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和珅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雨墨oo


乾隆于清朝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三日皇帝驾崩,享年89岁。就在乾隆驾崩后的十多天,有权有势的大臣和珅被刚刚掌权的皇帝嘉庆下令逮捕了,和珅的住所也被突袭,缴获了33500两黄金(相当于大约500000两白银)、300万两白银以及大量珠宝、玉器、字画。和珅还“赢得”了清朝第一个贪官的称号。真正的和珅在历史上究竟怎样一个人呢?

首先,从图片的角度来看,和珅又矮又胖,长着一个大脑袋和一张圆脸,就像电视剧里的那个一样,浮现在我们眼前。他接受不了“帅哥”这个词,但历史上真正的和珅可以说是有着英俊潇洒的外表、眉清目秀温文尔雅的容貌和优秀的才华。从非官方历史记录显示,和珅与像乾隆的一名嫔妃非常像,那位嫔妃因为拿乾隆随便玩笑而被赐死,赐死嫔妃后乾隆的内心非常内疚。

这也是乾隆在和珅得到重用和信任的原因之一,和珅确实是难得个人才,他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很遗憾没考上第一名,但是他听从了岳父大人的建议,选择了随从。有一次乾隆用论语中一句话来下旨,虎兕出于匣,当时在场大臣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和珅启示说是皇帝要追究看守人的责任,被乾隆赏识。和珅从一个三等不起眼的小随从一步步走到当朝一品大员的位置,难道真的只是靠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吗?当然不是,和珅可以说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文职和军事人才之一。他聪明能干,记忆力惊人,办事迅速。甚至连乾隆都称赞他:“连乾隆都称赞他:“臣工中通晓西番字者殊难其人,唯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勤劳书旨,见能其事。”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颁布法令,在场的大臣们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和珅透露,皇帝想追究守卫的责任,乾隆对此表示赞赏。

和珅擅长拍马屁,在乾隆日渐暗淡的晚年,他对建议越来越听不进去,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老人,甚至还认为自己可以接触到他祖父康熙的父亲雍正,和珅就雍正来麻痹乾隆。此外,和珅深深的知道乾隆还特别爱他的母亲,所以和珅绞尽脑汁取悦太后,尤其是当皇太后驾崩后。和珅没有像其他官员一样说几句无关紧要客套的话,而是和乾隆待在一起痛哭流涕。一连好几天,没吃没喝,想自己目前去世一样,因此赢得了乾隆的青睐。

在和珅还没被乾隆重用大前期,他做了非常多的事情,这让乾隆非常的开心,比如说对李侍尧的审判,因此给乾隆留下了一个清正廉明的印象。此外,和珅在书院内努力刻苦学习汉语、满语、藏语和蒙古语。他总是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这是乾隆喜欢他的原因之一。和珅的财富收集技能是完美的,可以为老乾隆无限制的奢侈提供财政资源。和珅无人能敌的敛财能力,在乾隆晚年下江南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最后,总而言之,和珅赢得皇帝青睐的最重要原因是推测皇帝心中所想。他总是能为皇帝赴汤蹈火,把皇帝的事务当作自己的事情。和珅会处理皇帝的担忧。随着时间的推移,乾隆当然将和珅视为自己的一部分,这就是皇帝重用他的原因。


月夜luck


和珅,1750—1799年,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满洲正红旗。

在电视里,我们经常看到和珅:“油腔滑调、贪婪狡诈”。实事上与真实的和珅有较大出入。

一、从小有志。和珅的父亲是福建副都统,正三品,可以说和珅是典型的“官二代”。不幸的是,他三岁丧母,九岁丧父,从此家道没落。后自家田地又被别人占去,受尽了欺凌。和珅看穿了世道,立志出人头地,让万人景仰。

二、博学多才。和珅好学,记忆力强,精通汉、满、蒙、藏四种语言,棋琴书画无一不精。《庸庵笔记》里记载:乾隆帝在背诵《论语》时,忘记了下文,和珅顺口就背了出来,从此和珅得到了乾隆帝的赏识。和珅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是难以胜任这个职位的。

三、对君忠诚。和珅对乾隆帝忠心耿耿,没有二心。一方面乾隆帝对和珅有再造之恩,和珅一生封官达47次之多,在清朝是第一人。另一方面和珅确实没有反叛之心。和珅身兼领班军机大臣,内阁首席大学士,还是刑部、吏部、户部、理藩院尚书,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与当不当皇帝没有多大关系。

四、贪赃枉法。年青时的和珅为官较清廉,自“李侍尧”案后,和珅大权在握,他看到了权力和金钱的魅力。从此和珅一发不可收,大肆贪污腐败,结党营私。据查和珅有白银2亿多两,相当于清朝几年的收入,真的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纵观和珅的一生,我们应该谨记“成由清廉败为贪”的道理,清清白白做官,明明白白做人。





鱼头聊史


由于材料较多,这里采用了纪连海先生的研究

真实的和珅:学识渊博 才华出众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原名善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住西直门内的驴肉胡同。《清史稿》等书载称,和珅“少贫无籍”,即贫穷低微,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与历史实际相差太远。

  和珅的先祖,居住在英额峪,与同一姓氏的清开国元勋私毅公额亦都同居一地。 英额峪离清太祖努尔哈赤居住的赫图阿拉不远,努尔哈赤起兵以后,和珅的九世祖噶哈察鸾及其子达古山巴颜等弟兄子侄,皆投归太祖,此后不少人担任文官武将。

和珅的五世祖即高祖父尼雅哈纳,行伍出身,在太宗时从征,“过北京,征山东,梯攻河间府,首先登城,克之,赐巴图鲁号,授三等轻车都尉”。

; 轻车都尉是公、侯、伯、子、男这五等封爵之下的世职,相当于官阶正三品。

尼雅哈纳之孙阿哈硕色袭祖世职后,又兼任佐领,并于和通泊征准阵亡,被追赠一云骑尉(官阶正五品)。尼雅哈纳的曾孙也就是噶哈察鸾的九世孙常保(和珅的父亲),袭曾祖父的三等轻车都尉和阿哈硕色的一云骑尉世职,并在八旗军内任职,当上了副都统。

副都统,官阶正二品,是军界高级将领,每年俸银155两、米155石,还有养廉银500两。父亲常保袭职后,由于常保堂叔啊哈顿色在跟随康熙皇帝征准噶尔时英勇阵亡,追叙军功,常保受赠一等去骑尉。

至乾隆时兼任福建都统。从和珅的高祖父尼雅哈纳起,到父亲常保,皆是有世职的官宦之家,尤其是其父是二品大员副都统,怎能说他是出身低微,“家贫无籍”!

  常保中正平和,为官清廉,在京待的极少,多征战戍边在外,为国而少顾家,因此家里没有什么产业,乾隆二十五年常保病逝于福建,和珅家境陷于窘迫中。

  和珅有弟和琳,小和珅三岁,与和珅是一母同胞,生下不久母亲病逝。和珅兄弟如寒泽孤雁,披风淋雨甚是凄苦。但二人向来和睦、相依为命,更有家人刘多方奔走照应,兄弟二人虽若荒山竹笋,饱受风吹雨打,但却更见茁壮成长。

  和珅十多岁后进入皇宫西华门内的咸安宫官学读书,“少小闻诗达礼”。 由于与继母的关系不好,少年时期他的经济条件比较差,但是,他18岁与官阶正二品的内务府总管大臣英廉的孙女结婚,20岁时又袭了高祖父尼雅哈纳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处境就显著地好了。

因为,三等轻车都尉的岁俸为白银160两,还有80石米,比巡抚、布政使的俸银还多一点。和珅有了这笔可观的固定收入,就可以安享中等以上的生活水平了。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世职给和珅带来政治上的更大好处,为他提供了一条接近万岁爷的捷径,使他于乾隆三十七年,即22岁时,当上了官阶正五品的三等侍卫,并随即充任粘杆处侍卫。

粘杆处,即尚虞备用处。清朝制度,“选八旗大员子弟之?(juàn)捷者为执事人”,负责皇帝巡狩之时扶舆、擎盖、罟雀之事。 粘杆处三等侍卫经常随侍皇帝出巡,就有了与皇帝回奏、回答的机会,从而为和珅的飞黄腾达创造了十分有利条件。

史籍载称,乾隆四十年的一天,和珅随驾出宫。“上偶于舆中阅边报,有奏要犯脱逃者,上微怒,诵《论语》‘虎兕(sì)出于柙’之语”,扈从校尉不知此系何意,和珅却立即对答说:“爷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

”乾隆听后很高兴,问和珅:“读过《论语》?”和珅说,读过。“又问家世、年岁,奏对皆称旨”。乾隆“见其仪度俊雅,声音清亮”,“矫捷异常”,十分赞赏,“自是恩礼日隆”。和珅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善于临机应变,博得了皇上的欢心,青云直上,立即于闰十月迁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升御前侍卫,授正蓝旗满洲都统。

此后,他不断升迁,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等要职,为皇上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

他还是皇上的亲家翁,其子丰绅殷德被指定为皇上最宠爱的十公主之额驸。

  为什么和珅会受到乾隆帝如此特殊宠信和委以大权,成为主持朝政的宰相?是因为他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文武双全,诸葛孔明再生吗?不是。

不错,和珅确实精明能干,敏捷异常,善于临机应变,文化水平也相当高,记忆力特别好,还精通满文汉文,会蒙文和藏文,有处理政务的一定能力,但离真正的善理国政的名相和指挥三军克敌制胜的名帅,还相距甚远。

论才学,和珅仅系一个名落孙山的小小文生,谈不上才华横溢,一代才子。谈治政,不管是破除旧的陈规积弊,建立新的重要制度,还是除大奸,荐大贤,他都没有大的建树。讲武略,他的水平更是低下。

和珅与阿桂奉旨统军征剿甘肃苏四十三起义,阿桂正在督办河工,和珅先到军前,欲于阿桂到来之前扑灭起义,建立殊功,分兵四路进击,却失败了,勇将总兵图钦保阵亡。 和珅不仅没有奏报自己指挥不当以致失利的过错,还隐瞒了图钦保捐躯之事,并颠倒是非,弹劾勇将海兰察、额森特的先战取胜是导致清军受挫的原因,遭乾隆帝严厉斥责,将其降三级留任。

阿桂赶到军营后,问失利之因,和珅诿过于“将帅傲慢”,不听调度。阿桂“令将帅于次日晨集辕前”。“每呼一将入,辄命和坐其侧”,阿桂“有所调拨,及命屯戍处,其人辄应如响,如是者数,和坐上甚恚(huì)愤”。

阿桂“问和云,诸将初不见其慢,尚方剑不知诛谁之头耶”。和珅“战栗无人色”。阿桂即命和珅离开军营,回到京师。

  和珅既在文治方面无甚建树,也无武功,资历又浅,还不是科举出身,威望自然不高,且在大学士、军机大臣中,相当长时间仅只名列第三位第四位,同僚阿桂、嵇璜、王杰、福康安等,皆系多年军国重臣,论军功、政绩、资历、门第、威望、才干和人品,哪一位都比和珅强。

尤其是阿桂,文武双全,军功政绩皆有,是当时众所公认的超出任何大臣的名帅名相,乾隆四十一年起任军机大臣,四十二年任大学士,在四十六年至嘉庆二年去世之前,连任16年首席大学士和领班军机大臣。

可是,在乾隆四十六年以后,特别是五十一年以后,在宠任和委以大权上,这四位大学士没有一位比得上和珅。 出现这种特殊局面,完完全全是因为乾隆中了和珅的圈套,错爱了和珅。

  和珅虽不会治国统军,无甚功业,但却特别擅长于揣摩帝意,迎合君旨,玩弄权术,还会为皇上聚敛银钱,供皇上支付各种不便公开动支国库的费用,故能博取皇上欢心。

这在乾隆四十六年废除“名粮”,增补绿营兵额,给武职养廉银上,表现得非常清楚。 这时,乾隆乾隆八十大寿时以国库充盈,下诏要取消武将“名粮”,改为给与养廉银,增补绿营兵,每年要增加军费白银300万两。

乾隆帝询问阿桂有何意见,阿桂奏称,费银太多,不应增补。乾隆不听其言,下谕说,现在国家“财赋充足”,“户部库银尚存七千余万两”,支付这新增的300万两,绰绰有余。 著大学士会同九卿科道详议。

和珅深知皇上必欲实行此法,故极力赞成。乾隆遂下谕批准大学士九卿等的复议,每年增支军费银300万两。

  正因为和珅擅长逢迎,摸透了也迎合了乾隆晚年志得意满、好大喜功、爱听谀言、文过饰非、自诩明君的心理,按其旨意办事,又善于敛财以供皇上享用,所以受到特别宠信,成为乾隆帝的惟一心腹和代理人。

  有了皇上的宠信和庇护,和珅身兼多职,位极人臣,基本上掌握了用人、理财、施刑、“抚夷”等方面大权,他便肆无忌惮地揽权索贿,乱政祸国。

  和珅聚敛财富的主要方式是任用官员索取贿银。

内而九卿,外而督抚司道,不向和珅纳银献宝,不是和珅亲友,是很难当上官的,从而形成了“和相专权,补者皆以赀进”,“政以贿成”,祸国殃民的严重局面。 以乾隆最关心的河工而言,就败坏得不像个样子。

史称:“乾隆中,自和相秉政后,河防日见疏懈。其任河帅者,皆出其私门,先以巨万纳其帑库,然后许之任视事,故皆利水患充斥,借以侵蚀国帑”,“至竭天下府库之力,尚不足充其用,……而庚午、辛未高家堰、李家楼诸决口,其患尤倍于昔,良可嗟叹”。

  和珅聚敛财富之多,在历代文武大臣中当首屈一指,他的确是中国古代最大最富的贪官。关于和珅究竟有多少财产,确实数目是难以知晓了,但从他被嘉庆帝亲政后勒令自尽和抄没家产入官,可以知道大概情形。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帝逝世,初八日嘉庆帝下谕宣布,革和珅职,下狱问罪,抄没家产。 正月十一日,嘉庆下谕,定了和珅20条大罪,其中讲道和珅的财产有:夹墙私库有金32000余两,地窖内埋藏银300余万两。

另外,档案记载,和珅还有取租之地1260余顷、取租之房1000余间,以及大量珠宝玉器衣服书籍等等,数量之巨大,前所未有。至于私人的笔记和野史,更把抄没和珅的家产说得多得不得了。 有的说,抄没清单所列106号中的25号,即折算成银22亿余两。

有的说,赤金元宝100个,每个重1000两,估银150万两,赤金580万两,估银8700万两,元宝银940万两,白银583万两,苏元银315万两,当铺75座,本银3000万两,玉器库两间,估银7000万两,地亩8000余顷,估银800万两。

和珅确实是中国古代最大最富的贪官。


人文历史经典传奇


和珅被称为历史上的贪污之王,不是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民间说法嘛。

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电视剧中和珅除了对乾隆皇帝溜须拍马,就是被刘墉和纪晓岚戏耍的对象。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和珅的形象。

姑且抛开刘墉、纪晓岚、和珅是不是同时期的人,是不是同朝为官不说。

和珅真是除了溜须拍马,搂钱,一无是处吗?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和珅可是个大帅哥,据史料记载,和珅白皙,帅气且有才气,祖上是大清国开国元勋,出身不凡。

其次,和珅为成名之前,少年好学,虽不能说才高八斗,确也是满腹经纶,精通满、蒙、藏、汉多种语言,用今天的话说是个语言天才。

后来,和珅主持理藩院,出任理藩院尚书,理藩院相当于今天的民族事务部和外交部。充分展示了这方面的才能。

英国出使中国的马嘎尔尼勋爵就是和珅负责接待的,马嘎尔尼勋爵对和珅的外交才能赞不绝口。

再次,和珅的军事才能和理财的本领是超出常人的,为大清增加了不少收入,当然同时和珅自己也没少搂钱。

和珅刚开始做官时精明强干,为官还是清廉的,可惜和珅德不配位,随着官越做越大,私欲开始膨胀,开始贪污,结党营私,打击政敌,成为历史上的贪污之王。



知无为而有益


一谈到和珅,大家第一印象就是个贪。其他的印象大多是来源于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王刚老师扮演的和珅矮胖市侩的形象,实则不然。历史上的和珅号称满洲第一美男子,而且很有才华且谋略过人,是现在社会上别人家的孩子,但是这位别人家的好孩子最终因为欲望迷失了自我,走向了深渊。和珅大家都耳熟能详知道他贪,但下面笔者从正面带大家看看这个别人家的孩子。

一、和珅深刻了解自己,从而自我规划人生

和珅满洲正红旗人,祖上有功勋。父死,家道中落。因没了父亲的庇护,和珅经常被其他满洲官宦子弟欺负。在这种情况下,和珅深刻意识到若想改变命运,只有成为朝中高官。首先他先深刻分析了自己的情况,从而了解知识改变命运,而且和珅自知自己是满洲旗人,更有机会得到统治者的重用。

他了解到清王朝虽大量取用汉人为官治理国家,但从根本上仍希望本族子弟涌现优秀人才成为国之栋梁。如果自己认真学习,有足够的才能,通过科举入朝为官,再加上政策倾斜,容易得到栽培重用。

和珅很清晰地认识到了这点后,开始了刻苦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就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更通读四书五经,深得老师的喜爱,虽然参加乾隆三十四年己丑年科举,名落孙山。但他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成功踏入了仕途。在乾隆三十八年,23岁的和珅终于在乾隆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学,做了乾隆的仪仗队的侍从,成功进入统治者的视野。

正所谓自知者,明。细谋而后笃行者,善。

二、和珅是个家庭好男人,敬重家人

和珅一生一妻八妾。18岁时,娶妻冯氏,此女是直隶总督冯英廉之孙女,也是他仕途的开路人。

冯氏与珅育有两子,大儿子是丰绅殷德,后一个早早地夭折了。为了家族的兴旺,冯氏主动为和珅纳妾。而和珅每每纳妾之时,都会去征得冯氏同意。当冯氏病重,和珅在七夕搭棚祈祷,在鬼节竟然想用钱想贿赂鬼神,求得自己夫人安康。可见夫妻感情深厚。冯氏死后,和珅更是悲痛欲绝,写悼亡诗六首,并保持冯氏生前居所原样陈列,禁人居住,仅供怀念。

至于几位妾室和珅与她们的关系也很好。感情极为融洽。和珅被赐死后,好几个妾室作诗哀悼,并自尽陪葬。

和珅兄弟感情也很好,极度重视自己弟弟的发展。和珅不仅规划设计自己的发展之路,还做主规划了弟弟和琳的人生道路。和珅自己学文,让弟弟和琳学武。在整个的人生中,两兄弟相互帮助、相互提携。后来,和琳早逝,和珅“言不成声、泪随笔落”写下悼亡诗15首。

其一:

看汝成人瞻汝贫,子婚女嫁任劳顿。

如何又为营丧葬,谁是将来送我人。

三、和珅才华出众,知识渊博

上面说道和珅精通汉语、满语、蒙古语、藏语四种语言。在乾隆大寿,西藏六世班禅喇嘛以藏语上贺表。而当时无人能听懂,正好和珅精通藏语,流畅的翻译了贺表,成功的炫了技,在乾隆面前也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和珅熟读传统儒家经典,不仅能背诵原著,连注解也能一并背诵。做乾隆身边侍卫初期,有次乾隆读《孟子》,天暗朱熹的注解字小看不清,乾隆吩咐和珅掌灯,和珅大着胆子问原因,得知缘由后,脱口将注解背诵出来。乾隆大奇,又抽问几处原著,和珅均能将相应注解从容背出。

四、和珅慧眼识书,让红楼梦得以保存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和珅保存下来的书稿而后刊行的。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当时和珅在负责编纂四库全书时,有个底下人送来书稿,和珅觉得很有意思,但书稿却有反书的嫌疑。和珅见书心喜,于是想到了一个办法,每天读一段《石头记》中的内容给皇太后。皇太后果然喜欢上了这本书,当即要求乾隆皇帝允许出版界将这本书刻板印刷。于是,《石头记》改名为《红楼梦》,出版发行。

总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和珅身上的贪,还要看他身上值得我们深思的优点。和珅最后在监狱里一尺白绫结束了的一生,也告诫着我们多行不义必自毙。


奇文笑谭


《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晓岚与和珅有个人斗智斗勇,营造了不少有趣的事情。那么,历史上的和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和珅,是乾隆年间的政治家、商人,乾隆帝身边的红人,也是清朝著名的贪官。

他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为官清廉,仕途比较顺利,能力也得到皇帝的赏识。但之后因为失察被连降两集,甚至得罪了当时的权臣,使得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

在乾隆45年事,审理李侍尧案件功不可没,进而升职,并且在乾隆帝那里留下了清正廉明,精明能干的形象,从此深受宠爱。

也是这个案件后,他开始利欲熏心,贪污结党、受贿,甚至控制科举,收取举人才子的钱财贿赂。

不但如此,还陷害朝廷的文官武官,铲除异己,独揽大权。

乾隆第六下江南,和珅为他筹备资金,没有花国库的一分钱,盛得乾隆的心意。他的党羽势力是越来越大,甚至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总而言之,起初的和珅是精明能干的,清廉并且能干有才能,在外交事务上做的是非常好的。可是,后来的他,就开始被权利财势蒙蔽了双眼,忘了初心。

不过,他在理财方面确实是厉害的人物,他亲自经营工商业,可以说富可敌国。并且,他喜好读书,精通四书五经,文学、作诗方面的造诣非常深。

他能力是非常不错的,善于揣摩圣意,察言观色,非常出众。乾隆重用他也是有考量的,毕竟他确实厉害。


山颠一壶清酒r


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即乾隆十五年——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曾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等要职,为皇上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他还是皇上的亲家翁,其子丰绅殷德被指定为皇上最宠爱的十公主之额驸。后被嘉庆皇帝赐死。


农村自由行


现在,一说起和珅,给人的第一印象必然是贪婪、滑头和奸诈的嘴脸。他所贪污的财富比大清国库还要丰盈。由于在乾隆时期,他会溜须拍马,投其所好,每天把乾隆皇帝哄的高高兴兴,舒舒服服的,因此,乾隆对他的贪污腐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追究他的责任,有时,乾隆甚至还充当和珅的保护伞,让那些对和珅不满的官员也没办法扳倒他。但嘉庆皇帝对和珅的贪腐看的清清楚楚,真真切切的。嘉庆也知道,和珅不倒,吏治难好。他在乾隆刚去世时就对和珅下手, 将其扳倒。他从和珅家里查出的财富惊人,足足能供大清好几年的花销。难怪民间有一句谚语“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中华好儿孙42595611


和珅,全名钮祜禄·和珅,清朝乾隆年间政治家、商人,也是清朝著名贪官。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为政清廉,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但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并用贿赂、迫害、恐吓、暴力、绑架等方式笼络地方势力、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成为后人所称权倾天下、富可敌国的“贪官之王”、“贪污之王”。

嘉庆帝在乾隆死后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并赐其自尽。

那么,和珅究竟是怎么样的人呢?

和珅给后世的大概印象,就是个贪官,除了贪还是贪,其实,和珅还是有才华和本事的。

1、和珅在官学内苦读,精通满、蒙、藏、汉多种语言,即使到了现代,像和珅这种精通多种语言的人才也不多。

2、一次乾隆用论语中一句话来下旨,虎兕出于柙。当时在场大臣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只有和珅马上就说是皇帝要追究看守人的责任;还有一次就是乾隆在看《孟子》,天色已暗,乾隆看不清书上的注,就命和珅掌灯,当时和珅就问皇上是哪一句,乾隆告诉他之后,和珅就把书上的注全部背了出来。可见和珅的才华。

3、和珅在清朝的外交事务担任重要职位,且在外交上有手段,作出了成绩,英特使马戛尔尼对和珅的外交十分赞赏。

4、和珅的敛财技巧炉火纯青,能为老年乾隆的无限制挥霍提供财源。在乾隆晚年几次下江南中,和珅的捞钱本领给乾隆带来了想不到的好处,和珅之所以深得皇帝的宠信,最重要的一条是揣测上意,能够时刻替皇帝赴汤蹈火,把皇帝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办,皇帝烦心的事情,和珅来办。

5、和珅的头脑相当聪明,乾隆帝第一次把千叟宴时,因为老人们等待乾隆略久,导致菜肴凉冷不甚成功,第二次千叟宴由内务府总管和珅筹措,于是和珅改革旧式个人小火锅,发明今制大火锅加烟囱,热呼呼宴席让数千位老人吃得眉开眼笑,让乾隆涨足了面子。

还是那句话: 和珅虽然是个贪官,但和珅还是有才华和本事的。


大江侃历史


老规矩,先说结论——和珅,富可敌国是假,祸国殃民是真!

所谓和珅贪污2亿3000万两白银出自晚清的庸庵笔记,一部野史而已,嘉庆抄他家时搜出了300万两白银,即便按大臣所说和珅家产要乘以十,也远远不到后来传说的那般离谱,说什么和珅家产等于清朝五年财政收入的更加离谱。与和珅类似的是明朝阁老严嵩,财产被无限夸大,嘉靖抄他家时都没达到预期,只能四处拷掠严嵩的亲朋故旧凑到预期数字。

当然并非是洗白和珅、严嵩的贪官身份,你要相信他们,在贪污方面他们真的很尽力了,无奈中国就是个贵金属缺乏的国家。为什么朝廷大臣们要往死里整他们全家(抄家的财产不达标,是要重刑拷问其家人、连累拷掠其亲朋故旧的)?为什么当时民间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编段子鼓吹其巨额家产?

和珅的治国才能如何?作为文武全才、精通汉满藏回蒙多种文字的美男子,问的是治国能力,不是某几方面的专业才能,毕竟是要当总理,不是去当总理的秘书,认你把和珅吹得天花乱坠,但咱老百姓看的是实效……

来看具体事例:当权时爆发川楚白莲教,历时九年,遍及川陕楚豫四省,规模达十余万,而清廷为镇压起义,穷尽16省数十万兵力围追堵截,耗银两亿两,康乾盛世因之终结,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有清以来最大之动乱,仅次于四十年后的太平天国,其影响不可为不大!

和珅是不是美男子不好说,但绝对是天地会的,我说一句“地振高冈,一派溪山千古秀”,和中堂敢接下句吗?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