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不应该轻微体罚孩子,孩子上小学?

成都教育帮帮帮


作为家长,我不赞成用轻微的体罚管教孩子。

这并不意味着你放弃管教,骄纵和溺爱都是不正确的,但严厉和体罚又容易让人走向另一个管教的极端。

人们总是认为简单粗暴的管教,最立竿见影。却忽视了这样管教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长期效果。比如:这样的管教,容易让孩子出现愤怒、退缩、反叛、报复等心理。可见,这对于孩子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当你发现你管教孩子变得容易让你情绪失控,管理孩子日常生活变得困难复杂,忧虑重重的时候,就说明你需要调整你的管教方式了。

怎样和善而坚定的管教孩子呢?

一、要考虑你的管教方式是不是和善而坚定?是不是可以长期有效?是不是可以带给孩子价值感和归属感?是不是能带给孩子新的生活技能或社会技能?

遵循以上原则,我们的管教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将体罚变成做家务,根据事情的严重性升级家务的难易程度。

2.将体罚变成取消他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比如:看动画片、玩游戏……

3.将体罚变成看一本课外书或看一个小时课外书。

4.将体罚变成体育锻炼半小时。根据孩子体能,选择适度的锻炼方式,不可为了体罚而加大强度。

以上几种方式,我们发现都是可以在惩罚过程中,增加孩子的技能,可以长期适用,并能带给孩子价值感和归属感。前提是我们要提前跟孩子做好约定,并能和善而坚定的执行。

二、和善而坚定是贯穿我们整个教养过程的核心。

和善是我们尊重孩子。在他一无所有的来到这个世界上,唯一能教他成长的是父母,老师。有时候错误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不能一有问题,就害怕解决,指责和埋怨都是无能的表现。这里选择和善,并不是我们妥协了,而是选择了智慧的去应对。

坚定是我们尊重自己。教养子女是父母的责任。有些人试图用暴力来转嫁矛盾,减轻自我的责任。

规则制定的目的是为了长远的带给孩子发展的效用。这需要我们能够长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力量。不会因空间和时间的改变而降低原则。

三、在我们生气前,一定要冷静下来。

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一生需要学习的一项技能。如果当下你没有办法控制情绪,你最好选择离开当时的环境,以免做了不该做的事情。特别是对待孩子,我们更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信心。

结语:

孩子是社会人,错误是他成长的一种方式,也从另外一个层面教育了他。他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以及对于错误的认识程度都取决于家长的管教方式上。是选择短期的效应?还是长期带来增量的效果?这需要家长们能学会智慧的应对!

我是高小阳,专注语文教学,阅读和作文指导,期待您的关注!


高小阳与语文那点事儿


有一个同学,自己开了一个牙科诊所。专业知识学得很好,诊所经营不错。小学留级了四次。我初中毕业了,他才上初中。用他的话说,是他想有多一点的同学,所以留级了。在小学,初中阶段,老师估计都不看好。他跟我们分享家庭教育,他爸爸从小到大都没有打过他。只有严厉批评和鼓励。所以体罚不一定能出才子,教育好话多说,坏话好说。因材施教!


豆腐圆妞妈


我同意家长可以适当的轻微体罚孩子的。因为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讲道理已经起不到很大的作用了。你无论对他怎么样讲道理,他就是不听,比如不写作业,比如写作业态度不认真,你已经反复说了很多次可他还是不听的。这个时候我觉得是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轻微体罚的。但是在孩子犯错误进行体罚时一定要把握好几个原则的:第一,及时惩罚,不能倒算账。要坚持随错随罚的原则。这样孩子所做的错事就能与惩罚带来的不愉快建立起联结。他以后再做这些错事时,会立刻想到惩罚带来的不愉快体验。第二,在轻微体罚时要同时讲明道理,告诉孩子下次应该怎么做,惩罚时,要告诉孩子为什么打他,打只能阻止错误行为再次出现,但它本身不能带来正确行为,只有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以及造成的危害时。才不会继续犯错。父母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并告诉他正确的做法。第三,不在外人面前打孩子,孩子毕竟还小,而且现在孩子的自尊心很强。尤其不要在和孩子同年龄段的同学面前体罚孩子,这样有可能会让他失去面子,导致反作用的出现。第四,这个轻微体罚,千万千万不能经常性使用,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孩子要是经常挨打,由于久经沙场,千锤百炼。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软硬不吃,刀枪不入了。所以一定要注意分寸的。

所以在进行体罚时,一定要记住不是为了体罚孩子而体罚的。而是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缺点的。


格桑1821


我认为完全可以。

同意题主所说的轻微体罚。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家长和孩子的互动过程,说实话我二女儿现在3岁我还经常性的给几下子呢,有时候头下班就暗自要求自己,耐心,耐心,今天坚决不动手。想想自己用身高,力量的优势来对待孩子,是多么的不应该,唉,孩子在这样的管教下长大该是多么的不容易😭。可没有动手打过孩子的家长寥寥无几,尤其是辅导作业时崩溃的那一个个瞬间。

惩罚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最直接的莫过于体罚了,本人只是同意家长的轻微体罚,仅限于家庭内部,父亲母亲,最好是母亲,父亲手重,未必能掌握住力道,伤到孩子就不好了。但学校教育中,任何体罚都不应该有。环境不同,老师和家长的角色不同,体罚在现代教育中是落后的也是该摒弃的。说点家长轻微体罚孩子的理由。

一,让孩子有规则感和边界感。几岁的孩子非常愿意做出各种挑战,道理不听,形同虚设,没点严厉措施怎么能行。轻微体罚,打手心,靠墙站,做深蹲等让身体上的不舒服,加深意识上的认识。认识到什么是需要共同遵守的,这就是规则,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则和边界的,任何违反和越界的个体都会受到惩罚。

二,让孩子有责任感,有担当。曾经有一个朋友,孩子犯错急得打自己嘴巴,我尤其的不赞成,代孩子受过,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让孩子迷茫,失去事物与自己的连接,对父母产生依赖。每个家长都视自己的孩子如珍宝,打在手上疼在心里,可轻微的体罚也是可以的,是配合说教和身教的好方法。让孩子知道做事是要承担后果的,有责任有担当,不推脱。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观点,很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

谢谢!


安心6877


在小学阶段,家长应不应该轻微体罚孩子?

我个人观点是棍棒之下出孝子, 在特殊情景下适当的给孩子棍棒教育,具有较好的教育效果。但这一举措仅仅适用于家长,不建议教师使用,教师也无权使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被道理教育,爱心教育,快乐教育等等概念性的西方泊来品所左右,我们也是邯郸学步,越学越复杂,越学越迷茫。在我们进行学习的时候,我们实则忽略了我们自身的教育传统,忽略了我们的文化属性,忽略了我们的民族特性。

我在很多的问答和文章中多次阐发了教育本身并不是快乐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当然也有很多网友对此不屑一顾。

我们常常说要给孩子讲道理,这句话我只赞成80%。孩子毕竟是孩子,各方面心智尚未成熟。认识事物和认识道理的能力尚未达到成人水平。有些道理硬性来讲,实际上是讲不通的。还有可能越讲越糊涂,越讲越麻烦。我想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的家长朋友应该能体会到这一点,会用不同的千奇百怪的理由来搪塞孩子,或者是给孩子进行解释。甚至是遇到孩子在某一天某个时刻特别的犟,简直就是8头牛都拉不回来。你越讲道理他越自行其事。

所以说在有些情况下,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棍棒教育。但是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给孩子指出错误以后,他拒不改正,或者是经过讲道理,2~3次之后仍然拒不改正。你给他指出了正确的道路,他不走,偏偏要往斜道上走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定要果断的采取一定的棍棒教育。绝不能心慈手软。教育孩子也要有底线意识

在进行这一项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清楚地告知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打你?让他知道有些底线必须遵守。这里所说的底线应该是为文明社会所不容忍的行为,比如偷盗,撒谎,诈骗,校园凌辱等。

最后再次重申,这一项教育权利仅限于家长或者是仅限于父母。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不拥有该项权利,至少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没有。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打孩子是违法的,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贸然行事。


数亦有道


适当的还是可以的


陈善梅59


我认为可以,比如靠墙站立,后脑勺,肩膀、臀部、脚后跟紧贴着墙壁,站5分钟。孩子在坐姿不正确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处罚方式。既可以纠正坐姿,又可以锻炼自己。严禁打骂,很伤自尊的。


不悟先生


你好,我是一名中学教师,马上也要一名准爸爸。对于轻微体罚孩子的问题,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同意轻微体罚一下孩子。下面我来阐述一下原因:

  • 1.轻微的体罚孩子能对孩子起到训诫作用。训诫过后及时对孩子进行疏导,消除负面情绪。有人担心体罚会对孩子健康造成影响。其实不必担心,轻微体罚不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
  • 2.小孩子对规则没有敬畏之心。通过轻微体罚训诫和及时的疏导,使孩子尊重规则,敬畏规则。
  • 3.古时候私塾里的先生都手持戒尺,教书育人。先生用戒尺打人算不算体罚呢?依据当前的法律法规,就是体罚。但是,在古代学生不认为这是体罚。这是先生对自己的教导,是自己做错事应得的惩罚。

纵观古今,小孩子就像那没有长大的树,需要风雨去帮他剪掉一些枝枝蔓蔓。而适当的体罚以是惩戒,在教育中也是也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是我对家长轻微体罚孩子的问题的观点,有不足之处希望大家留言评论!


传奇物理课堂


适当的轻微体罚是可以的,但不要经常使用,除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行。



对于小孩子而言,这个年龄,正是一个调皮好动的阶段,同时也是习惯养成,认知事物的阶段,若想孩子能够健康茁壮成长,同时又尽量少犯错误,需要家长细心、细致并且还有耐心,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折射的就是父母,因此,我们在给孩子提要求的时候,首先要看看自己做到了没有,自己能不能做到。如果换做自己,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是否真心乐意,是否会出现什么的问题,会不会半途而废等等,这样才能预测出孩子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慌乱。



其次,对孩子的教育是方方面面的,包括做人做事。作为家长不能只关注一个方面,忽略其它方面的成长与进步,不仅要学习,还要认知世界,确立人生观、价值观。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成长,要有大局意识。



第三,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特长,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原则上能鼓励的就不要批评,这样对于孩子的心智发育有好的作用。



最后,如果孩子出现了问题,犯错了,家长要克制,要让自己冷静,不要生气,而是帮孩子找找原因,给孩子解释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孩子的错出在哪里,应该如何改正,这样的效果比起大声呵斥,打骂效果要好得多,孩子也能听得进去。



当然,对于一些原则上的错误,或者不断重复的错误,说了就是不改正,或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后果,而孩子还是没有意识到,可以采用适当的体罚。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大不成才嘛!适当的惩罚可以让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知道以后不能再这样了。



不过,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惩罚过后,家长一定要再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让他明白父母这样惩罚他的原因,这样对于惩罚的效果已经孩子心理的疏导都有帮助。



适当的惩罚可以有,但不能经常用。多了就没有效果了,甚至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雎枫


关于孩子专注力差的问题,我作为多年的班主任是很有发言权的。

很多孩子家长都有一个困惑,那就是孩子专注力差,做事不专心,学习上三心二意,写个作业能跑十趟卫生间,上课说话、小动作多,自己老师频频打电话约家长去学校“喝茶”,甚至逼得家长去医院检查,看自己孩子是否是传说中的“多动症”。

其实,老班主任告诉你,大可不必忧虑,几个技巧能有效提升孩子专注力。

1.\t孩子的天性是玩,是动,是好奇。而学习,恰好相反,要静,要稳,要细心。怎么办?那就该活泼的时候使劲活泼,该学习的时候使劲稳住。很多家长的想法,其实是在压抑孩子的天性,适得其反。因此,年龄较小的孩子,要给他充足的玩耍时光,最好能有同龄人或家长陪着玩。多数孩子,看似胡闹的背后,都有一颗缺乏关爱的心。比如,小时候用油漆涂抹火影山的漩涡鸣人。

2.\t该学习的时候,家长要投入时间精力,陪伴孩子学习。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陪伴,不是说孩子学习,家长坐边上玩手机,发了成绩还抱怨“我的时间都花你身上了,就考这点分?”家长要付出时间,孩子才能有进步。天生会学习的孩子,不是没有,一般家长遇不上。大部分孩子的学业成就如何,基本还是靠家长。同时,这方面,不要过于依赖老师。我是老师,但老师只是我的工作,无法尽心尽力去照顾每一个孩子。总有家长会说,我孩子比较皮,老师多关照。

3.\t具体学习时,家长怎么做才能提升孩子的学习专注力?

1)\t仪式感。到家后,吃完饭,坐书桌前,专心学习。不吃水果,不看电视,不随意出入。这要靠习惯来养成。

2)\t监督。正如之前所说,家长监督很重要。老师只会在孩子表现差时批评孩子和家长。批评过多次改不了,基本就放任自流了。毕竟,孩子时家长的,不是老师的。

3)\t适当鼓励和惩罚。孩子,尤其是幼童,做的好,比如画了一幅画,给家长看,一定要表扬。不要上来就说,画的这是什么玩意?达芬奇也不是一出生就会画画的!孩子今天作业得了优秀,或者今晚作业写的格外认真,哪怕亲他一口也是个奖励!潜移默化之下,孩子会越来越认真,越来越积极,因为,想要得到自己信赖的人的肯定,是孩子的天性和本能。但同样,做的不好,一定要惩罚。不一定是打,但特定时期,打一下手心,很管用。我常跟家长说,“打”这么有用的教学方式,我只舍得给自己孩子用。

综上所述,家长的陪伴,监督,奖励和惩罚,能够有效的提升孩子的学习专注力,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希望以上对您说的,能够有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