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誤殺》和《誤殺瞞天記》相比,哪個看起來更有感覺?

玩轉數碼世界


你好,我是英雄。


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是原版電影,而中國電影《誤殺》是翻拍這部印度電影的。從劇情來講,兩部電影是沒有什麼可比性,一部是印度經典電影,另一部是翻拍電影,電影的劇情和人設幾乎都是一樣的。至於說那一部更有感覺?我認為《誤殺瞞天記》更精彩,而《誤殺》可能更符合我們中國人的國情吧!影迷喜歡哪一部還得看個人喜好吧!

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

《誤殺瞞天記》是由印度導演尼西卡特執導,印度著名演員阿賈耶主演的精彩的懸疑電影。該片於2015年7月上映,豆瓣評分8.4分,在印度懸疑類電影中排名第二,僅次於今年4月上映的《調音師》。

這部電影有著精妙的結構和準確的細節。男主角維傑是一家之主,他的大女兒安九被流氓偷拍了洗澡的視頻,深夜逼其就範。驚慌之下安九一棍子打死了流氓,一家人得知小流氓竟然是當地警長的兒子時驚慌失措。維傑為了家人不去坐牢,用自己小學四年級的受教育程度周旋於警察與證人之間……作為一部合格的懸疑電影,

《誤殺瞞天記》是一部出色的寶萊塢類型電影,它既出色的完成了商業電影的懸疑感、主人公的升級打怪最終勝利;又迴歸人倫,有親情的政治的思考;還輔之以優秀的視聽語言表達。因此顯得有故事、有人文,是最近兩年出色的印度電影。

《誤殺》

《誤殺》是由陳思誠監製,柯汶利執導,由肖央、譚卓、陳沖、姜皓文領銜主演,

劇情簡介:李維傑與妻子阿玉來泰打拼17年,膝下育有兩個女兒,年屆四十的他靠開設網絡公司為生,為人也頗得小鎮居民的好感,而這一切美好卻被突如其來的不速之客打破。這個充斥走私,販毒活動的邊陲小鎮,各種權力交織碾壓公平正義。李維傑的大女兒被督察長的兒子強暴,因反抗誤殺對方。李維傑曾親眼 目睹督察長濫用私刑,深知法律無用,為了維護女兒,捍衛家人,李維傑埋屍掩蓋一切證據,在時間與空間的交錯縫隙中,與警方在身心層面,展開了殊死一搏的較量。


X英雄


1.女兒不是維傑的親生女兒,而是從垃圾桶裡撿出來的嬰兒。全家人做出的犧牲是為了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當維傑妻子和親生小女兒被毆打時,他們都沒有想到放棄兇手是大女兒,突出了維傑和妻子的善良性格。《誤殺瞞天記》 中大的女兒是李維傑和李維傑的親生女兒。李維傑和李維傑的風險都是基於父母保護子女的本能,即單純的感情。

維傑《誤殺》又高又壯。他在店員面前有老闆的威嚴,敢於面對警察壓迫村民的理論。李維傑《誤殺瞞天記》是一個又醜又胖的中年人。他很善良,在鄰居眼裡是個好人,但在警察面前卻很懦弱。這為李維傑被捕後的辯護鋪平了道路。更令人震驚的恰恰是這個懦弱的人保護家人的能力。

3.《誤殺》 維傑這個家庭在當地的經濟狀況很好,我岳父岳母和姐夫等親戚住在一個村子裡。是薩姆的入侵改變了他們家庭的幸福生活。《誤殺瞞天記》中學的李維傑是個孤兒。這家人從中國移居國外謀生。這個家庭的經濟狀況很差。他們住在墓地附近的一所廉價房子裡,這使得主要家庭和警察局長家庭的經濟實力和地位更加不同。

4.《誤殺》 維傑的妻子年輕漂亮。她會撒嬌,讓丈夫帶著家人去城裡購物。她有點可愛和任性。這樣一個小女人在雨夜下葬,在背後面對審訊和折磨的表現更加勇敢和堅強。《誤殺瞞天記》中李維傑的妻子是一個普通的日夜工作的底層女性形象。很容易讓我們想起她不再美麗的母親。然而,無論是在她的小女兒發現搬運的屍體時,她命令她的大女兒“帶她姐姐去睡覺”,還是挖了一個墳墓,打開一個棺材,讓一個瘦瘦的男人獨自躺在裡面,她都表現出令人震驚的決心、勇氣和力量。


方方方方方呀


兩部電影相比較的話,個人比較推薦改編版的誤殺。。因為國內的誤殺,這部電影改編自誤殺瞞天記這部電影。在改編的基礎上相對應的採取了一定的修改。在情節中的細節可以體現國內版的誤殺當中。邏輯性條理性會更加的強。而在誤殺瞞天記當中很多的情節設置思維考慮都是按照當時其國家的政策去編排的。因為印度跟中國的發展不一樣,所以其中的情節會有改動。個人會比較推薦改編版的誤殺更符合我們現在的一些邏輯推理。

如果從演員的演技上面我個人會比較推薦誤殺瞞天記因為印度的這一版誤殺瞞天記也就是原版的電影其中警探的這個角色演繹的十分到位把一個作為媽媽的心急的角色演繹的非常好,而且男主角的演技也是非常的好,剪輯上面也很流暢。噹噹然如果你是肖央的粉絲的話,也可以期待一下誤殺,其中肖央也是突破了自己喜劇的風格,路線演繹的一位。閱片量大機智的父親形象也是非常的貼切,讓人眼前一亮的,還有飾演女局長的陳沖。如果你想看原版的,體會一下當時印度國內環境下的那種人性紛亂的話,我建議你可以看誤殺,瞞天記,如果你是肖央譚卓或者是陳聰的粉絲的話,也可以關注一下誤殺這部電影。總體來說改編的是很到位的。







在隨筆小文處呼吸


《誤殺瞞天記》,我最喜歡它的結局,屍體埋在警察局下邊——這個真的好諷刺啊,尤其是那句“你會永遠保護我們的”,太讚了。不過原版劇真的太太太長了。相比國產,有些地方設計的衝突性不是很強:

1.男主責任感的體現。國產很好地把男主跟大女兒事故前後的關係突出,表明責任意識的轉變

2.強暴比偷拍更嚴重!!!(最起碼在中國是醬紫的)

3.大女人與母親在倉房與死者的打鬥原版有些平淡,感覺沒有殺死人的情感烘托。而且是女兒殺了人,損失了母愛的體現

4.死者的爹媽原版裡感情看著還不錯,只是給錢,沒有突出死者性格變異的本質原因是家庭教養缺失。國產裡邊,死者被親爹打了一耳光,親子關係破解

5.原版女警官只會打人!!!智商體現不足,而國產用一個殺人案就說明了。國產最精彩的兩個母親的獨白,原版沒體現!!!這也是國產為啥將兇手設置成母親,因為母愛是共通的情感

6.最關鍵的“破案因素”,電影,既然都鎖定嫌疑人的興趣愛好了,就能找到突破口,原版居然沒去查男主的觀影記錄,而是女警官自己推測(前期並沒有表現她很聰明),沒有了“蒙太奇”的因素

7.國產的暴亂因素、輿論影響比原版只是叫了一群人來湊熱鬧更讓人憤怒。而且國產中,男主直接讓朋友給死者父親的競選對手打電話,更能引起後邊的一系列衝突




瘋火剪輯


首先,電影《誤殺》講述了一個普通家庭,男主李維傑憨厚老實的平民,妻子阿玉聖妻良母,有一對可愛的女兒,雖然拮据但也湊合過日子。然而故事的矛盾開始於警官的惡少兒子,沒想到大女兒被惡少看中,並對其進行了欺凌行為,女兒和母親一起不小心打暈了警官兒子,以為死了就便埋了。李維傑為了保家人平安精心設計一番操作,和惡少的警官母親鬥智鬥勇。

因為案件的一方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家四口,《誤殺》 的斷案、審訊過程在緊張之餘,也就出現了很多令人不禁會心一笑的部分,比如年紀尚幼的小女兒面對警察叔叔時的必殺技是"賣萌裝可憐”。

但也正是小朋友這個角色,幫助《誤殺》完成了最精彩的一段高潮大戲。經過多次偵查審訊,已經猜透李維傑作案方法的警長卻遲遲找不到決定性的證據,母愛保護欲擊潰理智防線的她撕破了最後的”偽裝”,直接對李維傑一家”刑訊逼供”,大人慘遭毆打,小女兒則被陳沖飾演的警長單獨抓走進行心理恐嚇。嚴肅的面部表情,變幻的光影和尖利的吼叫,別說幾歲的孩子,屏幕外面的成年觀眾都覺得害怕。

後續的多輪反轉揭秘在此不多做劇透。可以確定,近年的華語犯罪懸疑片中,《誤殺》可以算是完成度較高的一部。與《誤殺瞞天記》質感上似乎更勝一籌。

以上是我的觀點!謝謝!




影視先知者


相比《誤殺》,《誤殺瞞天記》更有感覺

《誤殺瞞天記》作為一部印度電影,不得不說這樣做很需要勇氣。但從整體的劇情節奏把控來看,確實也不需要添加歌舞來灌水拖時間,因為它本身就有160分鐘左右的時長。演員的演技是最能體現電影魅力,但劇本臺詞是它的基礎。《誤殺瞞天記》在160分鐘的時長裡,幾乎每一個演員的每一句臺詞都經得起推敲,首先是符合角色,是那個角色所講的話語,而不至於出格;其次電影臺詞幾乎沒有任何廢話,要麼是為作為前因,如廢棄的採石場、挖坑堆肥,要麼就是作為後果,如維賈伊在重編故事時所做的一切。


有時候看似毫無意義的鏡頭,都有它獨特的含義,比如開頭時一分鐘左右的公交車路線和沿途的風景,它所代表的是彭朵林是一個偏僻而又落後的地方,人們法律意識自然十分淡薄,因此,在後面的劇情中,哪怕是想要去倫敦見兒子辦理護照的沙威,在遭到蓋頓德明目張膽的敲詐勒索時也沒想過用法律的手段來保護自己。當然,山路的曲折也不排除這是對整部電影劇情節奏的預言。還有就是舊的警察局和新的警察局,是不是也意味著破舊除新呢?


人物形象立體豐滿,尤其是對男主維賈伊的刻畫,導演可謂是用心良苦。在對待員工荷西、餐館老闆馬汀、及自己家人時的一些很瑣碎的小事時,很能彰顯出他的性格特徵,當然,像對電影的愛好這一人設,更是將此發揮到了極致,並將此融入到他生活的的方方面面,為接下來的重大劇情做了充分的鋪墊。

蓋頓德的頭次出場是在荷西的口中,然後再通過一對老夫婦的口中敘述,直到最後,人物才真正出現在觀眾的眼前。這就相當於已經給了觀眾一個預期,對於接下來他所做的敲詐勒索的事情也自然覺得合情合理。

果亞總長蜜拉是在解決別人對她屬下的指控時出場的,而她的行事作風更接近於黑幫的解決方式,或許是想要給她更強大的氣場,便有了一段自帶的BGM,效果很好。對於屬下的事情都是如此,自己親兒子山米事情更無需多說。倘若不是維賈伊還算聰慧,擁有良好的群眾基礎,乃至最終藉助輿論的力量,蜜拉怕是不論如何都能敲開他的嘴。


在作為母親方面的表達上,新上映的《誤殺》則表現得更好,如休憩是夢見自己的兒子。同樣在父親的角色上,《誤殺》給出的市長候選人的人設也比《誤殺瞞天記》要好。

前面的生活有多美好,後面就有多大的動力和決心,山米死亡的悲劇也就顯得愈發痛苦和慘烈。試想一下,就像維賈伊所說,假如安祝和山米互換一下位置,那結局又將如何?

《誤殺瞞天記》看似處處在遵循法律,但事件的過程中卻幾乎很少真正遵守法律。不論是蓋頓德的行為,還是蜜拉的做事方法,更或者是維賈伊的結局,大家都在拼命的尋找法律的漏洞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或許就是《誤殺》所改編的目的之一吧


喝汽水看電影


《誤殺》改編自印度高分懸疑犯罪電影《誤殺瞞天記》,講述了一個丈夫為了保護家人,用自己平時看電影的經驗,把妻女誤殺警察局長兒子一事弄成了懸案,最後讓全家人脫身的故事。兩者前面的劇情都大同小異,最大的區別在於結尾,印度版用一個非常精彩的交差剪輯讓丈夫安然無恙的走出了警察局,而國內版是丈夫去自首後一個人在監獄不知望著何方。相比前者揚善除惡的酣暢淋漓,國內版就顯得平淡甚至多餘,所以遭受詬病,被罵狗尾續貂。


但真正只是單單為了在國內上映,才弄了這麼個具有我國“特色”的結局嗎?其實不然,因為國內這版才真正體現了影片的高明之處。

先說說兩者的主要人物有哪些變化。首先是警察局長的兒子,印度版直到他拿手機偷拍男主大女兒洗澡的視頻才登場,給人感覺他就是個典型紈絝子弟。而國內版他的出場先給一段戲做鋪墊,他殘暴,充滿戾氣,打瞎了別人的眼睛也毫不在意。在夏令營下藥迷姦了大女兒,把偷拍變成了強姦這樣嚴重的刑事犯罪。他的形象被刻畫的更兇惡,更讓人憤懣,打死他罪有應得,淡化了致他而死的男主一家的犯罪感。

而陳沖扮演的警察局長,印度版強化的是她警察局長的社會身份,而忽略了她作為母親的家庭角色。雖然兩者同樣以審訊犯人的方式出場,但印度版警察局長給人印象是官官勾結,為己私利威逼利誘不擇手段。而陳沖的審訊對象是個殺人嫌疑犯,她冷靜幹練聰明,三兩句就點破了犯人的殺人手法。用偽證誘供犯人,展現了她破案大膽不按常規。這個角色的出場是正面的,只是故意給她打的光陰暗低沉,讓人錯覺她是反派。後面還有一場她給兒子擦傷口的戲,小心翼翼的動作,溫情的眼神。雖然她極其溺愛孩子,但這就不是生活中一個疼孩子過分了的媽媽嗎?所以陳沖給人的更深的是一個母親形象。

肖央扮演的男主,印度版中男主是中產,敢跟惡警剛正面剛,而國內版他是低產,對惡警唯唯諾諾,生怕得罪。相同的是平時都喜歡看電影,對家人和朋友很好。國內版多了肖央去寺廟佈施和提點一個兒子被警察局長打瞎眼睛的老人兩處情節,說明肖央心善信佛,充滿正義。其中還有一場惡警毆打朋友被他踹了腳後,他馬上向惡警道歉的戲,這說明在身邊的人受到傷害時,一直小心謹慎的他會不計後果的奮起反抗。也為後面他對警察局長的兒子動殺心埋下伏筆。

兩版都是大女兒用鋤頭“打死”了警察局長的兒子,那為什麼說肖央對警察局長兒子動了殺心呢?印度版的確是大女兒打死警察局長的兒子,因為男主當頭晚上在公司看電影沒接電話,第二天回家後才知道發生的事,所以警察局長的兒子是在當天死透了。國內版是肖央在酒店給家裡打電話沒人接後,馬上趕回了家,而那時候事情剛發生完,妻子已經把警察局長的兒子埋了。肖央瞭解情況後,問了一句,“一點血都沒有嗎?”這就表示他對警察局長兒子是否已死起了懷疑。因為人在受到撞擊突然暈倒的情況下會失去意識,舌頭的肌肉不受控制下垂堵住呼吸道,時間久了會造成窒息而忘。所以肖央在看球賽時會給身邊一個拳迷解釋,為什麼拳手暈倒後要幫他把舌頭馬上拉出來。

影片中警察局長的兒子確實只是暈倒吐舌“假死”,扮演妻子的譚卓在搬運他時不小心讓他的身體從車上掉了下來,可能是那一下的碰撞讓警察局長的兒子舌頭鬆開了 ,使他埋進棺材裡後不久醒來。肖央挖開墓地後,他雙手呈爪狀向上,眼睛睜大,棺材蓋上滿是血痕,實際上他真正死亡原因是在棺材裡被活活憋死。

肖央當時有過懷疑,那他究竟知不知道警察局長的兒子在棺材裡有一段時間其實還活著呢?事情發生後,有一次他們全家人在一起吃飯,小女兒拿叉子一直劃桌面發出刺耳的聲音,鏡頭給了桌面上劃痕特寫,肖央對小女兒說讓她別劃了。這時,肖央應該是想到警察局長的兒子在棺材裡也曾拼命用指甲劃棺蓋產生類似的聲音,留下劃痕。還有其中一張海報就是一個男人拿著帶血的鐵鍬,腳下躺著一個滿頭是血的男孩,這也是在暗示電影裡肖央才是想致警察局長兒子死地的人。而且他打開棺材看到警察局長的兒子不同尋常的死狀時十分淡定,說明他早就知道里面的人怎麼死的,屍體會是怎樣。

身為父親,女兒遭受這樣殘忍的傷害,對於這樣的畜生,沒有什麼能比手刃仇人更要洩恨,所以明知道埋在棺材裡的人沒死,他也不希望警察局長的兒子出來繼續騷擾女兒,成為其揮之不去的的陰影。就像他結尾裡說的,“我沒能讓妻子女兒不受到傷害,我能做的就是不讓她們再次受到傷害。”早前他也耳聞警察局長兒子的殘暴,再加上知道對方的背景,目睹了警察的貪婪和惡行。所以最好的結果就是讓他在棺材裡不要出來,讓這一切都了無生息,隨雨埋進泥土裡。

電影開頭講的一個故事就是肖央被活埋在棺材裡死了,看過這麼多部電影的他應該知道《活埋》裡的男主人公,在棺材裡的無法得救失去希望後有多麼的無助和恐懼。雖然警察局長的兒子做出畜生之行,但也罪不至死,何況還是個十六歲的孩子。肖央在他挖出屍體後,一直都很內疚,前面說過他信佛,經常去寺廟裡佈施,可後來大師拒絕了他的佈施,說只接受“無相佈施”。

不求報而做的善事,就是無相佈施。為了求名,為了求利,為了怕墮入惡道,甚至為了求得自身的健康福祉而佈施,就叫有相佈施。大師能從他滿臉心事看出所求,說明他此時的負罪感已達到峰值。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結尾警察局長夫婦二人聲淚俱下渴求著答案,他看到的是同樣也是一對疼惜自己,而為自己的孩子肯犧牲名利地位甚至一切的父母。將心比心,他明白孩子遭受傷害後父母的痛苦,既然警察局長的兒子已死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代價,那麼他也要給遇害者的父母一個交代。站在妻女的身前,完成一個家庭對另一個家庭的責任。再加上因這件事產生的暴亂,更多無辜的民眾被捲入其中。還有小女兒在全家看完《天才槍手》後把試卷的分數改成100分,使他明白父親不僅要保護孩子,還要給子女做出正確的表率。在多重線索的鋪埋下,他的自首看起來就是順其自然的結果,不會刻意生硬而顯得突兀。

前面說過,陳沖在這部影片第一印象是一個溺愛自己孩子的母親。在警察局見到自己孩子的幻影,導演表達的是她對兒子深深的思念。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推理肖央一家怎樣利用路人瞞天過海做了不在場證明,看到兒子友人手機對肖央大女兒施暴的視頻後,她的情緒瞬間從剛剛還能分析案情的冷靜到一個人在辦公室裡失聲落淚的痛哭。一直擔心的事最終發生了,她顯得惶恐和緊張,更加確信肖央就是兇手,兒子可能遭受不測後,她表現出的是撕裂和絕望。畢竟,她是位母親。相比丈夫更注重事業,她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兒子。

在關押肖央一家人的時候,為了淡化矛盾,相比印度版孩子都打,國內版只對大人動手。在審訊小女兒時,不知是不是有意找了個長得蠻有喜感的演員演問訊的警察,讓情緒看起來沒那麼緊張,甚至成了一個笑點。而且後面警察帶隊找屍體挖人祖墳的時候,群眾的對警察的反抗顯得更自然接地氣。給陳沖丈夫參加市長競選的競爭對手打電話,也為後面的輿論宣傳和暴亂提供了合情合理的依據。不僅宣傳的口風在為肖央一家無辜者的形象造勢,而且很可能暴亂中那些趁火打劫的不法分子,也是陳沖丈夫的競爭對手安排的。其實肖央讓人給陳沖丈夫的競爭對手打電話前面還有一個引子,大女兒第一次被叫出去問話時,老師在課堂上講,“羊的視力很差,很容易離群被大型兇猛動物吃掉。”也就是說,男主一家勢單力薄,如果不利用他這個低產平民的身份發動更多群眾為他抱不平,很可能會被陳沖定為罪案,因為他並無辜,而且不知道妻女能在審訊中挺多久。

那麼多的這場暴亂跟肖央案子有什麼聯繫?先看看暴亂產生的原因。好像就是底層人民對濫用權力的警察們反抗。可事實上除了施名帥飾演的惡警對普通百姓的剝削和欺壓外,並沒有說這就代表了大部分警察的形象。相反,黃健瑋飾演的上司在調查時一直幫肖央說話,並有次在惡警對肖央拔槍後製止了他,還在陳沖對肖央動手時提出異議,這同樣展現的是警察正面向上的形象。也有人說陳沖作為裡面出現的級別最高的警察,她的行為很自然的就讓觀眾對警察產生以偏概全的印象。那麼先拋開社會身份,把肖央看成父親,陳沖看成母親。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時,父親可以對行兇者的死束手旁觀。同理心,母親為了能找到兒子,使用了卑劣過火的手段。兩人行為都有錯,只是社會階級的差異,讓我們出於同情,不自覺就站隊在了弱的一方。所以,結尾對民眾的採訪,也同樣是導演留給觀眾的反思。不法分子趁暴亂燒殺砸搶對無辜小販的造成了傷害,肖央的行為,無形中也是給一個母親一個家庭帶來了痛苦。

法律是為法治服務,而不是為了某個人或者某一方服務。因此,導演安排肖央的自首,就是對法治精神的踐行,對人性如何才能完善而應該怎樣做的思考。最後肖央的自首,前面寺廟寶塔的故事已給了暗示。為了贖罪造了一座鴿子飛不到頭的高塔,對比影片開頭肖央借《肖申克的救贖》經典臺詞的話,自由鳥比喻他自己,也對應著鴿子。高塔對應監獄,飛不到頭表示他在監獄不知待到什麼時候。至於他到底有沒有越獄,導演留了個開放的結局,就是他望向遠方不知何處。如果外面的家人再次受到傷害,那麼家人即是自己全部的他應該會越獄出去再次替家人遮擋風雨。我想,這個彩蛋會不會是為了拍續集的準備呢?

另外,影片中提到的幾部電影很有意思。肖央模仿的兩部影片《蒙太奇》和《控方證人》不用說,致敬的影片有開頭的《活埋》和《肖申克的救贖》,他們全家在電影院看的是《天才槍手》。警察查出他觀影記錄有四部,《狩獵》,《七宗罪》,《蒙太奇》和《白夜行》。《七宗罪》最後是布拉德皮特出於妻子被殺的憤怒槍殺了凱文史派西,《白夜行》是男主為了守護愛人行兇殺害了傷害女主的人,這些都對應了他為保護家人選擇讓警察局長的兒子在棺材裡死去。有意思的是,片中的《白夜行》海報是韓國翻拍版,公認這版是沒日本原版經典的,看來編劇真的很喜歡韓國犯罪題材的電影(也是導演對自己的翻拍有種黑色幽默的調侃吧)。《涉獵》在片中的介紹是“群眾會根據自己看到聽到的東西盲從跟隨主流”,對應了後面民眾根據電視臺的報道而發生的暴亂。本片英文名是《Visual》,直譯過來就是“視力的; 視覺的”,一是肖央用電影蒙太奇的手法讓路人集體替他做了不在場的“偽證”,二是對比前面說羊的視覺不好,而片尾採訪時有個民眾說,“羊只要能好好的吃草,才不會管是誰在褥他們身上的毛呢。”不知道這是對制度的暗諷,還是導演對這場民眾的暴亂持保留的態度呢?

本片最出彩的一場戲是雨中警察挖墳的那場,運用大量慢鏡頭通過各色人物的神情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民眾的憤怒和吶喊,惡警的囂張和跋扈,陳沖夫婦的焦急和等待,肖央妻女的擔憂和驚恐,肖央本人的悲愴和彷徨。這幅眾生相在雨中相交呼應,配合雨落灰暗的畫面,極容易帶動觀眾的觀感。再配合背景音樂慢慢積壓情緒,直到棺材打開後發現裡面是一隻羊,這時音樂急轉而上,情緒在瞬間爆發,民眾暴動,惡警被打,讓觀眾有了一種酣暢淋漓的發洩感。這場導演的調度已經把本片推向高潮,相比後面平庸的結尾,所以自首的情節就很難再打動觀眾。而原版在推理上要比本片的嚴謹和精彩,最後男主瀟灑的從警局走出時,揭秘了屍體的所埋地,讓得到謎底的觀眾看得大呼過癮。而且從電影的表現手法來看,那段交叉剪輯又相互疊影的畫面,真是讓人百看不厭。觀眾本身就有先入為主的習慣,暴動和救贖繞的有點複雜,失去了直截了當懲惡揚善的快感。這也難怪監製陳思誠會覺得,明明各方面都完成的可以,情節還更緊湊,而內容和立意上更豐富有層次,怎麼在豆瓣上還會輸原片一分呢?

如果把肖央去警局的坦白看成是一種承擔的話,就是願意為家人獨自面對罪惡。他的做法是為了讓受“殺人”事情影響的妻女最終能釋懷放下,即使逃脫了法律,但善良的一家肯定跟肖央一樣飽受良心上的煎熬。所以讓警察局長的兒子死,是每個父親都會做的選擇。但自身的靈魂被玷汙,如何能保留這份善良,導演就用了全家人都去警局自首來修補有了裂痕的良心,這樣算是情理和法理上最好的交代。畢竟,讓罪惡的罪惡,讓純真的純真,不能因警察局長兒子的罪惡而忽視了母親對孩子的純真,也不能因父親保護妻女的純真而忘掉了他捨棄了他人自私的罪惡。

另外,羊被惡警打死有一個星期了,4月又是泰國最熱的時候,但挖出來的時候沒有腐爛的痕跡,這算不算道具的穿幫呢?而且棺材蓋上的劃痕有警察局長兒子的血跡,肖央又一直盯著棺材蓋看,如果不是後面的暴動,以陳沖的觀察力和智慧,應該說很容易發現證據。這處又算不算是個漏洞呢?只能說女性畢竟是感性動物,愛子心切讓一位精明的母親在現場失了水準吧。


龍兒看電影


電影《誤殺》是翻拍的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在抖音看到這個電影后先把原版看了一遍,兩相對比下,首先,男主的人物設定上有較大差異,原版男主敢於跟警察發生爭執堅持正義,翻版男主則比較含蓄,在警察面前的表現更接近現實中普通市民;其次,原版中男主女兒是被偷拍裸照,而翻版中出現了迷姦的情節;最後,原版的男主只是告訴死者父母真實情況,而翻版中不但告訴了真實的情況,還因愧疚去自首了。

相比下,對於兩者的結局我更傾向於原版。女兒所受的傷害是會帶在身上一輩子,時間不可回頭,而行兇者的背景可以讓他逃離公正的審判,逍遙法外。女兒正當防衛失手殺人,在法律紊亂的環境中,無異於被判死刑,男主運用自己的所學保護女兒不受傷害的同時,也在還女兒一個公道。男主理解死者父母的心情,所以將真相告知,死者父母沒有對男主再進行糾纏,說明也是放下了恩怨,心中只剩下痛失愛子的心痛和自責。翻版中男主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去自首,不都是將女兒從一個坑中救出再放入另一個坑中嗎?最早的過錯不在他們,中間的法律也有失平衡,最後的責任就需要男主來承擔嗎?


請叫我王某人


電影《誤殺》是翻拍的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在抖音看到這個電影后先把原版看了一遍,兩相對比下,首先,男主的人物設定上有較大差異,原版男主敢於跟警察發生爭執堅持正義,翻版男主則比較含蓄,在警察面前的表現更接近現實中普通市民;其次,原版中男主女兒是被偷拍裸照,而翻版中出現了迷姦的情節;最後,原版的男主只是告訴死者父母真實情況,而翻版中不但告訴了真實的情況,還因愧疚去自首了。

相比下,對於兩者的結局我更傾向於原版。女兒所受的傷害是會帶在身上一輩子,時間不可回頭,而行兇者的背景可以讓他逃離公正的審判,逍遙法外。女兒正當防衛失手殺人,在法律紊亂的環境中,無異於被判死刑,男主運用自己的所學保護女兒不受傷害的同時,也在還女兒一個公道。男主理解死者父母的心情,所以將真相告知,死者父母沒有對男主再進行糾纏,說明也是放下了恩怨,心中只剩下痛失愛子的心痛和自責。翻版中男主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去自首,不都是將女兒從一個坑中救出再放入另一個坑中嗎?最早的過錯不在他們,中間的法律也有失平衡,最後的責任就需要男主來承擔嗎?



毛豆電視劇推薦


我是先看了翻版《誤殺》之後才回顧的印度版《誤殺瞞天記》,總體而言兩部影片都各有優劣,以下我細說下:

  角色方面:翻版《誤殺》對於死者素察紈絝子弟的形象刻畫比較飽滿,剛開始一件打人小事描述了一家三口人的性格。從政的父親一心投入選舉對孩子比較嚴苛;擔任警察局長的母親縝密的邏輯判案對於孩子又十分溺愛;素察就在這個有錢又被母親溺愛的家庭中逐漸變壞。這也讓鏡頭轉到威脅平平事件時十分圓滑,而母親的溺愛也使得其一味地為找到孩子而動粗顯得合理。相反印度版《誤殺瞞天記》中漫長的前情交代對於這個家庭的人物的形象刻畫較少,尤其是其軟弱的父親在劇情中顯得不是很重要,完全是強勢的母親撐著整個警察方面的調查。而對於母親剛開始的那個案件說實話,只能看出印度落後的警察制度外看不出母親的探案能力,她能想出男主的計策讓我感覺瞎蒙的可能性更高點。

  案件邏輯:從剛開始的佈局而言,印度版《誤殺瞞天記》更合理些,那些佈局想法都是從身邊的事引發而來,比如車被推進的是被廢棄工廠的池塘,不像翻版《誤殺》一拍腦門想出來的。但是最後的實現形式上,印度版《誤殺瞞天記》要比翻版《誤殺》要遜色些。時隔多日,通過再碰面的方式捏造真實發生的日子,講真,如果我記性好點這個謊言就被揭穿了。相反翻版《誤殺》的手法卻很獨特,通過蒙太奇的方法,每個人只是故事中的一個碎片但是所有的碎片放置在一起就能夠組成一個讓人信以為真的故事,這個技巧才是真妙啊。

  最終結局:剛開始我的觀點是翻版《誤殺》的結局是個不負責任的行為,男主離開之後留下了母親和孩子獨自生存,面對這樣有爭議的父親,他們在學校、在社會上如何繼續生活?因而我更喜歡印度版《誤殺瞞天記》的結局,沒人認罪的屍體則被埋在新警察局下(一個幾乎永遠不會被發現的地方)。

  但是在我回頭看到翻版《誤殺》的結局評論後我進行了反思,因為漏了一個細節那就是他們小女兒的考試考卷考了70分,但是自己改成了100分給男主希望能買口琴。這就是孩子學習的天性,從這件事情上她學會了欺騙、學會了通過自己的手段來獲取利益。因而男主在那口鐘聲鍾懺悔了,他希望以身作則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欺騙,最後是頌叔的無聲回答讓電影的層次昇華了不少。

  因而總的而言,如果說印度版《誤殺瞞天記》開創了先河,那麼翻版《誤殺》就是一次完美的模仿,而且比印度版《誤殺瞞天記》的邏輯更加合理,提高了立意以及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