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造假谁之过?如何杜绝?

流量造假谁之过?如何杜绝?

谁之过?

媒体通常会把矛头对准明星,把个别明星拎出来一顿批,道貌岸然地指责明星流量造假,其实这是媒体找噱头制造新闻,却懒寻真相,随便拉个替罪羊集火的行为。

流量造假哪里是一个人能控制得了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熟悉网络的朋友可能懂此间门道,所谓流量造假就是数据造假,数据造假有多方面成因:譬如明星粉丝有可能人为造假流量,为了让自己爱的人数据漂亮一些,粉丝爆肝刷数据,或者花钱买数据;还有可能是竞争对手为了坑你故意给你造一把假,请水军给某明星刷几票数据,再给某明星扣个锅,或是请水军给某明星刷一堆黑词条,明星既被黑了,数据还异常了,对手还能扣给该明星一个数据造假的黑锅;此外也有可能是平台与资本方狼狈为奸造假,为了营销红火表象,利用后台便利疯狂注水造假……

看到了吧,数据异常的成因非常复杂。正因为成因复杂,所以将流量造假一味怪罪在某明星身上是不公平的,媒体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将单个明星推向受谴责的位置上,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而唯一能控住流量造假的闸门就在平台方,只有它能做到让数据尽量公正客观化,如果平台做不到公平公正,那么迟早流量式的通话膨胀将毁掉流量经济,包括平台本身的经济果实。


流量造假谁之过?如何杜绝?

前两天,人民日报的等蓝V官微发表了一篇《网信办:不得开展人肉搜索流量造假活动》,内容如下: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谁来监管平台流量问题呢?上级是否有监管部门深入各个平台进行监管呢?如果把监管权力留给平台本身,那所谓的禁止流量造假就是缘木求鱼了。

流量造假谁之过?如何杜绝?

前些年收视率造假问题突出,广电今年推出了全新的统计平台,推出脱水数据,这是认真做事了,虽然目前出台的监管范围还很小,只出脱水收视率,尚没有收录网站热度、播放量等数据,还不能全面推出视听脱水数据,但小进步总比没进步强吧。

除了收视率,流量造假的重灾区就是各大社交网站了,动辄粉丝千万上亿的,实在是造假造得连平台自己都快信了。

为了能得到实惠的利益,某些平台不惜与资本方联合造假,利用平台之便随意改数字,以达到人为推爆款的目的,无论是要爆人还是爆剧或者是爆产品,数据造假似乎已经冲在了第一线。

此外各种app制作的各类排行榜也渗透着金钱的气味,要想名次高,要么你有足够的活人,要么你就得交钱打榜,获得额外的投票权力,或者资本方直接与app制作方联系,后台注水灌票。

现在活跃在网络上的几大数据公司每天出各类排行榜,请问有谁在监管他们出的榜单?社交平台年末各种投票排行榜,请问有谁在监管这类投票?这些数据平台推出的排行榜甚至不会将评选的详细标准公布于众,这是为什么?是为了方便造假,把公布数据当买卖使了吗?


流量造假谁之过?如何杜绝?

再举个例子,某社交平台可以在一夜之间拦腰砍掉n个明星粉丝的签到数据,但却为个别明星粉丝的签到数据开绿灯。

或许是平台方服务器承受力有限,不得不砍掉一部分数据或限制部分明星的数据,可以理解,但麻烦平台一视同仁,要砍要限都一视同仁,要做到最起码的公平公正,一个不尊重数据公正性的平台是走不长久的,失去了粉丝的信任,谁又会对你恋恋不舍?

再比如微博的转赞评注水问题,就没办法出台一个脱水机制吗?别老想着把问题矛头对准明星,他们真没办法去杜绝这个问题,这是技术与监管的问题,麻烦从这两方面想办法!

说了这么多,也只是希望有关方面能在出台规则的同时,也能推出一点技术手段与监管措施,不能把数据的设计权与监管权、公布权全部留给平台方自己!


流量造假谁之过?如何杜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