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关于老师的建议,请各位点评?

就是要飞高点


我曾教过十多年的小学,初中,高中。也为学生迟到、早退、早恋、调皮、打架、不完成作业、不遵守课堂纪律,迷恋打台球(当年还没有网络游戏)等等问题,把学生刮得眼泪一颗颗地滴!但几十年过去了,与教过的学生仍然感情很深,关系很好。我的体会主要有这样几点。第一,当老师就要把课讲好。如果课讲得不好,学生听不懂,学不到知识,认为你没有水平,叫他怎样守纪律,怎样认真听课,怎样完成作业,怎样从内心服你尊敬你?第二,批评学生语言可以严厉,但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可冤枉学生,不可伤及学生的自尊与人格,更不可伤及学生的父母。虽把学生批得眼泪一颗颗地滴,但那是给学生讲当学生的起码要求,分析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的错误性质,讲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与对子女付出的艰辛,分析学生现在的学习与将来的命运关系等等。这样的批评,不管是当时还是过后几十年,学生基本没有反感和怨恨,有的只是感激,认为没有老师的当年可能就没有自己的今天。第三,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留感情的死角。每一个学生,初始都是想学好的,但因家庭,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差异。老师对双优生有一种天生的喜欢,但决不可对双差生产生厌恶!尤其对双差生更要多些、主动些关怀,或者说老师除教学外的精力,绝大多部分都是付出在了双差生身上。而多年后对老师最尊重的之所以是双差生,就是因为他们感悟了当年老师对他的付出。对好学生有优点成绩要表扬,有缺点错误也要严厉批评,不可“一肥遮百丑";对调皮生有缺点错误要批评,有了优点成绩更要表扬,甚至要戴上放大镜找优点成绩来表扬,不可“一丑遮百肥"。这样,好学生不敢放肆,调皮生不认为老师偏心。老师要对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一样关心,一样关怀,要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不留爱的感情的死角,不能“众人皆欢,一人向隅",更不能“遥望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第四,老师要把学生当成弟妹或子女对待。老师只要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弟妹或子女,从生活,家庭,学习,成长方方面面主动关心关怀学生,学生是会感受得到的,也会从内心尊重尊敬老师的。之所以很多父母对子女虽又打又骂,长大了学生还是要认父母,要孝敬父母,就是因为父母的一切都是为子女好,这道理相同。当然,一个好老师,还须有许多好品质,这是其中的一些罢了。


爱尔兰人1


对于题主提出的建议,能站在老师的位置上为老师着想,想建立一个管理组织负责管理班级事务,目的是为了保护老师。看后我很感动,真心谢谢题主。

题主的初衷是很好的,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实际工作是行不通的。

题主在建议中说管理者类似于大学里的辅导员,说白了就是大学管理学生推行的的辅导员制。我是一名职业院校的老师,我个认认为,现在的辅导员制已经不适应大学生的管理了。

1.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根据学生情况来制定,一定要符合实际,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辅导员制在以前可以说是一种很好大学生管理制度。大学未扩招之前实行的是精英教育,可以说能考上大学的绝对是高中生中的佼佼者,素质没得说,而且每个学校的招生规模很小,所以辅导员管理学生真的没有问题。后来高校扩招,推行大众教育,高校招生的规模越来越大,考大学可比考高中难得多了,学生的质量也大不如以前,现在的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真的是很令人头疼,整天有班主任盯着还出事,何况是辅导员管理学生。学生变了,制度不变,必须是搞不好学生管理工作的。

2.辅导员制不再适应现在的学生管理工作

辅导员制不再适应现在的学生管理工作,我只从一个老师的角度来看的,也只是代表我个人的看法。


  • 1.由于受到编制的限制和经费的影响,每个学校的辅导员数量是有限的,每个导员一般是最少负责两个班,一个标准班是40人,这就是80个学生,大家想想也知道,要想管理好这80个学生的难度有多大。

  • 2.作为一个辅导员来说,如果只是管理学生也就罢了,这样也可以天天盯着学生,但事实上是辅导员的需要做的事特别的多,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处理这些不得不去做事情上,哪有时间去管理学生。实际情况是:学生很少能见到导员,就象放羊一样,放任自流,无人管无人问。

我以上分析是从大学的角度来分析的,大学生尚且如此,中小学能行得通吗?很显然,中小学更离不开老师的管理,特别是班主任的管理。

题主建议让老师不再做管理者,老师上课的时候可以管理课堂纪律,一旦有严重违反的,可以找管理者处理。这更是行不通的。

老师既是教学者也是管理者,教学与管理是统一的。别的不说,老师上课的时候必须管理好课堂纪律,管理课堂纪律就是老师的责任。从管理学的角度说,有责任就要有对应的权利。如果老师没有管理的权利,连批评的权利都没有了,那老师怎么去管理课堂纪律?课还怎么可以上的下去?这是不是很矛盾。

再者,什么是严重违反纪律,这个怎么界定?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学生调皮捣蛋,影响上课就是很严重了,但是从管理者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老师上课一有事就找管理者,管理者能忙得过来吗?这个肯定是符合现实的。

我个认认为,可以成立一个惩戒执行组来解决老师与家长的冲突

在实际工作中,老师与学生并没有多大的冲突,更多是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冲突。为了让老师既有管理学生的权利,维持好课堂纪律,又不让老师与家长发生冲突,我个人认为,能不能成立一个惩戒执行组?

这样,上课时学生的一般违反纪律,老师就处理好就行了,不影响上课;如果学生严重违反纪律,老师可以先拿出一个处理办法来,然后交给惩戒执行组。惩戒执行组再联系家长,让家长了解实际情况,共同协商老师提出的处理办法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可以执行,把皮球踢给家长,看家长是什么态度。我想信家长一般还是会同意执行的或者与惩戒执行组协商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方案来,这样就避免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冲突。

结束语

  • 1.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老师不仅仅只就传授知识,更是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只管教学,不管学生,这是不对的。

  • 2.作为家长来说,也要理解、支持老师的工作,这才是真的爱你自己的孩子。


文会教学


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却实施不了。首先我要更正你的一个错误,老师本身既是教学者也是管理者,在一堂课上,老师既然完成教学任务,也要做好该堂课的纪律管理。然后我们再谈谈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在我看来,你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成立管理组,老师专心教学,既可以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专注于教学,又可以减少师生之间的摩擦,减少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出现,更减少了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误会。但是,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几乎为零。成立管理组,管理组具有什么样权力呢?如果和之前老师的权力相同,那只不过是讲师生家长的矛盾转移到学生家长管理组上而已,矛盾依旧存在。老师本身就可以管理课堂,成立管理组来管理学生,是否多此一举?成立管理组,邀请家长参与管理,那管理组成员是否需要发工资?工资又由谁来发?一个班级有五六十个学生,如果上课的老师不管理,课堂是否能够进行得下去?课堂中出现学生捣乱,是立刻处理还是课后处理?立刻处理又是否会耽误课堂时间?课后处理的话,那课堂又是否能正常进行?我想,答案大家心中都有。身为班主任的可以告诉你,课堂上如果没有老师管理,整节课都会乱,讲话的,走来走去的,吵闹的,甚至跑出教室的都有,除非学生具有很高的素质或者有长期养成的纪律习惯,不然,那节课是无法正常进行的。所以,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目前而言,教师的问题是个大问题,教师的素质和专业能力问题,班级管理中的惩罚问题,教师的待遇问题,教师的社会地位问题等,都是社会性的大问题,不是一两个人能解决的,我们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这些问题的解决有法有规可依,同时我们也相信国家会解决好这一些问题。


宝229318039


出发点很好,但实操性不强。

一,教书育人,老师不是单纯的的教书本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教孩子做正直善良的人,其本身就赋予了管理者的职能,不能与管教分开。

二,大学辅导员一般是一对多个班级,其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处理学校生活方面的事,比如饭卡在哪里办理?奖学金怎么申请?档案管理等等,而纪律主要靠大学生自觉,不需要辅导员过多干涉,因为自己不守纪律,会影响自己拿毕业证和学位证。

中小学老师不一样,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还欠缺,违反了纪律并不是靠管班辅导员教育沟通就能管好,更需要当班老师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和家庭成长环境来分析其表露出来“不守纪律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而这些是只有经常接触的老师才能更加了解,如果是偶尔露面的管理老师,恐怕连句掏心窝子的话都问不出来吧,再说跟家长沟通,家长需要了解的是整体情况和细节,除非每个老师的课管理老师都随堂走,否则又如何知道孩子在每堂课上的表现?显然管理老师不可能也没那么多精力随堂走。

三,学校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财力。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老师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怀孕,生病请假都是最头疼的事,很多老师都是超负荷工作,代课老师都不够,哪里还有更多资金去招专门的管班老师?如果有这个钱不如多招一个代课老师,让每个老师都有更多精力去备课和关注学生身心发展。


黄沁儿


西学东渐,我们丢掉了很多很多传统。思想方式也随时代变迁也改变了。尊师重道,成了屁话。有钱有权才是大爷,老师不敢管,老师不能管,听之任之。那还能教育出多少人才?知识不值钱,一年辛苦还没有泥瓦工的收入多。就因为不写家庭作业被批后,一家亲朋好友闯进学校狠揍老师一顿。某乡长的儿子,上课戴耳机听歌,被老师没收了手机。居然停职写检查,又何其荒唐。


用户6148451543775


老师,对于像我这样的资质平庸的学生来说,老师是不会有过多关注的,首先你的成绩并没有突出到让老师重点培育你,也不是那种调皮捣蛋分子,自然不会耗费太多心思在那种守规矩的学生身上。我的性格就比较中规中矩,也不调皮捣蛋,脑子也没转的那么快,属实没获得老师的过多关注。

上了大学之后,发现边上每个同学都能说出哪个老师对他印象最深,关系最好。有时也挺羡慕那些同学的,那种被老师关注的"荣耀"感属实会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我觉得老师前提是教书育人才配得上"老师"这个称号,至于大学里的辅导员,或许没个人遇到的辅导员不同,但我是不苟同我的大学辅导员配得上老师这个称号。在我印象里,他也只会去威胁或者说是"告诫"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总之大一新生来的时候就一条,得听话。

班里同学似乎都对导员意见挺大,除了那几个学生会的,也不知大学里的黑幕有多黑,举个小例子,曾经我天真的以为他告诫那些请假的学生要请假打假条得提前1周,事后不给假条。然后才发现那些学生会的,听话的,根本就不受这种约束。我可能是那种较真的人,感觉这种不负责任的辅导员还真不配称之为"老师",


康康日常小记


你的想法很好,说的也有点对。但是落实下去则不那么容易,首先现在学校的问题,焦点没有说对。真实的原因是什么?也沒想好。

当下主要的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排除一切外来的干扰。学校是一个封闭的集体,怎样进行管理,怎样进行教育。是校长的责任,是老师的责任,是教育系统专家的责任,往上是教委的责任。

现在是一些外行出于私心,或者是乱操心。说三道四,吆五喝六。根本不懂教育为何物,是属于乱为。

所以要正本清源,要还学校一个清净之地。其它的人则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信任的丧失,怀疑一切阴谋论盛行,遇事就把人往坏处想,根源就是不信任。不可否认存在一些问题,但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那样会使大多数用心教学的教师寒心的,怎么能以点带面的看待问题。偏见只会加剧矛盾,这是每一个人需要思考的。

家有家法,校有校规。进学校就要遵守校规,这个还有什么疑问吗?人人自已为是谈何管理,尊师重教,师道尊严就是教育的根本。教师连尊严都没有,怎样教学生。亲其师才能受其教,学生才能学习好。

一切问题的解决,需要的是严格的管理。出现问题,也是因为管理的不到位,不敢管理。应该给教师减压,而不是加压。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出现了一些问题时,学校要帮助解决,使教师的教学不受干扰。让一切回归正常,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是关键。


懒蚂蚁29


您好,对于您说的这个将教学与管理分离的建议,虽然有可取性,但是实施起来就很难了。

首先,教学者也好,管理者也好,都是人,而无论是与学生交流还是与家长沟通,都是属于人际交流的。如果教学与管理分离,教学者只教学,不关心学生的成长,不与家长沟通了解情况,说实话,结果不会很好,教学也难以进行。

其次,如果管理者只管理,却没有和学生的日常交流,或者说是教学中的熟悉,管理者也难打动学生,让他们好好听从管理。

最后,在大学,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管理者和教学者分离,但是最起码,中小学还是不适应的,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也知道中小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是没有办法这样进行的。其实,在大学,很多同学是有抵触辅导员情绪的,因为他们见不到老师,或者见得很少,这就说明,长时间这样下去,并不能保证工作更加顺利。尤其是中小学生,需要关注和了解,不然别的老师说,这个学生不听话,这个学生很调皮,却不知道对方到底在课上的状态,就容易失了判断。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


小Q老师


你这个想法是好的,起到了保护 一线老师的作用,但是,你不保护 一线老师,一线老师不被推到前头,哪个人肯被推到前头去呢?

本来和家长的交道就是非常复杂和麻烦的,哪个人愿意专门管这摊子烂事呢?

每次班主任和家长产生了矛盾,哪次,学校会保护 班主任呢?还不是强行把班主任推了出去,是死是活你自己受着吧!

如果,学校推出这么一个管理层来,不教课,光处理这种关系,想想吧,本来给学生授课的老师,家长们都懒 得尊敬,都得理不饶人,更何况是这些不教课的老师?谁会服气?

家长才不会服气 呢,更会吵到天上去的。

这种老师,估计谁也不会干的。

而班主任,恰就是夹缝中的夹层,

他上面听领导的,有事,领导就把你推出去挨着,

下面听家长要挟的,家长恰是因为这个老师在教课,教着自己孩子,有时才不得不给老师一份薄面。 更何况这个薄面,非常之不牢靠,人家想唾弃就唾弃了。

再说了,你想推出管理层,让谁来?哪个老师吃饱了撑得天天跟家长斗嘴去呢!

所以,死活都让班主任受着吧!谁让你是班主任呢!


Longsuixinyuan


你这个建议其实早就有人提出来了,但这方式只适合大学时代。目前各大学的辅导员,就是你说的这种模式在管理学生。大学生与小学生,中学生的差别就不用多说了,所以说,你提这个问题看得出你是教育外行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里的传道,指的就是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可见,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职场上下级,否则就跟外面的培训机构没什么区别了。

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老师与学生是一对紧密的关系体。如果按你说的,管理和教书分开,在大学以下阶段是不能实施的。

首先,从没听说过一所中小学学校的老师剩余到可以管理教书双分开的地步。现状是除了寥寥无几的重点学校外,其他学校的师源都是缺编的。很多老师一周的课数都14节左右。你说哪有实际的空间给你管理教书双分开?

如果,你说可以试试一个人管理几个班级,那我劝你赶紧把孩子转出这所学校。

其次,在中小学阶段,班主任作为管理者,必须亲身跟学生多接触。而最佳的接触方式就是上课,批改作业,掌握学生的家庭信息等。正因为你说的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性格各异,才需要专人也即是班主任亲密接触学生群体,了解各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才能有的放矢的指导和培养学生。

第三,如同工厂流水线一样,把学生当做没有个性的生物,由管理者令出必行,千篇一律。那样才是会出大事。

管理者没有给学生上课,没有用丰富的知识折服学生。仅仅是课余时间来了解学生的情况,还幻想着夕阳西下,落日余晖照耀着操场,你和学生们围成一圈,手拉手,心连心,开怀的聊天?

我劝你醒醒吧,没有上他们课的老师,而且让学生知道你不用上课,只是专门来管理他们的,你还不是校长,主任之类的。别以为学生不知道,他们精着呢!

你以为的悲天怜悯状,在他们眼中你跟门口的大爷和生活老师没什么区别!他们会听你说话才怪!

教育是一门技术活,更是因为其育人的特殊性,注定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必须是紧密联系。是没法用特定的方式来界限优良与差劣的,它有着看似简单却是复杂的处理机制。橘生于南则为橘,橘生于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体罚适用于调皮捣蛋的学生,却不适合当众自尊心很强的小女生。如果强制用一种方法运用于所有学生,那才是真正的耽误孩子们的教育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