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街道:育秧“轉型升級”秧苗長勢喜人

“沿江街道的機插秧育秧工作成效十分明顯,昨天已經開始揭膜,現在秧苗高度已經達到了7-8釐米,長勢十分喜人。”經濟管理服務中心的技術員說。

沿江街道:育秧“轉型升級”秧苗長勢喜人

一升級。機械化育秧顛覆了傳統的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事”耕作模式,現代機械化育秧模式使得農民“華麗轉身”,只需手動操作機械就“育秧”和“噴水保溼”田間管理,農民真正向產權制度改革的“田園主”轉變,實現水稻產業從傳統育秧模式向現代化育秧模式轉型升級。

沿江街道:育秧“轉型升級”秧苗長勢喜人

沿江街道:育秧“轉型升級”秧苗長勢喜人

兩方便。方便育秧,機插秧育秧主要採取機械化育秧一體機在空閒場地、菜地等旱地進行育秧,農民無需在“倒春寒”等氣溫接近零度的氣溫極低的情況下還要下到泥濘不堪的秧田裡勞作,直接在乾燥的田埂上就完成育秧工作。方便管理,機械化育秧平時的澆水控溫保溼等田間管理,主要採取現代無紡布噴灌保溼技術,無需等待南盤江統一抽水漫灌。

沿江街道:育秧“轉型升級”秧苗長勢喜人

三突出。秧苗“個頭”突出,機械化育秧秧苗高度都在7-8釐米,人工育秧的秧苗僅僅在2-3釐米。秧苗厚實齊壯,機械化育秧秧苗由於“精量播種”厚實均勻,種子損失很少,秧苗質量好,出苗穩定,成秧率高。秧苗長勢喜人,機械化育秧採取“魚塘泥土”底肥充足,採取秧池和無紡布保溼,不存在田爛不出苗和氣溫過高燒苗等現象。(下面是機械化育秧與人工育秧對標圖)

沿江街道:育秧“轉型升級”秧苗長勢喜人

沿江街道:育秧“轉型升級”秧苗長勢喜人

四節省。機械化育秧比人工育秧存在節省種子,機械育秧每畝只需3千克種子,人工育秧每畝要6千克種子,幾乎翻了一番。同時,由於採用機械化精量播種和無紡布保溼等先進技術,在大大節省種子的同時,也就節省了秧田面積、農膜和用工量等,大大推進“機械春耕、效力春耕”的現代化春耕的進程。

沿江街道:育秧“轉型升級”秧苗長勢喜人

沿江街道今年完成機插秧育秧10畝,常規育秧1800畝,預計可移栽大田18580畝。根據目前秧苗長勢喜人的場景,沿江街道計劃4月20日在麒麟區首家開始機插秧工作。

沿江街道:育秧“轉型升級”秧苗長勢喜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