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彻底失败了吗?

人心中的历史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洋务运动当然不是完全的失败。洋务运动是成功的,满清的失败是政治上的失败。是洋务运动阻挠者的失败。它唤起了一群有识之士的爱国热情。把西方文化引入了中国,为以后的改革发展做了铺垫。它加速了中国封建体制的瓦解(袁世凯就是用洋务运动组建的新军逼迫溥仪退位的)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最高统治者并不是坚定的洋务运动支持者,洋务运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Sylar弈


1894年,清朝和日本在朝鲜问题上发生冲突,由于这一年是甲午年,所以史称甲午战争,其实当时李鸿章很清楚,这10年来,日本经济欣欣向荣,而洋务运动几乎停滞不前,两国实力对比早就发生了变化,但朝中的爱国贼愤青们不服气,打不过英法,还打不过你小日本吗?我们海军世界第八,小日本才世界第十六,收拾他还不跟玩一样,这帮人就是军事杂志看多了,他们也不去弹药库里看看,有多少发炮弹,我们讲李鸿章传的时候讲过,北洋水师那会几乎成了官僚捞钱的耙子,大量贪污腐败,搞得弹药库里只有最上面的一箱炮弹是真的,其他的箱子里面装的都是石头。结果1895年1月,中日海军对决,李鸿章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师不堪一击,接着就是马关条约,割地台湾并赔偿白银2.6亿两,加上战利品总计3.4亿两,日本人得此巨款兴奋不已,这在当时相当于6.4年的日本财政收入,这笔钱被大量用于,铁路,航运,造船机械制造上面,从此中日两国的差距越来越大。日本也借此机会进行金本位改革,这就导致白银的用途进一步降低,相当于满清的汇率大跌。国家经济彻底崩溃,所以老齐经常说,没事别老喊打喊杀,不见得你就真打得过别人,打赢了还好,万一打输了,国运可能会急转直下。

甲午战败是前所未有的失败,证明洋务运动彻底失败,让清政府财政完全破产,只能举债度日,随后社会各界,三教九流都开始想办法救国图强,康有为这种政治投机骗子选择变法,广东医生孙文选择革命,还有一些人选择创办实业。


小安zzz


没有


圈圈爱历史


洋务运动是晚清洋务派组织的一场自救运动,目的在于维护清廷的统治。从这个目的上讲它是失败的,但是从促进中国人的觉醒,推动整个社会进度的角度来说,它反而是成功的。

在一个农业立本的国家中,建造工厂,制造船舰,大炮,这无疑是开创性举动。因此在最开始,洋务运动的推行受到了很大阻碍,但随着晚清情势愈见危急,这种挽救政局的方法也得试一试了。

以下试从两方面举例:

首先,洋务运动期间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创办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1892年,洋务派代表张之洞在湖北创造汉阳兵工厂,1894年完工。这是晚清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它生产的阳式79步枪(汉阳造)、陆路快炮、过山快炮,均是当时较先进的军事装备。

武昌起义中用的枪就是汉阳造步枪,用来炮轰清总督府的炮也是汉阳兵工厂所造。抗日战争中,“汉阳造”是中国军队的主力枪械。

其次,一些留学生被派遣至国外深造,学习先进的技术。

严复,近代著名的思想启蒙家,翻译家,被称为“精通西学第一人”。他最开始在福建船政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被派遣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海军,回国后,在母校福建船政学堂做教习。

除了将学到的海军管理知识,教学理念传入中国,他还将《天演论》翻译到中国。这本书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结合当时国家危亡的局面,他呼吁必须变法,否则亡国,这个观点给当时中国人以当头棒喝。

詹天佑,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是中国近代的铁路工程专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其中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


知行2020


要看从什么角度来看失败。

如果仅仅只指洋务运动的本身,从发起的目的来看,最终的结果是失败的。因为并没有达到强兵富国的目的,所以洋务运动的本身是失败的,屈辱的近代史已经用事实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如果放在整个近代史来看,还是有其进步和积极的意义的,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对近代军事的影响:

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军事工业相继问世。

1885年设立的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开始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2)对近代经济的影响:

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在"自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之后,洋务派又在"求富"口号之后开始兴办民用企业,着重点在于采矿、冶炼、航运、铁路等一系列配合军事工业的项目。

在洋务派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以兴办洋务为荣,深深的动摇了从商鞅变法开始的,中国几千年文明中"重农轻商"的概念,促使中国近代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对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对近代政治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创办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的缺陷,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对近代文化的影响:

洋务运动是近代教育的开端。要开始洋务运动,兴办洋务就必须要有精通洋务的人才,但是中国传统的科举制教育却远远无法满足洋务运动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就成了洋务运动进行下去的一项总要的举措。

开办新式学堂,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共创办24所新式学堂,主要为翻译、工程、兵器、通讯、医务等培养新型人才,虽然学堂规模不大,但是依旧打破了古老的科举制度,培养了一批不同于传统的近代科技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打通了社会文化风气,为后面科举制的废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派遣留学生,为了更系统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向西方派遣 200 多位留学生,为洋务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西学知识的新式人才,一方面也对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准备了最初始的文化条件。

积极作用和意义:

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出现了暂时的"中外修好"的和局,清政府统治集团内的一些开明人士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采取了一系列"自强""求富"的措施,虽然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内忧外患"维护封建统治,但这一运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并且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

其意义表现在:

1、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洋务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

3、洋务运动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

4、洋务运动促使了国防的近代化。

局限性: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包括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计划、主事者识见不足、守旧人士的反对、官僚政风的败坏等。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都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根本无意于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中兴"。



夜旳进行曲


从洋务派最初的出发点来看,即自强求富,中兴清朝,这点从中法之战、甲午海战的结果来看,无疑是失败的。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时称“同光中兴”也并非完全子虚乌有,一大批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给夕阳下的大清注入了一丝久违的活力,军队尤其是海军的发展,也着实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同第一、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不堪一击的局面相比,清军后期面对西方列强尚可一战,对西方列强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延迟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另外清政府出于扩充税源的目的,鼓励民族工商业发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整个社会的移风易俗为后来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因此,洋务运动失败与否不可一概而论,而应对点分析。


清风半徐


从清廷的角度,洋务运动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战略失败了。原本以为洋务运动的开展,火炮军舰的装备可以自保,抵御西方列强的欺凌。但1895年的甲午战争,作为洋务运动的标志性产物——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无论这次失败有多少原因,这样的结果都让“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成了笑谈。连小国日本都打不过,更别提西方列强了。所以洋务运动没有挽救清廷的统治,是失败的一次革新。

但是洋务运动虽然没有拯救清政府的统治,但是它打开了中国对外交流的大门,建立中国近代第一批工业设施,培养了最初的一批留学人才。这为后来社会的变革播下了种子。所以它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能算是彻底的失败,没有洋务运动,中国人社会变革的步伐可能还要往后再推迟一段时间。


虎说拔刀莫回头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师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自救运动。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得洋务运动彻底破产,李鸿章说他办了一辈子洋务却只是个“裱糊匠”,洋务运动没能实现口号中提出的“自强”与“求富”,大清还是被列强吊打。

大清是全方位的落后,只学器物不学思想制度的洋务运动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的改革,因为这场自救运动没能挽救大清,大清终究是亡了。


正能量创造者


在清政府的统治下,19世界的中国先后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签订了一系列的丧国辱权条约。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为统治者内部的一些先进人士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率先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希望能够自救。洋务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洋务运动过程中,其动作也是很大!不仅创办军工企业、近代民用企业、组建海防军队和创建新式学堂等。而且还修建了铁路、开通电报和创办报社等等。

洋务运动的开展,涉及了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所以它对中国的影响也很大。

第一,在军事方面的影响:洋务派在军事方面继承了魏源的思想,主张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的“师夷长技”,也就是学习西方来遏制西方。为此洋务派做了三个方面的事情:首先是建立了近代的军事工业,其次是建立了以北洋舰队为首的三支水师,最后还建立了军事学堂。当然对于陆军配备的武器装备和训练等,也制定了改进计划。1885年,设立了统领海军、海防事宜的海军衙门。这一系列的改进,促使了清政府军队的战斗实力的提高,在一定时期内有力的抵制了侵略势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化的进程。

第二,在近代经济方面的影响:洋务运动虽然以兴办军工企业为主 ,但是对于这一方面而言,最主要的方面还是资金,以及原料和原料的运送等。洋务派在打出“自强”旗号用以兴办军工事业之后,又以“求富”为旗号开始兴办民用企业,着重发展包括采矿、冶炼、航运、铁路等来配合军工事业。这一方面,因为是洋务派大头,所以很多达官显贵都以此为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重农抑商”的观念,促使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是关于关于政治、文化方面的影响:洋务运动是以失败收场的,也正是因为它的失败,使得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中国的近代化之中。文化方面,则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等,这些方面培养了更多的新型人才。


展望未来Best


谢谢给我这个回答的机会。

1个人认为不能单纯的定义成功或者失败,凡事都有两面性!

2从全局上来说的确是失败了,甲午战败说明清朝的孱弱不是一件两件洋枪洋炮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根上的问题。

3从单方面来说的确促进了中国近代一个工业的发展,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局到今天也是我国2个龙头国企的前身!

4近代思想上来说的确促进了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萌芽!其实仔细研究会发现,中国的确在洋务运动失败后,开始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54运动等从根上开始转变的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