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奶奶做的最好吃的是什麼?

用戶3579597738


奶奶管它叫“酥皮”,在那個沒有烤箱也沒有黃油、奶油的時代,能做出這道叫做酥皮的甜品,也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在我的記憶力三十年仍揮之不去。

奶奶活了將近百歲,臨終前回到奶奶身邊時,她已經不會說話也不認人了。當我拉著她那枯瘦如柴的手時,一滴淚順著她的眼角滑到了耳朵旁,我瞬間淚奔......

九十年代初上小學時,每天放學後都會飛奔到奶奶家,跟奶奶要吃的。奶奶門前有一顆杏樹和一個小菜園,杏子還是綠色的時候,便忍不住摘下來吃,酸的直流口水。菜園裡西紅柿、黃瓜成熟的時候,便時不時跑進去摘,夏天裡菜園子裡有吃不完的新鮮蔬菜。過年是要團聚的,叔伯們都會到奶奶家一起吃年夜飯,年夜餃子會包一些花生、紅棗、硬幣,都期盼著吃到硬幣,寓意來年發大財。那時候沒有大棚菜,冬天的綠葉蔬菜似乎只有菠菜,菜園子裡的菠菜一定要留到春節,會提前蓋上玉米杆防凍,老家春節有請祖宗供祖先的習俗,桌上要擺上菜餚、糕點和果品,菜餚上都要蓋上菠菜。

從記事起奶奶便頂著一頭銀髮。那時候條件落後,似乎任何跟好吃沾邊的東西都跟“甜”有關,喝稀飯要放糖,吃米飯要放糖,吃芋頭要蘸糖。而奶奶做的一道點心至今記憶憂心,因為只有每年的二月二奶奶才會做,總是嘴饞的期待這一天。

憑記憶還原一下酥皮的製作過程(配圖僅供參考):

1.熬豬油。豬板油洗淨後切成小塊,鍋內燒熱後加入豬板油翻炒,油脂會慢慢溢出,豬板油塊會變成肉渣,濾出豬油涼透待用。現在不用自己熬了,超市可以買到現成的豬油。

2.花生炒香炒熟,搓去皮。

3.奶奶會用擀麵杖將花生擀成花生碎,多擀幾下儘量保證碎粒小一些,將花生碎拌入白砂糖待用。

4.麵粉蒸熟,用豬油、白糖混合揉成油酥。

5.再取一部分生面粉,用白糖、水和少量豬油揉成餅皮。

6.餅皮、油酥分別分成大小均勻的劑子並用手掌壓扁。一片餅皮上疊上一片壓扁的油酥,從一邊捲起來,壓扁再捲起來,兩頭捏在一起後擀成圓形餅皮。

7.圓形餅皮,包入拌了白糖的花生碎,團成圓形並輕輕按壓一下,酥皮的“生胚”就算完成了。

8.老家都是火坑和大鍋做飯,奶奶會在大鐵鍋裡放上一個平底大陶瓷盆,比較厚的那種。“烤箱”便算製作完成,將生胚擺到瓷盆底上,生火烘烤。

9.這種兒時的記憶,沒用到什麼高級的材料,卻酥脆香甜,餘味悠長。


小墨食堂


我沒有見過我奶奶,因為她去世的早。但我有一個愛我的姥姥!從小在姥姥家長大,可以說是吃姥姥做的飯長大的。

小時候最喜歡圍著鍋臺看姥姥做飯,幫姥姥在鍋底添柴!最喜歡吃的是她做的麵筋湯,這是一款神奇的湯,麵糰需要“洗”!洗好的麵糰完全沒有了麵糰的模樣,製作過程中,還要放許許多多的配料:炒熟的花生,泡好的黃豆,另外還有海帶絲,豆皮絲,莧菜……最後再甩幾個雞蛋花😋😋😋

姥姥每次都要做一大鍋,做好以後盛進一個大盆放涼。炎熱的夏季,一家人圍著飯桌喝著爽口的麵筋湯,這是我兒時最美好的記憶!😊😊😊



栗子姐生活會


很想念奶奶,想念她做的一切食物。奶奶90歲那年無疾而終,那時我上小學三年級,中午還是奶奶做的飯,我記得很清楚,是打滷麵,尖椒雞蛋的,上學前,奶奶與我和哥哥說,她要做下午兩點多的火車回老家找我爺爺去,我和哥哥當時還笑了她,說她老糊塗了,爺爺早死了。結果下午第一堂課沒下課,家裡人就來通知,我奶奶去世了,在午睡中睡過去了。

後來,我和哥哥回憶這件事,還是感覺很神奇,因為奶奶好像預知了她去世的事情。奶奶是大戶人家出身,記憶裡,總是一身黑衣黑褲,自己做的大襟衣服,黑鞋白襪,一頭白髮總是用一個鑲玉的銀簪子,在腦後挽成一個髻子,乾淨利索。我們兄妹六人都是她帶大的,她愛每一個孩子。

那個時候物資匱乏,生活清貧,憑各種票才能購買口糧,一大家人的生活都是奶奶在計劃安排,父母的工資都交給她,奶奶安排的井井有條,即使在沒肉少油的情況下,就是一顆大白菜也能做出不同味道,最喜歡的就是醋溜白菜絲,一點點油把幹辣椒和花椒粒爆香,然後放入蔥蒜,白菜絲,一點糖和醋,就能炒出一道美味,餘下的白菜葉細細切了,調上醬油醋和蒜蓉,有香油時滴一滴,香噴噴的。如今,再也吃不到奶奶燒的菜了,幾十年過去,她的好多習慣我都保持著,當做緬懷吧。



沙丘與綠洲


小時候奶奶親手做過的幾種小吃,你們吃過幾種,好想再吃一次!每個人記憶中都有無法抹掉的痛,我最難過的就是我長大了,奶奶卻不在了。小時候奶奶對我真的特別好,有什麼好吃的都會給我留一些,不忙的時候還會給我做各種各樣的好吃的。小時候我們的零食通常都是家人自制的,我的零食大部分都出自奶奶之手。

下面就給大家分享幾種奶奶小時候經常做的小吃,你們有吃過嗎?真的好想再吃一次奶奶做的小吃,可是已經不可能了,所以趁著父母年輕,一定要多孝順父母,別等到想要盡孝的時候,家人卻不在了,像我一樣後悔一生。第一種就是奶奶醃的酸菜,那時候家裡好多這樣的酸菜罐子,家裡一年四季有吃不完的酸菜。

第二種就是糯米餈粑,這個通常都是快過年的時候做上很多,奶奶保存的特別好,能吃近兩個月,無論是用來烤、煎還是油炸味道都是特別好吃的。那時候覺得這麼簡單的小吃就覺得很美味,現在的人卻認為這種餈粑口感比較單調,喜歡的人不多了。我特別懷念這種味道,但是再也吃不到了!

第三種就是涼粉,這個都是奶奶親手做的,那時候家裡的院牆上總有很多涼粉果,用涼粉果做出來的涼粉,加上薄荷和白糖,味道簡直比現在的涼粉好吃太多了。可惜涼粉果現在沒了,奶奶也不在了,再也吃不到回憶中那種味道了!

第四種就是油炸糯米粑粑了,看著小小的圓糰子,在現在人看來油炸的東西吃起來不健康,小時候卻是我和弟弟最喜歡的零食,剛炸出來的糯米粑粑表面金黃,趁熱吃特別香甜。奶奶每次做這種小吃,只要在附近我立馬就能聞到,聞著味就去了。






小輝的幸福生活


記憶中的奶奶、

奶奶在我八九歲的時候就過世了,記憶中的她,屬於那種風風火火,在她們那個年代,有著火辣的性格,還很喜歡抽菸,我記事起,就經常被她叫去買菸,還有小費賺的那種,可歡了😉

說起她做的菜,記憶最深刻的是那道豬血炒韭菜,可香可香了,她說豬血有助於排毒還是啥的,記憶中已有點模糊不清了。已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

今年的清明節去掃墓了,姑姑,爸爸他們還討論說墓地買了十幾年了,我才瞭解,原來很多事情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



啊小蘿蔔哇twenty



長沙小懶傘周邊遊


奶奶不會做飯,倒是外婆的燒肉粽,炸肉丸子,炸草魚塊還有五香讓我念念不忘,每次春節和中元節外婆都要做好多炸肉丸子,五香和炸草魚塊,早上稀飯就著吃,午飯和晚飯接著吃也不會膩,外婆還獨創了消耗剩菜的方法,把吃不完的炸草魚塊切小塊,和白菜一起加上泰式甜辣醬燉,很開胃,每次過節都是我體重飆漲的日子


氣泡藍好呷


我才六歲的時候奶奶就去世了,我常常懷念她,她雖然只給我短暫的慈愛,卻給我一次永遠不忘的味覺記憶。這絕對是一件真事。

我奶奶養育七個子女,四個女兒,三個兒子,我的父親是老二,我五歲的時候,么叔也才十八歲。哪個時候山上野生動物多,很多年輕人夜間去打獵,么叔就是其中一個。集體幹活放工後,大山裡就有人吹響牛角,哪沉悶的聲音傳到很遠。牛角聲一響,愛好打獵的人就興奮,愛好打獵的狗更興奮,么叔吹響口哨,院子裡幾隻狗呼啦啦一擁而去。

打獵有的時候有收穫,有的時候空手而歸。不知是哪個晚上,么叔他們打得一頭野豬。打獵有個規矩,見人一份,包括狗,么叔分到了近三斤紅紅的野豬肉。哪是我第二天才知道的。哪時我的幾個姑姑都出嫁,大伯和我父親都分家,只有么叔沒成家還和爺爺奶奶一起。哪個年代生活困難,大家拼命掙工分,奶奶年紀大了,負責家務,順便看管我們。早上看見么叔拿回的豬肉,巴望奶奶快點煮中飯,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催了奶奶好幾遍,奶奶終於升起了火焰,奶奶十分枯瘦,滿頭白髮,兩頰深陷,身體微陀,無論站著或坐著頭不停的擺動,唯有灰暗的眼裡流溢出慈愛的光。她老人家很能幹,別的不說,就她做的酸菜就是一絕。做飯很辛苦,我感覺我也不輕鬆,不夠灶臺高的我掂踮酸了腳尖。奶奶從酸菜壇裡抓出一大碗酸白菜,撕給我一片,我狼吞虎嚥吞下,仍然艱難的踮起腳尖,看著奶奶把哪紅色的野豬肉切得細碎,再把酸菜切得細碎,放在鍋裡翻炒,頓是一股香氣已出 ,鍋里茲茲聲掩蓋不了我喉間的咕咕吞嚥聲。過了很久很久,奶奶終於炒好這道菜。先給我舀了一些,我筷子都沒用,兩個手指捻著吃將起來。不吃則罷,一吃卻吃出了永遠難忘的味道,以至於我在後來的很多時候,在很多人面前嘖嘖不休的讚歎。

才過一年,奶奶就永遠走了,我大哭一場,我再也看不到奶奶了,再也沒有吃到過哪種味道了,這種味道使我終生難忘,包括奶奶。


地上老君


我沒和我奶奶生活過,是姥姥帶大的,我姥姥會做的美食讓我至今回味無窮。1,獅子頭,荸薺切粒,肉也切粒,加調料澱粉團成大丸子,裡面裹四個鹹蛋黃,砂鍋下面墊青菜葉,大丸子包上壓過的捲心菜葉子,砂鍋放在大鍋裡蒸很久,吃的時候肉香荸薺脆鹹蛋黃沙沙的,特別好吃。2,米粉肉,炒過的糯米和切大片的五花肉調好,下面墊乾菜,幹豆角什麼的,也是蒸熟。3,各種烙餅,最愛吃香菇肉餡的京東肉餅,五花三層的。4,打滷麵,口蘑黃花木耳雞蛋滷,裡面有切片的肉,吃的時候加上醬油醋香油大蒜粒的汁子。還有很多好吃的,最普通的是黃瓜皮蛋湯,現在這些好吃的我有的經常做,有的嫌麻煩就不做了,以前一大家人過年過節搶著吃獅子頭的樣子也一去不復返了,很懷念一筷子夾一個蛋黃,舅舅姥爺就笑著說眼力見好,來年唸書眼睛看的清。姥姥姥爺舅舅都走了,家裡人越來越少,很懷念中秋吃螃蟹大家比賽誰吃的乾淨,誰吃的殼子完整。


唧唧個兒


記憶中奶奶重男輕女,雖然和我們住一個屋子,爸爸媽媽幹活去了,我們姐妹在家裡餓一天,她也不會給我們做一口飯吃吃,家裡來客人了,她會跑很遠去把她大孫子接來吃好吃的,我們姐妹倆在門口看著都不會分一點點,每天口口聲聲唸叨說她死後只有一個孫子送終,結果死了以後她孫子回都沒回來,我們姐妹倆跪跪拜拜給她送上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