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彬:踐行“四德”,孝老愛親,做新時代的城管人

張彬:踐行“四德”,孝老愛親,做新時代的城管人

張彬

人物簡介:張彬,男,中共黨員,1967年12月出生,孝老愛親好人,定遠縣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信訪室主任。

事蹟簡介:張彬結婚二十多年來,夫妻恩愛,孝敬老人,熱心助人,鄰里和睦,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用行動踐行著孝老愛親的美德。2018年度,在省委宣傳部、省婦聯、省文明辦聯合開展的尋找“最美家庭”“最美婆媳”活動中,被授予省“最美家庭”的榮譽。

張彬,一位普通的中共黨員,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堅強,在與命運的挑戰中,戰勝困難,用愛心與孝心,彰顯了一個血性男兒的責任與擔當。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孝敬長輩 關愛老人

“天下之大以孝為大,百行之首以孝為先”。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孝行也是衡量一個人值得信賴與否的標尺之一,張彬用半生時光踐行自己的諾言。對待家中老人主動關心其溫暖,時刻關心其健康,主動分擔其憂愁,充分理解其絮叨。每週都定期或不定期地到父母住處看望老人,打掃衛生,為老人洗衣服,為父母買好日常生活用品和家庭常用藥品,準備好生活費。不僅如此,張彬還與妻子每週一次到鄉下看望、照顧岳父、岳母,為他們帶去日常藥品(岳父喉癌術後康復期),為老倆口料理家務,幫老倆口洗澡、洗衣,悉心照顧老人,深受廣大村民誇獎。2017年底,張彬父親被診斷為肺癌住院治療期間,她妻子主動承擔了照顧老人的責任。全天候在醫院陪護照顧老人,晚上張彬住在病房照顧老人,喂水餵飯、端屎端尿、按摩擦身,在重情守孝中傳遞大愛。儘管如此,張彬白天仍然投入到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中去。2018年2月10日,張彬父親去世,臨終前,老人哽咽地說道:“我快走了,我沒有遺憾,有你們這份孝心,我知足了。”然而不幸接踵而來,張彬的母親於同年4月又被查出膽管癌晚期。張彬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在母親住院期間,給予了老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儘自己最大所能挽救自己母親的生命,輾轉合肥等地多家醫院救治。在母親病危臥床,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時候,張彬日夜守在老人病床前,給母親翻身、喂水喂藥、清理大小便,陪伴母親安詳地走完最後的生命旅程。張彬用實際行動,感動了醫院的醫生、護士和病房內病人家屬,受到他們的紛紛讚揚。

家庭和睦 鄰里團結

與妻子史傳芳結婚以來,夫妻兩人相互扶持,和睦相處,將自己家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生活中每當與妻子發生口角摩擦時,他都能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理解妻子,尊重妻子,從而解決問題。張彬在定遠縣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從事信訪工作,工作任務重,經常加班加點,妻子史傳芳十分理解和支持張彬的工作,儘管自己身體不太好,但主動承擔了料理家務,照顧老人等事情,受到鄰里和同事的高度稱讚。

張彬家住在農機大廈,鄰里關係複雜。但這些年來,張彬從未和鄰里產生矛盾,大家都本著和平共處相互尊重的原則,一家有難、多家支援,把鄰里關係處理的很不錯。每逢節假日期間他還主動走訪鄰里,相互幫助使街坊鄰居關係十分融洽。

言傳身教 父慈子孝

張彬非常重視對兒子張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他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一個有作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由於妻子工作忙,兒子上學的接送基本上全由張彬一個人承擔。在孩子的教育上,他不僅注重學習成績,更注重對個人品格的培養。在生活上,張彬認為雖然現在條件變好了,但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不能丟。張彬把用過的稿紙裝訂起來,給孩子當草稿紙用,還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做起。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良師益友,也是孩子行為的第一老師。在他的言傳身教下,現如今張亮已經成長為一個孝敬長輩,愛護妻兒的新時代青年,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

兄弟團結 妯娌和睦

張彬家兄弟三個,雖然都已分家過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兄弟幾人是分家不分心,每當家庭有事或困難的時候,總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決困難的辦法。兄弟之間相互謙讓、相互體諒,從不為雞毛蒜皮的事計較,都本著以和為貴的態度對待對方,一家老小其樂融融。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兄弟之間、妯娌之間從不因一些鎖碎的小事而破壞家庭和睦。張彬本著吃虧是福的心態,處理好兄弟之間、妯娌之間的關係。

張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孝老愛親、幸福和諧家庭的深刻內涵,傳承了中民族傳統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