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时代科技金融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已亥末庚子初爆发的新冠肺炎这个突如其来的“黑天鹅”危机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对于实体经济、政府治理、企业经营和国人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是一次举国的压力测试!

既然是场危机,那么自然危中也有机!丘吉尔首相说过,“不要浪费一次危机”。危机之后机遇在哪里?新冠肺炎改变了什么、没有改变什么?我今天特别分享对金融产业,在后疫情时代有哪些转型升级机遇?

疫情后时代科技金融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首先,分享关于疫情对时下经济和社会影响的四点观察。

1、新冠肺炎改变了经济增长的节奏,没有改变深化改革的方向

虽然大家都在计算“隔离的经济成本”。新冠肺炎作为事件驱动,反而加速了“新基建”七大领域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新经济的比重不断提升,也帮助传统高增长的经济模式跨越式地切换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因此,新冠肺炎改变了经济增长的节奏,没有改变深化改革的方向

2、新冠肺炎改变了企业学校的组织,促进经营教育进一步云化

我们都看到“云办公”、“云团建”、“云教育”、“云医疗”等这些都为经济数字化提供了大数据基础,也根本地改变了企业及消费者行为!

3、新冠肺炎改变了政府治理的模式,加快数字化城市智慧管理

我们也看到政府治理和社区管理也快速走入电子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这次疫情信息的实时跟踪和发布,社区的疫情管控都已经走到线上和数字化了。上海还有其它城市也陆续颁布了加快数字化城市的智慧管理。

4、新冠肺炎改变了实体线上下比重,加速数字化经济融合发展

宅经济和非接触经济是大家已经热议和实际发生的。我们已经看到了在这段隔离期间,哪些行业用工紧张,哪些行业用工闲置。快递、外卖、生鲜、电商等都出现员工短缺。也招收其它线下产业的闲置员工更产生了“灵活用工”和“员工共享”的新模式和业态,为未来新的劳资关系和劳动力流动市场提出了新课题。实体经济继续从线下走到线上!

基于以上四点,随着5G和物联网的推进,实体经济的科技化在新冠肺炎的催化剂的带动下将进一步加速发展,使实体经济走向更加科技化和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时代。但是金融如何服务数字化新经济,自身也亟需加快科技化的产业转型升级。

我有三方面建议:科技金融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国际化。

1、科技金融的数字化

重点讲一下开放银行在这次疫情之后迎来重大机遇期,特别是手机银行及小微信贷!

1)手机银行:根据IDC统计,到2024年,中国80%的银行将从云市场中购买和整合金融技术解决方案。如《银行4.0》作者布莱特·金所说:“金融服务无处不在,就是不在银行网点”。这次疫情进一步提升了手机银行渗透率,开放银行重要性日益凸显。此次疫情已经加速银行数字化进程,进一步提升手机银行渗透率,零售客户更多地使用手机银行来办理金融业务,进一步促进手机银行的普及和功能服务的完善。银行零售业务竞争全面进入APP时代。双录、异地见证等措施在这段期间也带来了更大线上便利性!开放银行的数字化将加快进程!银行服务将迎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时代!

2)小微信贷:IDC同样预测到2021年,45%的银行将通过使用机器学习、非传统数据以及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使银行贷款范围触及长尾消费者和中小微企业。在这次疫情隔离期间,中小微企业受伤最深,在新冠疫情之后,很多中小微企业需要尽快走入复工复产,但是我们也知道中小微企业面临现金流紧张或短缺,融资难和融资贵的矛盾因着这次疫情会更加显著。此次疫情当中,受到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线下餐饮、零售、旅游、娱乐等行业中小微企业。还有农村也因为物资运输困难,物流的数字化和电子化也需要为物流领域提供升级机遇。

另一方面,疫情后消费金融会有更大的发展机遇。我们看到因为海外疫情管控较慢,出口上半年基本可能哑火,全年疲弱。消费来拉动经济异常重要!一方面,线上消费场景爆发。随着疫情的加重,线下流量几乎全部消失,倒逼通过线上消费场景的爆发促进线上流量渠道进行获客。另一方面,

消费金融科技愈来愈重要。此次疫情当中,众多消费金融机构纷纷开始发挥金融科技的力量,让用户获得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体验。我们看到甚至连各级政府也在线上发行电子消费券了。疫情过后,相信整个消费金融行业会更加清楚地意识到金融科技对于整个行业的重要性。

疫情后时代,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等会加快发展,这都为支付行业和线上金融的个性化服务也带来更大跨越式发展!

2、科技金融的智能化

这里,重点谈保险智能化和投资智能化两个机遇。

1)保险智能化:IDC 预测2022年底,35%的保险公司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语音交互来实现理赔流程自动化。在疫情后,险企对于解决健康险的产品创新和营销需要有科技化升级

。一方面,新冠疫情提升了居民健康风险意识,会进一步激发健康保障需求,推动健康险进一步提升。以2003年非典为例,2003年非典疫情稳定后,健康险连续出现100%-300%的增长,当年二季度整个行业健康险业务同比增长221.4%。这次疫情的程度和规模远超“非典”,居民健康保障意识将进一步大大提升,对险企来讲是一个发展健康险创新、线上营销的重要机会。另一方面,如何提高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能力,强化线上用户运营,提升保险产品与在线场景的适配度成为疫情后的新课题。原有的依托代理人线下接触式营销在后疫情时代变得困难,进一步推动保险交易习惯的改变,原有的部分保险产品对线上适应度需要提升,因此将会促使保险产品的供给端创新。第三,关注人身险与大健康产业的融合。疫情中暴露出了公共医疗资源和医疗基础设施的不足的问题,建设较为适合的新的医疗健康生态在后疫情时代对大健康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例如,线上问诊服务、线上医疗资源供应服务等。人身险能够融合进大健康产业生态创新、迭代之中,才能与具体的医疗健康场景间构成相对完善的闭环。疫情影响下更会促进保险行业线上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加速,这可能助推保险科技地位提升。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技术,引入到保险营销、核保、理赔等各个环节中提升服务效率,变得至关重要。

2)投资智能化:线上投资交易、智能投顾也将迎来大发展机遇。如何智能化地引入增量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如何智能化地线上交易和投资,都将在后疫情时代加快直接融资的生态发展,有效地做好资产的风险定价和市场化资源配置。!

3、科技金融的国际化

中国的线上跨境消费在后疫情时代的数字化经济大潮下也将进一步带来巨大想象空间。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消费动力回暖,数字化跨境电商,线上新消费业态也将应运而生,更加蓬勃发展。这也将带动全球物流体系的整合与建设!

中国的极致化的数字化用户体验也对海外抗击疫情海外疫后和疫后复工复产也会提供实际经验!Copy from China中国复制的数字化经济模式和体验也会加速复制到海外。虽然眼下受到海外疫情的一定影响,但国内防控疫情和因着疫情的数字化经济的快速迭代反而让我们看到海外的“中国复制”模式的巨大机遇和再一次“一带一路”地区的科技金融的创新发展空间!

新冠肺炎,不期然给我们全国人在鼠年之初来了一声闷棍,让举国都几乎“闷”在家里,但是也带来了思考和反思,少了许多躁动,多了几分淡定!暂时的停顿,是为了校正航向,更好地启航、再出发!全球都需要“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今天是春分,武汉和全国都迎来“双零”的新冠增长了!我们期待着春暖花开的日子也迎来中国抗疫的拐点和复工复产的正常化!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也说过,“我们是同一片海中的波涛,同一棵树上的叶子,同一座花园中的花朵”。在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能独善其身,也预祝全球战疫将顺利!我们也相信把金融等传统产业科技化转型升级,让科技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复苏回暖,跨越式走入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新轨道,并推动科技金融全球化,才能避免全球滑入经济衰退的泥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