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清明上坟“前三后四,左五右六”是啥意思?

新大风歌


“前三后四,左五右六”是清明节在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产生祭祖扫墓风俗和时间不一致产生的,是一种给人们划定大概时间范围的说法,实际上是民间因春耕生产忙碌,或因其它原因不能及时上坟,在祭祖扫墓时间上一种宽容的说法。

(扫墓)

古代三个春天节日的融合

历史上以祭祖扫墓为中心的清明节,宋朝时才确定,之前有上巳、清明、寒食三个日期相近的节日,上巳风俗是郊外游春、春浴、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等。清明风俗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是一种春祭习俗,既祈求自然风调雨顺,也祈求祖先保佑,追思先祖,有祭祖之俗,但并不一定扫墓。寒食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民间传说是为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属附会之说,其实在介子推所处时代之前,寒食节早已蔚然成风。自宋元时期,上巳、清明、寒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祭祖扫墓为主要内容的清明节,上巳节消失,寒食从唐朝时的三天缩短为一天,且置于清明节前一天,但其禁火的习俗已逐渐消失。明清皆承前制,清明节习俗沿袭至今。

(古代寒食节祭祖扫墓)

古代祭祖扫墓习俗

历史上祭祖扫墓并非清明节的专利,古代祭祖扫墓是与丧葬直接相关联的祭祀活动,是丧葬的一种延续。古代民间上坟祭扫、烧纸,初丧时多以七数为期,逢七必祭,以七七为终局。以后逢忌日必祭扫,每年一次,民间不同地域有三年、五年、八年、十年的讲究。今天,此种习俗在我国少数地区依然保存,但大多数地区分成两种统一祭扫,一是上新坟,时间一般在春分节前完成,二是上老坟和祖坟,在清明节期间完成。两者均是每年一次。除此以外,我国有一些地方还有七月、九月、冬至、春节上坟祭扫的习俗,其中有此地方在这些时间上坟祭扫比清明节要隆重得多,有的地方则只有春分前或清明节一次。

民间为了否定过去上坟过于频繁,且每逢去世之人的忌日都要停工休息,耽误生产,有的地方形成了一种新的风俗,认为上坟过于频繁对家庭不好,成为一种禁忌。

(清代祭祖扫墓)

上新坟的“左五右六”之说

我国很多地区至今依然有上新坟的习俗。上新坟的时间就不是清明节,而是以春分为界,大多数又是在惊蛰之后,春分之前,南方人称之为“挂畲”,是为了区分清明时的“挂青”。挂畲不同地方时间不同,少数地区为一年,多数地区为三年。挂畲其实就是丧葬的延续,孝子孝女上坟时依然要戴孝,依然请风水先生或道士,要给新坟添土。一年或三年是一个阶段,结束后每年只挂青而不再挂畲。

上新坟来源古代“新坟不过社”之说,“社”有春秋两社,春社一般在清明节之前。古代以立春后戊日为准,定为第五个戊日,也就是离春分最近的一个戊日。因古代戊日称之为“戊日”或是逢戊,又称“六戊”,按六十甲子的排列顺序,每六十天为一轮,凡是逢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这六天就叫戊日,即戊字排在前的为戊日。因这种记日子的方法比较复杂,没有一些文化知识的人难弄清,也不好记,而古代平民百姓有文化的很少。于是,就选了一个简单的办法,用离第五个戊日最近的二十四个节气中的春分为界限,更为适用。这样一来,除风水先生外,一般的人都不记戊日,只记春分。

过去上新坟不是随便在春分前挑个日子就行,既然要请风水先生参加,就得按风水先生的那一套行事,上新坟要择吉日。这种风俗直到今天,一些农村依然笃信上新坟的“吉日”。此种所谓的“吉日”,因要依孝子孝女的生辰八字来排,就会有戊日前和戊日后,古代戊日前为左,戊日后为右,“左五右六”加起一共十一天。风水先生一般就在这十一天内挑选“吉日”。后来民间一些人家请不起风水先生,自己定日子上新坟,于是,就以春分为基准,使用“左五右六”的方法,即春分前五天为左五,春分后六天为右六。古人尊左,认为左五为最佳日子,右次之,如果错过了左五的日子上新坟,春分后六天还是可以的上新坟,只是日子次些。因此,民间虽然有“左五右六”,但上新坟一般都选择在春分前几天。

(上新坟)

清明祭祖扫墓的“前三后四”

也许是古代清明节是三节融合的缘故,可以说各地的清明风俗多种多样,即使是同一个县,同一个乡镇,其清明的习俗也会各不相同。如,有些地方禁外嫁女上坟,有的地方却要把外嫁接回来上坟。有的地方禁止女人(儿媳孙媳之类)上坟,有的地方上坟女人必须参加,还要到坟头上煮饭吃。有的地方只准家庭或家族人上坟,忌外面的人参加,有的地方则要请外姓的客人来上坟,请的人越多越好。如此等等。

在上坟的时间上,有的地方必须在清明前上完坟,有的地方则宽松得多,清明前后皆可上坟。有的地方一刀切,只能是清明前祭祖扫墓,清明后就不算数了,有的地方讲究“二月清明挂在后,三月清明挂在前”,同时还讲究“前三后四”。“挂”就是“挂青”,也就是祭祖扫墓。后一种风俗中的“前三后四”,其实是针对“二月清明挂在后,三月清明挂在前”而言的。也就是说,清明节在二月,一般来说清明节以后祭祖扫墓是最好的,但在清明节的前三天也可祭祖扫墓,只是寒食节除外;同样的道理,清明节在三月,一般来说清明节以前祭祖扫墓是最好的,但清明节后的四天也可以祭祖扫墓。

还有一些方则认为“前三后四”是祭祖扫墓最佳时间。有些地方则把“前三后四”“左五右六”联系来讲,认为在“前三”之前的五天,在后“后四”之后的六天均可以祭祖扫墓,或者说在清明节前五天,与清明节后六天都可以祭祖扫墓。我们当然不能说这种说法是错的,地方风俗不同而已。

对“左五右六”的误解

有一些人想当然,把“左五右六”说成是祭祖扫墓那时的时间,认为是早晨五点到六点,这就望文生义,错得没有边了。

其实这种说法之错,非常容易鉴别。中国古代人是不用二十四小时数字记时的,也就是说没有五点钟和六点钟之说,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的是十二个字记时。再说,清晨五点到六点,如果是开车到今天的公墓祭祖扫墓,也许做得到。但在农村,一些在当地居住几百年以上的家族,谁家的老祖坟不是有多处,相差的距离又比较过远,还有的祖上在一定范围内反复迁徙,其祖坟到处有。因此,每逢清时节,像这样的家庭和家族都是早出晚归,要用三四天才把祖坟走完,一天的清晨五点到六点能做些什么呢?

(古代记时图片)

凡是牵涉到历史民俗文化,我们可不能用现在的十进位制秤的两数,等同于是古代十六进位制秤的两数,古代一两的重量与现在一两的重量是不一样的。


关山听风


老一辈的人常说清明上坟“前三后四,左五右六”,清明节的扫墓时间是有忌讳的,那么老人常说鬼节前三后四是什么意思?清明节七八不上坟的讲究,自古以来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老人说的“前三后四”指的是扫墓最好在清明节的前三天或者后四天日子是最好的,还有一种说法说清明节的前一天为“寒食节”,这一天忌讳去上坟,而清明节的前三天到后四天上坟为最佳时间。

有些地方的说法为“前三后三”,讲究的是逢单上坟扫墓。

饭食供品

上坟的供品除了点心和水果之外,一些地方也会选择做好饭食带到祖先的目的前进行祭祀,这些饭食被称之为清明羹饭。其寓意也是为了让祖先在天上吃好喝好,然后保佑自己的后人。

点心水果供品

在中国大多数地方上坟的供品都离不开点心和水果,把点心和水果用碗装起来放到墓地前面,而且这些点心和水果的数量还是有要求的。一般都是三的倍速,而摆盘的数量也是有讲究的。

千万不能够是双数,如果是双数就证明还要死一个,所以摆盘的数量一般都会有1、3、7、9。在点水和水果等供品摆起之后,去世之人的亲人,就能够开始上坟烧纸纪念自己的亲人了。

香烛

一般上坟必带的物品肯定是香烛,既选择祭祀祖先,然后给自己祖先上香。购买香烛一定要买那种质量好的,因至少要保证香烛能够持续的燃烧完。

酒肉供品

当然上坟的另一大供品,那就是酒和肉,吃肉喝酒是许多人生前都喜欢的事情。证明自己的能够赚到非常多的钱,自然用来祭祖是非常好的,其实在许多影视剧中上坟酒肉供品也是标配。

生前喜爱之物

如果去世之人生前有什么爱好,也能够拿来当做供品,比如说生前喜欢抽烟,就可以选择把墓主人喜欢抽的烟当做供品。如果生前喜欢打麻将,也可以买一副纸做的麻将当做供品


多彩小王子


很多老一辈的人常说清明上坟是有忌讳的,那么老人常说."前三后四,左五右六“

清明七八不上坟的讲究,自古"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民歌节,的说法。

"前三后四“指的是扫墓最好在清明节前三天和后四天。

“左五右六"说明在清明节扫墓时间古代的习惯从古延续至今,上坟时间最早越好,在古代历法中,最好是在早上的五点到六点时间段。



大农哥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这种祭祖民俗已经沿袭了千百年,这个日子更是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也成为重要的且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这天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这天人们会准备好各种祭品,但在扫墓的时间点上却有着许多忌讳,在农村就常说“清明上坟,前三后四,左五右六”。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前三后四”说的是,有些地方在清明节上坟的时间点上的讲究。

有一种说法说清明节的前一天为“寒食节”,这一天忌讳去上坟,而清明节的前三天到后四天上坟为最佳时间。

当然我国地大物博,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有些地方的说法为“前三后三”,讲究的是逢单上坟扫墓。

现在大多数地方都是在清明节前扫完墓,对这些日子没有太多的忌讳和讲究,之后的7月扫次墓,9月扫次墓。

而“左五右六”说的是具体的时间点,当天去上坟扫墓的话并不是说去的时间越早就越好,因为扫墓这个古老的习俗是从古延续至今,在古代历法中,最好是在五点到六点,即卯时。当然现在对这些并没有这么多忌讳,但最好在下午二点至三点前完成扫墓。


杨赫一羽


前三后四”说的是,有些地方在清明节上坟的时间点上的讲究。 有一种说法说清明节的前一天为“寒食节”,这一天忌讳去上坟,而清明节的前三天到后四天上坟为最佳时间。 当然我国地大物博,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有些地方的说法为“前三后三”,讲究的是逢单上坟扫墓。 现在大多数地方都是在清明节前扫完墓,对这些日子没有太多的忌讳和讲究,之后的7月扫次墓,9月扫次墓。 而“左五右六”说的是具体的时间点,当天去上坟扫墓的话并不是说去的时间越早就越好,因为扫墓这个古老的习俗是从古延续至今,在古代历法中,最好是在五点到六点,即卯时。当然现在对这些并没有这么多忌讳,但最好在下午二点至三点前完成扫墓。 当然,各地都有不一样的习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爱吃火锅的小法师


农村清明上坟前三后四左右六五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为寒食节,这一天忌讳去上坟,而清明节前三天到后四天上分为最佳时间,左五右六在古代立法中,最好是五点到六点吉卯时,但最好下午两点到三点前最佳时间


北药种植


清明是我们民族祭奠先人的日子。

有好多老远的人们回乡祭祖添坟,在清明祭祖,并不仅此一天,在此天的前三天后四天都可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前三后。

其实,祭祀的日子是没有严格限制的',不过,一般祭祀都在清明节前进行。


欣赏3O\n


农村清明讲“前三后四左五右六”虽说是种风俗,不过,完全是根据节气和宗教而来的。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这首古诗说的是清明前后,到祖坟山祭祖的情景和感想。说明自古以来,中国人是非常重视清明祭祖的,虽然祭完祖回到灯下依然欢笑于灯前。


一、前三的道理


前三,是清明节前的第三天,因为前一天是寒食节,前二天是半寒食,寒食和半寒食都是不烧火做饭的。


祭祖是要拿祭品去的,祭品包刮鱼、肉、饭等等,但寒食和半寒食是不能烧火做的,总不能拿生鱼生肉生饭去祭祖,所以就选择清明前三天,是可以烧火做饭的。当然就能办祭品祭祖了。

这就是前三的缘由了。


二、后四的道理。


古人很重视七天的话,人刚死的时候要请道士应七,就是做头七。


五七也很重视,花死后的第35天,也就是五七,所有至亲都要到坟前烧香礼拜的。


有人在清明前三天做清明了,那些因事忙没做清明的人就到后四天了,三天去半天,四天去半天,加起来就是七天了,前三后四,等于给先人做一个七了。


这就是为什么要挨到后四的缘由了。


三、左五的道理


古时,新近死的人,是不能等到清明时节做清明的,老话叫“新坟不过社”。

何意思呢?新坟指的就是去世时间不足一年的,子孙给这样的人做清明,是不能超过社的。

社分春社和秋社两种,清明边的社是在春天,所以叫春社。


春社是从立春之日数起,数至第5个戊日,也就是说,从立春那天开始数,数到第5个日干是戊的日子,不管是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只要是戊日就行。


而这春社戊日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看出来,不用从立春日往后数的。


这方法就是“春分近戊”。什么意思呢?就是最靠近春分日的那个戊日,一定是春社了。


按最近讲,立春那天到春分这天是45天,而戊是10天一个轮回,那减掉半数5天,那不管社在那一天,春分前5天祭祖,一定没有过社的。春分前的社就叫左边,左边有5天就不会错了。


四、右六的道理

如果立春后的第5个戊日,是在春分后,因为立春日到春分日是45天,5个戊必须50天,所以必须再加5天,才有5个戊,考虑到节气点的早迟,所以这春社应该在春分后的第6天以后了。


也就是说,社在春分后,应该到了第六天了,古人总讲六六大顺,既然第六天没有超过社,那就第六天去祭亲吧。


做清明在日子上的那些讲究,就是这样根据宗教、古代文化和节气而来的


一生好人大司马


祭祀是我国传统的礼仪,具体祭祀过程和时间比较讲究,特别是农村一直固守着传统,所以关于祭祀的说法很多。而题主所提出的清明上坟“前三后四和左五右六”,实际上是指的上坟的时间。

清明节上坟,当然是清明节这天最好,这一天不用看日子,是自然的好日子。我们常常在一些墓碑上看到,墓碑立于清明毂旦,或者清明吉旦。毂是谷字的繁体字,毂旦,是利于谷物生长的好日子,当然是晴朗美好的日子,所以毂旦旧时常用于吉日的代称。而吉旦自不必说了。清明节万物清明,自然是个好日子,这一天上坟自然是首选。

但是,一家一个情况,有些人外出务工或者经商,或者有其他事由,难以保证一定在清明这天上坟。上坟讲的是心诚,自然不是一定要界定在清明这一天,但总要有个大体的日子,所以有了“前三后四”的说法,也有的说是前后三天,我们这儿干脆就说清明上坟上三天,清明前三天也行,后三天也中,只要在清明前后给先人上了坟,就证明祖宗香火不断,后继有人。

当然,上坟和时间还有一些特别讲究,比如上新坟要提前,就不在这前三后四的限定之内。 上新坟是指老人去世不满三年,这个上坟日子选择还有个讲究,一个老人去世选择单头日子,两个老人都去世可以选择双头日子。

而总体来说,清明节上坟就是在清明节前后那三四天的时间里,不必太早,也不能太晚。而不管哪天上坟,还要有上坟的具体时间规定,这就出来了“左五右六”的说法。而这个左五右六,实际上指的早晨五六点钟。在农村,上坟总要烧些纸钱,要给先人坟上添土,而农村讲究,上坟时先人会出来捡钱,这就要求上坟时间是在日出之前。因为太阳出来后阳气太盛,先人就无法出来活动了。日出辰时,因此上坟应该在卯时,卯时是在早晨的5点到7点之间,为了别拖到日出,自然最好的时间就是早晨五六点钟了。

当然,清明上坟还有好多讲究,比如添土不要过多,因为天气转暖,不要让坟土过厚;如果老人只去世一人,就不能添土,以免去世之人踩着坟头望伴儿。另外,清明上坟压纸,谓之换夏衣,只能压单张的纸,秋祭时换棉衣才能压多张纸。

祭祀不可以不诚,所以,如果能够做到,最好还是按照过去的基本规矩去做。但是,如果时间真的不允许,早点晚点都无所谓,啥时有机会回老家,再去先人坟上添把土烧点纸钱,也尽了我们的一份心意,这就够了。


齐东晏子


时间真快,再过几天又要到了一年一度扫墓——清明节。人一生辛辛苦苦一辈子,无非就是为了老了,有人养老送终,死了有后人来墓前拔拔杂草,其他别无所求。它是中国上千年来一种弘扬孝道、缅怀亲人、促进家族成员和民族的团结的传承文化。在农村就常说“清明上坟,前三后四,左五右六”。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一、对于“前三后四”说的法,泛指时间上的一些忌讳。

也就是说在清明节回乡祭拜祖先,时间点的讲究,它指的是扫墓的最佳时间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三天或者后四天为宜。还有一种忌讳的是,如果清明节的前一天为“寒食节”,那么这一天是忌讳去祭拜祖先的。

二、对于“左五右六”说的法却有两种说法:

时间说法

其实“左”和“右”可以理解成“左右”,顾名思义也就是“大概”的意思。它也体现的是具体的时间点,一般是大概当天早上的5点~6点之间去为宜。老辈的人说这么早去祭拜,主要是以前人都是很早起床怕先人饿着,所以后人必须早点去祭拜,好让先人吃早饭,去晚了担心被怪罪对后人不好。当然,现在人哪里忌讳这些,一觉睡到太阳晒屁股。像我们村,当然去也是很早的一般七点左右就要去上山扫墓了,不然晚点去,那些长辈会叨叨个不停。当然也是自己一份孝心,一般也不会磨叽,在早上九点之前基本都祭拜完了。

性别说法

现在很多农村,都讲究男左女右的说法,这里的“左”和“右”泛指性别,其中“左”指男,“右”指的是女。而“五”和“六”泛指祭品数量,意思是说如果先人是男的,那么祭品数量至少5种不同祭品,而且必须逢单数才行。如果是女人祭品数量至少6种不同祭品,而且必须逢偶数才可以。

所以,随着祭祀观念变化,祭祀“前三后四”,“左五右六”,说渐渐远去。现如今大多数地方都是在清明节当天去扫墓,对这些日子没有太多的忌讳和讲究,以前说女人不能去扫墓,看看现在很多农村,男人在外面务工,基本都是女人在家给先人扫墓。当然,各地都有不一样的习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们当地扫墓时有什么规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