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名作和當代裝置 共譜羊城春風花語

嶺南名作和當代裝置 共譜羊城春風花語

《師說:啟初如荷》張德峰

岭南名作和当代装置 共谱羊城春风花语

《梅花》 陳樹人

岭南名作和当代装置 共谱羊城春风花语

《花市燈如晝》 方人定

之所以以“花語@春風”為恢復開館後首個展覽,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介紹說:“這是一個年度大展,策展上下了很大功夫。” “花語@春風”標題頗有新意——將清代袁枚的詩句“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用互聯網的語言方式進行了當代化闡釋。

走進展廳,更是驚喜不斷。一樓廊道上的互動影像裝置作品《飛鳥集》,以雀躍的鳥語春聲將人帶到歡欣的氛圍中,而後,《師說:啟初如荷》《雲鏡系列》 等裝置作品,又將大家帶到關於春水春山春日的多維度想象中。同時,四個展廳的主題詞邊上又引用了中外四位詩人的詩歌段落……在這樣的情境裡去賞讀趙少昂的《海棠小鳥》、賴少其的《百合花》、方人定的《花市燈如晝》等名家大作,那種傳統與當代交匯的感覺,獨特又美好。

所以,這一廣東美術館建館以來的首個花卉主題展,跟當下羊城的無盡春光可謂互為呼應。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江粵軍

展品時間跨度長達兩個世紀

王紹強告訴記者,地處花城的廣東美術館,建館二十餘年來,榮幸收藏古今中外眾多藝術佳作,不乏以花為題的優秀作品,譬如像嶺南大家陳樹人柔和勻靜、詩意盎然的中國畫《梅花》,又譬如延安木刻重要代表人物力群的套色木刻版畫《春到山區》……既有藝術史上的經典佳作,又有關照現實的當代探索,更有迎春剪紙這種來自基層美術工作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留存。

而華夏民族愛花,尤以嶺南人為甚。“廣州夏長冬暖,得天獨厚的氣候與人文環境孕育出了豐富的民俗‘花’文化。早在西漢時期,漢武帝就曾從廣州引進桂花、鳳仙花、菖蒲等在長安種植,這是關於廣州花木進京的最早記載。五代南漢時期,廣州芳村‘花埭’聞名遐邇。”

另外,近代嶺南“二居”,以撞水撞粉之法,開創嶺南花鳥全新局面。縱觀中國繪畫發展歷程,花鳥畫不僅自成一套獨特的審美體系,更融匯著取法自然的東方哲學。因此,廣東美術館特邀北京畫院副院長吳洪亮作為策展人,以廣東美術館館藏花木作品為基礎,同時引入包括雕塑、裝置、互動多媒體在內的當代藝術作品,時間跨度達到兩個世紀,並將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種花藝活動帶入美術館,給觀眾帶來一個“花花世界”。

“花語@春風”,可謂是萬物復甦的大地上最美妙的竊竊私語。吳洪亮在前言中寫道:“1971年,當湯姆林森將@作為分隔符發出第一封電子郵件時,這個符號就被賦予了‘關聯’的意義。在今天的社交媒體時代,@意味著專門的問候,在公開狀態中建立起更為親密的私人聯繫。在此展中,@成為一個具有時代特徵的鏈接方式。”

而無論是過去還是今天,對廣州人而言,花就是日常。所以,廣州美術學院陳侗老師表示,看到方人定先生的《花市燈如晝》,非常感動。“1956年的作品,放到現在來看,依舊貼切;花市的溫馨、美好,歷經半個多世紀,沒有改變。”

多媒體高科技介入 鳥飛花開牆上漾清波

王紹強表示, “花語@春風”希望通過當代的、多媒介的、高科技的方式,讓年輕人在與科技的互動中,增進對傳統的瞭解;讓年長者在欣賞筆墨的同時,關注到藝術媒介的變革。

在廊道一側由費俊創作的大尺寸的互動影像作品《飛鳥集》,營造了中國宋代花鳥畫的意境,筆墨傳統,花卉逼真,但在呈現方式上是通過數字化技術合成的長卷,更有趣的是,感應裝置很給力,畫面與人之間有著強大的互動性。王紹強說:“人在畫面前移動,畫卷中的鳥兒就會飛落到觀眾所站的位置附近。畫面上的天氣感覺也會隨著實際的情況發生變化。外面颳風下雨畫面上就會雨霧迷濛,外面陽光明媚畫面上就會風和日麗。”

第一展廳裡由張德峰創作的《好山 好水 好地方》《師說:啟初如荷》《靜思》幾件裝置作品,也特別吸引人,可謂石上生荷花,牆上漾清波。王紹強介紹道,在題材上,這幾件作品選取的是傳統文人畫中經常表現的自然主題,在技術上採用的是傳統的景泰藍工藝,營造的意境也是東方式的、婉約、向內,如夢如幻。但整個作品又是非常具有當代性和視覺衝擊力的呈現,荷花不是畫在宣紙上的荷花,而是被表現在石頭形狀的雕塑上,加上作品背後水波盪漾的影像,整個作品視角非常當代。

而在第一第四展廳之間呈現的裝置藝術作品《雲鏡系列》之一,有如七彩祥雲徐徐飄落花間湖畔,大大拓展了展覽指涉範圍。作者何巖青告訴記者,過去他參加的都是當代雕塑展,這是作品第一次與傳統繪畫同場亮相,很有挑戰性。據他介紹,這個系列的作品都是用亞克力和不鏽鋼創作的。“亞克力脆弱而又純淨,能充分展現雲的感覺。不鏽鋼上做了一些肌理效果,彷彿雲無心的投影。”

嶺南精神綻放紙上 本土氣息豐富細膩

這次展覽中,廣東美術館也特別呈現了一部分與嶺南文化和傳統具有很深淵源的作品,譬如陳樹人的《梅花》。

陳樹人是嶺南畫派的創始人之一,他的這張《梅花》不僅是對文人傳統的回應,同時也與嶺南畫派、本土文化以及他的個人經歷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

“很多人都知道,在二十世紀前期,嶺南畫派創始人‘二高一陳’及易石公等人,結成‘梅社’頻繁進行藝術活動,這也是當時嶺南影響力最大團體之一。梅社的命名不僅與他們種下的漫山梅林的自然景觀有關,更與梅社的宗旨以及梅花象徵的高潔、堅貞的文人精神相聯繫。在這個展覽中呈現這張作品,讓觀眾與嶺南傳統中關於花所蘊含的精神文化內涵有更多鏈接,賦予嶺南人更多人文的、審美的、精神的內涵。”王紹強道。

另外,方人定先生在1956年就創作了《花市燈如晝》,表現的是新春逛花市的習俗。畫上可見桃枝、月季、薔薇、金桔等盆栽花卉。王紹強表示,方人定把中國傳統仕女畫的技法與日本繪畫的技法結合表現人物,同時又通過背景的虛化突出畫面中兩位正在挑選花卉的女性人物,傳達著濃濃的本土文化和生活的氣息。

除此之外,廣東美術館還收藏了不少近現代名家的代表作,例如黃永玉的《草書白荷》,廣受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