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生态宜宾共绘美丽河湖画卷

“河长+”生态宜宾共绘美丽河湖画卷

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宜宾新闻网 旦凯 摄)

宜宾,地处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市域内水网交错、过境水丰沛,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江第一城”。近年来,宜宾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动担负起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宜宾1.33万平方公里的三江大地上,江河斑斓,生态健康,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魅力呈现。

“河长+”生态宜宾共绘美丽河湖画卷

宜宾在全省率先建立406支“河小青”志愿队伍。

“河长+”推进河长制湖长制

宜宾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为载体,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凝聚“治水、兴水、洁水”的强大合力,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突出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宜宾突出“河长+联络员单位”模式,优化设立各级河长2708人,将任务和责任分解到单位、落实到部门、细化到岗位,共抓共治。

宜宾联动“河长+警长”模式,重拳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共侦办涉水刑事犯罪案件32件,抓获犯罪嫌疑人74人;打击非法盗采河道砂石团伙2个,涉案砂石料2200余吨,拆解涉砂船舶22艘。

宜宾还建立“河长制+志愿者”模式,在全省率先建立406支“河小青”志愿队伍,协助各级河长开展河湖管理保护,宣传河湖生态保护理念,已开展活动9400余次,近12万人次参加,服务时长约34万小时。

宜宾创新“河长制+产业”模式,着眼“山清、水美、业兴、民富”目标,完善河湖基础设施,培育壮大河湖主导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建成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28个、森林小镇7个、家庭林场221个,森林人家76个。

“河长+”生态宜宾共绘美丽河湖画卷

无人机巡河。

“创新+” 做足兴水文章

宜宾创新编制《“长江生态首城”宜宾市生态项目指导性规划(2019—2030年)》,涵盖七大类生态项目共计602项,总投资2991亿元。

同时,宜宾与乐山市、自贡市、凉山州、云南省昭通市加强协作联动,建立跨市(州)河流协作联动机制,实现联防联治。与长江沿岸城市共同发表“共聚长江首城·践行绿色发展”倡议书,达成深度合作。建立生态补偿办法,兴文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水环境生态保证金300万元,将县境内14条主要河流、12个乡镇、17个河流断面(乡镇交界)纳入水生态补偿考核范围,逗硬季度目标考核。

创新“水”主线,以河长制打造“向家坝库区风景区旅游线”“世界樟海”“七仙湖水上度假风景区”等城市名片,加大湿地、生物、环境等多样化保护建设。在水库库区、山平塘等全面实行“清水”工程,让宜宾水质更好、景观更优。以“库”为根本,打造“清水之源”,推动“一库一业”,大力实施“以库养库”生态循环,促进塘、库、江、河水体的自然净化。

同时,以“江”为依托,打造“宜宾名片”,综合打造长江、岷江、金沙江的三江六岸生态廊道,充分表现绿山、绿水,打造集防洪、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公益性风景区,形成宜宾新的旅游资。

宜宾,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水给了城市灵动与活力,赐予城市包容与大气。已设立河长的市级河流(段)12条,县级河流(段)167条,乡级河流(段)404条。宜宾众多的河流,孕育丰富的水文化,积聚多姿多彩的长江文化、酒文化、僰苗文化、哪吒文化、抗战文化、民俗风情文化,流杯池、哪吒闹海、水东门、洗马池等等都与水息息相关。宜宾文明的发展史不仅是能源利用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水文化的发展史。宜宾将继续弘扬水文化,演绎“水故事”,挖掘水景观。

“河长+”生态宜宾共绘美丽河湖画卷

长江干流宜宾段岸线整治前的景象。

“河长+”生态宜宾共绘美丽河湖画卷

长江干流宜宾段岸线整治后的景象。

“谋划+” 推动可持续发展

2020年是推动河长制湖长制“有名”更“有实”的关键之年,宜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

宜宾将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完善河(湖)长制工作体制机制,着力推动“上下游、左右岸”联动机制,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同时,宜宾还将编制《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方案(2021—2025年)》和市管河流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管理范围划定和定桩工作,为“十四五”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未来,宜宾将持续高压打击非法采砂,巩固长江干流岸线清理整治成果,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完成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有效遏制水生态环境风险,打赢碧水保卫战。(旦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