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失败的恐慌指数实验,却意外揭开了抄底的奥秘

伴随美股的持续暴跌,近日创出历史新高恐慌指数VIX开始为更多的国内投资者所了解。

恐慌指数VIX全称芝加哥期权交易所VIX指数(CBOE Volatility Index),其基于30天平值期权的隐含波动率编制而成。在期权交易中,隐含波动率通常代表着对市场未来风险程度的预期,因此指数点位越高,代表投资者预期后市波动程度愈加激烈;指数点位越低,代表预期后市的走势愈加平稳。由于高VIX的市场往往意味着恐慌情绪的蔓延,VIX因此得名恐慌指数。

上周五,我和小伙伴突发奇想:既然都说“短期恐慌是长期收益的来源”,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就恐慌指数设计一个实验:选出历史上VIX指数最高的50个交易日,然后对比这50个恐慌日的标普500指数与整一年后的标普500指数,看看在恐慌中出手,指数赚钱的概率有多高。


不一会儿,我听到了小伙伴的惊呼。原来,以指数创设日为起点,截至2019年3月20日(因为2019年3月20日后的标普500指数暂无对比数据),50个恐惧日一年后的标普500指数,100%高于恐惧日时的标普500指数。

不仅如此,小伙伴还激动地宣称:这个神奇的现象也出现在A股中:对比恐慌日当天的沪深300指数,一年后的指数同样也是100%跑赢,而且获益比例更为显著。

这不就是“短期恐慌是长期收益的来源”最好的例证?

可惜,偷着乐还没满一分钟,我们却不得不宣告实验失败——因为在比对50个恐惧日的具体时间后,我们发现它们相当集中,均对应2008年的金融危机阶段。换句话说,我们仅能证明“短期恐慌是长期收益的来源”这句话在2008金融危机阶段是成立的,却无法用数据验证其他阶段的恐慌情况。


一次失败的恐慌指数实验,却意外揭开了抄底的奥秘

数据来源:wind、中泰资管,数据截至2019年3月20日。左边纵轴代表VIX值。橙色条状指恐惧日一年后标普500指数跑赢恐惧日同一指数的幅度;灰色条状指恐惧日一年后沪深300指数跑赢恐惧日同一指数的幅度。


不过,失之桑榆,收之东隅。虽然这次恐慌指数实验未能如预期般地证明假设,却意外地为我们揭开了关于投资抄底的奥秘——在一个市场高度恐慌和继续下跌的区域(中长期赔率不错的区域)下注,无需太多择时的技巧,也不需要刻意追求拐点;只要下注,耐心地和时间做朋友(比如实验中的一年时间),似乎就能获得不错的回报。

就在今天,上证综指失守2700点。不少投资者的第一反应是,指数还会接着跌。既然要跌,不如等着最低点、再出手。不过残酷的事实是,市场触底反弹的最低点从来都只出现在后视镜里,根本无法预测。

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处于较低状态是市场共识,与其让情绪被恐慌和不确定所左右,我们更建议您理性地计算投资胜率:截至2020年3月20日,沪深300指数PB为1.31,我们统计了历史上当沪深300的PB处于1.2-1.4倍期间,买入沪深300并持有的收益率情况:


一次失败的恐慌指数实验,却意外揭开了抄底的奥秘

数据来源:wind、中泰资管 以上为历史数据测算,不构成对指数未来表现的预测


• 当持有半年后:正收益的概率为79.35%,最大收益率为101.10%,平均收益率为21.69%,最低收益率为-13.51%;

• 当持有1年后:正收益的概率为94.72%,最大收益率为146.91%,平均收益率为38.91%,最低收益率为-8.07%;

• 当持有2年后:正收益的概率为100.00%,最大收益率为116.77%,平均收益率为46.08%,最低收益率为9.71%;

• 当持有3年后:正收益的概率为100.00%,最大收益率为74.86%,平均收益率为50.21%,最低收益率为7.55%。

在上述的测算中,我们为指数的可能继续下调预留了空间,但胜率却依然瞩目。也许黎明前的夜最是黑暗,但规律是世界的意志,天总是要亮的。



本文首发于3月23日中泰证券资管公众号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