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宫内遇刺,曹皇后临危不惧,为何最后功劳落在张美人身上?

宋仁宗时期,宋与西夏关系恶化,为了西北的战事,全国各地都在广募士兵。据《宋史》记载,这一时期宋朝的总兵力达到了150万之多。试想一下,当时的宋朝总人口在一亿左右,就相当于66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参军,这个比例是空前的。清朝时期总人口已经达到了三亿多人,但是八旗和绿营的总兵力加一块也才是90万左右。

宋仁宗宫内遇刺,曹皇后临危不惧,为何最后功劳落在张美人身上?

军队数量的激增对西北战事和抑制农民起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其中最突出的有两点,一为军费开支巨大,国库赤字进一步突出,二为士兵叛乱现象时有发生。农民起义和士兵叛乱的次数和频率可谓把宋朝整的很苦恼,大小起义不断,小的起义甚至可以说是多如牛毛,这其中也有规模比较大的,如王则领导的贝州起义。地方上有起义还稍微正常,对皇帝的威胁还是相对较小,但是如果皇宫内又有叛乱,那就要命了。不过在仁宗时期还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这是咋回事呢?

内宫叛乱

庆历八年闰正月,宋仁宗为了庆贺平定贝州叛乱,决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适合再搞一次灯会联欢,这可谓是要在一年中两次过元宵节,这一行为被曹皇后谏止了。原因有两个,一是耗费财力,二是贝州起义虽平定了,但是京城也有可能会再次聚众叛乱。仁宗皇帝这才同意不再举行元宵节灯会。

宋仁宗宫内遇刺,曹皇后临危不惧,为何最后功劳落在张美人身上?

人算不如天算,京城内没有再次发生叛乱,宫内却有了情况。元宵节刚过没几天,亲从官颜秀等四名卫士在宫内突然发生叛乱,翻墙越屋,直接杀入了皇帝的寝殿院内,击伤了值班的宫人。一时间一片混乱嘈杂,仁宗皇帝听见后也想看看热闹,宫内出现如此嘈杂的情况是从来没有过的,看看究竟是为何事。

曹皇后临危不惧

曹皇后知道肯定有了紧急特殊情况,不然在严肃地宫内是不会出现如此声音的,因为无缘无故在皇宫内,尤其是在内宫里大声喧哗吵闹这是重罪。于是极力阻拦仁宗皇帝,最后干脆紧紧抱住了,并且命人关上宫内,并大声呼喊禁军来护驾。

宋仁宗宫内遇刺,曹皇后临危不惧,为何最后功劳落在张美人身上?

当时,乱兵已经闯到了殿门口,并且还砍伤了好几个宫女,在殿内能明显地听到外面的搏击呼喊声。此时有一太监竟然禀报说,是乳母在殴打小女,不必担心。曹皇后直接怒吼到:“反贼在外杀人,你却胡言乱语。”曹皇后还想到反贼很有可能会防火焚烧,于是悄悄派人打来了一些水,以备灭火之需。

宋仁宗宫内遇刺,曹皇后临危不惧,为何最后功劳落在张美人身上?

曹皇后又将所有的宫女太监都召集来了,要他们全力保卫仁宗皇帝,并未还为这些宫女太监一一剪发,告诉他们,这将是明天论功行赏的证据。在曹皇后的号召下,宫女、太监争相拼命保护仁宗皇帝。过了好大一会,禁军才赶来过来,由于叛乱的人数较少,被赶来的禁军全部击杀。由于全都被击杀,这四名士兵是如何密谋叛乱的,又是因为什么,这也就很难得知了。

宫城戍卫有责任

宫内发生叛乱,这可非同小可,连夜就追查此事。因为叛乱的四人已经全部伏法了,所以就查相关的责任人。一查就查出来了麻烦,原来当日负责宫城戍卫的恰恰是杨太妃的兄弟杨景宗。杨太妃虽不是仁宗皇帝的生母,但是在幼年时期全靠杨太妃照顾,因此与其感情极深。对于他的兄弟,仁宗皇帝不忍心治罪。

宋仁宗宫内遇刺,曹皇后临危不惧,为何最后功劳落在张美人身上?

御史们可不答应了,他们联名上奏,并且还举太祖朝宫内失火的例子,要求严惩相关责任人。仁宗也很无奈,最后将杨景宗等人全部贬职外放了。

张美人渔翁得利

在此次叛乱中,曹皇后显示出来了她临危不乱,遇事有勇有谋的勇气和才智。大臣们听说事件的经过后,都非常敬佩曹皇后的大智大勇。但是仁宗皇帝却没有发表任何言论,并且在之后将此次护驾的功劳记在了张美人的身上,这是咋回事呢?

宋仁宗宫内遇刺,曹皇后临危不惧,为何最后功劳落在张美人身上?

张美人自庆历以来一直得宠,几乎每天都能在皇帝的寝宫进到她的身影。非常巧的是,发生兵乱的那天夜里她并没有在现场,并且也没有听说她是怎么样保护仁宗皇帝的。大约可能是曹皇后在指挥宫女、太监时,张美人才跑了进来,并在仁宗皇帝身边寸步不离,或许就是这样使仁宗皇帝错误的感觉她才是患难真情吧。并且仁宗皇帝还要加封张美人,宰辅大臣心里都很清楚,因此极力阻拦,仁宗皇帝也是只能作罢。不料,过了一段时间,这事已经过去了,又再次为张美人表功,这次仁宗皇帝不顾满朝的舆论,执意封其为贵妃。就这样,曹皇后的功劳被张美人完全夺去了!

参考文献

①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③徐松:《宋会要辑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