之策


您对美国国务卿的理解出现偏差,其实是因为对美国国务院的功能认识有误所致。

美国的国体是总统制共和国,并没有一个名义上是内阁首长的总理,内阁所有成员均由总统本人直接提名,报国会批准,所以总统本人就是内阁的负责人,也就是总统兼任了其它内阁制(如德国,总统只是个国家象征,没有实权)、半总统制(如法国,总理有一定实权,但不如总统大)甚至总统制(如韩国,有总统也有总理,总理权力不大但名义上仍然是内阁首长)国家的总理功能,是无名但有实的“总统兼总理”。

自1787年美国立宪起,总统就被宪法明确赋予了外交负责人的地位,但总统既主外又主内,既管行政又管内阁,不免忙不过来,因此两年后美国国会就批准成立了外交部(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作为总统外交工作的功能团队。实际上美国早在1781年就任命了第一位外交部长利文斯顿(Robert R. Livingston),尽管那时候美国政府机构都还不健全

美国首任外长利文斯顿


大约觉得和其它国家一样都叫“外交部”不够威猛,1789年7月27日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批准成立外交部,不到两个月后就大笔一挥,改名叫“国务院”(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因为外交部太过短命,所以美国历史上仅仅产生了两位外交部长。

尽管名称改了,但“国务院”其实仍然是原来的那个外交部,只是美国联邦政府若干个部中的一个。当然,这个“部”因为改了个更高大上的名,看上去似乎档次比别的部高了那么一点,实际上也的确如此——但这和其他大多数国家外交部的地位,其实也没有太多不同。

美国首任国务卿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其实是美国第三任外交部门负责人


国务卿(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State)就是“国务部长”,也即国务院这个“拉皮外交部”的部长,既然国务院其实就是外交部,那么国务卿自然也仍然是外交部长,和其它国家的外交部长在职能上没有任何不同。只是因为如前所述,美国没有总理,联邦政府的直接负责人就是总统本人,因此美国国务卿在政府内的地位显得更高(仅次于正副总统,如果算上立法机构则还次于两院议长,而在其它大多数国家里总理地位高于包括外长在内所有部长——总理的英文本意Prime Minister,就是“首席部长”。

说到这您该明白了?美国国务卿只能管外交,不能管内政,因为美国国务院就是改了名的外交部——而其它国家的“国务院”其实就是内阁、政府的代称,其负责人就是内阁、政府名义或实际上的负责人总理,外交部只是其领导下的一个部,“国务院”即内阁、政府领导下还有负责内政等事务的其它部,自然可以管内政等事务了。

美国国务卿徽章


顺便提一句,许多人介绍美国国务卿时会称他“第一外交官”,其实这一称呼在美国是有争议的——如前所述,美国总统才是宪法赋予外交专责的第一人,且事实上也是总统对外交政策有最后决断权,所以也有人将国务卿称作美国的“第二外交官”。


陶短房


美国国务卿的英文翻译为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State。而在这一词汇中,主要用来描述国务卿职务的就是Secretary of State;其中,Secretary一词有包括秘书、部长、大臣等在内的多个意思,而State在这里的意思为国家的。实际上,按照英美人的思维,Secretary在这里的意思就是“部长”。只不过按照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Secretary和State的组合如果直译的话不仅拗口,而且有些词不达意;比如国家部长或者国务部长。

所以,我们便把“部长”一词翻译为“卿”。在古代汉语中,“卿”本身就是高级别官名的代称,比如三公九卿;同时也是一种敬称,比如荀子被称为荀卿。而且要在民国初期(袁世凯时期),国务总理就曾短暂的更名为国务卿。所以说,将Secretary of State翻译为国务卿实际上具有非常浓厚的汉语特色,而且也做到了尽可能表达其本身意义的作用。

至于国务卿的具体职能,其中确实有很大一部分工作集中在外交领域,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将这一职务单纯的等同于外交部长。

因为根据美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国务卿是联邦政府所有部长中的首席部长,高居美国总统继承顺位的第四位。此外,美国国玺也由国务卿保管;总统若要辞职,他的辞呈亦要首先提交至国务卿那里。当然,总统也可以随时任免国务卿。国务卿的工作职责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包括处理及协调国际事务、充当总统在国际事务上的顾问、协调、指挥及监督美国政府的整体海外事务等。


叁言


国务卿是美国国务院的首席长官,也是美国建国以来历史最为悠久的内阁行政职位,几乎和美国同时诞生。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至今已出现了70任国务卿。

那么,美国国务卿是负责什么工作的呢?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职位?

这要从美国国务院说起。

众所周知,美国政治制度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三权分立制度。总统代表国家最高行政权力,国会的参众两院则行使国家最高立法权力,最高法院代表最高司法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在外交事务中,出现总统和国会间“两权”分立或者互相掣肘、相互争夺权力的局面。于是,在1789年5月19日,众议员麦迪逊提出“重建外交部”议案,呼吁成立外交部,设外交部长一名。

麦迪逊的议案得到了国会的支持,并交由华盛顿签署颁发。只不过在国会讨论时,将外交部改为了国务院,它的行政长官就是现在的国务卿。

这也是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后,组建的第一个部。当时的国务院,不但负责美国的外交事务,还管理着众多的内政事务。诸如货币管理、专利发行、人口统计、掌管国家国玺等等。

担任第一任国务卿的人名叫托马斯·杰斐逊,也就是著名的《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后来成为了美国第三任总统,是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当时的杰斐逊手底下只有区区8个人,包括5个文秘、一个兼职翻译和两个信使。驻外机构也只包括伦敦和巴黎在内的9个。

(托马斯·杰斐逊)

美国国务卿是内阁成员之一,是总统的外交顾问,负责指挥、协调和管理美国的外交事务,也是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之一。国务卿人选由总统提名,交由参议院通过。

按照美国法律,国务卿的地位很高,是所有内阁部长中的第一人,仅次于正、副总统的第三号人物。在总统职位的继承顺序上,他也仅次于副总统及参众两院议长,排在第四位。这种地位,是其他内阁成员望尘莫及的。

随着美国政府职能机构的不断增多和细化,国务卿已将工作重心完全转移到了外交事务上。其内政职能也日趋弱化,现在仅保留着掌管国玺和接受总统辞呈等单一的职能。

正因为国务卿的地位十分显赫,肩负的责任也相当重大,因此,国务卿的人选一般都能力出众,智慧超群,能在国际舞台上大展拳脚,最大化地为美国争取外交利益。

在美国历史上,出现过多位优秀的国务卿,依靠自己出色的政治智慧和个人魅力,在外交领域纵横捭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科德尔·赫尔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国务卿,1933年被罗斯福任命,至1944年辞职,在位时间接近12年。

在任期内,赫尔致力于建立联合国组织,为联合国的诞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甚至被罗斯福称为“联合国之父”。由于赫尔的杰出贡献,在1945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第二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国务卿,是五星上将马歇尔。他不但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居功至伟,为美国的二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7年6月,马歇尔出任美国国务卿,首先提出了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马歇尔计划”,借此改善欧洲战后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也因此获得了195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基辛格)

当然,最优秀的国务卿中,必定会有基辛格一席之地。基辛格是美国第56任国务卿,之前曾担任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在任职期间,美国几乎所有的重大外交决策,都是基辛格和尼克松共同制定的。后来,基辛格只身同越共秘密谈判,出访巴基斯坦因“病”失踪后,成功促成了尼克松访华的“破冰之旅”,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这些功劳,不但改变了世界格局,也开创了新的历史,其风头甚至盖过了总统尼克松本人。

因此,基辛格在197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77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在美国历史上,也有过几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国务卿,其中比较有名的当属希拉里。

作为克林顿的妻子,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有着一头灿烂的金发和端庄的笑容。在出任美国67任美国国务卿后,希拉里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促进了土耳其和亚美尼亚和平协议的签订,出访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利比亚等,甚至历史性地出访了尚未同美建交的缅甸。在其任职期间,她创纪录地出访了112个国家,毫无悬念地成为美国国务卿出访历史之最。

因此,希拉里被称为美国20年来最成功的国务卿。但让人意外的是,希拉里在竞选总统时,成为赢得普选,但最终却输掉选举的总统候选人之一。

(参考资料:《美国史》《美国国务卿》等)


张生全精彩历史


在美国历史上国务卿最初指的是一个类似于国务院总理的职务,下辖多个部级的政府部门,也就说是总理掌握实权,总统被架空了,随着美国政府机构的不断改革,历届总统不断从国务院手中争夺权力,使得绝大多数的政府部门都隶属于总统府也就是白宫,总统手中的权力不断扩大,而国务院的权力则不断缩小,最终只剩下了外交这一项权力,虽然国务卿的名称没变,但其实际权力只相当于别国的外交部长,逐渐美国国务卿就变成了美国外交部长的一种独特的职务名称。


暴风1972


美国国务院的前身是大陆会议外交部,而且在1789年7月21日批准建立的时候也叫外交部,因此国务院就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外交部,国务卿就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外交部长。

但是,由于建国初期一些国内事务也归国务院管辖,包括造币、管理大宪章、人口统计,于是在当年的9月15日,外交部改名为国务院。

当时叫国务院是有理由的,因为当时联邦政府很小,只有四个部外加邮局,四个部的其他三个部是财政部、战争部、司法部,都不管国内事务。联邦政府当年管的事不多,因此就将国内事务归在国务院下面。19世纪美国联邦政府设立了其他部门,国务院所管辖的国内事务就移交给其他部分,比如铸币局归了财政部,人口统计局归了商业部,但国务院还管着大宪章,因此还算管辖国内事务,只不过管得几乎没有了,所以叫国务院就名不副实了,但这是历史原因,只有由它去了。

国务院是第一个设立的部,因此国务卿在内阁部长中排名第一,在即位顺序上排名第四,不过历史上只有即位顺序排名第一的副总统即位过,国务卿也没有这非分之想。美国历史上国务卿曾经很重要,因为那会儿国力不足,所以依重外交,很多位总统在当选之前都担任过国务卿,但近代美国称霸了,国务卿就没那么重要了,担任过国务卿的人就没有再当选为总统,最接近的的希拉里。

美国没有总理,因此建国之初国务卿杰弗逊认为他就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内阁总理,但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不干,认为自己相当于英国的首席大臣,两人各不相让,华盛顿不干了,内阁就这么几号人,开会连个八仙桌都坐不满,还分两级领导?都听我的。

因为是历史原因,所以国务卿和财政部长、司法部长、国防部长是内阁四大部长。


京虎子


国务卿,是清朝时候起的名,对应的清朝就是大臣的意思,比如爱卿。

外交部长当然是大臣了。

对应大清国内,就是大清的总理,大清的总理也是主管外交事物,虽然清的总理还有别的职务,但就总理而言,确实就是外交部长。

类似的还有外相(朝鲜,日本)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