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依靠什麼賺錢?

長大以後,我一直好奇為什麼富人會成為富人,他們之中會不會有一些共同特質,有沒有哪些特質是我能學會的,總不能一輩子都做個失敗人士吧。

別說,在和他們交流、相處的過程中,確實發現他們身上有一些與常人不同的東西,也許正是這些特質決定了他們混的會比大多數人好些。


一,善於尋找和整合資源

我個人比較愛和40~50歲的中年老闆聊天,年輕人往往意氣風發,剛融個天使就恨不得做好敲鐘的準備。而40~50歲的人,經歷過那個我們想象不到的奇葩和困苦的年代,還能一直泛舟商海不敗,基本都有過人之處,這些人的很多話都是寶貴的經驗。

接觸多了,我發現他們普遍有一項能力特別強,就是善於尋找和整合資源。

其實這點也不難理解,一個公司最重要的當然是如何才能源源不斷的接到業務,業務沒的做也就倒閉了。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銷售出身的老闆開的公司普遍的成活率能高一點,因為公司初期大部分業務基本都得靠老闆自己去外面接,很多老闆可能初期本身並沒有創業的想法,只是當時正好乾私活掙點外快,結果發現私活越來越多,自己一個人忙不過來,索性就招人開幹。

這種良性的循環多了,一個公司也就平穩的運轉起來了,所以有些時候還真別看不起新款iPhone發售前僱一幫學生去通宵排隊的黃牛黨,他們懂得把握時機(iPhone發售時期),利用資源(想賺點小錢的學生黨),他們賺的遠可能遠遠超出大家的想象。

簡而言之,尋找資源就是如何儘可能多的在外面接到訂單業務;整合資源就是把業務和能幹活的人聯繫起來,促成交易,賺取利潤。


二,以結果為導向,目的性強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目的性不強,隨心所欲,漫無目的。

前一陣有一個剛畢業兩年的職場新人給我發私信,說最近剛剛被公司提拔為一個部門主管,很多事情可以發給手下去做了,自己反而每天閒的要命,但是目前的薪水沒達到他的心理預期,他覺得這樣下去很危險,所以要充實自己。

好,是個上進的年輕人,我喜歡。

於是我問他“那你打算怎麼充實自己呢”?結果他的回答讓我大跌眼鏡,他說他準備每天下班都去劇場看一場話劇。

當時我的內心有一萬個黑人問號。

這是個在年輕人中發生比較多的典型例子,就是目的性不強,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雖然看話劇也是充實自己,但是他目前碰到的是職業的瓶頸,不是更應該想辦法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或者進行一些職業規劃麼?

在《浣花洗劍錄》裡,白衣人敗給紫衣侯後,選擇經商來悟劍道,但親愛的,那是古龍先生……瞎編的啊,就連釋迦摩尼大大,也是經歷人間艱苦以後,才能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你不去糾結,不去體驗,看個話劇就想解決職場問題,哪有這種便宜事,而且,你真的不是因為懶惰和逃避麼?

我所認識的很多富人,在這一點上特別明確,他們往往先想明白一個確切的自己想得到的結果,之後通過結果來細化自己的行動步驟,目的性強,執行力強,未必每次事情都能做對做成,但不管怎樣,就算是做錯,他們也能總結出經驗和教訓,這樣下一次做對做成的機率,就更大了些。


三,敢於冒險,在實戰中解決問題

這個我深有感觸!

我之前寫過我的職場經歷,因為覺得自己各方面還沒有完全準備好,所以推掉過一個做新項目的機會,結果跟我能力差不多的同事勇敢的把項目接過去做了,人家碰到問題就開始想辦法解決問題,雖然做的磕磕絆絆的,但是最後也把項目圓滿完成了,還收穫了一整個項目週期的寶貴經驗,從那以後他就在公司裡平步青雲,雖然是同齡人,但是人家現在已經遠遠的把我甩開了一大截,這事我一直梗在心裡,要是當時膽子大一點,現在的人生絕對完全的不一樣。

我發現那些成事的人,普遍都是膽子大,遇到機會,先拿下在說,困難當然是會有的,但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淹,解決困難的過程中,自身亦成長為強人。

我認識一個白手起家的房地產公司老闆,早年是一個蹬三輪車的送貨工,80年代中期兜裡揣了一點錢去廣州打工,本來打算在廣州擺個小地攤,掙點小錢,後來閒逛,發現了一個批發街機的店,進去逛了一圈覺得這玩意在他老家開一個絕對賺錢,打聽好了機器價錢和物流問題後,馬上就決定離開廣州回老家開街機廳(他當時才到廣州一個月不到)

回家後跟親戚東拼西湊借了當時能借到的所有的錢,買了五臺機器,開了間街機廳,從此人家的人生就發跡了,後來到了90年代末期流行上網的時候,果斷把街機廳低價兌出,開始開網吧,從一間10臺電腦的小網吧開始,連續開了13家連鎖網吧,撈到錢後又果斷進入了房地產業。

他當時跟我說他的創業史的時候,我問過一個問題,“你怎麼知道你當時的決定是對的,你不怕失敗麼?”

他說:“當然怕了,你怕別人也怕,大家都怕的時候才有機會。你做的早市場就可能是你的,稍微晚一點點,可能就連口熱乎的湯都喝不上了。”

這句話我一直記到現在。


四,懂得如何花錢,善於人情投資

人們普遍對於有錢人有一種誤區,就是覺得有錢人因為有錢,花錢肯定大手大腳。這種現象在富二代裡出現的較多,因為他們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沒體會過賺錢的艱辛,而富一代普遍對花錢的態度是:

絕對不會亂花一分錢在沒有價值的事情上,他們捨得花錢的東西都是他們認為有價值的。

我有一次陪朋友跟我們本地的一家大型煤化工業的老闆談合作的事,到了他的辦公室後,發現他正在跟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談事,就在外面等了會。

進去後郭總客氣地抱歉,說剛才是他的侄子,小夥子學廣告的,想開個廣告公司,讓我給他投點錢,我覺得項目不錯,而且錢也不多,30萬就夠,就答應了,沒準每年還能分個三五萬花花。

我玩笑說,三五萬郭總你也看在眼裡啊,郭總笑著說,蚊子再小也是肉啊,而且小夥子我挺看好的,將來能成事,他將來要是發達了,能記著我這份人情就成。30萬賭他一個未來,值!

尼瑪,當時聽到這一句,我差點熱淚盈眶,有點香克斯給白鬍子說他把一條手臂賭在了新時代的即視感。

那次跟郭總的聊天,我深受啟發,富人為什麼那麼喜歡讓別人欠他人情,其實欠人情也是人家的投資方式之一,就像《教父》裡的老維多,以及深受《教父》啟發而寫出的《流星蝴蝶劍》裡的老伯,都喜歡幫助別人,除了感情外,不失為一種投資。只是這個回報不一定是現在,也有可能是未來。


以上就是這麼多年,我從接觸過的富人身上總結出的東西,也許稀鬆平常你我早就知道,但真的經歷了,才知道平常的道理往往不凡。

曾經我也覺得富人之所以富,很多是因為靠關係,要麼就是走了狗屎運,雷軍說風口的豬時,我也深以為然過,但大家不要忘了,風停了的時候,豬是會摔下來的,而且飛的越高,摔的越慘。但就是有這樣一些人,風停了他們照樣飛。

你好奇,你納悶,為什麼同樣是豬,大部分都摔了下來,可他還在上面,他不說話,微笑著拿出了早已準備的滑翔傘。

我發現很多人喜歡仇富,沒錯,仇富是很爽的事情,尤其你發現不僅僅你一個人仇,一堆人變著法的罵,蓋著樓罵,恨不得在罵聲中高潮,可是罵完以後呢?

其實你本有選擇。

魯迅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來寫作,你可以把無聊蛋疼的時間用來提升自己,怎麼提升我不告訴你,你自己去找,也許找得到,也許找不到,誰又知道呢,關鍵是,你找了沒?


furnitu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