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旧社会时的南霸天——刘凤桐覆灭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封丘县境内各色顽杂武装蜂起。当时比较有名的有吕如珂、任义之、高子白、李兴顺、孙宝光、赵振庭等十多股。他们打着抗日救亡的幌子,招募四乡灾民,网罗散兵游勇,勒索民间枪支,扩充实力,各据一方,称王称霸,五里一头目,十里一司令。他们有的与国民党军挂钩,有的和日军汉奸通气,勾心斗角,恃强凌弱,鲸吞蚕食,互相倾轧。

封丘旧社会时的南霸天——刘凤桐覆灭记

经过一段时间的拼杀火并,强存弱亡。剩下挂着国民党招牌的有邵鸿基、王国然、赵振庭等股;挑着日伪旗号的,县东有刘凤桐,县西有李兴顺,县南有赵全彬,县北有赵甫臣。人民群众对投靠日寇,为虎作伥的四个汉奸称为“四霸天”,而刘凤桐则是其中势力最大、活动时间最长的一个。

流氓兵痞,乘机崛起

刘凤桐,字庭梧,1905年生于封丘县留光集一个贫农家中。父亲是个流浪汉,不顾妻儿死活。从小刘母便带着他外出讨荒要饭。后来,为生计所迫,刘母带着刘凤桐改嫁开封南关槐树院一个小商人。刘凤桐稍长,不愿随继父生活,遂跑回老家,流浪街头。

1924年,刘凤桐离开家乡,投奔军阀孙殿英部当了一名勤务兵。1926年,因盗窃军饷,被重打四十军棍,赶出军营。待棒疮痊愈后,他又投奔韩复渠当兵。1929年5月,韩部在洛阳一带叛冯倒戈,旋被庞炳勋部击溃于巩县。刘凤桐乃脱离韩部,到国民党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冯治安部当了个班长。卢沟桥事变后,冯部从华北前线溃退,刘乘机逃回家中,在留光集以炸卖枣糕为生。

封丘旧社会时的南霸天——刘凤桐覆灭记

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举国上下,同仇敌忾。此时,县东小寨村高子白拉起一支抗日武装,刘凤桐以同乡关系到高子白部捞了一个班长职务。1938年5月5日,高子白率部在留光集与后寨间伏击日军,素无作战经验的高子白,陷入日军的火力网,仰仗刘凤桐相救脱险。刘凤桐因此得到高子白的信任,被提升为大队长。接着,他积极协助高子白招兵买马,勒索枪支,该部很快发展到四百人。

利用矛盾,第一次争取

1938年12月,汪精卫公开投日。侵占开封、长垣、封丘一带的日伪军,一面加紧四出“扫荡”,血腥镇压抗日军民;一面通过汉奸走狗,施展其诱降伎俩。1939年3月,日伪第五绥靖公署主任胡毓坤派上官武到封丘县,对土顽头目吕如珂组织的“别动纵队”进行诱降活动。吕如珂约请任义之、高子白、李兴顺(李二天)等头目在县东潘店乡黑岗村开会商讨投日事宜。

这一叛国投敌行为,遭到官兵的激烈反对。高子白、刘凤桐当场将汉奸上官武抓捕,会议在骚乱中散场。驻县城的日本侵略军对此进行报复,将吕如珂部围歼于王卢集,将高子白家中的二十一间房屋烧光,并捕杀了任义之。李兴顺率部西撤至原武一带。高子白、刘凤桐何去何从,举棋不定。

封丘旧社会时的南霸天——刘凤桐覆灭记

8月间,八路军冀鲁豫支队派张惠民(又名张欣如,中共党员)、梁一鸣到留光集,对高子白、刘凤桐进行争取。中共直南特委还命在长垣县民军任政训处长的杨锐(中共党员)与高、刘密谈,指出干杂牌军没有出路,当汉奸终无好下场,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才是真正的抗战队伍。他们还把《论持久战》、《唯物史观》、《游击战术》等油印小册子送给高子白、刘凤桐及团副黄秉鉴等人,终于说服了高、刘归向冀鲁豫支队。当时冀鲁豫支队有三个大队,高、刘的武装编为特务大队,刘凤桐任大队长,高子白到参谋处工作。

反复无常,叛国投敌

刘凤桐到冀鲁豫支队不久,盘踞在濮阳一带的国民党地方武装丁树本部,仰仗国民党第三十九集团军司令石友三作后盾,向冀鲁豫支队挑起磨擦。在一次讨逆战斗中,刘凤桐颈部挂彩,思想动摇。加之他平素放荡不羁,为所欲为,不愿受纪律约束和过艰苦生活,便以回家扩充兵力为借口脱离部队。高子白、黄秉鉴也先后回到封丘。

刘凤桐回到留光集后,因尹箴如告密被日军抓获,解押于开封日军宪兵司令部。经留光集伪保长邓振朝从中斡旋,刘凤桐被委任为伪封丘县三、四区自卫团长,从而投降日寇。后来黄秉鉴被暗杀,高子白到长垣县杂牌军阎鸿玉部落脚。

封丘旧社会时的南霸天——刘凤桐覆灭记

刘凤桐降日后,招集旧部逃回人员数十名盘踞留光集。当时黄河东岸杂牌军郭百里部发生内讧,其小队长王殿元(封丘县大岸村人)拉出六十余人枪,欲投靠旧友高子白。刘凤桐趁其新来乍到,不明真相之机,派邓玉昆利用亲戚关系说服王殿元与刘凤桐合了伙。当王殿元摸清刘凤桐已充当日本汉奸的底细后,颇为恼火,要舍弃刘凤桐自立门户。刘凤桐先发制人,将王殿元枪杀,王所属人枪为刘凤桐所得。

高子白获悉刘凤桐杀害王殿元后,气愤异常,遂于1941年8月9日夜联合阎鸿玉部突袭留光集。双方混战到天明,刘凤桐向驻封日伪军乞援,日伪军立即出动装甲车两辆、坦克车一辆,猛攻设在后寨的高子白指挥部,高、阎乃率部撤走。从此,高子白与刘凤桐成了仇敌。

深人虎穴,第二次争取

中共长垣县河西工委书记许荫森,将刘凤桐回封丘县后的情况向冀鲁豫二地委作了汇报,拟趁其羽翼未丰,再次进行争取。地委书记赵紫阳将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的一封信交给许荫森,叫他派人送给刘凤桐,并要个回信以观察刘的态度。许荫森来到杏园村召开长封区委会议,研究送信的人选和方法。素以有胆略著称的区委委员赵相臣,自告奋勇接受了送信的任务。

赵相臣到了留光集,为岗哨所阻,要代为传递。赵强调此信关系重大,坚持必须面交。经几番交涉,才由卫兵引入刘凤桐住处。刘首先盘问信的由来。赵侃侃而答:“我正在地里干活,碰到几个人,叫我把这封信亲手交给你,他们给了我些跑路钱。”刘凤桐识字不多,让参谋读过后,装入衣袋内。

杨得志的信主要是希望刘凤桐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继续参加抗日,早日归队。

赵相臣再三催要回信,刘授意参谋写了个收到条交赵带回。

封丘旧社会时的南霸天——刘凤桐覆灭记

工委为摸清刘凤桐的态度,确定由宋静溪出面推荐罗青雅(中共党员)去刘凤桐部。宋静溪为长垣县后大郭村人,当地教育界知名人士,曾被吕如珂部聘为政治部主任,协助该部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吕如珂成立“别动纵队”时,高子白任纵队第二团团长,刘凤桐当时在二团当大队长,故与宋相识。吕如珂部瓦解后,宋归家闲居。

罗青雅持宋的推荐信前往,却遭到刘凤桐拒绝。从此,刘凤桐在反动的泥淖中越陷越深了。

吸民膏血,东山再起

刘凤桐降日后,暗结邵鸿基,钩挂双方,更加肆无忌惮。刘凤桐为了招兵买枪,采用了谢锡三的“赶鸡上架,引猴钻圈”办法,以伪三、四区自卫团长身份,强行按保摊派,每三十亩地一支枪,五百亩地一个兵,并公开叫嚷:“老百姓地里打一斗,我征收二斗,看你们当兵不当兵。”这样到1944年,刘凤桐的总人数已达一千五百人左右,划分为四个大队,每大队辖四个中队,每中队一百二十六人。每个中队配备步枪九十支,轻机枪九挺,掷弹筒一个,卡宾枪九支,匣枪六支。另有一个特务大队,下设有特务连、重机枪连、骑兵连、迫击炮连,共有迫击炮八门,重机枪七挺,马一百五十匹。团设参谋处、军需处、军械处等,刘凤桐羽翼渐丰。

邵鸿基派监军驻刘凤桐处,制订了“严防赤化”的措施,各险区要道,增岗加哨,严密盘查。凡有八路军嫌疑的,即抓捕审讯,任意杀害。纸坊村农民夏黑孬、张抓钩二人去留光赶集,只因被搜出身上带了几张冀南票(边区纸币),便以通八路的罪名处死。大李庄中共党员王振生被抓后,遭严刑逼讯。查抄中共长封区委驻地杏园村十户八路军的家,财物抢劫一空,房屋拆掉修炮楼。刘还以“逃兵”、“抗差”等罪名杀害了不少无辜群众。

封丘旧社会时的南霸天——刘凤桐覆灭记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文告。10日和11日,朱德总司令连发七道进军命令。各解放区开始了对日军的大反攻。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南、北、中三路军。中路军由宋任穷、杨勇、苏振华直接指挥,于8月18日挺进原、延、封等县。在攻克封丘县城后,于26日围歼了盘踞留光集的刘凤桐部。由于刘的士兵多系强迫入伍,枪声一响,即四散奔逃,枪支、手榴弹扔的遍地皆是。刘凤桐和几名亲信混入人群逃往开封,其经营数年之久的自卫团土崩瓦解。

仁至义尽,第三次争取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河南省主席刘茂恩于1945年9月中旬,派省保安五、六团进占封丘县城,并任命张延龄为县长,恢复乡镇保甲制,修筑城垣、中心寨和碉堡,为打内战做准备。中共封丘县委、县民主政府北撤至卫南县牛屯一带。1946年春,国民党军孙震部进驻封丘县,并相继占领了长垣、滑县。原已被人民军队摧垮的王国然、李兴顺等顽杂纷纷卷土重来。刘凤桐也乘机潜回留光集,纠集旧部七八十人,妄图死灰复燃。

中共冀鲁豫四分区敌工部,获悉刘凤桐潜回留光集重操旧业后,立即派中共党员范东华(封丘县小里薛村人)、李新华(封丘县杏园村人),前往留光集,找到刘凤桐,向他表明人民政府的态度。指出:只有回首向善,立功赎罪,才有光明的出路;否则必将自食恶果。刘凤桐虽当面表示愿意接受人民政府的挽救,收集残部举义,但随后又发生动摇。

封丘旧社会时的南霸天——刘凤桐覆灭记

1947年,封丘县第二次解放,随后轰轰烈烈的肃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风起云涌。刘凤桐见国民党大势已去,匆匆跑到冀鲁豫四专署,找到张欣如,向张求救。张欣如指出:你应当老老实实向人民低头认罪,求得宽大处理,不然,别无出路。刘凤桐自知罪孽深重,难容于人民,便化装逃往辽宁省,混入辽阳化工厂,隐姓埋名,当了一名工人。

法网恢恢,罪有应得

 1951年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刘凤桐被人民群众揭发检举出来,封丘县人民政府将他抓获归案,依法判处死刑。行刑前,县公安局副局长赵相臣问他:“几次挽救你,总是执迷不悟,实在是自绝于人民,你还有什么话说?”刘凤桐俯首叹道:“我错了,我的路走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