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发生变化,是从大家都去追"流量"开始的

文 | 栩先生

首发 | 栩先生(公众号ID:superMr_xu)


1


这是一个流量经济时代,有很多自媒体人说:有流量就有一切。


所谓流量,对于自媒体从业者来说,其实就是文章的阅读量、转发数、关注数。


但是,疯狂追求流量的可不仅仅是自媒体从业者,明星、网红都是流量最大的制造者和消费者。


炒作博眼球,秀底线博出位,花钱买热搜,甚至粉丝出钱刷排名。


各种刷流量的方法,总是会超出你的想象。


比如曾经的吴亦凡的粉丝通过数据造假,刷流量的方式,帮助他们的偶像霸占了整个美国iTunes音乐排行榜。


前十名,他一共占了六位。


世道发生变化,是从大家都去追


超越了一众美国明星,创造了"亚洲奇迹"。


很快,iTunes出手清除了假数据,吴亦凡的排名一下子掉到百名开外。


以前我们老说:你这是在开国际玩笑。


现在才知道,对于一个在加拿大长大,从韩团出道,然后跑到美国去刷榜被啪啪打脸的流量明星而言,丢脸丢到全世界都知道,这TM才是开国际玩笑!


还记得马克思经典的资本逐利理论吗?


"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


这句话在追逐流量上,同样适用。


疯狂追逐流量的自媒体们,毫无底线地蹭热点、肆无忌惮地洗稿,用惊悚标题吸引眼球,用煽动词语遮掩真相。


各种手段刷流量的明星、网红们,唱歌靠调音,演戏靠替身,写书靠编辑,拿奖靠不要脸。


所有的一切看似与我们无关,实际却是在不声不响中,带坏了整个社会的风气。


在他们的影响下,这个社会里浮躁、焦虑、急功近利的情绪和现象开始四处蔓延。


所以,才有了短视频网站上那些生吃死猪肉,未成年当父母,直播造人,甚至编造谎言"家人火化,双击666"的奇闻……


有一个街头采访,问"你最喜欢哪个明星",一位大叔直接摆手说:


我不喜欢明星。这些都不能强国,只能害下一代,你看看你采访现在的子女,你长大了干什么,都是要当明星,要唱歌,没有说要当科学家,当解放军,当教师的……不是你明星推出来(国家就能强大),国家强大都是靠科技人员、广大劳动人民干出来的。


一针见血,正气凛然啊!


2


《礼记》中有句话:"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言行如果受到其他人的关注,那么就应该严格约束而且需要倍加谨慎。


这句话,当然不会有多少人知道,更不会有多少人能做到。


当流量完全沦为生意,甚至成为内容创作的唯一驱动,失控难以避免。无论是刷量掺水,还是内容低俗,其意图无非是博人眼球、博取流量。


粉丝"空气不空"最近给我发私信,想让我谈一谈对一个公众号作者的看法。同时,推荐了这个公众号最近的一篇文章给我看。


是刘强东事情后,追热点的一篇文章。


文章从邓文迪破坏别人婚姻谋上位开始谈起,然后说到了田朴珺,最后说到了章泽天。


得出的结论是,她们都是靠不道德的手段获得了成功,所以屌丝要想逆袭就一定要做一个不守规矩的人。


所以,他鼓励人去撬那些成功人士的家庭,借机上位。


世道发生变化,是从大家都去追


甚至公然宣扬要给大家讲一些如何黑公司钱(这已涉嫌违法)、男男女女上位的东西。


世道发生变化,是从大家都去追


对于这样恶俗的公众号和这样三观尽毁的作者。


我已经不想讨论了,有两个他自己放出来的评价骂的很好:


世道发生变化,是从大家都去追


世道发生变化,是从大家都去追


对于这种行为,官媒还曾经有过一段掷地有声的评论:


分贝再高,嘘声终究是嘘声;流量再大,糟粕依然难成精品。突破底线、一味媚俗引来的流量,是短视的,也是短时的,难以为继、不可持续。


3


说了那么多,其实我也清楚的知道,流量盛行之下,谁也无法幸免。


今年的热点事件多,每一个热点事件后,打开订阅号页面,全是一模一样的刷屏热文。


我那些写个人成长、写自我反思的文章夹在其中,几乎无人问津。


于是,从9月起,我也开始有意识地去追热点,写时评。


就是想要证明,论写这样的东西,我不比那些人写的差。


但从11月初开始,我其实就已经开始了反思,文章阅读量越来越高,我却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说:


世道发生变化,是从大家都去追


所以我开始回归写思考、写干货,我开始去反思,我更应该写的是解决人的困惑、激发大家不断向上的正能量。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这样写文章,就注定很难做大。


昨天的文章发布后,有一个留言让我泪流满面又感慨万千:


世道发生变化,是从大家都去追


如果因为不追求流量,就注定小众。


那就让我小众吧,因为我坚信,这个时代总有些东西需要有人去坚守,去宣传,去写作,而那些东西,比流量更重要。


4


新闻界前辈郭超人曾这样说过:


媒体人要牢记,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


关于今后的写作方向,我想了想,做了三个决定:


第一, 我将坚持写作和分享关于自我改变、自我警醒的文章。当大家觉得消沉、感到丧的时候,到这里来能找寻到奋起的力量。


第二, 我将继续写有深度、有启发的历史。尤其是毛主席青年时候如何选择、如何奋斗和成长的经历。


这样写当然也有风险。其实我也有一个备用号叫"李栩然",但也不号召大家去关注了,一切随缘,即使因为写领袖人物而出现什么状况,我也会问心无愧,因为我相信我写的东西是能带给人启发和正向激励的东西。


第三, 我将只写有深度、有态度的热点文章。而不是为了蹭热点、追求阅读量,而去写一些哗众取宠、浮于表面的口水文。


比如我曾经写过的《"身价千万"的拆弹专家:世间只有一种事值得你去干一辈子》和《那个一天被看4次的美女收费员,离"除了收费啥也不会"还有多远?》。


看起来是在写热点,其实是在借这个人、这个事,来深入探讨工作对于人的意义,以及如何去发现这种意义。


说来好笑的是,这种文章本来是很多大号看不上的,这两天突然有很多大号来找我开白,大概也是病急乱投医了吧。


巴菲特有句名言:"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以此告诫投资者,当短期的非理性市场因素退去后才会知道谁是在投资、谁是在投机。


这话用在今天的媒体环境下也是合适的,只不过变成了,在自媒体大潮汹涌袭来的时候,才会知道哪些媒体人有没有节操。


古人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讲的是见微知著,以观长远。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


—— END ——



关注公众号,在菜单栏可以直接读我的更多成长干货、深度思考等全网热文,和关于毛主席的精品文章。


后台回复"社群",可加入栩先生唯一成长社群,和3000人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