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帝国的“黄色俄罗斯”计划最后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雪夜独步111


黄俄罗斯计划是俄罗斯在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期间,企图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计划。此计划是满洲问题专家列维托夫提出的。

俄罗斯在修建中东铁路时,发现东北义和团运动是一个吞并东北的借口。俄国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开心地说:“这将给我们一个占据满洲的借口”,“我们将把满洲变为第二个布哈拉”。俄国贵族官僚阶层支持吞并远东,《新时报》也将中国东北地区改称为“黄俄罗斯”地区。

1900年,俄罗斯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获得赔款,但俄罗斯并不满足,发动了黄俄罗斯计划。1900年7月,沙俄以保护其强行修建的中东铁路为借口,派兵血洗江东六十四屯,7000多名中国居民被驱赶到黑龙江边,被淹死、捅死。海兰泡的居民住宅、商店、财产被洗劫一空,居民被烧死、扫射、淹死。“伤重者毙岸,伤轻者死江,未受伤者皆投水溺亡,骸骨漂溢,蔽满江洋”。

海兰泡大屠杀极大的震动了江东六十四屯的居民,当地居民纷纷逃离,哭号于瑷珲对岸。瑷珲副都统杨凤翔为保护屯民过江,于7月17日夜间派统领王良臣等率步、骑、炮兵300渡江,18日辰时与俄军在博尔多屯交战,击伤俄军连长巴索夫中尉,打死打伤俄军数十人,迫使俄军退守精奇里江江口。


瑷珲水师紧急调集兵船30艘,商船20艘,昼夜接送,营救了大部分江东六十四屯居民。7月20日,在嘎尔产河西岸的嘎尔泌屯也发生战斗,200余名防守该屯的居民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迫撤出。


8月17日,阿穆尔总督宣布:根据《瑷珲条约》规定,一直归中国当局管辖的前满洲外结雅地区(江东六十四屯)已归我国当局管辖,凡离开我方河岸的中国居民,不准重返外结雅地区,他们的土地交给我方,供其专用。

接着,沙俄军队还攻占了瑷珲和齐齐哈尔等地,控制了中东铁路沿线的广大地区盛京将军增祺被俄国胁逼签署《奉天交地暂且章程》,引起中外强烈反对而作废。1902年4月,俄国与中国在北京签订《交收东三省条约》,中国确保了俄国在华的众多特权后,规定俄国一年半内将东北归还中国、并从东北撤军。而后因俄国缺乏守约诚意,在英美的支持及中国官民的帮助下,日本发动日俄战争,日本成功的夺去俄国在东北的特权。


1917年发动十月革命建立苏联,并宣布无条件放弃原帝俄时期在中国的特权,黄俄罗斯计划遂告停止。但1921年,苏联促使外蒙古独立,并长期策动新疆叛乱。在新疆当地民众中,苏联积极吸纳侨民。

三区革命后,已最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特别是北疆的人口结构。至1950年时,北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的苏联侨民已占当地70万人口的40%。中国方面将苏联吸纳侨民的行为,称为“鸠占鹊巢”。直到1960年代中期,中国通过遣返、不承认双重国籍等方式才解决新疆苏联侨民问题。


鄜延路节度使李


基辅罗斯的崛起之路

依稀记得上初中地理课时,老师将地球仪转了一圈,指向领土排前三名的国家。俄罗斯领土面积为1709.8万平方公里,加拿大为998.48万平方公里,中国的是960.0万平方公里。今日就来说道说道,彻头彻尾的欧洲国家,是如何一步步横跨欧亚大陆的?

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1世纪,有许多的中亚、东欧的居民迁徙到了东欧平原。它的范围之大,北抵北冰洋、东靠乌拉尔山、南濒黑海、西靠波罗的海。经过千余年的繁衍和融合,逐渐分化为西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如今战火频仍的俄罗斯、乌克兰及白俄罗斯,在千年以前同属东斯拉夫人。

——东欧平原地形

光阴荏苒到了公元8世纪,东斯拉夫人学会了种植黑面包,以及养殖猪羊等家畜。因集中发展农业的需要,他们建立了家庭→村子→部落→氏族公社的统治方式。这时大大小小的公国如雨后春笋涌现,在百余个公国中论实力最强的,当属南方的基辅公国和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公国。过了大约一百年的光景,无法平定内部贵族叛乱的诺夫哥罗德公国,引狼入室找来了瓦良格部族的首领留里克。中国有句俗语叫请神容易送神难,此话形容诺夫哥罗德公国最恰当。留里克在平定叛乱后,趁机雀占鸠巢再也没离开。随后他的亲属奥列格,于公元882年占领第聂伯河的重镇,斯摩棱斯克与柳别奇两座城池,最后吞并基辅公国,建立起基辅罗斯公国。

——基辅罗斯国示意图

基辅罗斯公国存在的时间为公元882年到公元1243年,后来恰逢蒙古铁骑西征,基辅罗斯惨遭灭国横祸。最凄惨的还属底层百姓,被金帐汗国所奴役驱使。这是浩如烟海的历史书,关于俄罗斯最早国家的记载。哪怕是后续的莫斯科大公国,也是循规蹈矩在东欧平原称霸。公元1547年莫斯科大公国的君主,伊凡四世自称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头衔。到这时得陇望蜀的俄罗斯,才把注意力转向西伯利亚。

公元1581年9月,伊凡四世利用马贼叶尔马克,命他率军翻越高耸入云的乌拉尔山,抓住了河网密布的地形特点,乘着木舟直扑西伯利亚腹地。色厉内荏的西伯汗国君主库臣汗,早已弄丢了祖先蒙古人的能征善战,竟然被打得是丢盔弃甲,首府西伯城也在1582年沦陷。可惜的是叶尔马克鼠目寸光,获胜后大力搜刮民间的黑貂皮等宝物,最终于1585年8月死于,奄奄一息的库臣汗之手。

——黄俄罗斯计划

当时间进入1598年时,伊凡四世采取步步蚕食的方法,利用设立据点和修筑道路的计策,夺取了数十座存有粮食武器的城池,西伯利亚汗国终被征服。1639年俄罗斯把欲壑难填的触角,延伸到了太平洋的鄂霍茨克。狼子野心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了彪炳千秋的功绩,提出从新疆的中俄边境乔里峰,画一条直线到东北的海参崴,其线以北的区域为沙皇俄国的地盘,这就是臭名远扬的黄俄罗斯计划。

具体的措施分为交通侵略和文化侵略:1891年开始修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和1896年6月3日启动的中东铁路为交通侵略;沿着中东铁路两线布满了祈祷所130多处,另外布局传授俄语的男女学校400多所为文化侵略。

日俄双雄的爱恨情仇

话说黄俄罗斯计划,已经在愚昧无知的中国,实行了十来年效果相当明显。可后来咋又无疾而终呢?仔细探究里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沙皇俄国暴发了二月革命,二是日本亦看上了中国东北。

1917年3月8日至12日(儒略历2月23日至27日),俄罗斯帝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的统治,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俄国临时政府(俄罗斯共和国)和苏维埃政权。后又因为临时政府的措施不当,爆发了十月革命,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控制了局面。

——有关日俄战争的漫画

说完二月革命的改朝换代,现在来叙述日俄战争。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争夺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势力范围的战争。主战场位于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一带海域。战争以俄罗斯的失败而告终,日本经过此战跨入列强的行列。

综上所述,黄俄罗斯计划是由来已久的,和沙皇俄国东侵的国策一脉相承,只不过因与日本的满蒙计划相矛盾,最后落败撤销了筹谋多时的计划。整个过程皆是清朝无法左右的,眼睁睁的看着日俄争斗在东北,懦弱无能的晚清宣布中立,不能不说是极大的悲哀!

——END——


惜缘小历史


“东方派”的狂想

那就好好扯淡一下沙俄的“黄色俄罗斯”计划吧,其实在俄语里“黄色俄罗斯”是一个专门的单词——Желтороссия。创造这个单词的一般被认为是伊利亚·列维科夫,但整个鲸吞计划并不是由他策划,他只是一个记者和民族学者,充其量不过是沙俄远东殖民地的雇员而已。

事实上早在19世纪沙俄国内一直就有“西方派”与“东方派”之争,西方派认为帝国应该主要向西方的欧洲发展,通过制服欧洲获得世界话语权。而东方派则认为向东侵略更划算,清朝、朝鲜和日本实力薄弱,不能阻挡强大的沙俄,得手后还能继续向富饶的美洲迈进。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西进失败的沙俄国内,东方派开始占据上风,一个疯狂的计划逐渐形成。大抵那时的沙皇不太懂地图测绘,他只是在新疆乔戈里峰到海参崴之间画了一条直线,直线以北的土地他都想要!

细腻的侵略准备(一)——交通覆盖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条充满抽象主义的直线没有任何可执行性,即使当时的清朝已经腐朽不堪。但19世纪末期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还是给他们提供了机会,毕竟相对英法诸国,沙俄更具有地缘优势,他们离中国很近。

清朝在甲午战争的失败终于让沙俄找到了突破口,他们联合德国和法国,通过“友情劝告”的方式迫使日本归还了辽东。然后李鸿章访俄期间又通过帮清朝防御日本的借口,诱骗他签字同意沙俄在境内修建中东铁路(也有资料显示李大人收钱了)。

这条铁路穿过黑龙江直达吉林,沙俄入侵的交通准备就此完成。在修路过程中,沙俄以保护铁路为借口,租借了旅顺和大连,同步完成在辽东地区的驻军存在,并且从哈尔滨直达旅顺的支线铁路也同步开始修建。一旦沙俄决定入侵,就可以通过铁路快速调动足以覆盖全东北的兵力。

细腻的侵略准备(二)——文化入侵

完成在东北地区的事实存在后,沙俄以不符合他们特性的耐心开始文化灌输,从1898年开始沙俄疯狂在东北开办学校,粗略统计也得有400余家。这些学校教的东西和俄国国内一模一样,如果不是他们动手太急,光这些学校就能同化一大批当地居民。


另外沙俄还在中国大量开办报纸,组织学会,提高舆论控制力,不停的宣传俄罗斯文化。当时清朝在东北基础很薄弱,出了奉天再往北基本没啥控制力,中华文化的影响也没今天这么深入,很快沙俄的影响就体现了出来。

侵略最后的准备自然就是移民,沙俄人口固然偏少,但当时东北的住民也没多到哪去,掺沙子非常容易。这些移民大多是传教士,到达东北后还可以输出东正教,继续进行文化入侵。

沉不住气的入侵

光看准备工作的话,对于东侵计划沙俄做的可以算至矣尽矣,然而战斗民族其实一直有个重大缺陷——缺乏耐心。或者说他们很容易被眼前的利益蒙蔽,放弃长远利益,大抵和熊瞎子掰苞米差不多,这次他们依然没能例外。

修建中东铁路过程中,俄国发现清朝这边正在闹义和团,于是沙俄高层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似乎不用再等太多年,连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都认为“这是占据东北的好借口”。《新时报》更是连占据以后改什么名字都想好了。

故此沙俄很开心的加入了八国联军,准备摘下这颗种了几年的果子,只是他们完全想偏了。其实当时其他列强出兵的目的并不是想完全肢解中国,他们离中国太远,没有那么好的牙口,在基调上更倾向蚕食,这成了和沙俄的天然矛盾。

不出所料的失败

1900年7月9日,沙皇尼古拉二世自任总司令,动员18万军队分7路进军东北,那时八国联军正在进攻天津。撕下面具的沙俄对中国百姓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屠杀,江东六十四屯、海兰泡,中国百姓“骸骨漂溢,蔽满江洋”。

10月6日,南北两路俄军会师铁岭,东北全境沦陷。当八国联军其他侵略者全部撤出北京后,沙俄依然赖在东北不肯走,还拿出了盛京将军增祺被迫签署的《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他们的侵略再也没有任何遮羞布。

于是以英、美、日为代表的海洋系国家,以俄、法、德为代表的大陆系国家,在中国的领土上打了一张战争,这就是日俄战争,最终沙俄战败。作为沈阳人,吐槽机常常去苏家屯区沙河铺镇魏家楼子村外山上的日俄战争纪念碑,日本和沙俄不约而同的在那纪念奉天会战的亡灵,想想真觉得憋屈。

尾声和回望

日俄战争期间,双方围绕旅顺港大打出手,日军海陆并进围困那里很长时间。受困的沙俄官员大多非常慌乱,一个叫伊利亚·列维科夫的雇员不小心丢失了自己的日记和笔记本。随着俄国人的撤离,那些文字被人发现,后人终于可以一窥“黄色俄罗斯”计划的全貌。

在1901年的《黄俄罗斯报告》中他提到了那个单词,证实沙俄有目的在向西伯利亚地区移民。在1905年的《黄俄罗斯缓冲区》中他进一步描述了那个概念,让沙俄势力范围拓展到黄海,建立一个与日本的缓冲区,让当地黄种人俄罗斯化,为沙俄守卫边境。

回望历史,如果我们不带民族情绪的检点这个计划,吐槽机得承认它有部分成功的机会,如果沙俄不那么贪婪而急迫,现在我们很可能连黑龙江都损失掉。至于它失败的原因,主观上沙俄太着急,过早暴露了鲸吞的野心,引起整个地区势力反弹。客观上他们确实不具备碾压地区平衡的实力,几乎没有靠战争解决一切的可能性。


历史吐槽机


在知道“黄俄罗斯计划”之前,我们先简单的了解一下,这个计划到底是什么?

“黄俄罗斯”计划就是在19世纪末期,俄罗斯的旧贵族领主提出的吞并我国北方的一个计划,这是一个非常疯狂的计划,计划里划定的目标是吞并中国从新疆的乔格里峰到海参崴连线的所有北部的地区。不得不承认俄罗斯人的野心之大。

这个计划几乎就是吞并了中国的半壁江山,在满清后期,南方各省基本上就已经是一个自治的状态,然后俄罗斯还计划要吞并中国北方的领土,这基本上就是直接掏干爱新觉罗家族最后的家底,要覆灭清朝的节奏啊,所以很显然这个疯狂的计划,并不能成功。



因为当时的俄国并没有能够强大到以一己之力抗衡三大国的实力,日本出兵中国东北那是早有打算,所以在俄罗斯人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的时候,就表现出一种对峙的状态,而且后来还打了一仗,俄罗斯战败。

而且俄罗斯这一手是要覆灭满清的根基,所以清朝绝对会豁出命去打的,要不然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就要到头了。


其次,在中国新疆的边境上还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英国人是绝对不会坐视俄罗斯人做大的,所以也会支持满清政府阻击俄罗斯的。

所以在面临三方势力联手的威胁下,而且还是在日俄战争中,俄罗斯战败,俄罗斯士兵最后撤退了,打破了俄罗斯人的妄想。


这个历史很正


虽然清朝对中国开疆拓土贡献不少,这个是值得肯定的,但扩张的快,丢的也容易,当年的清朝收复蒙古,荡平准噶尔后,领土达到极盛,有人统计有1500万平方公里,但康熙在尼布楚胳膊肘一拐,雍正把贝加尔湖一划,大片领土开始缩减,特别是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腐败的清政府面临沙俄的穷凶极恶,又连续签订了瑷珲、北京不平等条约,土地一直割到了东北满人的老家了。

沙俄的黄俄罗斯计划。

这还不算完,沙俄的胃口永远不会满足,不但东北这边,蒙古、新疆都在染指渗透,个人感觉沙俄对土地充满了无限的占有欲,特别是19世纪末尼古拉二世上台后,更是捣鼓了一个疯狂想法,就是把新疆、蒙古、东北全部侵占,然后连成一片,纳入沙俄帝国囊中,当时沙俄已在东欧侵占大片土地,兼并了乌克兰,号称小俄罗斯,吞了波兰立陶宛王国,号称白俄罗斯,加上沙俄称为大俄罗斯,新疆、蒙古、东北都是亚洲黄皮肤人种,于是号称黄俄罗斯,历史上将这一侵略计划称为“黄俄罗斯计划”。

图为清末,移民东北的俄国人和当地中国人。

既然提出了一项这么疯狂的计划,肯定要找机会切入才,等着等着机会就来了,1900年正当义和团运动和清政府向全世界宣战焦头烂额时,沙俄尼古拉二世率军17万正式侵入东北,仅6个月就占领了东北全境,咦,东北可是满人的龙兴之地,最看重地方,怎么呼啦一下子就被沙俄占领了,这里面是的原因的。看透了中国这块大肥肉的不止沙俄,还有日本,于是爆发了甲午战争,当年的战争结束后,清政府担心日本会更进一步,但又打不过,怎么办,找外援,沙俄自高奋勇站出来,愿意与大清帝国共同御敌,于是签订了《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图为尼古拉二世手持圣像,为远征东北的沙俄军送行。

可是,就沙俄的尿性,任何人用脚指头都能想通目的是什么,帮你看家,可是有条件的,当时的清政府已管不了那么多,再苛刻的条件也不计后果的同意了,只要能保国即可,什么条件呢,稍列举一下,沙俄驻军东北,建军事基地,修了若干铁路,最出名的是中东铁路,美其名曰方便运兵和物资,到处建东正教堂,建俄罗斯学校,俄罗斯版的报刊杂志一大堆,各种组织,各种学会,各种公司,纷纷渗透东北,明里暗里掠夺资源,完成在军事、经济、文化等对中国人的统治,使其俄罗斯化,所以沙俄做了大量投入准备后,在1900年撕破脸面,正式侵略东北只花了6个月就完成了。

图为日俄战争中,被日军抓获为俄军充当奸细的中国人。

西方列强组织的八国联军在北京打得正酣,谁料沙俄占了东北想吃独食,清政府找不到对策时,西方列强先愤怒了,觉得沙俄味口太大,一起给沙俄施加压力,这里面日本上蹿下跳的最积极,还拉着英国结了盟,日本也想占东北,谁知沙俄先动手,可不能让其得逞,在各方势力逼迫下,沙俄心猿意马的答应退出东北,但要分批,时间长达18个月,结果很明显,18个月已过,沙俄根本没撤军,清政府无能,日本仗着英国撑腰,竟然底气十足,誓要将俄国人赶出东北,于是爆发了日俄战争,结果是以东北利益全转让给日本,沙俄退出东北结束,于是沙俄的“黄俄罗斯计划”夭折,虽然这个计划失败了,不甘心的沙俄还是捎带手把蒙古给弄走了。


图文绘历史


 “黄俄罗斯计划”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俄罗斯帝国提出的一项鲸吞中国北方领土的方案,意图把长城以北变成"黄俄罗斯",后由于十月革命而失败。

 

 19世纪末,当俄国在中亚方向的扩张受制于英国,不得不在征服中亚后改弦更张时,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俄国无法在瓜分非洲的狂潮中分一杯羹,1897年俄国又与奥匈帝国签订协定维持巴尔干现状,远东的中国成为俄国当时唯一的扩张方向。 沙皇俄国“黄俄罗斯计划”示意图。

  为了让俄国转向东方扩张,减轻德国东部边境压力,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向他的表兄弟沙皇尼古拉二世大肆鼓吹“黄祸”。在1895年给尼古拉二世的一封信中,威廉二世宣称俄罗斯的命运就是:“开垦亚洲大陆和捍卫欧洲,免受大黄种人的侵犯。在这方面你将会看到我是永远站在你这一边,随时准备尽我的最大力量来帮助你的……俄罗斯的伟大未来,就(在于)垦殖亚洲和捍卫十字架以及古老的基督教欧洲文化,免受蒙古人和佛教的侵犯……。”

  在此之前,19世纪中叶俄国扩张方向由美洲重返亚洲后,俄国国内以叶斯佩尔·乌赫托姆斯基公爵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东方人派”,为俄国在远东、中国的扩张完成了舆论准备与意识形态支持。他们通过大肆宣传:“俄国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关系要比它和欧洲文化关系更为密切,并且觉得把东方合并到俄罗斯帝国里,使两者融合起来,是俄国的历史使命。”

  乌赫托姆斯基作为尼古拉二世的老师,其向东方扩张的观点对尼古拉二世影响极深,在其鼓动下1891年尼古拉二世以皇太子身份访问远东,在日本的遇刺又增加了尼古拉二世对黄种人的仇恨,为俄国激进的东方扩张政策以及未来的战争埋下了伏笔。1894年尼古拉二世即位后,一个以征服中国北部尤其是东北的“黄俄罗斯计划”出炉,意图在大俄罗斯、小俄罗斯(即乌克兰)、白俄罗斯之外,增加一个黄种人组成的“黄俄罗斯”。

  在当时的俄国政府内部,尽管推行”黄俄罗斯计划“向东方扩张成为共识,但也存在以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为首包括乌赫托姆斯基在内的温和派,以及以陆军大臣阿列克谢·库罗帕特金、御前大臣亚历山大·别佐伯拉佐夫为首的激进派。温和派主张和平渗透,步步为营蚕食中国,连接俄国欧洲部分与太平洋岸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即是维特的手笔。激进派主张以军事手段占领满洲、控制朝鲜。

  在温和派主导下,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维特一手策划了俄国、法国、德国三国联合还辽,阻止了日本割让辽东半岛的企图。进而,维特又以与中国结盟对抗日本为条件,于1896年利诱出席尼古拉二世加冕礼的清政府使臣李鸿章签署《御敌互助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获得了修筑横穿中国东北的中东铁路——中国东省铁路的许可,从而使西伯利亚铁路缩短450英里,节省经费3,700万卢布。以中东铁路为契机,俄国又获得了铁路沿线的行政管辖权,俄国军队名正言顺地进驻满洲。同年,俄国以共同排斥他国为条件,从日本手里获得了朝鲜的共同管辖权。

  1897年,德国以两位传教士在山东巨野县被杀为借口,突然出兵占领青岛,次年强迫清政府签署《胶澳租界条约》,租借青岛99年,从而掀起了各国瓜分中国的狂潮。尽管当时维特极力反对瓜分中国,俄国还是对中国提出了领土要求。1898年,俄国军舰以协助清朝抵御德国为借口进入旅顺,事后迫使清政府签署了《旅大租地条约》,获得了旅顺、大连25年租借权。

  几个月后,俄国又迫使清政府签署了《旅大租地续约》,取得了修筑中东铁路南线即哈尔滨至旅顺铁路的权利。由此,俄国将势力由北满扩展到整个满洲,大有独吞整个中国东北的势头,这严重影响了日本在中国东北乃至朝鲜的利益,日俄矛盾在逐渐积聚。以1898年为分界线,俄国激进派逐渐压倒温和派,获得了在远东扩张的主导权。

 

 1899年,中国爆发反对帝国主义的义和团运动,次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组成联军镇压,库罗帕特金兴奋地高呼“必须利用这个计划夺取整个满洲”。1900年6月,俄国驻中东铁路沿线军队由千余人增至1万人以上。7月,尼古拉二世自任总司令,库罗帕特金任参谋长,下令俄国各军区进入战备状态,调集12个军区17.7万俄军分五路侵入中国东北。当年12月15日,俄军占领中朝边境鸭绿江口的安东(即今辽宁丹东),中国东北全境落入俄国之手。

  在占领东北的同时,1900年9月,时任华俄道胜银行董事长的乌赫托姆斯基与李鸿章之子李经方秘密会晤,要求清政府将东北作为一个政府划归俄国势力范围,实际是诱使清政府同意俄国独占东北,但未能如愿。乌赫托姆斯基又试图谒见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也未能如愿。11月,属于激进派的俄国东北占领军司令、关东州总督兼太平洋舰队司令叶夫根尼·阿列克谢耶夫一手炮制了《奉天暂且交地章程》九条,并强迫清朝奉天省地方政府签了字。名义上俄国将奉天交还中国,实际却以条约形式剥夺了奉天省的所有主权,同时还肯定了俄国对东北殖民的既成事实。

  尝到甜头的俄国试图将这一模式推广到东北全境,1900年11月13日,在维特、库罗帕特金以及外交大臣弗拉迪米尔·拉姆斯多夫参加的高层会议上,又炮制了《俄国政府监理满洲之原则》,俄国不仅要独占中国东北,还要将蒙古、新疆、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划为俄国的势力范围。1901年1月,在与清政府商讨从东北撤军的谈判中,俄国抛出了这份《原则》,强迫清政府签字。清政府在各方舆论压力拒绝签字,并废置了《奉天暂且交地章程》。4月,俄国发表声明愿意从中国东北撤军,但直到1902年4月在列强的干涉下,俄国才与清政府达成《交收东三省条约》。约定东三省归还中国,在18个月内,以6个月为一期分三期将俄军全部撤出东北。

  面对俄国在中国咄咄逼人的扩张,英国放弃了“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开始寻求结盟。最终,英国选择了与俄国在中国东北、朝鲜殖民矛盾不可调和的日本,1902年1月英国与日本签订同盟条约,有效期20年。日本在与英国结盟前,1901年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前往圣彼得堡,谋求缔结俄日协定,但他未能获得俄国对日本在朝鲜支配地位的明确承认,日本随即决定与英国结盟。

  1902年10月,《交收东三省条约》墨迹未干,尼古拉二世即在御前会议上决定延期从中国撤军。1903年4月,温和派维特升任帝国大臣会议主席,名义上为俄国宰相,实际却被排挤出决策层。同月,俄国向清政府提出七项新要求,作为继续撤军的条件。与此同时,尼古拉二世在御前会议上决定,一旦清政府拒绝要求,将向东北北部增兵。5月别列勃拉佐夫出任国务大臣,8月阿列克谢耶夫出任远东总督,从决策层到执行层,俄国的东方政策全面由激进派掌控,军事扩张成为俄国唯一选择,与日本的战争已不可避免。10月,俄军再次占领奉天。

  1903年,日本与俄国交涉,要求俄国撤军,遭俄国拒绝,谈判破裂。尽管此后日俄举行了多次谈判,但对双方而言只不过是为开战争取时间而已,双方的扩军备战从未停歇。1904年2月,日本不宣而战,偷袭旅顺的俄国舰队,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清政府无奈宣布中立。经过一年多的战争,俄国海陆军大败,日本陆军也筋疲力尽,无力再战。1905年9月,在美国斡旋下,日俄达成《朴茨茅斯条约》,日俄战争结束。

  根据协定,日本割占了库页岛一半,接收了旅顺、大连、辽东半岛及南满铁路的租借权,满洲的行政管辖权归还清政府,俄国承认朝鲜为独立国家,属于日本势力范围。俄国势力被排挤出南满,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扩张得到遏制,“黄俄罗斯计划”破产。然而,俄国转身又策动了外蒙古独立。

  东方的扩张被遏制后,俄国将注意力投向欧洲,欧洲局势趋于激烈,先后形成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最终酿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政府在战争中被推翻。新成立的苏维埃俄国,尽管一度宣称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但却很快就成为俄罗斯帝国广阔疆域的继承者,只不过双头鹰被镰刀锤子照耀地球取代。


唐明国亮


日俄战争后日本对南满的占领以及九一八事变后对东北全境的占领。


放进来吧


看看有多少吹捧俄国的俄粉,你就知道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爱我中华LOVECHINA


谁说失败了?扶植代理人比直接占领高明多了!


埋头扒吃的猪


沙俄没完成 武装侵略

苏联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