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北京孔廟國子監

作為元、明、清三朝皇家祭孔的重要場所,以及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也是弘揚國學、傳承國學文化的重要場所。曾經擔負著如同現在北大、清華、中央黨校以及教育部等的文化教育職能,是萬千學子夢寐以求的最高殿堂。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北京孔廟、國子監就坐落在北京國子監街,古稱成賢街。從地鐵雍和宮站出來,沿著雍和宮的高大紅牆,向南步行5分鐘,便可見一個牌樓,上書“成賢街”。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這裡就是京城唯一保存四座牌樓的古巷,也是北京現今唯一仍依清代規格保留下來的古老標誌的街巷。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走進綠蔭繁茂的古街,紅牆黃色琉璃瓦的建築群漸入眼簾。未見孔廟大門,便見一座清代下馬碑,碑身正背兩面,分別鐫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滿、漢、蒙、回、藏、託忒六種文字。文官到此下轎,武官到此下馬,即便皇帝親臨,也要下輦步行,以表廟門森嚴,聖賢至上,孔子地位之尊。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經過博物館大門,進入孔廟。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北京孔廟又稱“先師廟”、“宣聖廟”,是元、明、清三朝國家舉行祭孔典禮的場所。始建於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建成於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坐北朝南,為三進院落,西鄰國子監,構成“左廟右學”規制。中軸線上的建築依次為先師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是僅次於山東曲阜孔廟的全國第二大孔廟。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進入孔廟恭敬之心油然而生,過先師門,定要先在大成門前瞻仰孔子塑像,再進入大成殿參拜聖人和先賢。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大成殿前簷下懸掛康熙御書

“萬世師表”匾額,藍底金字,字體圓潤豐滿,氣韻非凡。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聖文宣王”木牌位,龕兩邊的楠木大柱,為乾隆御筆對聯:“

齊家治國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門者,闢之宮牆”。大殿內掛有北洋政府黎元洪大總統手書的“道洽大同”之匾和清朝歷代皇帝的御題大匾,均是皇帝親書對孔子的讚語。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北京孔廟別於其它地方孔廟,其兩側排列著198塊進士題名碑,其實就是一部石刻的功名簿,元、明、清三代的讀書人,凡中了舉人的就在此立一塊石碑,可謂“一舉成名天下聞”。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孔廟為一方聖地,但是也有逸聞,大成殿前有株具有傳奇故事的古柏神樹,相傳明朝奸相嚴嵩代天子祭孔,經過這株柏樹時被樹枝拂去烏紗,此事傳入民間,皆以為此樹能分辯忠奸,留下了“觸奸柏”的美名。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自從這棵古柏摘了嚴嵩的烏紗帽後,樹幹上便長出了一個大瘤,橫向看去像是奸相醜惡的嘴臉,而那隻刮掉烏紗的枝杈現已枯萎,剩下一條光禿的枝子橫在那裡,似在訴說歷史,勸人向善。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過持敬門,來到“右學”國子監。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國子監以辟雍殿為中心,中軸佈局,也是三進院落,中軸線上依次排列的是集賢門、太學門、琉璃牌坊、辟雍殿、彝倫堂、敬一亭。國子監始建於13世紀的元朝(1287年),是元、明、清三朝國家管理教育的行政機關和最高學府,至今已有700多年曆史,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學府校址,國子監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建築風貌,深厚的文化內涵而聞名於世。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國子監中心辟雍殿始建於乾隆年間,是皇帝講學的殿堂。辟雍殿坐北向南,四面環水,方形建築坐落在一座圓形水池中央的四方臺上,也是天圓地方取象。大殿為兩重屋簷,上覆黃色琉璃瓦,大殿正面屋簷下,高掛著乾隆皇帝書寫的“辟雍”匾額。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辟雍殿內“金磚墁地”,金龍合璽彩繪牆上,懸掛著乾隆御筆“雅涵於樂”匾額,兩邊有道光和咸豐所書的御匾。大殿中央陳列著龍椅寶座、五峰屏和御書案,據說是按昔日乾隆皇帝“臨雍講學”時的場景佈置的。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辟雍殿建成後的第二年早春,在辟雍舉行了盛大的典禮,乾隆帝首次“臨雍講學”,當日聽講的王公大臣、國子監學生和各國使節等共4000餘人,由於人數眾多,當時也沒有現在的高音喇叭,跪在殿外聆聽的官員則是通過傳臚官(官居六品)逐級高聲送來聆聽皇帝講學的,傳臚官品級高於一般進士,所以便有了“十年寒窗苦,不如一聲吼”的說法。乾隆皇帝之後,每逢新帝即位,都要來此做一次講學,以示中央政府對高等教育的重視。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國子監不僅接納全國各族學生,還接待外國留學生,為培養國內各民族人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積極的作用。在這裡學習的學生叫“監生”,大致有三種來源:一是從全國各地秀才中選拔的正途監生,到此作進一步深造;二是外國留學生,大致來自高麗、暹羅、交趾、俄羅斯等,所以當年的國子監也是國際性大學;三是“捐監”,掛名監生,只要交足銀子,就能領取“監照”,算是監生,就是花錢讀大學的情況,在明朝時最多。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明朝中期,國子監的監生曾多達8000餘人,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大學城”。一到晚上,可謂“延袤十里,燈火相輝”,其壯觀場面嘆而觀之,許多學子在這裡實現了“學而優則仕”的夢想。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國子監一側有展廳,在第一個小展廳,是國子監學生上課的地方,在教室正中,陳列著幾尊惟妙惟肖的蠟像,分別是清朝的兩名國子監老師和兩名學生。清朝國子監的規矩,如果學生對老師的講解有疑問或質疑,如果要提問,要先恭敬的跪在老師面前,充分展示了尊師重道傳統。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北京孔廟、國子監古韻古色,滄桑的側柏,硃紅的大殿,濃郁的樹蔭,肅穆的牌樓,大氣的牌匾,都充斥著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同時又帶著一絲蒼茫、一絲厚重。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如今,古老的廟宇,在北京久違的藍天白雲下熠熠生輝;聖賢的學堂,在鬧中取靜的古巷裡靜靜沉思。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走進北京孔廟、國子監,在國學聖地體驗儒家文化、觸摸歷史脈搏

它們和故宮一樣,在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後,已經成為詮釋帝都滄桑過往的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