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原”邁向“高原”

江西文明網

南昌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我省唯一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江風益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這是人才隊伍建設的重大突破;

新增11個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目前全省共有17個ESI世界排名前1%的學科,這是學科建設的重大進步;

南昌航空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分獲201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是教學科研建設的重大提升;

硅基LED發光材料、生豬遺傳育種、銨鹽體系白鎢綠色冶煉、熱敏灸技術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江西轉化,這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

…………

手捧我省高校“雙一流”建設的期中考試答卷,進步顯而易見;正視問題,分析原因,前景可期卻任重道遠。

“雙一流”,高校發展迎良機

回顧中國高等教育發展之路,“211工程”“985工程”曾是高校綜合實力強大的象徵。而在“211工程”“985工程”這兩輪改革發展的進程中,我省高校表現並不突出,僅有南昌大學入選“211工程”高校。

2017年初,國家正式啟動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當年9月建設名單公佈後,我省再次陷入尷尬,僅有南昌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進入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這是江西高等教育的真實寫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坦言,近年來全省高等教育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綜合實力較弱、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度不高的局面仍沒有根本改變。“抓住國家‘雙一流’建設契機,是統籌謀劃、整體推進我省高等教育發展的絕佳機會。”

緊跟國家部署,我省迅速出臺系列政策文件,為高校“雙一流”建設點亮前行“燈塔”,提供強勁支撐。2017年5月,省政府印發省“雙一流”建設實施方案;2017年8月,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發改委下發省“雙一流”建設實施辦法;2017年12月,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發改委印發省“雙一流”建設名單,全省高校“雙一流”建設大幕開啟。

省“雙一流”建設以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召開會議,就“雙一流”建設進行專門研究,擘畫頂層設計,指明發展方向。省委組織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省發改委、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等“雙一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創新高層次人才引培、統籌落實財政資金、改革科研經費使用管理、推進產學研結合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等,協同推進“雙一流”建設。特別是在財政尚不寬裕的情況下,我省安排40億元支持高校“雙一流”建設,截至目前已全額撥付到校。

政策支持、資金扶持、部門協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有關設區市和高校握指成拳,江西高校迎來最好的發展期。

抓特色,緊扣服務地方發展

在“雙一流”建設的征途中,地方高校如何走特色發展之路?江西高校突出服務江西經濟社會發展,緊扣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型光電、航空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農業、高端服務業等行業產業集群謀劃一流學科、一流專業建設。

基於此,我省確定南昌大學為省“雙一流”整體建設高校,江西師範大學、江西農業大學、江西財經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13所高校的33個基礎好、有特色的學科為一流建設學科。

南昌大學成立學科特區建設辦公室,在新材料技術和食品科學技術與健康兩個一流建設學科中開展“學科特區”試點,賦予在建學科高度自主權,推動在建學科培養和引進學科領軍人才,產出標誌性成果,提升服務能力和貢獻度。南昌航空大學明確以高層次人才引進為抓手,將小型發動機、無人機、增材製造平臺和空間人機環境等4個平臺建設作為學校航空發展領域新的增長點和特色優勢來培育,助力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一流學科成長。華東交通大學結合南昌VR產業發展,成立虛擬現實產業學院,推動控制科學與工程一流學科及其他相關學科專業人才、技術與市場需求的高效銜接。江西理工大學抓住中國科學院稀土研究院落地贛州的機遇,積極與其聯合申報項目並開展人員互聘,共同開展技術攻關,形成技術成果,促進產業發展。江西中醫藥大學著力推進國際化戰略,重點推進國家中醫藥教育國際化(南昌)試驗區建設,努力打造中醫藥教育國際合作的示範窗口。(下轉第2版) (上接第1版)作為“雙一流”建設的主體,各建設高校結合自身實際,科學編制建設方案,配置優質資源,集中人力財力,積極推進“雙一流”建設。

時間過半,建設成效開始顯現

“雙一流”建設5年為一個週期,如今時間過半。在各方匯智匯力、高校紮實推進下,建設成效已經開始顯現。

——學科專業建設邁上新臺階。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4個學科進入A類學科,數量在中部六省地方高校中列第1位;2018年新增博士授予單位1個,新增博士學位授權點22個,新增數量在全國排第14位,增長幅度為88%;新增11個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目前全省共有17個ESI世界排名前1%的學科;5位教授進入ESI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發表ESI高被引論文511篇。

——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成效。柔性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引進“長江學者”5人、國家“千人計劃”人選4人、中科院“百人計劃”人選3人;培養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培養“國家傑青”2人、“優青”1人、“青年長江學者”1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9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0人;遴選101位青年井岡學者,培養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省雙千計劃人選等省級人才270名。

——教學科研實現新提升。兩項科技成果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獎,6個項目獲國家教學成果獎,358項科技成果獲省級科技成果獎;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563項,其中重大項目28項、重點項目70項;產出一批高水平的科研論文,南昌大學首次以第一通訊單位在Science發表重要研究成果;獲批建設一批國家級科研平臺,目前全省高校有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

——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貢獻。推動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第一戰場”落在江西,硅基LED發光材料、生豬遺傳育種、雙季超級稻新品種、銨鹽體系白鎢綠色冶煉、熱敏灸技術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成功轉化和產業化,產生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引領或助力我省電子信息、中醫藥、新材料、綠色農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在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看來,雖然“雙一流”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人才培養能力不夠強、領軍人才數量不夠多、學科發展不夠均衡、特色辦學不夠鮮明等問題。比如:我省博士培養規模在全國排第24位,碩士培養規模在全國排第21位,本科生數量在全國排第15位,專科生數量在全國排第10位。

江西高等教育在全國處於“平原”的位置沒有變,但邁向“高原”的步伐很堅定,登上“高峰”的路還很長。畢竟,高校“雙一流”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建設一所一流大學需要長時間的積澱。下一階段,我省將重點在推進一流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一流大學、提高人才培養能力、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加快科研成果轉化上尋求新突破。(駱 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