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警惕形式主义!专家:聚焦短板提升治理效能

中宏网北京3月23日电(记者王镜榕)3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

  会议指出,当前,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疫情在全球出现大流行,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要保持清醒头脑,决不可掉以轻心。要在科学精准防控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各地各部门要及时协调解决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鼓励实干,务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战疫警惕形式主义!专家:聚焦短板提升治理效能

  日前,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交通银行陕西省分行高级审计师张卫平就相关话题接受本网专访。

  中宏网记者:当前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但是,克强总理在23日国常会强调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要保持清醒头脑,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您对截至目前的疫情治理成果怎么看?对23日国常会的有关精神如何解读?

  张卫平:新冠肺炎疫情是我们面临的一次危机,也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赢得这次大考,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也要放眼长远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可以说,这也为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契机,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带来一些思考和重要启示。

  一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及时作出正确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经验表明,各项制度要获得人民的支持,必须顺应社会发展、有利于人民福祉的提高。因此,执政党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人民参与各项建设,分享发展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疫情当前,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疫情防控是最重要的工作。实践证明,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凝聚起众志成城、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坚定意志和强大正能量,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各项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贯穿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各个阶段。

  二是国家治理继续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现代化要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国家治理现代化要遵循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运行的规律。现代经济社会交往深化、高度分工、联系复杂,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要为其有效运行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和制度保障,体现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归根到底是对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有效治理,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多方面显著优势,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这说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就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由不同层次的制度、各个领域的法律以及组织机制等要件组成的制度体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条件。这些制度要件都是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前提。必须清醒地看到,建构完备成熟的制度体系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各个领域的制度以及整个国家的制度体系都要经受时间的考验、实践的检验。构建完备成熟的制度体系也没有现成的模式照搬,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根据当下的实际、着眼未来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相对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制度构建有时存在着滞后性,有些危机会出现在制度构建的过程中、甚至之前,使现有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但也创造出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机遇。在应对本次疫情中出现的许多治理问题都说明了这点。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坚定信心、统一认识,继续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三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要靠完善的制度体系,要聚焦解决治理的短板和弱项。应该清醒认识到,我们的优势在哪里,短板在哪里?发展市场经济,市场要利用,但它就是个平台,不要把市场当成魔棒。中国道路的成功在于有一个代表人民的、有强大治理能力的国家,从而能够为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公平正义的前提。今天如何使这样的国家不变色,要靠完善的制度体系,也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当然疫情防控方面也暴露出我们在社会治理、应急能力建设、物资储备体系等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所反映出的问题,既有体制机制层面上的,也有工作方法上的,更有意识和能力方面的,充分说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涉及制度机制、组织人员、观念行动的系统工程,任何一块短板、任何一处塌陷,都会影响整个体系的效能发挥。党中央多次召开会议强调: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要对公共卫生环境进行彻底排查整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要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买卖市场和贸易,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要加强法治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要系统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提升储备效能,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

  四是要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高整体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各级组织和机构在落实中央各项要求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查找问题、短板、漏洞、弱项,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落实党中央要求、满足实践需要、符合基层期盼统一起来,把解决问题、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统一起来,坚持结果导向,聚焦重点、紧盯实效,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务实作风,狠抓落实。要切实理解现代治理的内在含义和本质要求,不能将治理简单等同于单方面的管制,树立和不断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等现代治理意识;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进行机制创新、流程再造,持续改进和提高整体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在这次疫情大考中,我们既深刻认识了已有的发展实力、制度优势和治理经验,也重新审视继续前进面临的更为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更为多样的问题以及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应及时结合这次危机带来的思考和启示,把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