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同新协力”树 见证两地战“疫”情

新疆日报

3月23日上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代表与东院医护人员代表,在“感恩林”种下名为“同新协力”的“感恩树”,纪念特殊时期两地医护人员共克时艰的战斗情谊。

当日,来自全国14个省区市21支医疗队的医护代表分别同东院医护人员代表携手种下“感恩树”。

1月28日,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驰援武汉。鉴于当时东院救治工作实际需要,双方人员混编作战,东院医务人员发挥熟悉环境、流程和物资等优势,新疆医疗队发挥重症、呼吸、感染等专业特长,优势互补,24个病区同时开放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东院接收的患者大多是重症、危重症患者,有的有基础病,有的肝肾功能不全,有的合并肺部细菌感染,他们的病情变化快,需要医护人员24小时守护。

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穆清爽至今记得他们接诊的第一例患者——一名怀孕30周的孕妇,1月29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1月31日送进东院产科。“孕妇治疗的难点在药物选择,既要控制病情,又要最大程度减少对腹中胎儿的影响。”穆清爽说,为此她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医生袁莉、东院产科主任魏敏带领的团队多次会诊,选择了对孕妇副作用最小的抗病毒药,同时密切观察孕妇呼吸系统症状,加强了对孕妇体温及胎儿胎心的监测。功夫不负有心人,2月11日,患者治愈出院,这让队员们战“疫”的信心倍增。

从诊断、治疗到护理、康复、心理干预,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一个个危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和东院医护人员的并肩努力,为后续兄弟医疗队进驻医院积累了经验、赢得了时间。后来,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与东院医护人员共同负责7个重症病区和2个危重症(ICU)单元的救治工作。医疗队和东院专家在ICU率先开展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积极开展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技术、床旁超声等诊疗;积极参与李兰娟院士团队开展的人工肝和干细胞移植治疗……通过实施多学科诊疗,东院的危重症患者救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在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和东院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下,共同救治确诊患者累计528人,其中重症355人、危重症95人、治愈出院305人。“过去的50多天里,我们与武汉当地医疗队、全国各地支援湖北医疗队携手并肩共同抗击疫情,结下了深厚情谊。如今,随着疫情逐步控制,我们圆满完成支援任务,即将离别之时,希望用这种方式留下一份特别的记忆与思念。”新疆支援湖北医疗队总领队曹玉景说,种在东院的“同新协力”树代表着新疆人民感恩湖北多年的援疆情谊,也代表着武汉人民感恩新疆医疗队不畏艰险驰援,全国人民守望相助,感恩之情代代相传。(晁瑾 苏璐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