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見大,從名爵6一窺上汽產品現況


以小見大,從名爵6一窺上汽產品現況

有句話我一定要寫在開頭——上汽集團其實最大的問題在於營銷造勢和產品力匹配不上。而這個問題是我們所有自主品牌的通病。

以小見大,從名爵6一窺上汽產品現況

之前在夏天7月份自己做過測試。渦輪發動機其實往往在冬天會測出最佳的加速數據,因為渦輪本身帶來的熱量就相當高,有些搭載渦輪發動機但中冷散熱系統效果不佳的產品,就會在溫度較高的時候出現性能熱衰減。即便是冷卻系統效果好,渦輪發動機也會因為自身的特性多少在氣溫較高的時候性能產生些許衰減。

名爵手動高鐵版可以做到0-100加速最好成績7.6S,最好成績出現在第三次,第六次到第十次開始整體成績呈現下降趨勢但下降範圍並不大,可以說沒有明顯的熱衰減傾向。100-0制動最好成績37.1米,第四次時出現最好成績,十次成績整體波動範圍在1.6米之內,屬於比較穩定的剎車制動效果。

搭載7速雙離合的版本在同一天同一個場地測試,0-100加速最好成績7.82S,最好成績出現在第二次,十次成績整體沒有出現嚴重的滑落,可以說沒有明顯熱衰減傾向。100-0制動最好成績38.9米,第三次和第五次都出現最好成績,十次成績整體波動範圍在1.8米之內,屬於比較穩定的剎車制動效果。

兩個版本的成績在當時的場地和氣候條件、且在同級別產品來說都是相當優秀的表現。如果實在秋天或者冬天測試,極大概率只會比這些成績好。但想達成這樣的成績對不同駕駛員來說卻並不算容易。

首先要做出手動擋的極限加速成績,必然要用到“踹離合”的方法來換擋,手動高鐵版的名爵6離合器踏板形成相對較長且離合結合點相對形成來說偏低,這造成了在起步階段如果過早鬆開離合器踏板會有較大的轉速損失,影響加速成績。同時換擋桿的檔位吸入略顯生澀;這對普通用戶想測極限成績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雙離合版本需要切換到S檔可以跑出最佳成績,不過S檔下整個動力總成的出力特性和換擋感特別狂躁,尤其是在1-2、2-3的衝擊感在雙離合變速箱裡屬於相當強的那一類。

搭載在名爵6上的這臺發動機,很多人也知道是源自於泛亞通用和上汽集團的合作,以現在這個時間節點(2020.3.23)時間來看,這臺發動機在1.5T機頭類型中依舊屬於上游集團水平。我自己除了測試,平時也有較長時間接觸過;以1.5T類型來看,屬於少有的中後段依舊有不錯動力儲備輸出特性的發動機。即便是在測試過程中,0-100加速中段偏後依舊會有一個較為明顯的爆發點。僅以發動機而論,這臺發動機的燃油經濟性和動力輸出兼顧的相當不錯;在同級別中算得上是翹楚級別。

以小見大,從名爵6一窺上汽產品現況

問題就在這裡:不止在名爵6上,而是在上汽全線產品搭載這款1.5T發動機且搭配了手動變速箱和7速乾式雙離合的動力總成,最後輸出到實車上都有明顯的匹配輸出瑕疵。手動檔的瑕疵前面說過了,下面說這款7速乾式雙離合的話。。。

上汽也好還是泛亞通用也好,在這款雙離合的起步階段保護程序控制過於嚴重了,即便是在測試加速的情況下,剛起步階段變速箱總是表現的急於儘快升檔擺脫1檔狀態;甚至偶爾會出現換擋不算很嚴重的換擋遲疑。非測試較為激烈的狀況下如果通過油門力度來表達司機的降檔請求,即便是S檔下TCU的程序反應也不會能經常反饋的非常及時,多少總會有點延遲。似乎這套1.5T+7DCT的換擋邏輯總想去給你照顧到換擋舒適度,但即便是這樣一種邏輯下還是有我剛才說的換擋衝擊感。

而在日常駕駛D檔駕駛模式下,TCU總是非常積極的1-2,如果速度起不來的路況下則會盡可能的在2檔進行拖檔。我能明白廠家在標定這款變速箱時候的想法,就是儘可能的1、希望做到比較平順。2、儘可能低速跟車狀態下變速箱避免1-2-1的反覆橫跳,不讓離合器承受過多壓力減少咬合動作。3、依照上面的邏輯,減少日常駕駛1檔的使用時間。

這是種什麼感覺。。。這種感覺就是廠家標定TCU邏輯和跑賽道非常像,在賽道上你除了起步之外就幾乎不會再用到一檔了。但是你放在日用上就非常不好了,這樣過度的保護往往造成了日用起步無力、很多時候駕駛員想要車出力的時候他積極升檔造成的拖檔狀態讓車使不出力來。另外在D檔狀態下,2-3還是很積極的去升檔,依舊會在偏擁堵的狀態下增加離合器反覆咬合的動作,10個用戶裡有8個可能不知道,這種時候切換到S檔會解決2-3的反覆咬合情況,因為廠家沒在用戶說明手冊裡說;你買車的時候銷售也不會跟你講,因為他們可能都不知道。

廠家的想法初衷算是好的,雖然本身搭載這款雙離合這個舉動就不好,但這樣標定TCU的初衷是儘可能避免過度消耗離合器模塊的壽命。但這樣帶來的體驗是很糟糕的,你一天碰見三次堵車,第二次你就開始懷疑這個TCU是沒腦子的程序了。

即便是有換擋撥片的1.5T雙離合版本,你用撥片換擋也好還是用換擋桿手動換擋也好,1-2、2-3變速箱反應都會有明顯的遲疑,從3-4手動控制變速箱響應速度才跟上來。

這些槽點在別克也好還是榮威、名爵也好,只要是搭載了1.5T+7DCT的車型,都是這樣糟心。而雪佛蘭之前搭載過的1.4T+7DCT表現還要更糟。這樣搭配動力總成的效果最起碼在日用方面拖了非常大的後腿。榮威也好名爵也好,當初對於這款變速箱對外宣傳很多無非是:換了航空級耐高溫材料、外掛TCU電腦等等。但實際上搞來搞去,基本都是無用功。另外航空級耐高溫材料,也不是光你一家在用啊。

所以你看目前已經大換代的榮威產品、雪佛蘭產品、別克產品,基本已經放棄這款7速乾式雙離合了。當然為什麼會打造這款7速乾式雙離合呢,又得說回上汽集團了,上汽一向在經營策略和營銷上都非常用力,當初就是為了對標大眾的所謂“1.4T+7DSG黃金動力組合”而有樣學樣的研發這款7DCT。好的不學,學不要臉的。嘖嘖。

以小見大,從名爵6一窺上汽產品現況

我想在說下一階段之前,稍微白話幾句。

曾經有這麼個廠家,在研發匹配一款SUV車型時,向歐洲的保某捷花費了2000W的諮詢費,希望能把這款SUV打造成駕駛操控感接近福特翼虎的水平。實際上最後的成品來說,操控水平最起碼達到了同級別SUV產品裡表現不錯的水平。不過消費者們吐槽最多的恰恰是——這車懸掛好硬,好顛哦,不舒服。

曾經有這麼個廠家,在邀請媒體去上海基地參加眾測,當時白天氣溫有點高,廠家就算用廠家專用車手也測不出來官方宣稱的加速成績;沒辦法,廠家硬是苦口婆心把各路媒體挽留下,等夜幕降臨氣溫下來,終於跑出了官方宣稱成績才結束活動。

某種方面來說,這個廠家還是有認真精神的,也曾比其他自主品牌早幾年就想過重視車輛的駕駛性和機械素質。但他們面對的市場受眾和外界給他們潑了一盆冷水,從此以後他們在宣傳什麼車內中控互聯網、車載音響這些作為賣點的路上越走越遠一去不復返。

說實話我是覺得有點惋惜的,最起碼他們曾經想過敢為人先去嘗試駕駛操控,雖然他們做的努力還不夠;但當時做的努力被市場和客戶無情的冷水潑上來,廠家的產品經理內心肯定也是失望的。

咱就不非挨個都打上廠家的名字了。

以小見大,從名爵6一窺上汽產品現況

左名爵6底盤,右榮威I6底盤。

首先我是認同上汽集團提出的榮威名爵差異化的,兩個品牌在目前已經搭建成現有的品牌文化和目標人群上確實不同。我們也不能因為兩者在車身、底盤上幾乎完全一樣就說這倆車就是換殼。畢竟同平臺的產品在行走系統上調教會有差異,調教匹配方式不同。

但是我還是想說。。。這倆車開起來感覺在我看來確實沒啥區別,可能真的就是外觀不一樣、內飾不一樣。非要說不同,名爵6行駛時的路面回饋讓人感覺整體底盤系統更硬一些。

下面對於行走系統及駕駛方面的評價部分是同時適用於兩輛車的:

1、轉向在中低速下回正正中心區域虛位比較明顯,不夠精準。

2、轉向比偏大,需要打的方向盤圈數偏多。

3、車屁股跟車頭有點脫節,車屁股在併線變道和過彎時反應比較愚鈍,速度越快尋跡性越差。

4、對於稍大點的路面坑窪或者道路波動起伏,懸掛總給你拉住車身有點費力的感覺。餘震偏多,後懸掛的餘震比前懸掛多。

兩輛車不同的地方在於:

1、名爵6的路感回饋比I6“硬的多”

2、名爵6側傾控制的比I6好一些

3、名爵6的座椅比I6舒服些。

所以總結起來,最起碼市售版的名爵6和I6都是很買菜的車,當然名爵6似乎因為出的晚,TCU上比I6來說是做過優化的,在加速成績上比I6稍有領先。但除了崩直線在產品所屬同價位區間裡真的很快以外,結合我上面說的,以運動的角度去看,真的不能說是一輛運動型轎車/轎跑;你說它除了快一無是處都不為過,傻快。

但如果不標榜運動轎車/轎跑,在不脫離這個產品價格級別的情況下,名爵6除了7DCT變速器之外,別的做得還是比較不錯的,還附帶了一個比較強的加速性能。甚至對大部分消費者來說還比較好上手——因為名爵也好榮威也好,他們的內飾功能按鍵分佈和大眾系還挺接近的。你說名爵6是好家用車麼?

只要不帶上那個7DCT它確實是很不錯的家用車。

我就不分析或者談論名爵品牌的消費者受眾了。時至今日要是覺得名爵還是英國品牌的消費,那可能就真的有點那啥了。

以小見大,從名爵6一窺上汽產品現況

其實以上汽這兩年比較經典的案例RX5\\名爵6來說,上汽確實是曾經或者在開頭階段用心過,也想使勁。但1是市場反饋對廠家出力的不認可;2是產品確實有某些方面明顯的缺陷;3是可能很多“懂車的人”依舊是帶著有色眼鏡在看自主品牌,我不是說胡扯,時至今日我還見過開捷達的覺得自己開的是正宗德國車,比“RX5、名爵6之流要高級、要好”。

我之前文章說過:咱能一起聊天聊倒車,就說明你也是浸淫在汽車圈文化裡的人,咱都算是圈裡人。問題是大部分消費者是圈外人啊,很多時候很多優點圈外人就是不在乎,因為他們不懂也不想去了解。

那結合起來:上汽旗下自主品牌的產品實際生活中很多都是面向三四線城市甚至更廣大普通城市的消費者,從年輕人到中年人都有,是一個可能龐大但畫像模糊且信息接受程度有限的群體。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上汽集團這幾年營銷總是拿一些車輛本身素質之外的產品做賣點不停地誇大甚至誇張,為什麼瘋狂的在網絡宣傳中刷存在感甚至在各個4S店的銷售方面,導購話術和營銷培訓課件上都是比較土比較浮誇的內容;甚至偶爾攻擊其他競爭品牌也不足為奇。【當然,自主品牌很多都在這樣做,上汽還不算做的過分的。】

沒辦法,他們面對的潛在信息受眾就是這樣的群體,誰閒的沒事兒聽你講這車發動機怎麼樣變速箱怎樣。我可以負責任的說,確實是在上汽產品的客戶群裡有相當比例的人都不在意這車有這樣那樣表現不好,總會給自己一個安慰的藉口。對他們來說無非是以後再也不會購買這個品牌,而現實確實是上汽的榮威、名爵在銷售態度上對待每個客戶幾乎都是一錘子買賣。售後服務的態度和解決效率也都不是很好。

希望看到結尾時,用戶老爺們能返回去看一下,我沒有直接否定掉名爵6這款產品。實際上我主要的篇幅都是在吐槽這個7DCT的問題。這款雙離合我自己是建議:慎重考慮。

請不要因為我寫的篇幅長就覺得我通篇都在否定名爵6,我也並沒有脫離名爵6的產品定位區間來極端評價它。

祝大家生活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