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街道:育秧“转型升级”秧苗长势喜人

“沿江街道的机插秧育秧工作成效十分明显,昨天已经开始揭膜,现在秧苗高度已经达到了7-8厘米,长势十分喜人。”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的技术员说。

沿江街道:育秧“转型升级”秧苗长势喜人

一升级。机械化育秧颠覆了传统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事”耕作模式,现代机械化育秧模式使得农民“华丽转身”,只需手动操作机械就“育秧”和“喷水保湿”田间管理,农民真正向产权制度改革的“田园主”转变,实现水稻产业从传统育秧模式向现代化育秧模式转型升级。

沿江街道:育秧“转型升级”秧苗长势喜人

沿江街道:育秧“转型升级”秧苗长势喜人

两方便。方便育秧,机插秧育秧主要采取机械化育秧一体机在空闲场地、菜地等旱地进行育秧,农民无需在“倒春寒”等气温接近零度的气温极低的情况下还要下到泥泞不堪的秧田里劳作,直接在干燥的田埂上就完成育秧工作。方便管理,机械化育秧平时的浇水控温保湿等田间管理,主要采取现代无纺布喷灌保湿技术,无需等待南盘江统一抽水漫灌。

沿江街道:育秧“转型升级”秧苗长势喜人

三突出。秧苗“个头”突出,机械化育秧秧苗高度都在7-8厘米,人工育秧的秧苗仅仅在2-3厘米。秧苗厚实齐壮,机械化育秧秧苗由于“精量播种”厚实均匀,种子损失很少,秧苗质量好,出苗稳定,成秧率高。秧苗长势喜人,机械化育秧采取“鱼塘泥土”底肥充足,采取秧池和无纺布保湿,不存在田烂不出苗和气温过高烧苗等现象。(下面是机械化育秧与人工育秧对标图)

沿江街道:育秧“转型升级”秧苗长势喜人

沿江街道:育秧“转型升级”秧苗长势喜人

四节省。机械化育秧比人工育秧存在节省种子,机械育秧每亩只需3千克种子,人工育秧每亩要6千克种子,几乎翻了一番。同时,由于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和无纺布保湿等先进技术,在大大节省种子的同时,也就节省了秧田面积、农膜和用工量等,大大推进“机械春耕、效力春耕”的现代化春耕的进程。

沿江街道:育秧“转型升级”秧苗长势喜人

沿江街道今年完成机插秧育秧10亩,常规育秧1800亩,预计可移栽大田18580亩。根据目前秧苗长势喜人的场景,沿江街道计划4月20日在麒麟区首家开始机插秧工作。

沿江街道:育秧“转型升级”秧苗长势喜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