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镇:21个“无疫村”21个战“疫”堡垒

地处我市东郊的赛罕区榆林镇,紧邻乌兰察布市,是首府名副其实的“东大门”。疫情发生以来,榆林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下辖的21个行政村中,无一例确诊病例、无一例疑似病例、无一例症状感染者。

近日,沿着110国道来到榆林镇进镇卡口,经过值守志愿者进行询问登记、测量体温后记者才得以通行。“榆林镇管辖范围大,所属村居多,更是首府的‘东大门’,疫情发生后,我们在21个村庄、1个居委会共设置28个检测卡口,对所有往来车辆人员进行监测排查,严格落实对入镇入村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信息登记、交通工具消毒等措施,24小时逐人逐车进行检查,发现发热、咳嗽等可疑人员就地隔离。”赛罕区榆林镇党委副书记张晓霞告诉记者。

土地面积大、所属村居多,这无疑给疫情摸排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为此,榆林镇党委加班加点制定了“党员分片包户”精准防控疫情责任制,“一办七组”上下联动,各村通过分片包干、网格化管理、志愿者积极参与摸排,在全镇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地毯式摸排机制,确保疫情防控责任落实到位。

“大年初二接到疫情防控的命令,初三村‘两委’班子就全员上岗了。通过摸排,发现村里有两户两人是从武汉返回呼市的重点防控人员,村‘两委’班子第一时间就对其进行了隔离,也张贴了相关通知,及时告知其他村民注意防护,同时,对居家隔离人员实施严格封闭管理。每天有专人对其进行体温监测,帮助隔离村民采购生活物资,并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消毒,让隔离人员在家安心、舒心、放心。”河南村党支部书记范前恒对记者说。

众志成城,方能战胜疫情。榆林镇各村“两委”干部不分昼夜,带头参与防控一线工作,先锋模范作用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也深受鼓舞,在疫情防控战线上涌现出一组组感人的画面。

“为抗击疫情捐钱捐物的不计其数,党员干部带头缴纳特殊党费,有的群众把热腾腾的午饭送到防控点,一些已脱贫村民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广大群众捐款、捐口罩、捐棉衣、捐帐篷助力防控一线……类似的暖心事,21个村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榆林镇网信办负责人王福宝动情地说,“村民抗击疫情的积极性让我们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觉得一切都值得!”

21个村庄,21条战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榆林镇广大干部群众同时间赛跑、与疫病较量,始终守护着首府“东大门”的安危。21个“无疫村”,21个战“疫”堡垒,是对榆林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志愿者一个多月坚守与奉献的最好回报……(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刘军 通讯员 冯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