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实现“洛阳制造”新突破

  近期,连续入围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城市名单,成为我市积极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注脚。

  “十三五”以来,我市依托“三大改造”“双轮驱动”等手段,使老工业基地不断焕发生机,新旧动能有序转换,推动“洛阳制造”向着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方向阔步前进。

  “疫情挡不住发展热情!近期火热开展的疫情防护和复工复产工作,产生了一批我市积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

  有立足我市产业基础,促进传统产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实现“老树发新枝”的鲜活例子:中信重工签约一条国内日产4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及配套9兆瓦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改项目EPC总承包合同;国机洛建制造的压路机、垃圾压实机接连“出征”广西、山西等省,助力当地重点基建工程和城镇环卫设施建设。

  有坚持创新为第一动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实现“新树结硕果”的生动实践:爱森生物科技研发的新一代核酸提取仪,能够高效快速完成病毒检测;科大讯飞洛阳语音云创新研究院推出测温测声技术解决方案和社区疫情筛查统计系统;清洛基地联合多个智能制造研究团队,聚力开发“基于工业大数据的企业供需智能决策与调度平台研发及应用”重点项目……

  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迅猛推进,离不开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十三五”以来,《洛阳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洛阳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洛阳市支持大数据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重磅文件的发布,为我市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产业优势,厚植洛阳制造业发展新优势,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奋勇争先,挺起制造业“脊梁”提供政策支持。

  今年最新出台的《洛阳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紧扣在加快“量的积累”基础上加速“质的提高”,给打造“增长极”提供坚实基础,为形成“新引擎”提供强力保障。

  2020年,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全年实施‘三大改造’企业300家,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大改造’全覆盖”为目标,我市产业发展踏上新征程。

  根据行动方案,我市将聚焦“565”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三步走”推进路径,持续放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效应,通过开展“五大攻坚”行动,力争到2025年建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三步走”,实现“洛阳制造”新突破

  ——到2020年,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以中高端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形成12家百亿级企业,60家“小巨人”“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基本建成质量效益良好、产业规模雄厚、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较强的先进制造业强市。

  ——到2022年,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8000亿元,形成15家百亿级企业、80家“小巨人”“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基本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到2025年,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15211”发展目标,即全市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形成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0家百亿级企业,100家“小巨人”“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100家企业布局海外。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增加值比重达到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13%,建成链条完整、生态完备、特色明显、发展质量效益更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水平更高的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洛阳日报 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王亚杰 李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