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众吐槽的抗日神剧导演都是什么人?

情授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来回答一下,各位看官将就着看。。。

我们来看几个神剧典型就清楚了。

1.手撕鬼子的抗日奇侠,导演是TVB的金牌监制刘仕裕。

2.女特种兵玩抗日穿越的英雄使命,导演台湾的林建中。

3.箭在弦上,就是那个被轮然后自动穿裤子瞬间开挂干掉一圈的女弓箭手,导演是来自香港的余明生。

4.一群妙龄尼姑杀鬼子的五台山抗日传奇,导演是tvb的李翰韬。

5.用石头打飞机的铁血使命,导演还是林建中。

6.向着炮火前进,这就是吴奇隆打仗自带沙发各种摆造型那剧,依然是楼上的林建中。

其他例子就不举了,可见港台导演为抗日神剧出了多么大的力。港台导演的通病,他们没有人或者身边的亲人朋友长辈经历过真正的战争,对抗战的理解只存在于表面,无法抓住民族气节和精神的重点,在他们眼中这就仅仅是个娱乐罢了,他们生长的环境导致他们缺乏民族认同感,这和现在的香港年轻人何其相似?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去怪导演,导演就是拿钱干事,为了赚钱嘛。

一部抗日神剧从筹拍到播出要经历多个重要环节,制作方、导演、编剧等,他们的责任一个也跑步了。

导演吐槽完了我们再来看编剧,编剧很多就不是港台的了,但是编剧也有很大的掣肘。资方要求你编,首先这玩意你得能上电视台播放是吧?要想避过广电老头老太太们的大剪刀什么最方便??抗日神剧咯。。过审最容易嘛。。

于是资方要求编剧做“命题作文”,编剧怎么办?为了过审瞎搞呗,完成能过审的任务就好。

资方当然得这么搞,我要播出啊,我要上电视台啊,上不了电视台播放没广告费没电视台买我怎么赚钱?能赚钱才是最重要的对吧??

谁是衣食父母?观众啊。。这些观众也恰巧是我们生活中真正的衣食父母(不是你亲妈就是你丈母娘)。老年人看电视没年轻人讲究,只图个热闹才不管剧情合不合理,你敢跟你亲妈讲理?

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这种风潮之下,各种神剧应运而生了且有发展壮大之势。。。

最后说一句,电视台的剧和电影不一样,看电影得买票,看电视剧的观众群体不一样,思想不一样,诉求不一样,接受能力不一样,老阿姨们才不在乎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选择。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还是等80后变老那天吧。。。。


一马青尘0612


抗日"神剧"泛滥,一方面是编剧、导演素质低,对抗战的艰苦历史不了解;另一方面,是他们出于商业目的,不顾历史事实的迎合一部分观众"强烈的民族主义、民族复仇心理,故意为之。以此"胜利的快感"提高票房或收视率,捞取经济利益,是一种以"高大上"面目粉饰的卑鄙行为。电视剧不尊重历史的表现,还不只"神剧"一种。连被众人所称道的《亮剑》,在军魂的塑造上,就与人民军队为人民而战,为民族而战,不怕流血牺牲的军魂相去基远。


用户4063711838275


拍抗日神剧,只是为了找乐,而不顾历史的真实。这也符合当前社会上流行的“娱乐致死”。人们狂热地追捧演电视剧的小鲜肉,追捧漂亮的女演员,甚至连相声领域也出现了只看演员,不懂相声的“xx女孩”。不管他(她)们的演技多么拙劣,演出的内容多么低俗,人格品行多么恶劣,让我高兴,让我乐,我就追捧。因为有市场,抗日神剧的导演应运而生,也就不奇怪了。人们追求享乐,纸醉金迷,声色犬马,不能不说是布热津斯基的“奶头乐”策略发挥了作用。


玉树临风39585


是非常非常自恋的人 自以为是 自说自话 胡说八道 其实内心是一个很自卑的 估计心智不成熟 以前拍电影是脸谱化 好人坏人一眼清 现在是把敌人刻画得很狡猾 只有少许蛛丝马迹 然后我们开始神话自己 抽丝剥茧 完胜敌人 (早知道我们这么厉害何必要八年抗战啊 派个导演立马打到日本本土了 是不是我们的革命先辈智商都不如一个导演啊)


纯属个人观点啦啦啦


都是脑残的导演,测试观众的智商?纂改历史文化?编写弱智的剧情?给人们的感觉那些导演文化水平?离谱到神人共愤!文化水平接近文盲?既想當导演也难怪,最许码你要知历史,注重现实。懂得修饰场景,认真求是。不偏离主题又要扣人心弦,比人感觉到导演是有人生经验和创作空间。不要拍九不搭八的电影和电视剧?那是在作死!除非颠佬,憨佬才去投资沒有利益收获的东西!


鉴水闲人


明确说,这些导演都是普通人,都是职业为导演的普通人。

首先,导演也是一份职业,他们也要工作,也有家庭,也要开支,因此,他们也极度渴望能在导演这条路上做出一番成绩。

其次,抗日神剧被称为神剧,其中的种种不合理之处,其实不能全怪导演,其真正的核心是编剧。编剧创作剧本,导演把文字剧本导成影像,因此,导演对剧本的修改有限。



再次,为何抗日神剧的编剧如此不靠谱?设计种种我们大众都看起来不合理的情节呢?每年的抗日神剧多达上百部,而大框架,大主旨都大致相同,如何才能从上百部中令人耳目一新,脱颖而出呢?举个例子,就比如你去面试,100多个人政一个岗位,你会不会使出浑身解数,就为了吸引考官?



同样,抗日神剧的编剧,导演未必不知道情节不合理,未必不知道奇葩剧情,对于这个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而言,他们更看中商业利益。哪怕片子被吐槽的再多,只要看的人多,引起话题,他们就成功了。



最后,为导演正名。各行各业都不容易,大家都只看到了行业的顶尖成功人士,忽略了行业的底层,而底层谋生手段应该值得被理解。


会跳高的猪


别把这些人说的没水平,其实就是为了谋生罢了。哪有迎合什么观众需要这回事啊,都是套路。为了啥?快速出剧,有了烂剧在手,马上按路子卖给电视台,电视台播出去了事。再套路个所谓收视率就完活。这中间,编剧不管多烂也能按价收钱,导演多烂只要能大概拍出个稀里糊涂的玩意就可以了钱也不少,演员请点小流量就可以反正这样的剧本也不可能去把陈道明孙红雷请来,道具剧务群演都是草台班子反正花大价钱也不值,电视台也不管你啥质量反正过程满意就行,唯一可能在意的是电视观众,但又能怎样?反正看电视也不用买票,最多换个台不看了呗。凡此种种,因为没有人利益受损,所以存在的就是正确的。如果以后有私营电视台了,估计这类烂剧就都死无葬身之地了吧。


水到渠成2018


这些所谓的导演文化底子太薄,但能弄到大笔的钱,所以这些人虽然不知天高地厚却敢做敢为,,,,


手机用户5942983523


尽管抗日神剧拍的不咋地,但主题是伟大的————抗日!

在吐槽抗日神剧的人当中,有日本迷,有精日分子,其实意见最大的还是日本人,他们不是在乎神剧不神剧,而是忌讳抗日二字,他们奋起吐槽,就是营造氛围,让中国少拍或不怕抗日剧。

当然,吐槽的人中大部分人,确实是因神剧而吐槽的。

这里要提请注意一个情况,如果要求影视中的情节、动作,百分之百符合实际情况和现实可能,那么从此就不会有人有兴趣去看影视。

另外,抗日剧中日本人全程说日语的做法不可取,根本没这个必要,这不但增加了翻译的成本(当然如果是有日资投入另当别论),更难以容忍是这样变相传播、宣传日语,这不是一个主权国家,更不是中国该做的事情。在这方面,小日本是无孔不入、有缝就钻。


一二三五


他们都是看阿童木童话故事长大你一代,思想缺乏成熟深度,道德规范也没底线,能怎么混钱就怎么干。当今电影学院的教授们就是这样教的,在商言商,不计其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