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長+”生態宜賓共繪美麗河湖畫卷

“河長+”生態宜賓共繪美麗河湖畫卷

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宜賓新聞網 旦凱 攝)

宜賓,地處金沙江、岷江、長江三江交匯處,市域內水網交錯、過境水豐沛,是名副其實的“萬里長江第一城”。近年來,宜賓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主動擔負起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堅持以河(湖)長製為抓手,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宜賓1.33萬平方公里的三江大地上,江河斑斕,生態健康,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水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魅力呈現。

“河长+”生态宜宾共绘美丽河湖画卷

宜賓在全省率先建立406支“河小青”志願隊伍。

“河長+”推進河長制湖長制

宜賓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協同”為載體,全面推進河長制湖長制,凝聚“治水、興水、潔水”的強大合力,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突出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宜賓突出“河長+聯絡員單位”模式,優化設立各級河長2708人,將任務和責任分解到單位、落實到部門、細化到崗位,共抓共治。

宜賓聯動“河長+警長”模式,重拳打擊涉河(湖)違法行為,共偵辦涉水刑事犯罪案件32件,抓獲犯罪嫌疑人74人;打擊非法盜採河道砂石團伙2個,涉案砂石料2200餘噸,拆解涉砂船舶22艘。

宜賓還建立“河長制+志願者”模式,在全省率先建立406支“河小青”志願隊伍,協助各級河長開展河湖管理保護,宣傳河湖生態保護理念,已開展活動9400餘次,近12萬人次參加,服務時長約34萬小時。

宜賓創新“河長制+產業”模式,著眼“山清、水美、業興、民富”目標,完善河湖基礎設施,培育壯大河湖主導產業發展,大力推動森林康養產業發展,建成四川省森林康養基地28個、森林小鎮7個、家庭林場221個,森林人家76個。

“河长+”生态宜宾共绘美丽河湖画卷

無人機巡河。

“創新+” 做足興水文章

宜賓創新編制《“長江生態首城”宜賓市生態項目指導性規劃(2019—2030年)》,涵蓋七大類生態項目共計602項,總投資2991億元。

同時,宜賓與樂山市、自貢市、涼山州、雲南省昭通市加強協作聯動,建立跨市(州)河流協作聯動機制,實現聯防聯治。與長江沿岸城市共同發表“共聚長江首城·踐行綠色發展”倡議書,達成深度合作。建立生態補償辦法,興文縣財政每年預算安排水環境生態保證金300萬元,將縣境內14條主要河流、12個鄉鎮、17個河流斷面(鄉鎮交界)納入水生態補償考核範圍,逗硬季度目標考核。

創新“水”主線,以河長制打造“向家壩庫區風景區旅遊線”“世界樟海”“七仙湖水上度假風景區”等城市名片,加大溼地、生物、環境等多樣化保護建設。在水庫庫區、山平塘等全面實行“清水”工程,讓宜賓水質更好、景觀更優。以“庫”為根本,打造“清水之源”,推動“一庫一業”,大力實施“以庫養庫”生態循環,促進塘、庫、江、河水體的自然淨化。

同時,以“江”為依託,打造“宜賓名片”,綜合打造長江、岷江、金沙江的三江六岸生態廊道,充分表現綠山、綠水,打造集防洪、旅遊、休閒於一體的公益性風景區,形成宜賓新的旅遊資。

宜賓,因水而生,因水而興,水給了城市靈動與活力,賜予城市包容與大氣。已設立河長的市級河流(段)12條,縣級河流(段)167條,鄉級河流(段)404條。宜賓眾多的河流,孕育豐富的水文化,積聚多姿多彩的長江文化、酒文化、僰苗文化、哪吒文化、抗戰文化、民俗風情文化,流杯池、哪吒鬧海、水東門、洗馬池等等都與水息息相關。宜賓文明的發展史不僅是能源利用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水文化的發展史。宜賓將繼續弘揚水文化,演繹“水故事”,挖掘水景觀。

“河长+”生态宜宾共绘美丽河湖画卷

長江干流宜賓段岸線整治前的景象。

“河长+”生态宜宾共绘美丽河湖画卷

長江干流宜賓段岸線整治後的景象。

“謀劃+” 推動可持續發展

2020年是推動河長制湖長制“有名”更“有實”的關鍵之年,宜賓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的決策部署,持續深入推進河(湖)長制工作。

宜賓將在改革創新上下功夫,進一步健全完善河(湖)長制工作體制機制,著力推動“上下游、左右岸”聯動機制,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進一步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同時,宜賓還將編制《一河(湖)一策管理保護方案(2021—2025年)》和市管河流河湖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完成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管理範圍劃定和定樁工作,為“十四五”河湖管理保護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未來,宜賓將持續高壓打擊非法採砂,鞏固長江干流岸線清理整治成果,深入推進河湖“清四亂”,完成長江經濟帶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強化農村水環境綜合治理,推進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有效遏制水生態環境風險,打贏碧水保衛戰。(旦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