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90后,年前辞职,年后迷茫,想出去走一走,可行吗?

DM大敏儿


一、关于当下

由于不清楚题主的其他个人信息,单从90后、年前辞职两个信息看出题主还十分年轻,也有过一定的工作经历。至于年前辞职的原因,是工作不顺心?对领导不满意?想换个活法?等等原因,都应该是题主辞职前的感受。回到当下,题主的迷茫又在哪里呢?是接下来做些什么?能做什么?想要做什么?这是目前题主的状态,我猜也是在纠结的状态,那最纠结的点,是在哪里呢?

二、关于自我

题主并没有过多提到个人的状况,所以也不太好过多给出建议。只是需要提到一点,自我的状态也和个人的情感状态有关,包括亲情、爱情、友情的状态。如果题主目前感到迷茫,那么也可以对这些关系进行梳理和盘点,先从已有的做起,从这些关系中先获取能量。

三、关于未来

出去走一走,并不会影响未来。出去走过了之后,回到原有生活状态的你依然需要面对当下的一切。那回来之后会有更好的答案吗?如果有,那会是哪方面的答案呢?是更满意的工作状态还是更满意的人生状态呢?这些都是需要题主去认真仔细想一想,但并不着急,未来是每一个当下构造出来的。

是否可行,答案就在题主心中。希望题主可以从每一个自我的询问中找到答案,也希望题主可以早日走出迷茫,重新获得接下来的人生方向。当然,如果题主依然愿意就生涯规划、人生目标多聊聊,欢迎与我 多交流,祝好!


做到80岁的生涯咨询师


我,90后,工作5年裸辞3次,但从不后悔


这是一个关于裸辞的真实故事。

先来简单介绍下裸辞的含义。

裸辞:没有找到下一家单位,就直接从单位离职。

裸辞和跳槽最大的区别是,跳槽是先找好下家,裸辞是光膀子从单位离开。

90后,裸辞3次,每次的理由都不一样,每一次,我都受益良多。

第一次裸辞:压力太大,决定从上海到杭州发展。

毕业后第一份正式工作,在上海一家网络医疗公司上班,负责撰写网站的医疗科普文章,转正后到手工资平均2000,朝九晚六,单休。

有一天上班路上,我看到一个男人拿着最新款的苹果6打电话,苹果6当时是世面上最贵的手机,大概要5000多,我要攒3个月才能买一个。

当时,我很羡慕那些使用苹果手机的”有钱人”,我那时用的是1000块钱的安卓低端手机,和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挤在阴暗潮湿的公司宿舍里。

在干了半年后,我决定离职去杭州发展,主要是看中杭州的互联网发展势头更好。

买完去杭州的火车票,银行卡里的钱只剩下3位数。

上海的消费实在太高了,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可是赚钱似乎和我无关,当然这也和我的专业有关,文科专业不太好就业。

而且,我当时的同事下了班,基本都在打游戏,我也受他们影响,一步步堕落。

现在我知道,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因为我当时在上海,工资低消费高;但是到了杭州,情况就变好多了,最起码房租没有上海高。

而且杭州的互联网公司很多,创业创新氛围也比上海更好。


第二次裸辞:创业公司领导不靠谱,呆满一年就走了。

在毕业一年半后,我转行成为了一名新媒体运营,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负责公众号运营。

当时公众号创业很火,不过我当时也是跟风。好在我平时也喜欢写东西,就被一家创业公司领导看中了。

在这家公司我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我的写作理念和领导发生了分歧。

领导喜欢用标题党吸引读者点击文章,而我喜欢用好内容吸引用户。

后来,公司的公众号粉丝增长缓慢,公司融资也遇到了问题,公司裁了一大批人。

因为干的不开心,所以我在元旦节一过,就申请了离职。(忍了半年)

后来,这家公司也很快破产倒闭,当初的老员工都走光了。

后来我选择加入一家公司,重点看这个领导厉不厉害,有没有成功的经验。

跟对人,做对事,这是公司能做起来的必备条件。


第三次裸辞:领导面试画饼,在公司成长受限。

工作第3年,我加入一家小有名气的互联网公司。

领导面试时候说了一堆好处和前景,结果到了公司才发现,公司其实人浮于事,部门同事干的事情没啥含金量。

公司因为处在行业风口上,拿了几笔融资,外面看起来挺风光,其实团队没啥战斗力。

后来,因为业务缩减的原因,我被转岗到其他部门,当时我就已经在看外面的机会了。

然而,看了好几个月的机会,我发现,市场上合适的机会非常少。

另一方面,也要怪我在这家公司没啥业绩,当然,领导也没指望我们能做出多少业绩,毕竟就那点死工资。

印象里,领导基本不呆在公司,到处跑,参加各种行业颁奖典礼。

当时我有两个选择:要么在这家公司继续磨洋工,找到好的再跳。

要么直接走了,先调整下思路。

当时我的上级小主管也在过完年后走了,我观察了下,和我同时来公司的那批人,走了2/3。

和一个离职的小伙伴聊天,他说这公司太坑,不舍得给钱,我也就决定离开了。

这就是我的三段裸辞经历。

第一段裸辞出于人生规划,第二段裸辞出于对领导的不信任和不看好,第三段裸辞出于成长受限。

我很佩服那些能在一家公司干到破产的人,因为他们知道公司没前途,为了生活费还要继续干下去。

我也很佩服那些知道自己离开公司啥也不是,所以好好领着工资混日子的人。

很遗憾,我的性格和智商不允许我那样。

及时止损,是我裸辞的最大原因。

因为我知道,去一家公司,不只是为了挣钱,更大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上升一个新台阶。

在一家没啥前景的公司呆着,大概率钱也赚不到,内心也饱受折磨,最后慢慢丧失斗志,泯然众人。


02

裸辞并非一无是处,关键要做好这3点


谈到裸辞,很多人都会摇摇头,他们会列举裸辞的各种风险:

比如社保断掉、经济压力加大、新工作不好谈薪资。

事实上,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比如裸辞前,先攒个一年左右的生活费,确保即使自己找不到工作,也不会饿死。

社保问题,可以找个地方代缴。

至于谈薪筹码,你更不用担心,真正好的公司,根本不会在意你是在职还是离职找工作。

和一些HR聊天,我问他们是否会在意面试者是在职或者离职,一位工作10年的资深HR说:

他更看重面试者是否满足公司的用人需求,只要你没有太大的职业操守问题,一般都不会介意。

正式决定裸辞前,我们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准备好钱


正式裸辞前,钱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只要你有足够的钱,你就有了随时离开的资本。

那些不敢裸辞的人,多半是因为钱的原因,比如月光族不敢裸辞,他们害怕一旦离开公司,就断掉了经济来源。

从我个人裸辞经验来看,至少要准备足够支持半年以上生活费,裸辞才会比较好。比如你每月基本开销是4000,你最起码手头有24000左右的存款,才可以提离职。

当然如果你准备休息几个月,暂时不找工作,最好准备一年以上的生活费。

如果你是土豪,那当我没说。


准备好退路


裸辞后,你是准备回到出租房睡大觉,还是准备疯狂投简历和面试?

在找到新工作的这段裸辞空窗期里,一般来说,你有两种不错的选择:

寻找行业内更好的机会

我认识一位朋友,她的本职工作是护士,有一天她告诉我她已经离职了,那段时间她在学英语,准备考试。她准备到美国去工作,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更高,医疗水平更好。

一般来说,这也是最常见的裸辞目的,因为前一份工作福利待遇方面比较差,所以想离职后寻找更好的机会。但更好的机会,往往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所以干脆离职准备。

如果想要找到更好的机会,建议通过优化简历、请人内推,不必要太过依赖招聘网站。

为转行做好准备

很多人裸辞的目的其实是想转行,出于职业规划的考虑。

如果是为了转行,建议裸辞后的这段时间,多读相关的专业书籍,报一些培训班,多和行业内人士交流,寻找相关人脉资源。

树挪死,人挪活。

如果你在一个行业长期看不到希望,也干的不开心,转行是最好的选择。

我自己在工作一年多后,也从文案策划转行到到了新媒体运营。

转行之后,我干得比之前更有成就感,收入也更多了。

当然,转行有个原则:尽量软着陆。

什么叫软着陆呢?就是你目前的工作和要转行的工作有一定的关联。

比如文案策划转行到新媒体运营,比如视频剪辑转行到影视编剧。

如果两份工作,毫无关联,而且你也毫无准备,强行转行十有八九会失败。

有句名言:隔行如隔山。

转行之前,最好找到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咨询,或者上网搜下新行业需要的核心技能。


准备好心态


裸辞后,人的心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裸辞第一个月,你会觉得自己好像解放了,不用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三餐。

裸辞第二个月,你会开始想念之前的工作,怀念那种忙碌的感觉。

裸辞第三个月,你迟迟找不到合适的机会,银行卡余额越来越少,你开始焦虑,甚至是后悔。


裸辞最怕的就是你还没找到更好的机会,心态就已经爆炸了。

而心态爆炸的原因,往往就是因为缺钱,以及缺规划。

为了避免裸辞后心态爆炸,可以在裸辞前就给自己规划好裸辞期间的日程安排。

裸辞后可以适当玩一个月,之后一定要按自己的计划行事。

该看书看书,该上课就上课,该面试就面试。

这样,才能确保自己顺利度过裸辞空窗期。


03

裸辞不能包治百病,拥抱变化,

培养不可替代的竞争力才是王道


在《未来的工作》这本书里,作者约翰·布鲁克斯认为:

现在90%的全职工作岗位在未来20年会消失,全职的员工会变成自由工作者,企业也会把工作的重心逐步转移到外包公司和合作伙伴中去,传统的企业组织模式会被颠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一些旧的岗位逐渐被电脑和机器淘汰,比如点餐服务员,流水线工人等。

现在去很多餐馆吃饭,都是顾客扫码点单,然后手机付款结账,传统的点餐服务员逐渐被科技淘汰了。

今年大火的纪录片《美国工厂》,中国企业家曹德旺的美国工厂,已经用上了先进的机器人,再也不需要用大量的工人,这也意味着传统的工人将面临淘汰。

如果传统工人的思路没有转变,能力不与时俱进,那么很快就会失业。

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观里有个词叫“拥抱变化”,因为,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20年前,电子商务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当时最火的是逛商场,现在电商已经从城市走向了农村,现在最火的是网购;

10年前,我们出门要带钱包和现金;现在,只需要带好手机就行。

一些新的就业岗位也在出现,比如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电竞运动员、网络主播、数据分析师。

除了传统的雇佣制,现在很多公司也开始把自己做不好的业务外包给别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只要你有能力,你就不必去一家公司朝九晚六,而是自己掌握工作时间。

在这种工作趋势下,真正的“铁饭碗”不可能存在。

未来,一个年轻人终身要从事好几份不同类型的工作。

你准备好了吗?


六耳副业


作为一个90后,年前辞职,年后迷茫,你问我要不要出去走一走,我的建议是:可以的!

工作的事情就先放一边,走出屋子,去小区逛一逛,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不错啊;或者是去昔日热闹的市场里看看,感受曾经人来人往的闹市,如今显得还有些冷清;又或者傍晚的时候,去广场里坐一坐,感受一下还没有大妈跳广场舞的清净;又或者是去看看自己喜欢吃的店铺开门了没有,要是开门了,肯定得进去解一下馋,品尝一下久违的美味……

春天来了,疫情渐退,花也开好了,一片生机勃勃,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遇到美好的风景,拿出手机拍下来,然后戴上耳机,听一首欢快的歌,再把图修一修,发一发朋友圈,相信一大堆朋友将为你点赞。看,心情也会渐渐好起来吧。

出去走一走,多好啊,去不了远的,在自己的城市里转悠,看看这个城市的人,现在都在干嘛呢,甚至还可以跟他们聊一聊对这次疫情的影响和看法,或者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千万别再呆坐在家里了,也别老盯着手机,出去走一走吧,哦,别忘了带上口罩,免洗酒精消毒液哦,太远的就不去了,像跑出国那么远的,就算了吧。祝你生活愉快,天天开心哈~


懒人晴子


临近年关,不少人回顾自己一年的工作。对于自己的工作,也产生了迷茫。每天都要重复的问自己一句,这份工作真的适合我吗?我是不是该辞职了?看着离过年的日子越来越近,想着一旦年前辞职,将会面临的损失,就会告诉自己再忍忍吧!

在接近年底的时候,对于工作的选择,就更加谨慎。要是没了工作,回到家中,面对亲人的询问。这个年,也就过不好了。

到了年底,很多人也会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盘点。看清了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每天在辞职和不辞职间,犹豫不决。想辞职的原因,大多都逃不过马云说的两条:1.钱给少了。2.心受委屈了。

为什么明明想辞职,在这个时候,却很难下决定呢?该走还是该留?

用“厌恶损失原则”,理性分析员工明明想走,非要等到过年的原因:

“厌恶损失”是指人们失去一件东西的痛苦程度,要比得到这件东西所经历的高兴程度更大。

在职场中同样有这种情况,失业遭到的痛苦程度,比找到工作的高兴程度更大。尤其是在面临的损失更大的情况下,在年前辞职,可能损失的东西是比较多的。

作为员工,在打算提出辞职的时候。同样会受到厌恶损失的影响,在年前辞职和年后辞职。心理的预期是不一样的,对于要在年前辞职还是年后辞职,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考虑:

1. 年前和年后损失程度的对比。

2. 厌恶损失对决策造成的影响。

3. 如何及时止损,减少厌恶损失。

年前和年后损失程度的对比

1. 年前辞职损失的是什么:

年终奖:年终奖是指每年度企业根据员工的表现,给予员工的现金奖励,是对员工一年来工作的肯定。一般情况下,年终奖是在放年假的前几天,进行发放。不同的公司,年终奖的数额也不同。

小公司的年终奖可能只有几千,而大公司的年终奖几万甚至高达几十万。一般企业对于年终奖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要干满10个月,对于业绩有一定的要求。只要满足条件,就算在年前辞职,还是可以拿到年终奖。不过这样的公司是很少见的,通常在还没发年终奖之前辞职,等于拿不到年终奖。

在年前辞职,很有可能会损失一笔年终奖。年终奖的数额越大,越会在年后辞职。

离职决策:

在辞职之前,要先分析自己是否满足公司领取年终奖的条件。要是不满足的话,在考虑要不要在年前辞职,就可以排除年终奖的因素。要是满足年终奖的领取条件,要看具体的数额,是不是在自己能接受的损失范围之内。

要明白因为损失厌恶的关系,痛苦是会被放大的。比起得到一笔年终奖,失去年终奖的痛苦程度要大得多。

工资和福利:一旦辞职,也就意味着没有了工资。也失去了这家公司的福利,一般公司年底都有尾牙,或者是组织员工出去旅游。

离职决策:在过年这段时间,是花销比较大的时候。手里的积蓄,能不能让自己过个好年。可以事先计算下过年的开销,然后看看自身还剩多少存款。辞职后,会不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辞职前,最好要有笔准备金,这笔钱可以支撑自己3个月不工作的生活。

厌恶损失对决策造成的影响

厌恶损失,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决策。我们更多的是受恐惧的驱使,而不是我们的意愿。对于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很多人还是会选择继续做下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习惯了,习惯了每天做的工作,习惯了周围的同事。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种例子,比如你花了30元买了一张电影票。但你看到20分钟,觉得很无聊、不好看。但想着已经花了30元,要是不看完的话会很亏。结果选择待在影院看完,但心情却不会变好。

年前辞职会让人觉得,会遭受到很大的损失。担心会失去很多东西,而减少可能得到东西的期待。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时候选择不辞职,是出于恐惧的心理。

及时止损,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考量:

1. 找工作的难度

相对来说,在年前辞职是更容易跳槽成功。大部分人,哪怕工作不满意,还是会等到年后辞职。等到了年后,就是求职的高峰,一大批人都在找工作。在年轻辞职的话,更容易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公司招聘,同样要遵循供求关系。招聘人数大于求职人数时,好找工作。当招聘人数少于求职人数时,竞争大。在职场中“金三银四”“金九银十”是一年的招聘旺季,也就是过年后这段时间,竞争是很激烈的。

在年前很多公司,也会放出招聘岗位。防止年后出现离职潮,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年底也是很多公司忙碌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招人,都是比较紧急的。公司项目,需要员工来负责,不可能等到年后在做。这个时候选择跳槽自己心仪的公司,面试的机会会大大提高。而且公司出于现实的考虑,也会放宽条件,提高应聘的成功率。

综合以上因素,年前是比较好找工作的。

2、年前辞职和年后辞职造成的损失对比

一般情况下,在年底会选择辞职的员工。对于原来的公司,已经感到很失望。继续待在工作,并不能好好的工作。说到底,浪费的还是自己的时间。跟工资比起来,时间才是更宝贵的。为了年终奖或者工资,留在一家自己不喜欢的公司。还不如早点离开,在过年前重新换一份工作。

在选择年前辞职或者是年后辞职时,可以用“A4纸思考法。”

具体方法如下:

拿出一张A4纸,在中间画一条横线。在左边写下年前辞职的损失,在右边写下年后辞职的损失。两者进行比较,可以更直观的帮助自己做出决定。

3.自己是否已经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无论是在年前辞职,还是在年后辞职。都要明确自己的岗位目标,想好自己想找什么样的工作。而不是一心只想辞职,要是自己还不明确,最好在年后辞职。趁着过年这段时间,好好想清楚。辞职是不是最好的选择,造成自己想辞职的是因为个人,还是公司。

结语

无论是年前辞职,还是年后辞职,都要先想清楚。在做出选择之前,还要考虑厌恶损失造成的影响。在做出决策前,可以参考这几个考量:

1.找工作的难度。

2.年前辞职和年后辞职造成的损失对比。

3.自己是否已经明确职业规划。

希望大家都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野生酱油渣渣菌诶


当下疫情还没有彻底结束,看你要走的地方是哪里,经济条件可以支撑自己的话不妨去报个兴趣班吧,跳舞也好,美食也好,健身也好总之别辜负了被闲暇的时间。

本人也算是年前辞职的那一波吧,年龄30+,年前因为考研给单位申请了4个月的假期,结果疫情,我没有正式复工,更迷茫的是没有合适的位置回去。考完试还没回到工作岗位的时候,我每天睡到自然醒,美其曰终于可以休息了,实则内心的不安和恐惧大概只有自己知道吧。大概持续了半个月,煎熬折磨着我...我懒的见人懒的回复信息彻底把自己休息了,但我突然一天半夜起来看书了,我列了规划,看书、瑜伽、英文电影.....虽然暂时工作还没落停但是不能让自己落后,自己得向前...

一定去试一试,迷茫的时候不适合东想西想,只需要保持自己的高度,甚至要更好的提升自己。工作上暂时没有合适的就从兴趣和体健上充实自己。闲暇时光不多得,不需要迷茫,选择用来提升自己吧。



王之菀


我也是个90后,说句实话吧,现在的90后大多数都是非常有主见的人,而且特别要面子。现在大多数像水电工、木工、建筑工等高薪行业,90都不太愿意去做!所以现在做这些行业的大多数还是70、80后的工人!现在的90后大多都好高骛远,每一份工作都不一定会干长久。这几年的实体店的行情也不太好!所以也导致很多劳动力的减少,工作也越来越难做!所以啊,现在有一份好点的工作尽量还是不好辞职吧,如果实在不喜欢现在的工作,那就一定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去做!对自己多以后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同为90后!加油💪


鑫源怡佳


现如今,90后已经成为职场的主力军,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老板都会发现90后不好管理。在职场上,90后这个群体也被贴上各种标签、叛逆、开放、自我等等,90后的群体说不得、骂不得、一言不合就辞职,让许多老板那套管理70后、80后的方法,在90后身上是完全没有作用。职场上为什么会出现90后难管理这种情况

1、钱少事多

90后更崇尚于平等,就是公司给我多少钱,我就给公司干多少活,而不是拿工资就什么事都听公司的,那套对公司忠诚、领导就是天,对90后这个群体是完全没用,90后根本就不吃这一套

而许多公司还用以前管理70后、80后的方法来管理90后,给一点微薄的工资,就要求对公司忠诚,什么事都要听公司的,只要公司有事,就是半夜也得从被窝里爬起来,免费加班更是常态,而这一套对于90完全就行不通了

2、画饼充饥

画饼是许多老板都有毛病,但是90后根本就不喜欢“吃饼”,90后更喜欢实打实的东西,工资拿到手才是王道。如果公司不能给90后提供一个可发展的平台,只是画饼充饥,90后完全会直接找下家

画饼充饥这个方法,对于70、80后就是屡试不爽,老板只要打打鸡血,画画大饼,小王,最近公司正准备提拔一个部门经理,我很看好你;小张,公司在未来两年准备上市,只要你好好干活,到时候肯定会加工资的,70、80后就会拼命的给公司干活。

3、不尊重人

90后就是你尊重我,我就尊重你,你不尊重我,管你是领导还是老板,照样怼你。许多领导有骂员工的习惯,心情不好就骂,没业绩骂,特别是一些基层管理员,在员工面前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这在70后、80后前面这样子没事,他们都有领导就是“天”的思想。怕得罪领导,被开除了,70后、80后都是能忍则忍。而90后完全就不怕,你还想开除我?一言不合直接就走人了,辞职信都不交。



7度领域


可以啊。


我自己也是90后,平常很喜欢旅游,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想出去走走。

旅游的时候还是很开心的,可以短暂忘却眼前的烦恼,从困境中短期解脱出来,可以安静下来,思考思考。最不济的,至少能放松放松心情。

也许,旅途中遇到的一些事会改变你的想法。


那么,去哪里走走呢

首先,最近这个疫情发展,国外是不现实的。还是国内吧。

自己如果是东南沿海生活的,可以去西部走走,看看祖国壮丽的河山。体验一下不同的风土人情。自己有一次国庆和朋友报了一个大西北的驴友团,走了甘肃、内蒙等地。看到车两边的荒漠,觉得自己特别渺小,要是自己被扔在这里野外生存,可能一天都活不下去。感谢现代化城市建设,自己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


反之,如果是生活在内陆的,可以去海边走走,吃吃海鲜,蹦迪泡吧逛古镇。

如果单纯想静静,就找个舒服的酒店泡几天,手机一关。啥都不想,看看书,散散步。


适度

短暂的迷茫谁都会有,但是谁也都没有先知的能力,人生的路都是黑暗中摸索着走出来的。

选择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难得是选择了一条路就一条道一直走下去不要停。

现在还年轻还有很多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年龄越是大了,试错的成本就会越高。

所以要想好,对于工作,位于未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在哪里,可以做什么,想做什么。

可以选择放开自己,甚至每年都可以选择几天放空自己。

但是剩余的日子里,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责任还是得履行。


祝早日找到心仪的工作,祝旅途愉快!


小水的后花园


我觉得如果你有足够的储蓄,不影响生活的情况下可以出去走走看看,给自己放松一下,不过现在疫情还没完全结束建议还是尽量减少外出比较好。如果没有足够的储蓄不工作的话可能会影响生活,特别是现在工作也不好找,快的话一个月内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慢则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18年底我裸辞回家过年,也没有什么储蓄,过完年回来找工作,每天面试找了三个月工作,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我当时心里很慌,焦虑晚上失眠睡不着,真的很难受,所以还是要努力工作。


简单剪影


10小时前

不可否认你问到了时下的人生三问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疫情期间有很多人曾有这样的经历

哪怕他是来到生他养他的桑梓故乡

也必须要认真登记回答以上的问题

孩子成长,也是有这个的一个历程

一出生便带着自己的气息日元而来

也带着家族使命带着老祖宗的传承

而立的你,一定是有了重生的概念

以前物质精神的你都已经不再认同

你是要脱胎换骨去找寻自己的本我

有说甲木的人拥有自信乐观的个性

乙木拥有百折不挠韧性十足的追求

丙火利他的个性持却有宏观的思维

丁火这灯烛之火有强烈的探究精神

戊土厚重的包容可让天下为我所用

己土承载的却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庚金乃是非黑白分明有理走遍天下

辛金高冷的外表是完美的内在向往

壬水的自由之身成就随性兼容并包

癸水却神秘中有更好的预见和灵性

告别过去的勇气去追求未来的幸福

回归自己的本我从自己的内心出发

用自己的双脚重新丈量脚下的土地

用自己的擅长的双手开始新的奇旅

思考过去或许会让你有诸多不认同

但可以归零从现在起定位新的角色

唤醒内心接纳来自灵魂深处的自己

迷惘会随着疫情消逝在遥远的天际

五行阴阳十大个性类别你可以考虑

追求自我实现回答人生的终极三问

你就会逐渐明白人生的意义与真谛

布达拉宫的灵塔雅鲁藏布的最低谷

带着灵魂的出去走一走是最有意义

最后,送你一句话

我以我心挑山岳,此心光明万物生

祝你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