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當美股熔斷時

隨著美股頻頻熔斷,QDII的基金份額有所增長,抄底跡象明顯,但結果目前尚未能盡如人意。

本刊記者 易強/文

3月16日,美股再次熔斷,道瓊斯工業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及標普500指數分別以12.93%、12.32%和11.98%的跌幅收盤。至此,自3月9日至3月16日,在6個交易日之內,美股3次熔斷(前兩次發生在3月9日和3月12日),史無前例。

根據Wind資訊,截至3月16日,在美國三大證券交易所即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及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總市值為339796億美元,已較年初縮水132033億美元,縮水幅度達到27.98%。

與此同時,道瓊斯工業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及標普500指數的市盈率(TTM)則分別由年初的22.20倍、34.10倍、24.29倍,降至3月16日的16.73倍、26.60倍、16.70倍,市淨率(LF)分別由4.95倍、4.91倍、3.56倍降至3.70倍、3.59倍、2.57倍,股息率則分別由年初的2.11%、0.98%、1.77%升至2.79%、1.39%、2.45%。

於是,面對股價的暴跌、因新冠疫情擴散而來的各種不確定性,以及市場整體估值水平的下降、疫情最終一定會被遏制的確定性,投資者需要在風險與機會中做出選擇。

國內QDII基金持有者做出的選擇是——抄底。Wind資訊顯示,上述3次熔斷的當日,QDII基金的份額都有所增加。不過,因為謹慎心態仍存,再加上外匯額度的限制,QDII基金持有人抄底的力度不算大。

至於如果放開外匯額度的限制,QDII基金持有人會否加大抄底力度,則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另一面是坊間有關“A股是否存在獨立行情”的爭論。而從北上資金的進出來看,問題的答案可能並不簡單。

根據Wind資訊,自3月9日(美股首次熔斷)至3月17日,在7個交易日內,有6個交易日北上資金呈流出狀態,期間合計流出598.40億元,其中滬港通流出372.70億元,深港通流出225.70億元。

與此同時,儘管美國市場似乎存在巨大風險,且美聯儲在3月16日降息至零並重啟量化寬鬆,美元中間價(USDCNY)不降反升,由3月9日的6.9260元漲至3月17日的7.0094元,上漲1.20%。而且,3月17日,即美聯儲降息次日,美元中間價還上漲了0.11%。

浮虧138億元

根據Wind資訊,截至3月17日,QDII基金共計155只,份額規模合計865.52億份,其中權益類規模699.92億份,佔比80.87%。在109只權益類QDII基金中,可以投資美國股市的有65只,份額規模合計365.32億份。

先看看權益類QDII基金近期收益情況。

截至3月17日,在109只權益類QDII基金中,成立時間在2019年6月30日之前的有103只。在該103只基金中,2020年以來複權單位淨值增長率(以下簡稱收益率)為正數的只有2只,低於-20%的有34只,低於-30%的有11只,低於-40%的有4只。

值得一提的是,收益率低於-40%的4只基金,即華寶標普油氣(162411.OF)、廣發道瓊斯美國石油(162719.OF)、華安標普全球石油(160416.OF)及諾安油氣能源(163208.OF),都是投向油氣類資產,前3只為指數基金,分別跟蹤標普石油天然氣上游股票指數、道瓊斯美國石油開發與生產指數及標普全球石油指數,後者則以標普500能源行業指數為業績比較基準。

因疫情影響需求,繼而引發石油價格戰,上述4大油氣指數2020年以來(截至3月17日)已分別下跌63.94%、62.53%、52.07%和54.01%。

若以年初的基金資產淨值(合計702.55億元)為基數(即假設份額規模不變),則截至3月17日,上述103只權益類QDII基金2020年以來合計已浮虧138.23億元,投資收益率為-19.68%。

這些浮虧主要發生在3月。根據Wind資訊,上述103只權益類基金在3月份(截至3月17日)合計浮虧104.03億元,佔到總浮虧金額的75.26%。

比較起來,主要投向中國香港股市的QDII基金,同期收益率要稍稍領先於投向美國及歐洲股市的同類基金。截至3月17日,恆生指數2020年以來跌幅為17.47%,同期道瓊斯工業指數、納斯達克指數、標普500指數、英國富時100指數、日經225指數分別為25.58%、18.25%、21.72%、29.80%和28.09%。

至於港股領先的局面能否持續,則未有定論。

抄底是對是錯

從數據上看,QDII基金持有人似乎將股市的暴跌視為抄底的機會。

根據Wind資訊,截至3月17日,權益類QDII基金份額規模合計699.92億份,較年初增加78.92億份。

除卻2020年成立的2只基金,2020年以來份額規模增幅較大的5只QDII基金是廣發納斯達克100ETF(159941.OF)、華夏野村日經225ETF(513520.OF)、華安德國30(DAX)ETF(513030.OF)、華安三菱日聯日經225ETF(513880.OF)和易方達中證海外互聯ETF(513050.OF),增幅分別為915.74%、465.68%、113.31%、108.49%和90%。

從時間上看,在美股3次熔斷的當日(3月9日、12日及16日)及次日,都有出現QDII基金份額增長的現象。

例如,3月9日,有6只QDII基金份額規模有所增長,其中華安三菱日聯日經225ETF份額規模增長了10%;3月10日,有10只QDII基金份額規模有所增長,其中華夏野村日經225ETF增長了13.10%。3月12日,有7只QDII基金份額規模有所增長,華夏野村日經225ETF又增長了11.92%。3月16日,有11只QDII基金份額規模有所增長,其中華安德國30(DAX)ETF增長了14.42%。

就18只跨境ETF而言,截至3月17日,份額規模較年初有所增長的有15只,較3月初有所增長的有17只。

在絕對增長方面,3月9日,份額規模增長最多的3只分別是H股ETF(510900.SH)、納指ETF(159941.SZ)和華安日經225ETF(513880.SH),分別為7000萬份、600萬份和600萬份。3月12日分別是H股ETF、德國30ETF(513030.SH)和華夏日經225ETF(513520.SH),分別為21300萬份、2950萬份和2200萬份。3月16日分別是H股ETF、恆生ETF(159920.SZ)和德國30ETF,分別是67700萬份、14600萬份和7800萬份。

從後市表現來看(不考慮波段操作因素),3月9日及12日的抄底行為可能有失魯莽,因為隨後美股還有觸發熔斷,道瓊斯工業指數、納斯達克指數、恆生指數、日經225指數、德國DAX等主要股指仍處於尋找底部的過程中。

外匯額度限制

在阻礙QDII持有人把握抄底機會的同時,外匯額度限制客觀上也使其避免了被外圍股市傷害的風險。

不少基金公司近期都以“外匯額度限制”為由,發佈過類似“暫停申購”的公告。

例如,3月10日,易方達標普消費品(118002.OF)公告稱,“因外匯額度限制”,自即日起“暫停本基金在全部銷售機構A類人民幣份額、C類人民幣份額、A類美元份額的大額申購業務”;具體來說,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累計申購(含定期定額投資,下同)A類或C類人民幣份額的金額不應超過2萬元(不含),申購A類美元份額的金額不應超過3000美元(不含)。

然而,僅過了一個交易日,上述“2萬元”及“3000美元”的申購限制又被叫停。

3月11日,易方達標普消費品再次發佈公告,表示“因外匯額度限制”,自即日起“暫停申購及定期定額投資業務,贖回業務照常辦理,恢復時間將另行公告。”

3月13日,南方原油(501018.OF)也發佈了一則關於《暫停申購和定投業務的公告》,原因也是“外匯額度限制”,至於恢復辦理申購和定投業務的時間,“將另行公告”。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的《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額度審批情況表》,截至2月28日,易方達和南方基金的獲批額度分別為28.50億美元和27.50億美元,在58家證券類機構(含43家基金公司)中分別排在第三和第四位。這兩家基金公司上一次獲批投資額度都是在2019年4月。

對於希望基金公司儘快恢復外匯額度以便抄底的QDII基金持有人來說,一個不太妙的消息是,近期國家外匯儲備有所下降。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數據是,截至2月底,國家外匯儲備為21067.18億美元,環比減少87.79億美元,下降幅度為2.82‰。

與此同時,作為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對外貿易以及FDI都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3月12日在商務部網上例行新聞發佈會上透露,“受春節因素特別是疫情影響”,2020年1月至2月,中國進出口總額4.12萬億元,同比下降9.60%,其中出口2.04萬億元,下降15.90%;進口2.08萬億元,下降2.4%,外貿逆差400億元。

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3月1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1月至2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134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8.60%(折194.20億美元,同比下降10.40%)。


QDII:當美股熔斷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