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知道俄羅斯聖彼得堡地鐵距地面為什麼很深?

天空翱翔50730274


因為聖彼得堡地處涅瓦河下游三角洲出海口地區,擁有多條支流,地表淺層不論是地理還是水文條件都極其複雜,所以只能深挖從河道下方通過。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羅曼諾夫沙俄時期的首都,蘇聯時期稱列寧格勒,人口513萬,被譽為俄羅斯“北方首都”。由於該城地處涅瓦河三角洲入海口地區,所以整個城市分佈在44座島嶼上,由580多座橋樑連接,其中20座為開合橋,可見地理環境的複雜性。


早在19世紀20年代,當時聖彼得堡民眾就有構建地下交通的構想,不過當時的亞歷山大二世以經費緊張與技術能力不足為由拒絕,最終不了了之。經過沙俄末期和蘇聯早期的社會動盪後,1938年,蘇聯決定在列寧格勒(聖彼得堡)修建地鐵。當然由於技術問題過程也是一波三折,在1941年剛打下34根樁的時候,蘇德戰爭就爆發了,當時的列寧格勒地鐵總工程師祖布科夫也於1944年犧牲。



戰後的1946年列寧格勒地鐵重新動工,但擺在工程人員面前的首要問題就是面對平均深度20-24米的河流水網。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馬薩莫杜羅夫等技術人員決定從河床下部穩定的岩石層穿河而過,而這一平均深度為50米以上。不過在施工過程中工程人員還是遇到突發險情,那就是暗流湧動的地下水系。對此蘇聯人急中生智,一方面縮小了挖掘隧道的直徑,既減少挖掘難度也加快了力度。另一方面對開鑿後的牆壁進行速凍,凍成了凍土,這樣就避免了暗流突破牆壁造成噴湧的可能。


在解決這些問題後,列寧格勒地鐵開始加速修建,並最終在1955年的11月修建成功第一期的8個站點,隨後的地鐵工程基本都是在這一深度結合實地勘探修建的。截止到2014年,在目前聖彼得堡的69個站點當中,有7個站深度超過70米,31個站則是60~69米,15個站則為50~59米,剩下的在淺層或者地上。


當然作為地下設施,聖彼得堡地鐵也擁有一定的人防屬性,用於民眾在核戰爭當中的地下生存空間。眾所周知,在那一時期正是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兩國隨時可能爆發核大戰,列寧格勒作為蘇聯重要城市自然難以倖免。可以發現在1970年代到1980年代間修建的16個站點基本上沒有低於60米的,其中最深的當屬“海軍部”站,達到了80米的深度。

所以聖彼得堡地鐵之所以這麼深,既有地理環境的因素,也有人防安全的因素在裡面。


馬克觀察


原子彈在美國問世以來,兩個國家高度緊張,一個是日本,日本人用過,體驗過這傢伙的威力。一個是蘇聯,因為蘇聯是美國人的頭號敵人。冷戰時期,世界上有好幾次差點發生核大戰,但美蘇首先考慮的是毀滅對方。在這個背景下,如發生核戰爭,地表上肯定是一片焦土,片甲不留。把地鐵修到100米以下,戰時可以當防空洞使用。世界上有兩個國家地鐵修的比較深,除了蘇聯,還有朝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