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造血式”的旅遊扶貧另山區變成美麗富裕的生態宜居鄉村

青海省財政廳派駐本炕村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為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積極發揮地理優勢,鼓勵大夥兒發展鄉村旅遊業,把旅遊與精準扶貧、農民增收有機結合起來。為促進鄉村旅遊規範化發展,更是從技能培訓到客房宣傳單統一發放,再到完善開辦農家樂所需的相關手續,為村民提供了不少幫助。據初步統計,2019年全村開辦農家樂戶均增收實現約4000元,同比增長25%。

產業發展一直是本炕村脫貧致富的關鍵。除了背靠日月山發展旅遊,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還因地制宜發展牛羊養殖,調動貧困戶養殖積極性。同時,村裡繼續發展藏香豬特色養殖,現存欄藏香豬240頭,帶動貧困戶就業。

“農家樂只是家裡收入的一部分,2017年我通過村裡的專業養殖社看到了犛牛養殖廣闊的市場,2018年初,跟媳婦商量,利用‘530’貸款和自家存款購買了40頭犛牛,這兩年慢慢發展,如今我家的犛牛養殖已經增長到60頭,每年都有1—2萬元利潤,加上夏天農家樂收益和補胎的進項,一年也有6萬元收入,以後的日子越過越好。”沈生福說道。沈生福一家五口,三個孩子都在讀書。向來勤快的兩口子不但讓五口人的家庭越過越好,還為孩子們上大學存下積蓄。

“造血式”的旅遊扶貧令這片曾經貧窮艱苦的山區變成了美麗富裕的生態宜居鄉村。村民吃上“旅遊飯”,邁上小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