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間傳奇故事 《水滸》作者挺淘氣,竟然用對聯給人治病!

一副妙聯巧治病

王明見

對聯,也稱“楹聯”,“對子”,是一種由字數相同的兩句話組成的對仗工整,韻律協調,語義完整的文學形式。它發源於我國古詩的對偶句,始創於五代時期,盛於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對聯的形式工整,平仄協調的特點是一字一音,音形義統一的漢字特色的體現,所以,對聯是漢語語言特有的文學形式,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據說,對聯不僅陶冶情操,還有治病的功效哩。

相傳,《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不僅能文善詩,而且還精通醫理,他曾經就以對對子的方式,治癒了頑疾。

  

故事:民間傳奇故事 《水滸》作者挺淘氣,竟然用對聯給人治病!

某天,和施耐庵比鄰而居的顧員外來到他家,說兒子顧斐這些天臥床不起,想請施耐庵前往診視。施耐庵慨然應允,來到顧家後,只見顧公子年約二十,可是卻面色萎黃,精神恍惚,脈象細澀而無力,看樣子病得不輕。施耐庵便耐心地詢問病情,而病者卻閉目答非所問,口中只喃喃地念道:“此木為柴山山出。”

施耐庵聽後,心中頗覺奇怪,這分明是個上聯嘛,難道公子只是苦於無對,方才……於是他便對顧公子說道:“有對了!”顧公子倏然睜開雙眼,只聽施耐庵對道:少女為妙人人從。”這分明是副絕對,顧公子一下子精神大振,竟坐起來喜道:“請問先生,‘山石巖前古木枯’,可有下對?”施耐庵略加思索,然後答道:“白水泉中女子好。”

施耐庵接著道:“我再續個對聯——‘山石巖前古木枯,此木為柴;白水泉邊女子好,少女最妙!”

故事:民間傳奇故事 《水滸》作者挺淘氣,竟然用對聯給人治病!


顧公子聽罷,竟忘了自己還在病中,他一邊下床,一邊吩咐小童招待施耐庵。

此時施耐庵心中已是明瞭,他悄悄問顧斐:“敢問公子,是否有意中人出聯相難?”顧公子兩頰一紅,不好意思地點點頭,原來顧斐正是因為思慮過度而引發心病,此時心中塊壘一解,“病”自然也就好了大半了。

  故事雖小,可是卻闡明瞭一個養生方面的大道理,那就是一個人如果過度憂思,勢必會給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嚴重者甚至會憂思成疾,就像故事中的顧斐一樣。

所以說,萬般皆好,想開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