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徹底失敗了嗎?

人心中的歷史


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

洋務運動雖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闢了道路。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

洋務運動當然不是完全的失敗。洋務運動是成功的,滿清的失敗是政治上的失敗。是洋務運動阻撓者的失敗。它喚起了一群有識之士的愛國熱情。把西方文化引入了中國,為以後的改革發展做了鋪墊。它加速了中國封建體制的瓦解(袁世凱就是用洋務運動組建的新軍逼迫溥儀退位的)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發展有著積極作用。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最高統治者並不是堅定的洋務運動支持者,洋務運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Sylar弈


1894年,清朝和日本在朝鮮問題上發生衝突,由於這一年是甲午年,所以史稱甲午戰爭,其實當時李鴻章很清楚,這10年來,日本經濟欣欣向榮,而洋務運動幾乎停滯不前,兩國實力對比早就發生了變化,但朝中的愛國賊憤青們不服氣,打不過英法,還打不過你小日本嗎?我們海軍世界第八,小日本才世界第十六,收拾他還不跟玩一樣,這幫人就是軍事雜誌看多了,他們也不去彈藥庫裡看看,有多少發炮彈,我們講李鴻章傳的時候講過,北洋水師那會幾乎成了官僚撈錢的耙子,大量貪汙腐敗,搞得彈藥庫裡只有最上面的一箱炮彈是真的,其他的箱子裡面裝的都是石頭。結果1895年1月,中日海軍對決,李鴻章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師不堪一擊,接著就是馬關條約,割地臺灣並賠償白銀2.6億兩,加上戰利品總計3.4億兩,日本人得此鉅款興奮不已,這在當時相當於6.4年的日本財政收入,這筆錢被大量用於,鐵路,航運,造船機械製造上面,從此中日兩國的差距越來越大。日本也藉此機會進行金本位改革,這就導致白銀的用途進一步降低,相當於滿清的匯率大跌。國家經濟徹底崩潰,所以老齊經常說,沒事別老喊打喊殺,不見得你就真打得過別人,打贏了還好,萬一打輸了,國運可能會急轉直下。

甲午戰敗是前所未有的失敗,證明洋務運動徹底失敗,讓清政府財政完全破產,只能舉債度日,隨後社會各界,三教九流都開始想辦法救國圖強,康有為這種政治投機騙子選擇變法,廣東醫生孫文選擇革命,還有一些人選擇創辦實業。


小安zzz


沒有


圈圈愛歷史


洋務運動是晚清洋務派組織的一場自救運動,目的在於維護清廷的統治。從這個目的上講它是失敗的,但是從促進中國人的覺醒,推動整個社會進度的角度來說,它反而是成功的。

在一個農業立本的國家中,建造工廠,製造船艦,大炮,這無疑是開創性舉動。因此在最開始,洋務運動的推行受到了很大阻礙,但隨著晚清情勢愈見危急,這種挽救政局的方法也得試一試了。

以下試從兩方面舉例:

首先,洋務運動期間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創辦了軍事工業,民用工業。

1892年,洋務派代表張之洞在湖北創造漢陽兵工廠,1894年完工。這是晚清規模最大的軍工企業,它生產的陽式79步槍(漢陽造)、陸路快炮、過山快炮,均是當時較先進的軍事裝備。

武昌起義中用的槍就是漢陽造步槍,用來炮轟清總督府的炮也是漢陽兵工廠所造。抗日戰爭中,“漢陽造”是中國軍隊的主力槍械。

其次,一些留學生被派遣至國外深造,學習先進的技術。

嚴復,近代著名的思想啟蒙家,翻譯家,被稱為“精通西學第一人”。他最開始在福建船政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後,被派遣到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海軍,回國後,在母校福建船政學堂做教習。

除了將學到的海軍管理知識,教學理念傳入中國,他還將《天演論》翻譯到中國。這本書宣傳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結合當時國家危亡的局面,他呼籲必須變法,否則亡國,這個觀點給當時中國人以當頭棒喝。

詹天佑,畢業於耶魯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是中國近代的鐵路工程專家,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其中京張鐵路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設計,投入營運的鐵路。


知行2020


要看從什麼角度來看失敗。

如果僅僅只指洋務運動的本身,從發起的目的來看,最終的結果是失敗的。因為並沒有達到強兵富國的目的,所以洋務運動的本身是失敗的,屈辱的近代史已經用事實證明,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如果放在整個近代史來看,還是有其進步和積極的意義的,對中國近代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1)對近代軍事的影響:

洋務派一致主張師夷長技以富國強兵,抵抗外國侵略,挽救民族危機。洋務運動,是從軍事自強開始的,為實現軍事自強,洋務派主要抓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軍事工業;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軍,同時改進陸軍的武器裝備和訓練;三是建立近代軍事學堂,培養新式陸海軍人才。在李鴻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軍事工業相繼問世。

1885年設立的海軍衙門,統領海軍、海防事宜,推進了海軍建設和國防的現代化建設。清軍隊戰鬥力有所提高,對外國的侵略勢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進程。洋務運動的軍事自強,使中國軍隊以近代新式武器裝備投入反對日本侵略的甲午戰爭。開始了中國軍隊的近代化進程。

(2)對近代經濟的影響:

洋務運動興辦軍事工業的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資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問題,於是在"自強"口號興辦軍事工業之後,洋務派又在"求富"口號之後開始興辦民用企業,著重點在於採礦、冶煉、航運、鐵路等一系列配合軍事工業的項目。

在洋務派的倡導下,許多達官顯貴以興辦洋務為榮,深深的動搖了從商鞅變法開始的,中國幾千年文明中"重農輕商"的概念,促使中國近代經濟、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經濟成分在社會經濟中明顯增長,對中國近代企業、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3)對近代政治的影響:

洋務運動的創辦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導致了洋務運動的失敗,而洋務運動的失敗使中國近代化過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務運動的缺陷,刺激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4)對近代文化的影響:

洋務運動是近代教育的開端。要開始洋務運動,興辦洋務就必須要有精通洋務的人才,但是中國傳統的科舉制教育卻遠遠無法滿足洋務運動對人才的需要。因此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就成了洋務運動進行下去的一項總要的舉措。

開辦新式學堂,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洋務派共創辦24所新式學堂,主要為翻譯、工程、兵器、通訊、醫務等培養新型人才,雖然學堂規模不大,但是依舊打破了古老的科舉制度,培養了一批不同於傳統的近代科技知識分子,一定程度上打通了社會文化風氣,為後面科舉制的廢除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派遣留學生,為了更系統的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洋務派向西方派遣 200 多位留學生,為洋務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西學知識的新式人才,一方面也對中國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為中國社會邁向近代化準備了最初始的文化條件。

積極作用和意義:

19世紀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出現了暫時的"中外修好"的和局,清政府統治集團內的一些開明人士為了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而採取了一系列"自強""求富"的措施,雖然其目的是為了擺脫"內憂外患"維護封建統治,但這一運動是符合歷史潮流的。

並且在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促使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促進了中國教育的近代化和國防的近代化。

其意義表現在:

1、洋務運動推動了近代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促使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2、洋務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

3、洋務運動打開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

4、洋務運動促使了國防的近代化。

侷限性:

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洋務運動的失敗原因:包括傳統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計劃、主事者識見不足、守舊人士的反對、官僚政風的敗壞等。

洋務運動中,洋務派雖然自我標榜"自強新政",但由於他們都是封建傳統思想的衛道者,根本無意於學習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制度,只主張學習西方技術,極力反對對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進行任何形式的變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國的藩籬中自認為有所新創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終也沒能在外國侵略者面前表現出"自強"、"中興"。



夜旳進行曲


從洋務派最初的出發點來看,即自強求富,中興清朝,這點從中法之戰、甲午海戰的結果來看,無疑是失敗的。但從實際效果來看,時稱“同光中興”也並非完全子虛烏有,一大批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的興起和發展,給夕陽下的大清注入了一絲久違的活力,軍隊尤其是海軍的發展,也著實提高了清軍的戰鬥力,同第一、二次鴉片戰爭中清軍不堪一擊的局面相比,清軍後期面對西方列強尚可一戰,對西方列強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延遲了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進程。另外清政府出於擴充稅源的目的,鼓勵民族工商業發展,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整個社會的移風易俗為後來辛亥革命的爆發奠定了基礎。因此,洋務運動失敗與否不可一概而論,而應對點分析。


清風半徐


從清廷的角度,洋務運動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戰略失敗了。原本以為洋務運動的開展,火炮軍艦的裝備可以自保,抵禦西方列強的欺凌。但1895年的甲午戰爭,作為洋務運動的標誌性產物——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無論這次失敗有多少原因,這樣的結果都讓“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句話成了笑談。連小國日本都打不過,更別提西方列強了。所以洋務運動沒有挽救清廷的統治,是失敗的一次革新。

但是洋務運動雖然沒有拯救清政府的統治,但是它打開了中國對外交流的大門,建立中國近代第一批工業設施,培養了最初的一批留學人才。這為後來社會的變革播下了種子。所以它是有積極意義的。不能算是徹底的失敗,沒有洋務運動,中國人社會變革的步伐可能還要往後再推遲一段時間。


虎說拔刀莫回頭


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到90年代洋務派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師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的自救運動。

甲午戰爭的失敗使得洋務運動徹底破產,李鴻章說他辦了一輩子洋務卻只是個“裱糊匠”,洋務運動沒能實現口號中提出的“自強”與“求富”,大清還是被列強吊打。

大清是全方位的落後,只學器物不學思想制度的洋務運動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失敗的改革,因為這場自救運動沒能挽救大清,大清終究是亡了。


正能量創造者


在清政府的統治下,19世界的中國先後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簽訂了一系列的喪國辱權條約。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作為統治者內部的一些先進人士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率先開始學習西方先進的東西,希望能夠自救。洋務運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

洋務運動過程中,其動作也是很大!不僅創辦軍工企業、近代民用企業、組建海防軍隊和創建新式學堂等。而且還修建了鐵路、開通電報和創辦報社等等。

洋務運動的開展,涉及了軍事、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所以它對中國的影響也很大。

第一,在軍事方面的影響:洋務派在軍事方面繼承了魏源的思想,主張以“自強”和“求富”為目的的“師夷長技”,也就是學習西方來遏制西方。為此洋務派做了三個方面的事情:首先是建立了近代的軍事工業,其次是建立了以北洋艦隊為首的三支水師,最後還建立了軍事學堂。當然對於陸軍配備的武器裝備和訓練等,也制定了改進計劃。1885年,設立了統領海軍、海防事宜的海軍衙門。這一系列的改進,促使了清政府軍隊的戰鬥實力的提高,在一定時期內有力的抵制了侵略勢力,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化的進程。

第二,在近代經濟方面的影響:洋務運動雖然以興辦軍工企業為主 ,但是對於這一方面而言,最主要的方面還是資金,以及原料和原料的運送等。洋務派在打出“自強”旗號用以興辦軍工事業之後,又以“求富”為旗號開始興辦民用企業,著重發展包括採礦、冶煉、航運、鐵路等來配合軍工事業。這一方面,因為是洋務派大頭,所以很多達官顯貴都以此為榮,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中國千百年來形成的“重農抑商”的觀念,促使了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三,是關於關於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洋務運動是以失敗收場的,也正是因為它的失敗,使得更多的有識之士投身於中國的近代化之中。文化方面,則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教育。開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等等,這些方面培養了更多的新型人才。


展望未來Best


謝謝給我這個回答的機會。

1個人認為不能單純的定義成功或者失敗,凡事都有兩面性!

2從全局上來說的確是失敗了,甲午戰敗說明清朝的孱弱不是一件兩件洋槍洋炮能解決的問題,而是根上的問題。

3從單方面來說的確促進了中國近代一個工業的發展,福州船政局,和江南製造局到今天也是我國2個龍頭國企的前身!

4近代思想上來說的確促進了我國一批先進知識分子的思想萌芽!其實仔細研究會發現,中國的確在洋務運動失敗後,開始了戊戌變法,辛亥革命,54運動等從根上開始轉變的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