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驱动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全市科技界统一认识将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你看,这样的枝丫会影响樱桃的生长,要及时剪掐。”在凉城县麦胡图镇樱桃种植大棚,我市“三区”科技人才高明亮正在大棚里为种植户进行樱桃种植技术指导。而开春以来,高明亮就一直辗转于凉城县、丰镇市等地,进田间、入大棚地进行技术指导。

“我们今年在麦胡图镇种植了15个樱桃大棚,市里的农技人员针对樱桃种植的全过程进行了技术指导,我对樱桃丰产更有把握了。”中泰农旅投资有限公司经理刘金贵说。

农时不等人,春耕生产忙。2月27日,市科技局下达“关于启动2020年度乌兰察布市级科技特派员选聘工作”的通知,开始了今年的科技特派员选聘工作。日前,包括高明亮在内的74名农牧业领域的“三区”科技人才已经分赴基层一线,实地开展技术指导。在此基础上,市科技局组织农牧业专家组在不能进田间畜棚的特殊时期,充分利用“星火科技12396”“市科技特派员微信工作群”,开展线上讲座指导农牧业生产,积极、主动为我市农牧民提供线上远程服务,帮助农牧民解决在生产当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备良种、推良技、传良法……科技元素的注入,让传统的春耕和春管方式悄然发生变化,让春耕生产变得更绿色、更高效。

2019年,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完成高新技术产值123.79亿元,占全市GDP16.19%;完成技术合同认定8项,成交额1640万;开展科技试验82项,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5万亩;应用绵羊体外胚胎生产、高效肉羊生产体系等新技术6项;引进外国专家14名,选拔“三区”科技人才115人,获得国家支持经费230万元……一组组数据都在说明,乌兰察布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助力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市科技局局长王清告诉记者,2020年,市科技局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战略,重点编好“一个规划”,抓好“两支队伍”,对接“三所院校”,开展“四地联动”,实施“五大种子工程”,支持“六大技术攻关”,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马铃薯的种植,选地是非常重要的,那么选地要注意哪些方面?”农牧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尹玉和为马铃薯种植户做了一场关于马铃薯种植的视频讲座。特殊时期,一场“云讲座”畅通了农技专家和种植户的沟通,为众多种植户吃下了“定心丸”。“中国薯都”必须要有属于乌兰察布自己的马铃薯品种。

尹玉和在市委四届八次全会后更加坚定地表示,要深耕马铃薯领域,研制出属于乌兰察布自己的马铃薯品种,加大力气破解马铃薯在栽培、加工、销售等方面的短板,把“中国薯都”这一名片打得更加响亮,力争将乌兰察布建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绿色食品马铃薯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创新驱动离不开科学普及,如何培养一批具有基本科学素养的群众,让科普走进寻常百姓家,“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成为最好的载体。机器人表演、VR虚拟现实、电磁探秘……“以体验科学”为主题的“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为广大中小学生探索科学奥秘、启迪科学智慧提供了便利。“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第四套展品巡展活动自2019年10月中旬在化德县启动以来,观展者已达1万人(次)。

“第二站安排在商都县,场地选择、布展等前期工作都已经做完了,展品在这一两天就会到位,届时商都县的中小学生将能够尽情地畅游在科学的海洋里。”市科技馆馆长高鸿雁说到,今年的科普工作将认真履行“四服务”工作职责,在科普活动的平台、形式、内容等方面下足功夫,切实让科普工作走进最基层。同时还要紧紧抓住青少年这一重要群体,通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大赛、高校科学营等品牌活动,真正挖掘和培养一批有理想、有科学素养的青少年,为创新驱动注入活力。

一张图,一条清晰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的创新驱动发展,必将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巨椽妙笔,抒写出华美篇章。记者 邵敏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