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疫情的陰霾,讓“數字化”靈活就業開啟新的未來!

林行超 白鹿智庫副研究員

走出疫情的陰霾,讓“數字化”靈活就業開啟新的未來!

近來,隨著越來越多省市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徹底“清零”,“復工”尤其是“靈活就業”成為線上線下的輿論熱詞。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就指出,在“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中要“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

我國今年前兩個月經濟成功頂住了疫情帶來的巨大沖擊,生產需求體量可觀,超大規模經濟優勢沒有改變。與此同時,在面臨人員流動大、企業復工過程慢、國際訂單驟降的難題時,靈活就業因為其對時間、空間的要求更加靈活,開始顯現出更加獨特的優勢。

實際上,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人們就業觀念的變化,靈活就業這些年來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已經開始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成為緩解我國就業壓力的重要途徑。在疫情的衝擊下,這一就業形式結合互聯網經濟也開始發揮新的作用。從解決很多群眾購物需求的快遞小哥,到為各大學校網課提供支持的技術員,再到很多依靠直播創收的各類主播。可以說,“數字化”為靈活就業發揮了大作用、解決了大問題。

走出疫情的陰霾,讓“數字化”靈活就業開啟新的未來!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當下部分地區服務業遭受巨大沖擊,靈活就業無疑是一張穩就業的好牌。不少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程序、小軟件既解決了現在人力資源管理中間工作生活平衡問題,也為企業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總體看,中國的就業形態是更加多樣的,是有巨大的潛力的。

穩就業不光要穩住存量,也要拓展增量;不光要穩住受疫情衝擊較大的行業,也要善於從新行業、新業態、新模式中挖掘就業潛力。讓人感到振奮的是,數字經濟創造的新業態、新模式也催生了許多新職業、新崗位。目前,疫情期間僅一家數字平臺就新增了25萬小程序,帶動了75萬個小程序開發和運營崗位。在陝西、貴州等地,數千名滯留農民工則就地做起了人工智能訓練師,為數據打標,讓人工智能變得更聰明。這份月入3000-6000元的工作,讓很多農民工決定留在當地就業。

走出疫情的陰霾,讓“數字化”靈活就業開啟新的未來!

在脫貧攻堅戰決戰決勝的關鍵節點,“數字化”靈活就業也送上了有力助攻。有的外賣平臺專門針對貧困縣定向招募2萬名騎手,提供了麵點師、送餐員等約10萬個服務業新崗位。這些“數字化”靈活就業的群體收入及收入增長率甚至普遍超過普通白領、公務員,還打破了傳統的階層收入格局。以人工智能訓練師為例,平均薪酬為3000多元,多勞多得。貴州一位鄉鎮團隊,人均月收入達到了6000多元。這既解了很多難以外出務工的農民工群體的燃眉之急,也為當地經濟在疫情徹底結束之後迅速起跳埋下伏筆。

春天裡最寶貴的東西,莫過於一分一秒的時間。在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新形勢下,利用好穩增長、保就業的工具箱,下好“數字化”靈活就業的先手棋,就一定能夠取得這場決戰的最終勝利。(責任編輯:唐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