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农村是什么样的,你了解吗?

霸道爷


大家好,我是丽丽在乡下,是一名生活在农村的80后。

我的家乡隶属于招远市蚕庄镇南部片区,虽然招远和蚕庄都以盛产黄金而驰名,但我们区域内并没有金矿,是丘陵山地,以种植果树,庄稼为主。

(一)交通 我们这里的连村路早在2000年左右就全部硬化了

(二)环境 2017年全镇进行了新农村建设,拆除了随处可见的违建,清理了垃圾,安装了垃圾箱,莳花弄草,栽植了大量绿化树,绿化美化香化了村庄

(三)娱乐休闲 修建了娱乐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建设了文化大院,村里的媳妇婆婆们经常出去参加广场舞的比赛

当然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比如

(一)教育 因为农村人口减少,学校合并,我们这里距离最近的中小学有30几里路,孩子每天都要走好几里路去站点坐校车。

(二)医疗 社区有诊所,但是条件实在简陋,稍稍症状复杂一点就要去60多里之外的县城诊治

(三)地块太小,机械化程度还是没有那么高,水利条件有限,农民增收困难。

留得住山,留得住水,留得住乡愁,我很喜欢这句话,也希望我的家乡越来越好。











丽丽在乡下


我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近40年来的生活经历,见证了农村的历史变迁。



30年前的农村,痴呆傻随处可见,脏乱差目不忍睹,到处土坯房,到处残垣断壁,不见一条水泥路,就连土路也“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腿泥”。吃肉等过节,喝汤等收麦,鸡蛋按毛(元角分的“角同意)数,大米得票呢!



30年后的农村,红砖红顶大别墅,垃圾运转往一处,公共服务随处有,水泥大路到门口。早餐米,午饭面,晚上烧烤喊一遍。有医疗,有广场,有社区,有课堂,清早起来踢踢腿,午饭过后中瞌睡,夕阳西下唠唠嗑,七点准时扭秧歌。



以上只是我简单的小结,不管怎么说,现在农村的确比以前好太多,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举个最直接的例子,我所在的一个村2052人,年轻人中80%以上都在外打工,95%的都重新盖了楼房,还有一部分为了保留原味的建筑,进行了内部的装修。

但再好农村,都会一小部分人还处于贫困状态,被纳入国家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扶持,又或者将一部分五保户集中到敬老院生活。所以,这一部分贫困户在生活上还是比较困难的。相信在国家的努力扶持下,很快得到改善。

图片为自己在本地拍摄,有请朋友游玩。


HH浮生往事


真实的农村是什么样的,我当然了解,因为我就是一个农村孩子,农民的儿子。

真实的农村是什么样的? 天刚朦朦亮,城里的人都在熟睡的时候,农民都在起床,做饭,这个时间大概也就是5.30吧,同样我的父母也是一样,老父亲每天都是早上五点起床,顾不上吃一口早饭骑着摩托就去干活了,而母亲简单的用热水泡一碗米饭,连咸菜都不就着吃! 这并不是我家是这样,而是基本上大部分农村家庭都是如此。

真实的农村是什么样的?每到农忙收成的时候,也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收割机在地里嗡嗡作响,马路上的农用车不停的往返地里和家里,运输机器收割的粮食,大人在地里忙活,小孩儿则是跑到玉米地里抓蛐蛐,农村的孩子应该都做过,我从小也特别喜欢去,大家肯定很困惑,蛐蛐干嘛用,我们都是抓来了,拿给奶奶,奶奶用盐把蛐蛐腌上,然后用大铁锅给我们炉着吃,爸爸很喜欢这个下酒菜。

真实的农村是什么样的?新农村建设越来越规范,从前的土路到渣石路再到现在的水泥路,从过去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柴火、粪堆,到现在的统一定点垃圾桶,定时垃圾回收车清理,而且村里还有清洁工定期清理沟渠和杂草。之前每家厕所都是在门口,如今新农村建设大家把厕所改到了自家宅基地内,村里统一免费发放水厕设备,而且还给改水厕补助。农村的生活,居住卫生条件越来越好,都离不开新农村规划。

真实的农村是什么样的,真的有说不完的变化,因为我就是一个农村孩子,一个90后,亲身体会自己的村子一年一年在改变,自己的家庭在改变!





A唐山小强


真实的农村是这样子的,早上六点起来,跑到田埂上去走一圈,我们那里叫:打忙,意思是去察看一下稻田情况,看有没有遭到破坏,然后回来,吃个早饭,早饭跟城市还是有区别的,早上也是有菜有饭的,吃完饭,烧壶茶,才开始一天的劳作。上山,下田,捕鱼,打猎,种菜,施肥等等。我一个在农村生活了30多年,今天透露些农村里的点点滴滴吧。

1.咱农村吃的米,菜,全是自家种的,不打农药的那种哦,外面你买不到的,一般这样种植而来的食材,老百姓是不会卖的。毕竟成本摆在那儿,产量是极低的。外面的刨光米,农药菜,人家一般是追求利益去的,换句话来讲,是为了钱呀。

2.农村的水,不用钱哦,随便用,都是山泉水,冲厕所都是山泉水,好奢侈的哦。家里也会装太阳能,更多时候,早上提一桶水,用个塑料袋封住口,放在太阳底下晒,晚上用来洗澡,注意了,农村里家用冷水,晚上洗澡好凉的,一般人是受不了的。

3.一年四季,野味不断哦,春天有好野菜什么的,有蕨菜,竹笋,野芹菜,菠菜啊,还有很多蘑菇,比如野香茹,茶树茹,野木耳等等,茶包,茶耳,三月泡。夏天山有一种调味料叫山胡椒,吃鱼放点特别香,秋天山上的野味就更多了,八月炸,九月黄,野猕猴桃,而这个时候,山上的小动物也长大了,像竹鼠,里子狸呀,老肥了,特别好吃。

4.其实农村里,平时没事了,大家聚在一起打打牌,一起跳跳广场舞。日子过的很快活哦。

朋友们,向往农村生活吗?


野食超哥


现在农村的农村,不是大家以前认为的农村了,现在农村先说工作,基本上不用天天在田间地头劳动了,播种有播种机、农药有机械喷雾机、收割有机械化收割机,目前在村里的人都是老龄化,老人和小孩在家,基本上不用干农活,看着孙子孙女,可以说是过着天伦之乐的生活,我小的时候,我是放学了还得帮家下地干农活,父母白天都是在田地里干活,傍晚才能回来,拔草,管理农作物,天天如此,没有停歇。目前村里的年轻人、中年都在外面工作挣钱,一个人一年收入都有3、4万元,农作物一年收入还没有一个人半年的工资高,现实造成现在农村没有年轻人的身影,为了改善生活,为了孩子有好的教育,为了家人能都就医方便,都在拼搏在城里买房,小日子过得有盼头,跟着国家政策惠民工程的投入,今后农村人、农村生活不会太差,国家如果能把孩子教育,老人医疗跟上,个人感觉还是农村好,我是农村人,谢谢大家观看


豫东王小二


喜看脱贫攻坚新变化

蒲溪镇芹菜沟村脱贫攻坚成果综述

汉阴县芹菜沟村地处蒲溪镇北部山区,距汉阴县城24公里,距蒲溪镇5公里。因辖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贫困面貌极其严重,全村340户1065人当中,有贫困户99户28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6.7%。

2007年,芹菜沟村兴建了历史上第一条通村水泥路。但因当时项目有限,水泥路仅通至村部坎下,全村水泥路覆盖率不足50%,8个村民小组就有5个村民小组还过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尴尬生活。“要想富,先修路”这一句简单的道理成为芹菜沟人民近10年的奢望。

面对这一落后面貌,驻村工作队心急如焚,他们深刻的认识到:路通则百事兴,改变基础设施面貌,才是摆脱贫困的关键切入点。为此,县镇村齐发力,在交通设施上下足了功夫。县国土局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1个137万元,硬化水泥路3条1.5公里,县交通局投资280余万元实施水泥路4.31公里,其中新开挖至天星村道路0.7公里,投资85万元实施盘龙跨河大桥1座。短短的4个月时间,芹菜沟村不仅实现了全村8个组水泥路全覆盖,且与天星村、盘龙村互联互通,昔日的边缘村一跃成为如今的中心村。

11月28日,随着水泥路的全线贯通,2辆大巴车缓缓驶入芹菜沟村,小山村一下子沸腾了起来。二组组长杨明停打趣的说:“自解放以来,我们都是泥腿子,没想到我们这里还能通班车,这下好了,到哪里都不踩泥巴路了”。

不仅如此,芹菜沟村借脱贫攻坚东风,先后硬化混凝土水渠1公里,坡地改梯田16亩,新建村级文化广场一个,投资26万元将原废弃小学改造成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安装路灯30盏,配备垃圾箱8个,修复堰塘3口、扩建水厂一个。据统计,2017年,已投资完成的各类项目就高达800多万元,比过去所有项目投资总和还要多。在各职能部门的帮助下,一件件民生项目先后落地建设,一沟一坎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芹菜沟村辖区有瓦房沟、芹菜沟、虎形沟三条沟,有良田1500余亩,坡地4000余亩。农业种植以水稻、油菜为主,农业产值低,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剩下老弱病残在家务农,70%的耕地出现撂荒。

路通了,水兴了,但农民靠什么致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驻村工作队在土地上做起了文章。通过主动招商,该村先后引进陕西高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绞股蓝基地1个100亩、引进成鼎泓生物科技公司建立草菇种植基地一个100亩、引进鑫鑫米业建立订单水稻种植基地一个200亩。同时,积极鼓励村内能人大户建立家庭农场,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相继成立了香玲家庭农场,发展优质核桃120亩;成立了芹源家庭农场,发展板栗150亩,林下养鸡1000只;成立了芹康家庭农场,发展林下养鸡2500只;成立了尚兵家庭农场,养羊200头,牛20头。目前,全村绞股蓝、草菇、核桃、板栗、订单水稻等5个百亩产业初见实效。

有了经济实体,芹菜沟村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一下子宽了起来。七组杨明喜算了一笔账:“草菇基地流转自己土地3亩,每亩300元,一年900元,一次付了三年就是2700元;自己和妻子在草菇基地务工,每天100元,共做了50来天,收入5000多元;自己还贷了5万元扶贫款入股到草菇合作社,三年保底分红1万元,其中第一年就分了4000元,这三项算下来,共计能增收1万多元”。老杨这账算的不错,据统计,全村今年共流转土地470亩,流转费用高达25.5万元;常年吸收本地人员务工55个,劳务增收23万元;入股分红6户2.4万元。

12月5日,芹菜沟村四组的邓忠简拿到溪畔明珠小区房屋钥匙,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他真不敢相信眼前这套120平米的房屋仅出了一万元就属于自己了,同去的25户搬迁户也都激动不已。

常年以来,受地形位置和交通不便的影响,芹菜沟不少群众还居住在寒窑破洞里,冬不避寒,夏不避雨。全村99户贫困户就有74户危房户。

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驻村工作队在住房政策的指引下,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因户施策、因地制宜,屡次到户宣传动员,千方百计解决贫困户住房困难。经过不懈努力,共有25户贫困户通过易地搬迁政策搬入了溪畔明珠小区,有28户故土难离的贫困户通过危房改造,排除了房屋安全隐患,住进了白墙灰瓦、整洁干净的新房;为解决特困户安居问题,大力争取县搬迁办项目,先后在虎形沟修建交钥匙工程房屋10套、在瓦房沟修建交钥匙工程房屋11套,21户31人贫困户不用掏分文,便住进了明亮整洁、舒适安全的房屋。走进交钥匙工程房屋,客厅、卧室、厨房、厕所应有尽有,贫困户们在这里住的其乐融融、安享国家好政策带来的美好生活。

脱贫攻坚带来的不仅是村容村貌的巨大改变,更激发出了芹菜沟人民勤劳朴实、战天斗地的精神和勇气。经过上级考核认可,芹菜沟有79户254人实现高质量脱贫,芹菜沟村如期退出。一个崭新的芹菜沟,正在以不同的姿态,向世人娓娓诉说着这里的沧桑巨变。

 








芹小子


大家好,我是秦农视野。“真实的农村是什么样的?你了解吗?”,作为地地道道的西北地区农村人,我来给大家描述一下真实的农村。

第一,农村景象。现如今,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一批一批的特色农业在农村各地不断地涌现出来,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虽然建设周期可能比较长,过程比较慢,但是跟人一种希望,比如我们镇依山傍水,有着较好的自然环境优势,借此正在打造建设旅游小镇,外地游客明显比以前多了,村庄也在大力发展千亩荷塘,夏天,荷花盛开,香味扑鼻,冬天就可以出产最新鲜最优质的莲藕了。可以说农村景象已经不是以前那种死气沉沉,一成不变的萧条景象了。


第二,农村生活。我们知道,农村生活节奏比较慢,不像城市那样争分夺秒,但是这并不代表农村人懒惰。天微亮人们就起床了,先是把院子和家里地面打扫一遍,然后洗漱后开始做饭,饭毕就开始下地干活了,除草,松土,施肥,打药,天旱了还要浇地等等,这一切的勤劳汗水都是为了有收成的那一天。结束一天的劳累后,吃过晚饭,看会儿电视大概九点多十点左右就睡觉了,不像城市那样,晚九点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第三,农村饮食。农村的饮食大多是自家种的粮食作物,比如我们北方以小麦和玉米为主食,上午九点左右吃玉米粥,炒土豆丝,就馒头咸菜,下午三点左右吃面条,饼子,从地里摘回来的黄瓜,西红柿,豇豆,南瓜,红薯,冬瓜就是蔬菜,当然偶尔也会蒸米饭吃。晚上烧点汤简单吃点就行。所以农村人饮食比较简单,基本上是自给自足,除非家里菜不够了才会上街买菜。

基本上就这些吧,大家觉得呢?对于真实的农村你还有什么补充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哦,谢谢支持。


秦农视野


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对农村还是比较了解的。

一是农村民风淳朴。有句网络语是“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的确,城市人必竟来自五湖四海,人与人交往很多都是停留于客套层面,了解甚少,深交甚少,小区房子对门互不来往,素不相识。但是农村人祖祖辈辈生活在一起,脾气性格都了如指掌,相互包容,谁家有婚丧嫁娶之事,大家都乐意帮忙,经济上也不会斤斤计较。



二是农民勤劳。现在许多年轻农民选择了外出打工,但仍有一部分因各种原因在家务农,虽然他们不像老一代农民那样掏苦力,但仍有许多农活需要人工操作,避免不了风刮日晒,加上近些年粮食价格偏低,农业成本不断增加,创业之路还是艰难的。


三是村容村貌变化很大。近些年国家注重环境的治理,美丽乡村项目不断增多,许多村庄道路硬化,架设路灯,街道绿化。农家楼房基本普遍,院落都注重美化,很少有人散养家禽畜,所以院内院外,大街小巷干干净净,自来水,天燃气亦逐步普及。


心累力乏


你想了解啥?人文 地理 还是民风?我就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从小逮鱼摸虾,上树掏鸟蛋,偷人个梨拔人家个葱,烤过玉米闷过地瓜,当然也给人一路追过到家,从庄东头走到庄西头一路鸡犬不宁。结果现在长大了,以前的事不能在干了。说回正题我给你说说我们村的人吧,先说男的少年在上学。中年有能力的在家干个小卖买没能力的出去打工了,老年人能干活的没闲着,干不了的都找阴凉地开大会。在说女人结了婚的看孩子,没结婚的识字班打工去了,年纪大了的也都帮儿媳妇带孩子,这算人文吗?

地理著名的沂蒙老区我家就在这里。至于说诸葛亮啦 王羲之啦,是我们临沂的不假但不是我们村的。

民风嘛,一般般,主要就是好客,别的也没啥。


临沂老黑


现在的农村跟以前不一样了

(1)现在的农村几乎家家都是楼房,有修墅宿的,车子也有,各种电器也有等等

(2)农村土地多,想吃什么菜和水果都可以自己种,都是纯天然的,种的稻谷现在都用收割机完成,就没有那么辛苦。

(3)现在农村到处都是公路,还修到家门口,去上街都是坐车,特别的方便。

现在的生话是以前敢都不敢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